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
为深入了解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市统计局于20**年8月份专门组织人员就围绕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部门了解查阅报表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走访有关企业17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状:20xx年上半年我市三产增加值总量为11884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幅回落4.5个点,占全市gdp总量的36.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总体拉动作用减弱,但已开始略有回升的趋势。20xx年三产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 运输市场逐步升温。各行业需求增加,对三产提升有拉动作用。
1、交通运输行业虽有回暖,但问题也不少。交通运输行业是贵港发展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承接贵港重要发展环节的关键行业。本年以来公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水路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19%。交通运输业相比去年有所上涨。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类型市场回暖,货源保证,水源充沛。但阻力及问题不少。
(1)公路客运受区内动车开通运行影响,客运冲击巨大。由于动车不断完善,逐步增开列车,且价格相对班车低,运行时间短,长途客运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的班次。而市内出租车客运行业虽然受到高铁带来的游客量拉动有所回升,但是受公共汽车、黑车影响严重。在对“XX市运通出租车公司”的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拥有出租车380辆,是XX市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首先出租车自身管理不够完善,不打表、乱喊价等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公交车线路的增设,使得原本客源就小的出租车客运市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者 “残疾人三轮车”“无营运执照面包车”“两轮摩的”等非法运营车辆队伍的壮大,使得客运市场更加混乱不堪。以往每辆出租车每月纯利润两三千元左右,如今受到上述因素影响,每辆出租车月收入仅一千多元,难以维持生计,很多司机已考虑转行,出租车市场发展形势严峻。
(2)雨水充沛、河道航行畅通,航运市场回暖、各行业需求回升。在对“XX市水运七公司”“桂平东运水运公司”的调研中得知,今年水运市场相比去年已呈现回暖趋势,主要因为经过去年一年的低迷期,许多大公司着手优化升级自身基础,“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提高运力,将原本低吨位的船只改良、淘汰,换用大吨位船只运营。市场方面“华润”“台泥”等水泥企业陆续供货正常,广东的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水泥、河沙等产品需求量回暖。广东回头的船只都有充足的煤炭、零担货物等往回运输,极少数出现空船回港情况,虽然相比去年每顿货物的运价降至3-5元,但由于货源充足,也弥补了运价的差距。且由于水位提升,许多船只可以跑柳州线,柳州线运费较高。
2、物流行业竞争力太弱。我市发展物流行业地理位置优越,独特,交通便捷。我市地处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黎湛铁路、南梧高速、南广高铁以及西江航道交汇贯通全境,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30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随着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苍梧至龙邦高速公路、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的建设,贵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但我市物流行业刚起步,各环节问题诸多。物流公司少而小、乱而散,抗压能力差,竞争资本弱。大多数公司名为物流公司实际是运输公司,缺乏相关配套业务。
如我市的 “景泰物流公司”,其中的“景泰物流园”占地就有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目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为一体。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该园区尚未完工,无法正式开业,各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现在只能承担一点零星的仓储业务,未达到预期设想。
3、商务服务业依法经营受到冲击。如 “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是目前XX市最大的市场服务中心,其下包括北门市场、石羊塘市场、建材市场、煤炭市场、猪苗市场、景泰果批市场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市场。在对“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调研时发现,该中心营业收入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受“五乱”问题所影响。摊位外租率低、收取租金少、无管制权限。
(1)摊位外租率低,商户较少选择市场内经营。由于人流多集中在市场外围,且受权限管理问题限制,市场外治理成“三不管”区域,很难集中商户到市场内规范经营。
(2)市场周边摆卖,占道经营,交易秩序混乱,人流拥挤不堪,堵车现象严重。更影响市场内部运营。
二、服务业发展遇到的困惑。
1、20xx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37.45%,比重较低。20xx年服务业年增长6.2%,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一产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二产增长速度4.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2、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业涉及的门类众多,范围广泛,目前,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服务业重大项目严重不足。服务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我市虽然有了像景泰物流重大物流项目,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决策也脱离自身实际,各方面扶持不到位,导致资金链严重断裂,使得该项目无法如期完成。
4、服务业人才匮乏。服务业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服务业基本处于缺乏有效引导状态,忽视了其作为一个独特行业所具有的产业特征。有效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创意设计、战略策划、信息咨询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三、强化措施,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物流产业
1、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识。20xx年全国三产总量占gdp的46.09%,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76.8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62.24%,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8.05%,XX市三产总量占gdp的47.89%,而我市三产总量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7.45%。从数据中发现发达地区的三产占gdp比重中占据主要位置,优化结构,提高三产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现代物流,壮大三产总量,提高三产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低的地区必定是三产发达的地区。降低万元gdp能耗,应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着重考虑的重心问题,至少要在“十三 五”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
2、围绕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做好各类专业市场,园区的规划建设。按我市产业布局及港区功能定位情况,规划建设好煤炭、建材、粮食、农林副产品临港工贸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煤炭、水泥、钢材、粮食、食糖、禽畜、蔬菜、家具、林产品等专业交易中心,使专业市场成为贸易增长主要亮点并给物流业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的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必须统筹推进我市的各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市场、道路交通、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高速运转的运输网络和港城联动的物流网络。
4、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利用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模式,参与我市物流建设。加速推动现有物流企业的重组,组建我市特色物流企业集团。
5、加快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对口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也可以从成功的物流企业中引进高端管理人才。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2
法律服务业,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等服务项目的统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中央和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完善*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力量在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陇南的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陇南市司法局通过深入调研,现将陇南法律服务业现状、问题、建议等报告如下。
一、陇南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概况
