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爱耳日手抄报的内容

更新时间:2023-08-15 04:32:45 来源:高考在线

  爱耳日手抄报的内容

  远离噪音源

  尽量远离如鞭炮声、KTV等具有强噪声的环境。其次,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正确戴耳机

  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人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症状早发现

  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音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则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用耳要卫生

  良好的用耳卫生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比如生活中不要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感冒时尤其不要两边一起使劲等。

  饮食补点锌

  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多吃海带、紫菜、芝麻等。

  心情要放松

  保护听力也要放松心情,年轻人在压力面前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减压。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不要熬夜。

  爱耳日宣传口号

  1、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2、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3、实施早期干预,提高康复质量。

  4、实施早期监控,减少耳聋发生。

  5、重视孕早期和围产期保健,减少聋儿发生。

  6、聋儿康复从早期抓起。

  7、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8、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9、3月3日——全国爱耳日。

  10、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11、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12、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关于爱耳日的资料

  节日历史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万人。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57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为此,卫生部、中国残联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如今第四届爱耳日即将到来,卫生部联合相关机构要求各省要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工作,及时将本地活动情况、感人事例、宣传报道材料、图片等收集整理,报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聋儿康复协调组;并将举行徒工多样的宣传活动。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背景意义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中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8年1月,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十六名委员正式递交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引起了卫生部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做出答复:“卫生部办公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商议,以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把耳聋预防工作做好”。

  加强耳病防治,关键在于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中国宣传耳聋危害、致聋原因等科普知识的力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比较淡漠。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增强全民的爱耳意识,降低耳聋的发生,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建议由卫生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确立每年3月3日为“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活动。

  2000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中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历年主题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减少噪音保护听力

  2013年: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14年: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2016年: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2017年:防聋治聋,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