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更新时间:2023-08-05 19:20:25 来源:高考在线

苏联解体的原因

1、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

一、苏联自斯大林时期就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教条的、僵化的*,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实践。苏联强调经济的片面发展,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过于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意识形态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对外关系具有极强的封闭性。最重要的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时期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未能认识到苏联所处的*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文化传统和极端的民族性格。苏联历史上属于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大国沙文主义的弊端并没有彻底清除,地理环境、民族信仰等各种因素交互形成的民族性格具有极端性,做决策时不能坚持湿度原则,没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达到理性的平衡点,实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

三、主要领导人错误的改革思想,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他进行的以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为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戈尔巴乔夫放弃共产党对党的领导权,导致苏联内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凝聚力。苏联各主要领导人都急于对苏联的社会进行改革,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形式而轻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一、冷战和军备竞赛。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已同美国进行了长约半个世纪的冷战阶段,美国一直把持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不曾动摇,苏联为了能与美国在军事方面抗衡,大力发展军工产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苏联的统治阶级已经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二、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策略。苏联自诞生之日起,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就对苏联充满敌视,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冷战期间,一方面苏联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苏联进行思想渗透。例如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另一方面,积极对苏联进行分裂,煽动民族情绪,支持*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力图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对苏联采取灵活的制裁。

三、民族矛盾尖锐。苏联的政治体制表面看属于联邦制,苏联中央给予各加盟共和国一定的权利,但实质苏联属于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不公平的民族政策。例如,强迫各少数民族接受苏联文化,以及迫使少数民族迁徙等,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利用苏联内部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加速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历史影响

1.苏联解体直接导致美国一家独大主导中东大局,进入“美国时代”;

2.苏联解体导致东西方阵营失衡,直接助推西方的“民主化”浪潮席卷欧洲;

3.失去苏联“庇护”的东欧*阵营土崩瓦解,彻底倒向欧盟与北约。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苏联之所以会走上解体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放弃了国家领导权,以及苏联在执政时期采取恐怖治国的政策,例如著名的“大清洗”运动,苏联高层的专制与腐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因此,我国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另外,苏联采取党的重要领导人的终身领导体制,个人集权制和干部任命制,易形成党派纷争,加速个人崇拜,因此,我国应适时发展党的退出机制,真正实现党的民主执政。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普遍认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发展有*的*市场经济。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民主政治,苏联在政治上实行政治高压政策,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压异己,不允许国家出现与苏联政策的不同声音,最终导致其他民族的反感与反抗,我国应不断加强对党的高层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三者结合的原则,取长补短,建设真正的*民主政治。

四、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成分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好民族之间的矛盾,极易导致国家内部的分裂,我国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物,加强少数民族的自主性。让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真正得以实现。

五、发展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异对苏联实行种种制裁,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不断为经济、政治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例如,中国可以加大公共外交的进程,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有更清晰的了解,孔子学院在各个国家的创建可谓公共外交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