陇南法律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二)近几年陇南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陇南法律服务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领域狭窄、发展缺乏层次。由于陇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诉讼代理这一服务领域,非诉讼法律业务一般局限于法律顾问业务,其他非诉讼法律业务开拓不足,参与项目论证等事前预防性的法律事务不多。涉外法律事务较少。对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缺乏超前研究,缺乏新经济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同业发展缺乏层次。全市尚缺乏起行业领头作用、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律师事务所,即缺乏龙头企业。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的业务竞争,缺乏高端法律服务,层次不分明,特色不明显。
(二)县级司法局监管职能偏弱,法律服务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行的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职能,高度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出现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上下两张皮现象,管理实效大打折扣。现行的法律服务业实行业务归行业协会管理,行政事务归司法行政管理的双结合管理制度,由于县级未设行业协会,业务管理对县级来说就存在空白点。导致县级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属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现在称其为新社会组织,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它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服务行业应追求的社会效益,导致利益至上的不良倾向,出现诸多行业弊病。在此,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个人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相统一,难度大,办案质量的监管更为重要和迫切。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3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统计局走访了相关部门,对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资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争取健康服务业类项目290个,获得资金14084.26万元。其中,医疗服务类(卫计)项目286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154.26万元;健康健身类(体育)项目1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30万元,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强
20xx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43万人,工伤保险11.59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99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 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82个,村卫生室24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 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4011 人,增加9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49人;注册护士44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24张,增加1165张。我市实行“非禁即入”鼓励社会兴办健康服务业,并在土地、医保、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营医院36家,开放床位2366张;新审批巴中肛肠专科医院、巴中东大肛肠医院、巴州外科医院等民营医院,新(扩)建XX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XX市第一人民医院(ppp模式主体竣工)、巴中中医医院回风院区(XX区人民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XX县中医院(已投用)等建成后,将切实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商业保险产品得到丰富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80%。20xx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2.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3.66%。小额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309.73万元,参保人数77.01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8347.61万元。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全面发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设进展顺利,市、县(区)中医医院均已设立“治未病”科,XX市中医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积极促进全民健身
20xx年我市拥有体育场地2724个,体育场地241.32万平方米,在建的XX市体育馆游泳馆占地88.7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内设4500人座篮球场一个和2000人座游泳池一个。近年来,我市新开多家健身俱乐部,为广大热爱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内健身场所。我市体育系统紧扣发展新要求,围绕“山地运动休闲”战略,结合“生态”和“文化”两个品牌,不断夯实山地运动城市建设。依托山地优势,以山地马拉松、山地网球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三个相对固定的代表性项目,启动全市山地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工作。启动了20xx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工作,已开始器材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成立了市户外运动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社团2个,全市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协会达28个。积极推动乡镇老年体育工作,市老年体协召开全市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大会,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动,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节与文化、旅游、招商、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打造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筹备成立XX市体育文化促进协会,借助相关赛事加大山地运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巴中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大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组建专班、落实专人,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招商活动。编印《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和《四川省XX市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食品药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西部国际医疗器械城、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先后到巴中进行了投资考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拟在巴中投建制药企业。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引进的秦巴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帮助,该公司在XX区6200多亩皂角、丹参、玫瑰种植,在XX县皂角示范园建设,在恩阳区完成了示范基地选址。
(七)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三个中职专业。新办的三个医护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的审验批准,20xx年秋季实现自主招生,将为巴中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我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台后,将大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八)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
