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关于音乐专业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04 11:51:47 来源:高考在线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没有想像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为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但在我们实际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则不再发挥着那样神奇的魅力,这是因为:把音乐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它本身赋予人的自由想象空间就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定限制。因此,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实践性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音乐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同样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现象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在一次某省的音乐赛课中,有一堂小学六年级的音乐鉴赏课因其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德育目标明确等获得了较好的评价。的确,从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来讲几乎无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贯穿始终??,但是有一个细节让我生出无限感慨:在欣赏完家喻户晓的《春节序曲》后,老师让学生发表感想,同学们都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嬉戏玩耍”等喜庆的语言博取了老师的点头认可和微笑赞许。然而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他们在打架”,老师的微笑僵住了,“他们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楼下的棒棒军打闹时就这样,当时我还在家做作业呢!”小男孩的脸已经涨得通红。最后老师仍然没有领情,以这首曲子的真实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创作性体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在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领域中也凸现出来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你教我学、我讲你练的灌输式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是创造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忽视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教育教研机构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于是老师便“讲理论、训练视谱”,甚至强化训练所谓的“钢琴弹奏方法、歌唱发声技巧”等,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与专业艺术院校几乎相近,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同时,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等。如:一位老师在讲解3/4拍子的含义时,不停地强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而几乎没有引导学生感受3/4拍子的音响效果,显然,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含义,却无法有效地运用于演唱或演奏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音乐的实践体验,因此理论显得死板而导致音乐失去感染力。这种理论化倾向的教学模式,对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立了一定的障碍。

  二、音乐课程教学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乐既不是单纯的歌唱、弹奏等方面的技能课程,也不是单一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传统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教学应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因为音乐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在生活中,音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轻松、愉快地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讲台,音乐就成了学生必修的一项工具学科,甚至成了“辅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却被忽略了。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学生观念上以情感的支持和美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应坚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节拍、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提出音乐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尽量不接触真理;其三,音乐的特殊功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故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应该被忽略。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引起人们关注的音乐要素也很多,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并不是电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这种高科技的乐器的`演奏效果带给他们的震撼,从而引起了对电子琴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时在这种表演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当众、自信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常常以集体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牢固树立群体意识,大量个人、小组音乐活动的产生,成就都靠集体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展现。

  三、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基础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

  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音乐教学中,以欣赏作为前提,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可能有人会说:不讲解又怎样使学生理解音乐呢?“请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就可以忽视讲解和技能训练的作用,因为在教学中,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们与对音乐的整体鉴赏有了相辅相承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

  比如学生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产生对唢呐这种乐器的兴趣,并对与之相关的如唢呐的特征、音色、乐曲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这些作为讨论的问题,然后把答案与音乐的音响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对他们以后深入接触理论知识、或者在弹奏作品时的处理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感受与鉴赏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跟上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对知识的渴望,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