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1 19:02:30 来源:高考在线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 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 让孩子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噼里啪啦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吵大嚷——

1.听一段噪音,噼里啪啦城的声音。

2.看图片,噼里啪啦城的生活方式。

二、悄悄话游戏,感受噪音带来的危害。

1.在噼里啪啦城做客玩游戏,六个小队分别在一段刺耳的音乐声中比赛传同一句话“我是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我吗?”

规则:只能传给你后面的小朋友,不能让其他小朋友听见。

最先传完的又完全正确的获胜。

2.离开噼里啪啦城,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做游戏,传“祝贺你离开噼里啪啦城”。

3.学生结合两次游戏,围绕噪音谈感受。

三、揭示“噪音”。

1.老师总结:刚才影响到我们的声音就叫——噪音。

(1)从“噪”字入手:很多张嘴巴说话,就是“噪”。

(2)音量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

(3)不受欢迎、让人烦躁的声音。

2.看图总体感知噪音的危害。

出示:损害听力、影响睡眠、破坏心理健康……

四、感受轻言细语的美好

1.过渡:噼里啪啦城的喧闹王子过生日,想听世界上最想的声音,国王下令“等王子生日那天,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声。”

可是,人们都很想听那最响的声音,所以约定只张嘴巴不出声,他们居然听到了——

2.听一段悦耳的鸟叫声:从此,噼里啪啦城不再吵闹了,居民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们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孩子、最宁静的早晨、最温柔的警察……

3.看一组美好的图片,感受安安静静的美好。

五、我们怎么做

1.小组交流,探讨:既然噪音这么可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总结演示:“嘘,小声说话!”

(1)训练小声传话。

(2)训练小声放椅子。

3.升华虽然要小声说话,但是发言要大声。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色,并在积累运用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牧场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的景。

课前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场风光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天山牧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中圈画的生字词,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音、形、义)

2.找出在预习中较难的段落或句子练习读通顺。

3.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写牧场?(板书:远看天山 走进牧场)

三、重点探究。仔细品读

1.分自然段指名读。(找7名同学读课文,其他思考问题:每一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概括段意:

(1、2自然段)牧场概况;(3自然段)牧群肥壮;(4自然段)牧女的幸福;(5自然段)黄昏美景;(6、7自然段)牧民的生活。

3.分两大板块

前4个自然段——牧场景色;后3个自然段——牧民生活。

4.学习第一部分:牧场景色

(1)读1、2自然段,说一说介绍了牧场的什么?(位置、原始森林、野花、酥油草、溪水、蒙古包)

(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说一说,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3)自学3、4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想,动笔记一记,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汇报:牧群特点:多肥壮。草原:美丽有生机。

(4)透过四段你感受到哈萨克牧女们生活是怎样的?这一段应该怎么去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哈萨克牧女,会是什么感觉?

(5)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回忆第二部分讲的是什么?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黄昏美景

板书:牧民生活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2)指名读5、6、7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A、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

B、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通过以上的学习,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同学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了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只是想到牧场的美景吗?我们祖国这么大,有《桂林山水》《金华的双龙洞》等等,像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看到牧场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呢?

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原始森林 野花

景色(秀美)

7——2天山牧场 酥油草 溪水 蒙古包

黄昏美景

生活(幸福) 热情好客

欢乐夜晚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规定问题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教学建议】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看过电视《封神榜》吗?……”(周朝时,国王把大片土地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将领。这些土地就由这些大臣将领管,就像一个个的小国家,还经常开战呢。虢国,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激趣:“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以上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分类对待;穿插有关知识:课文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扁鹊”。但这是尊称,所以,课文中他自称“秦越人”。)

三、结合句子,再读课文。

1.学生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教师板书:“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2.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么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读文章时,我们会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这时,可以查阅字典、词典,也可以作上记号后与同学、老师讨论。不过,最实在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能回答问题的词句,要是找到了,就联系起来想一想。因为今天刚学,老师已经替你们提出了问题。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生划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语句,再说说:说问题,说句子,说理解。

四、结合句子,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围绕刚才的句子提出问题。

2.提示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交流。

(1)从基本内容看,扁鹊医术高明表现在:从街头巷议中觉察太子死得蹊跷;与侍卫官简单问答后,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复生。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第2-8节)。

①自读,找一找:写了几个人的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②想一想:从对话中,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注意语气变化。)

④最后分角色朗读,体会:为什么不交代说话人?(省略叙述语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说的;语言更为简洁,更能体现扁鹊当时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诊治部分(第10、11节)。

①自读,划出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词句。

②指导朗读。(“不多一会儿”、“没多久”写医术高;“按”、“贴”、“听”、“凝神”、“这才”等讲病情复杂。理解“凝神”,完成《词句活动室1》。)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你从扁鹊的这句话中看出什么?(谦虚、实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

提示:阅读课外读物上的《开店的小伙子》和《讳疾忌医》。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 赵 秦 蔺 殿 颅 斋 奉 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

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 蔺相如 瑕斑 宫殿 头颅 斋戒 弄僵

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

(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

(3)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

(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⑵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 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 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

(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品味“只好”

①理解“只好”的意思;

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三句对话。

(5)故事的结果怎样? (板书:归赵。)

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 。秦之所以x下令放蔺相如回国,是因为 。

(五)学生参照板书复述完璧归赵经过。

(六)作业:课外阅读《湎池会》、《将相如》。

板书设计 13 完璧归赵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蔺相如 理直气壮,誓与共存 智勇双全

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本课小结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清楚地认识故事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默读重点段,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品词析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 读下面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块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