一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毕,今年计划发放20万张;20xx年全市拟采购健康一体机2474台,实现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台;市中心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建立远程会诊医疗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健康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充分利用各项平台活动和小分队招商活动,重点推出31个健康服务业招商项目;建立投资巴中微信平台,加大健康服务产业投交项目推介力度;促成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有庆御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安集团、中信信托等来巴考察生态康养产业项目。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照联合国测算老龄化进程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进程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印发20xx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表的通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落实20xx—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XX市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XX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委托各区民政局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好全市各项养老工作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xx年底,我市公办养老机构82家,其中市本级1家,XX区12家,恩阳区17家,经开区2家,XX县22家,XX县12家,XX县16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其中XX区2家,恩阳区1家,XX县2家,XX县4家,XX县3家。公建民营5所。日间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区17所,恩阳区15所,XX县16所,XX县41所,XX县16所。由市民政局牵头将“医养融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供养型、医护型、老年公寓等业态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护型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床位950张,其中:XX县老年康复中心、XX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已建成450张并已投入使用。启动“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巴城“一城两翼”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定位明确、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总体原则,聘请专家团队开展编制工作,并对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于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加强与本地规划、住建、国土、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扎实做好本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我市先后解决了被征地失地农民、代课教师、退伍军人、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宣传促进、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参保意识,引导其及早参保、高额缴费、连续缴费。截止20xx年底,全市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共141.9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9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保险费累计征缴收入90.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9亿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42.24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18.1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4.06亿元。
2、积极落实养老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20xx年人均养老金992.7元/月,20xx年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341.59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长至75元,年均增长率为7%。四年来,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105.84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7亿元。XX县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元,将90-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将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13.49万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累计拨付丧葬抚恤补助金1.29亿元,实现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免费入住敬老院,全市机构供养五保老人9364人。
三、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到位,产业扶持政策难落实
残疾人康复、公益性养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属政府性投资项目,除使用国家或省级项目资金外,均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而我市财政配套能力薄弱,部门项目存在建成一个项目负债一个项目的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到实处。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问题,省政府文件张要求“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但是在办理过程中,条款规定多,程序复杂,时间长。
(二)健康服务机构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民政、残联、卫计委和社会资本均可兴办健康服务机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但由于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结果导致对健康服务机构规范运行监管乏力。
(三)健康服务机构政策保障难以跟进
健康服务业属于新兴产业,公益性健康服务机构需要人员、编制、投入、医保等政策性保障,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各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旺盛,保障压力也将日益增加。我市现有国家编制政策、专业技术力量、公共财政能力、医疗保障水平,难以支撑健康服务业健康、永续发展。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
(四)养老服务业总体资源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我市社会养老复苏体系存在总量匮乏,结构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作为新兴产业,部分企业对健康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不太愿意将资金投入健康服务业领域。目前我市养老主要还是公办无偿为主。
(五)养老产业市场没有充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滞后
目前我市养老仍是家庭式为主。据调查,我市入住养老机构每月费用约在1200元-3000元左右,虽然不少老人有进入养老机构的愿望,但农村老年人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不适应、照顾家庭等原因不能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城市老年人因乡镇敬老院条件不理想不愿入住农村区域养老机构,实际进入养老机构的较少,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市场制约。居家养老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厚实的人员或者其他按照市场发展配置的服务人员上门入户提供养老服务。而我市社区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未能建立社区社工组织。目前社会自发形成的家政服务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覆盖面很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在农村,作为社会福利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在起步,绝大部分老人没有得到过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六)日间照料中心管理难,工作人员工资难保障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有专项资金,建成不难,但是由于没有落实管理经费,后续管理有难度。虽然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收取一定费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和老人自助相结合方式运转良好,但这种模式在农村和人口较少的城镇社区行不通,所以不少日照中心解决不了谁来管理,谁来服务,谁来买单的问题,故而紧锁大门,置之不用。对于敬老院,没有落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如果我市集中供养率要达到50%,那么所需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工资将达到几千万元,我市财政解决起来有难度,缺乏刚性支撑保障。
四、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老龄人口问题也显得更为复杂。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办、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职责分工和具体实施办法。尤其是要全面落实国家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强化政府主导,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和科研投入力度,强化土地、编制、财税、医保等保障,促进健康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领域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我市旅游、森林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现代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积极探索股份制、公办民营、ppp等方式兴办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开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工作。
(三)创造健康、养老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机制和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收费标准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管。维护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四)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当前我市按照“9073” 格局,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模式。我市应在全力打造“巴山新居”的基础上,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支持体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减少老年空巢现象。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养老院、医疗卫生机构、文体活动场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生活圈。加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增加服务项目,配齐服务人员,提高人员待遇,落实经费保障。
(五)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我市城镇化率低,农村人口多,农村留守老人也很多,但老年活动场所较少。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以“巴山新居”建设为契机,将老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建设完善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活动设施,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加强对老人问题活动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村老人积极、健康的生活,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4
服务业至今没有准确的法律界定,一般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0xx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908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74854万元,增长幅度13.5%,第三产业总体水平和产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在这些繁荣与稳定后面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服务业女性工作者,她们的生存状况无疑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县服务业女性的生存状况
据统计,20xx年末,全县总人口974510人,女性467379人,占总人口的48%;全县从业人员37615人,女性从业人员占44.5%。本次调查走访包括销售、餐饮、娱乐、家政等10个行业53人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调查显示,我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一)服务技能提高,待遇有所增加。20xx年以来,通过县“阳光工程”和劳动部门的免费或优惠收费的技能培训,全县近约5000名下岗女性和女农民分别在6所技能学校参加了电脑操作、电子电工、农产品加工、安全生产、缝纫等不同专业的培训。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再次上岗后的工资待遇也有增加。
(二)社会保险加力,保障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的落实,桃源县各项社会保险积极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动后,农民和居民的参保率分别达85%和95%,被调查的服务业女性参加这两项保险率达100%,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加入商业保险,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
(三)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能力提升。近几年,桃源县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日益提升。大多数调查者对自己在劳动中的报酬、休假、培训等权利都很了解。20xx年,原丰彩超市桃源店的27名(女性23名)员工,因不满雇用方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到法院联合起诉,20xx年6月20日,领到了32528元的赔偿金。在案件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中,他们发现代理人非法扣除其执行款后,又及时到县司法机关反映情况,经过调查,相关单位对代理人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处理,并如数退还了他们的执行款。
虽然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总体较好,并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资待遇偏低,稳定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服务业女性月平均工资为700元左右。其中,个体女性业主收入最高,达800——1200元,营业厅前台收银员为700——900元,最低收入者为餐饮、娱乐业,仅为500元左右。80%调查者的工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既要负担子女,又要赡养老人,生活还是比较拮据。工资待遇偏低引发了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大,为了追求较高工资而跳槽到不同的岗位,造成其工作稳定程度不高。调查者中,在同一岗位就业达5年的为零,两年以上的仅占28%。
(二)政策缺乏刚性,业主逃避责任。调查发现,部分业主不承担女职工孕期保护,招工避开女职工生育年龄段,少数被调查者表示其产假工资无保障,一些企业未参加生育保险,更无力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落实生育待遇。她们与雇主之间服务协议不规范,权责不明确,少数没有签订服务协议和劳动合同,导致双方发生争议和纠纷。而政策法规对企业与业主如何执行缺乏刚性措施和制裁。
(三)自身素质欠缺,无力改变现状。服务业女性基本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素质存在缺陷。一缺文化,普遍只具有初中文化,高中文化或职专文化的为数不多。二缺技能,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行业女性比例不大。三缺法律知识,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或者知之甚少,对于企业和业主的违法行为置若罔闻,漠然置之,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改善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综合素质,拓展职业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女性的技能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服务行业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奋发图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抓好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和维权能力培训。更大力度的组织妇女参加阳光工程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种技能培训,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举办妇女知识学习班。二是抓好在岗培训。企业应依托社区和培训学校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或深层次的加强培训,在服务行业女性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三是抓好更新知识和更新技能的培训。对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女性,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其深造,使其逐步成为技术骨干或能手。
(二)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政府、妇联、工会和相关单位要适时开展向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讲活动。主动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其不履行法定责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构建与雇佣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二要畅通维权渠道。要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在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方面的主体作用,要督促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及女职工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工作。当女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妇联、工会等组织应积极主动介入,依法维护受损女职工的权益。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违法惩戒力度。要建立以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妇联、工会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构,定期对用人单位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逐步建立有效监督的长效机制和网络体系,并与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联合调查、开设维权热线等方式,加大对用人单位侵权行为的监督力度和惩戒力度,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为服务业女性建立起坚强的维权壁垒。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5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标准之一。为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我局于20xx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了相关科室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27亿元,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9%,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 19.56:51.17:29.27。服务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568万个,个体经营户13.19万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4.32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9.05 %,其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以及居民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数就达21.69万人,占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28.9%,为解决就业,保障民生民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商贸流通业持续增长。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9.88亿元,商贸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5%左右。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物流业的增长。20xx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688.21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公路 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4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5.23%,货运周转量279946万吨公里,增长66.28%;完成客运量 10687万人次,增长1.52%,客运周转量385777万人公里,增长15.83%。
三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已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20xx年,我市邮电业务总收入 2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通信网络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至20xx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71.09万门,当年新增52.84万门;全市电话用户总数达181.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8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76.28 万户,增加6.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52万户,增加22.58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9.99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 5.38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电信服务业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
四是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开发量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20xx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5.5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19.03%,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长33.94%,房地产开发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五是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省第四届旅发会的强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接待旅游者为628万人次,增长31.57%,实现旅游总收入36.29亿元。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六是金融业稳定发展。20xx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8%,其中,企业存款113.55亿元,增长14.89%。各项贷款余额206.53亿元,比年初增长15.59%,其中,短期贷款11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81.83亿元,增长24.65%。全年保费收入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8亿元,增长14.33 %;人身保险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39.71%。保险赔付总额2.80亿元,增长34.35%。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偏低,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行业比重小。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20xx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3%。
(二)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依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率成正比,但到20xx年末全市城镇化率只有29.8%,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低4.5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低 14.1个百分点。
(三)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和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布局不合理,专业市场少,规模小,全市仅有一户年成交额上亿元的批发市场,辐射能力差,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城市商业网点不上规模档次,上面是住宅,下面是门面这种比较落后的“底商”是我市商业网点的主体,缺乏有代表性的商业网点和上档次的商业设施,相当部分中高端消费无法在当地实现,造成我市购买力向周边城市和成渝等地外流,影响了我市的就业和税收增加。
(四)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融资的渠道少、融资的门槛高;二是随着几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实施的战略调整,在西部地区的贷款和金融机构网点都有所压缩,融资问题更加突出;三是金融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提升缓慢,服务品牌尚未形成;四是我市的存贷差额巨大,近半数资金不能为我市所用,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金融产品单一,与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五)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从对服务业消费需求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80年代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转变,90年代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但总体上全市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8320元,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低1030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乡居民家庭开销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有限。
总之,影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既有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落后等不足;既有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又有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缺乏人才、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宜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应从制定政策规划,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增加投入等方面着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第三次党代表会在提出的“强工、重农、活商、壮旅、XX县、兴城”的发展战略,就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成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机构。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县(区)两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及实施纲要。我市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制定《XX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纲要》,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功能区块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每年召开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进行总结和部署。
(三)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首先要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实行“非禁即入”,即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其次要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不平等的价格政策,比如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价格不平等;再次,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选准优先发展的行业。第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紧密结合,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力推动发展现代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会展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形成与农业发展配套。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并引领其发展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向着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转变,提高竞争力。第二,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解决民本(就业)的服务业,为此,必须加快商贸布局调整优化,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区域性大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一批上档次的商业网点设施,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景观旅游、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带动和提升酒店餐饮、运输、商贸、文化等产业配套发展。继续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服务业,既不断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又使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五)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发展服务业,必须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服务业。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筹集资金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引导基金,更多地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积极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积极采用服务业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要抓住外商投资看好服务业市场的机遇,借鉴工业领域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趋利避害,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力度。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6
根据省经贸委《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请配合做好服务业政策调研的通知》(闽经贸函商业〔〕9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将商贸流通业和餐饮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商贸流通业
㈠存在问题
1、市场建设布局不尽合理,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由于历史和区域等原因,市场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如在芗城和龙文交接处的东环城路两侧,积聚了闽南新城综合大市场、闽南商业批发市场、浦东副食品批发市场、漳州市工业品批发市场等性质、功能相同或相近专业市场,这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削弱了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2、市场的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目前的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上,市场的总体水平档次偏低,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简单,基本都是以传统的交易方式为主。市场仅发挥提供交易场所为主的功能,其他交易设施落后,科技含量水平低,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发布中心的市场功能,与电子网络等先进的现代化交易手段和方式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市场商品大流通的需要。
3、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市场。经营一个市场如同经营一个企业一样,要有市场竞争力有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产业辐射带动力小,在品种、价格、服务上相对周边无多大优势,制约着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制约了向外辐射的范围。
4、市场的规范管理不到位。重市场的基本建设,而忽视了市场的管理、引导和培育工作。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强。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仍存在,挫伤了市场经营者的积极性,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5、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活动经费投入不足。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涉及到仪器的购置和药品等费用问题,目前此项费用大多由经营者业主承担。因此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及规模较小的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由于规模小,投资少,经营者无力承担这项费用,使得监管和检测力度相当薄弱。
6、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市场诚信度不高,假冒伪劣等不讲商业道德,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其结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7、物流业发展水平低下。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现代经营方式和流通方式运用水平层次都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
㈡对策
1、加强市场建设的规划和审批。从源头抓起,集中审批权,对项目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论证,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辐射面广、专业性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审批部门要主动与上一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避免与周边在同类市场上的简单重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市场的档次和竞争力。对辖区内的专业市场进行整合和改造,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健全信息网络,加快现代化交易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和方式,满足市场商品大流通的需要。
3、积极探索工农业和商贸联手共拓市场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企业的营销渠道、网点、人员等优势,鼓励工、农、商联合,建立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市场,创立品牌,提升市场的辐射作用和竞争力。
4、整合改造现有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方面,要适应新形式下流通业的要求,转变思路,引进先进业态,继续实施“农改超”计划,使农贸市场朝高层次、多功能方面发展。
5、鼓励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现有较大规模的公司、企业通过购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方式,加大相同产业、相近业态的整合力度,加快其资本集聚速度和扩大流通规模,建立一批以资本或商品为纽带、主业突出、管理现代、辐射面广、竟争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
6、加强市场的规范管理。各职能部门应以爱护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为出发点,规范执法行为,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严格规范管理,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文明经商,保证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
7、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政府制定经费预算,加强对上市销售食品的安全监测,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安全生产。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由重点治理生产源头转向重点培育绿色市场。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犯罪收益;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法律法规。
8、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档案数据库,严惩失信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形成诚信经营氛围。
9、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一些本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应逐渐剥离出来,赋予民间组织,而行业协会就可以作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桥梁,进行行业自律、行业协调,充当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角色。
10、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业。首先,要推进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建设。即推进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应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其次,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体系建设。即推进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培育商品系列化、专业配套化、功能多样化、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大中小企业和社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三,要鼓励和引导建立与各类生产和生活资料批发市场相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餐饮业
㈠存在问题
1、油烟、噪音、污水等污染问题扰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带来的是油烟、噪音、污水等污染问题也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硬件配套设施不足,餐饮、住宅混杂,部分餐饮业户无油烟净化防治设施擅自营业。如何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2、企业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由于餐饮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大量企业涌入,餐饮业增长迅速,店家遍布,但大都分散经营,规模偏小、层次低。导致市场的无序竞争。许多本地小吃尽管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蚵煎、卤面、豆干面等,但大都是夫妻店,经营理念落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偏低,难于达到做强做大规范管理。
3.饮食卫生状况急需改善。在广大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一些小型餐饮店、街头商贩在没有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开业经营,也没有为接触食品的生产人员办理“健康证”;进货渠道混乱,甚至是用变质的原材料加工食品;许多小型餐饮店加工场地的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没有凉菜间,生熟混放,共用砧板造成交叉污染等。
㈡对策
1、充分使用政府规划手段与法律手段。一方面,在商业规划中,应当重视对大众化餐饮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即在发挥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的同时,应注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对经营场所统一设计环保设施,如油烟、污水、噪音等的处理、排放设施,解决餐饮、住宅混杂扰民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对城市餐饮业扰民问题作出明确司法规定。政府在制定行政审批服务条款中明确规定,环保手续必须在办理工商执照前进行审批,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使餐饮业污染排放逐步达标。办理餐饮业建设项目之前要听取民众意见。
2、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餐饮龙头企业。餐饮经营的品牌化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走连锁化发展道路,通过连锁方式整合现有餐饮网点,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招投标方式确定和扶持一批餐饮龙头企业。
3、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指导、规范管理等职能,组织餐饮业界开展餐饮技术比赛交流、名厨烹饪技艺表演、家常菜品展评、风味美食节、行业诚信服务等活动,引导餐饮业提升整体水平。
4、加强管理,促进大众化餐饮的规范发展。一是加快制度建设,制定出台餐饮业管理办法,从食品安全、网点布局、行业规范、卫生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促进餐饮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二是推行行业标准。落实有关国家和地方餐饮行业质量、卫生标准,提高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三是强化市场管理。有关主管部门要与执法部门紧密配合,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劣质餐巾纸、地沟油,过量使用添加剂、色素等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行业和企业利益的非法行为,优化餐饮市场环境,提高大众化餐饮行业的发展水平。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7
市统计局通过实地查看经营场所,查阅统计基础资料,与企业负责人及基层统计人员面对面进行座谈交流,重点了解企业经营范围(主营、兼营),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否纳入营改增、缴纳税种类型;查看企业财务报表与企业联网直报的六大指标统计数据是否一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对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和信息化企业数据质量进行检查;了解企业发展改革方向以及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本情况
1、联网直报企业数少。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结构不完善、品种不丰富、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截止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9家(甘肃飞视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工商注销,已停止报数)。主要呈现出行业分布不合理: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XX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家;XX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家;XX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XX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行业结构不协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4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家。区域发展不均衡:XX区44家(占全市企业数77%),XX区7家,XX区2家,XX区1家,XX县2家,XX县1家,XX区2家(9月新增入库2家企业,兰州溪龙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兰州海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2月开始报数据),XX县和兰州新区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
2、入库跟进不及时。省市统计局按照三经普资料整理出全市符合入库条件(年营业收入1000万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的其他营利性非联网直报服务业单位134 家,其中:XX区105家,XX区9家,XX区7家,XX区3家,XX区1家,XX县3家,XX县5家,XX县1家;重点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至 1000万)的其他营利性非联网直报服务业单位104家,其中:XX区87家,XX区8家,XX区3家,XX区3家,XX县2家,XX县1家。
3、大企业少拉动力不强。59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只有3家: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XX区)、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XX区),甘肃省木材总公司(XX区),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数5%,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7%。其中: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8月营业收326343千元,同比增速-4.02%,占全市营利性营业收入比重为22%,拉低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速1.1个百分点。
4、企业基础数据不完整。 由于服务业企业尚未走出“小”、“低”、“散”的传统格局,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经营状况波动较大,发展不稳定。兰州星广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兰州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西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主要业务被上级总公司收回,今年数据和去年同期数不是同一口径,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目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行国家联网直报制度,报表时间为2、5、8、11月,与部分实行季度核算的企业报表制度错月,导致部分企业无法准确填报国家联网直报平台数据;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行月度省局联网直报制度。
5、企业基本信息不准确。目前服务业使用的名录库为二经普名录库,部分企业基本信息不够准确。一企多报: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在规上服务业库中纳入“企业总部管理”,行业代码为“7211”。但该企业实际下属二级法人单位只有金百合宾馆,金百合宾馆为XX区规上住餐单位,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和金百合宾馆上报的数据是一样的。行业代码有误:兰州金港物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市场管理,行业代码更改为7291;兰州海洋汽车出租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出租,行业代码更改为5413;甘肃东航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住宿,行业代码更改为:6120。
6、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由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首次纳入gdp核算,服务业统计保障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部分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不稳定,无统计资格证,无统计台账;八个县区及新区统计局,只有XX区有独立服务业统计机构,XX区、XX区和XX区有专职业服务业统计人员,其余县区均为兼职服务业统计人员。
二、分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存在问题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共三大门类10个行业。目前,XX市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服务业和体育为空白行业。
(一)租赁业 只有1家企业,属于交通运输业,行业代码需要修订,修正后行业代码为5413。兰州海洋汽车出租有限责任公司:承租金从4500元/月下降到3945元/月,车辆和承租人保险费用上涨;所有车辆8年报废,不能及时更新,5月底仅有496辆。
(二)商务服务业
1、法律服务 共4家企业,整体效益比较好,8月份营业收入增速均在30%以上。但是,甘肃中天律师事务所由于受费用结算时间跨度大影响,后备律师队伍培养困难,律师队伍不稳定,案件代理量下降。
2、市场管理 共14家企业,未纳入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范畴,整体税赋过重,影响经营效益;部分企业由于人员变动较快,没有统计资格证。兰州天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缴纳税种有房产税(12%),营业税及附加(5.65%),水电费的增值税(17%);以兰州新天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三期项目未进行资源整合。兰州陶瓷建材批发市场第三商贸区:统计人员变动较快,没有统计资格证。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市场需要搬迁,但是拆迁还建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不能按时交付使用。
甘肃省木材总公司:
1.企业实施“出城入园”,分步转移仓储业务,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向河口物流园的业务转移、向新区北站物流园的业务转移、市场原址开发。
2. 缴纳税种有增值税:加工+销售(17%),仓储装卸(6%);房产税+营业税(12%+5%);土地使用税(核定税 133万);营业所得税(25%)。
3.钢材价格低,需求量小。
3、旅行社服务 共9家企业。国八条出台后市场不景气,业务量大幅度下降;地理位置导致交通不发达,出行费用过高;《旅游法》颁布后,团费猛增,参团人数减少。旅行社在整个旅游市场中已退出主导地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游客更多地选择自助游和自驾游,通过网络订房,定机车票和景区(点)门票,依靠旅行社提供订房、订票的服务越来越少。另外,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省入境旅游业务呈下降态势。
4、广告业 共3家企业。经营结构单一,广告牌审批困难,收费高。比如:甘肃金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铁路局下属企业,主营业务是收缴铁路系统的有线电视费和火车站周围广告。
5、企业管理服务 共4家企业。其中:甘肃东航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和兰州金百合实业有限公司均为住宿业,行业代码错误,需要更正为6210。
6、安全保卫服务 共6家企业。市场不规范,竞争大,服务价格低,人员老龄化,人员流动性大。
兰州铁路保安服务公司:
1.经营结构单一。铁路长途押运(货物保价)+站场保安;2012年取消了铁路系统家属楼楼宇对讲的安装与维修。
2.队伍不稳定。去年公司改制工作开始后,白银押运队集体上访,要求公司补交养老金。辞退补偿或补缴社保金问题公司已经无力解决,唯一的办法是变卖房产或清算。目前就这一问题正在和押运员协商,如果变卖房产还不能与押运员达成协议,公司只有破产清算,营业收入降幅较大。
7、其他商务服务业 共2家企业。目前XX市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存在展览场馆供应相对不足,部分展会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缺乏适当的行业标准。
(三)居民服务业 共3家企业。受国家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影响,业务量减少,出现入不敷出。比如:兰州三雅康浴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足神农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四)新闻和出版业 共4家企业。一是传统期刊出版行业整体衰退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较大;二是过度依赖教辅、政府采购,原创能力不足,图书出版增长乏力;三是结算进度不均衡,一般都集中在半年末和年末,造成公司业绩波动;四是新产业处于培育期,相关多远产业仍比较单一。比如: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五)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 共3家企业。兰州星广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主要业务被上级总公司收回,目前只剩下东方红广场的两块电子大屏做广告业务。
(六)文化艺术 共1家企业。甘肃开元钱币文化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长,受国际金价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
(七)娱乐业 共2家企业。受国家八项规定的影响,进入了“寒冬期”,让与之相关的娱乐行业大受影响。比如:甘肃好顺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三、建议措施
(一)加大企业入库力度
对 818家非联网直报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认真核实,指导企业在11月份做好申报入库准备;有针对性地加强空白行业及规下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上限企业的入库工作,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服务业企业字典库和名录库,要求各相关责任部门对新成立的企业做好动态监测工作,收入一旦达到限上标准的企业及时反馈市统计局,并通知企业做好入库申请准备。
(二)加大企业基础工作建设
企业应配备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力量,明确统计工作的综合部门,指定统计负责人,落实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企业统计人员调离统计岗位,应做好统计交接工作。企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及统计业务培训。
(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服务业领域加大“营改增”推广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不断推进企业减负工作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对纳税大户应采取减免或返还的激励机制,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健康发展和服务业经济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大出租车客运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XX市营运出租车保有量仅为6738辆,出租车企业26户,出租车经营体制为“两权归企、承租经营”模式(车辆产权、经营权归企业,个人实行承租经营)。XX市人口360万、出租车保有量6738辆,每万人拥有车租车18.7辆,远低于省会城市每万人拥有车租车25-30辆的标准。建议1.增加运营车辆2. 配置新能源车辆3.减少承租费用4.改善出租车对外形象。
(五)加大投入,扭转部分服务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
对下降幅度较大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在品牌创新、规模壮大上给予重点扶持,使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成本和市场等各方面更具有优势。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迅速发展,实现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8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分别为72.4万、48.8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3.5%和9.1%,这说明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为了了解我市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日前我们赴XX区、XX区、磐安、东阳等地养老机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一)养老机构分布情况
到20xx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44家,其中国办16家,民办50家,乡镇(街道)办敬老院78家;共有养老机构床位数29264张,住院老人达15417人;在院失能、失智老人达1737人,占在院老人的11.3%。XX市、XX市的养老机构均为27家,两地的养老机构数量占全市的37.5%;而XX县仅有6家,为养老机构数量最少的县市,仅占全市养老机构数量的4.2%。
(二)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于20xx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20xx年,浙江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1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民办养老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xx〕16号)和《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文件精神,突出了需求导向,支持了民资进入,强化了政策创新,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先后出台《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xx〕71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xx〕47号),提出到20xx年全市城乡社区形成20分钟左右的居家养老服务圈,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的总体目标。重点从金融信贷、土地供给、服务用房、财政补助、投资权益、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统分结合,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健全网络、保障安全,积极营造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居家养老“三心”服务。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休系,在有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延伸到村、到点,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全市建成市、县两级符合“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的“六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9个;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56个;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86个,市、县、乡、村养老服务四级组织网络基本形成。XX区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采用统分结合模式,一是在照料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二是在照料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主要困难
(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XX区自开展五保集中供养工作以来,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但改造后的基础设施在规模、档次上依然不高,居住条件多数仍未完全达到民政部所要求的《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标准和消防安全等标准,诸要素还不符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短期内无法使公办养老机构达到护理型为主的目标,各项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XX县福利中心投入使用以来,虽已能够正常运营,但部分设施还不完善,比如水泥地的硬化还未完成,暖水供应还不能到户等等;福利中心没有完善的医疗条件、医护人员缺乏,没有充足的医药品,医疗器具,不能有效的解决老人们看病的问题。
(二)城乡养老观念差别较大,养老机构“旱涝不均”
城市独生子女多,“四二一”供养关系的家庭不断增加,随着城市老人观念的不断变化,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负担,城市养老机构中设施齐全,院内有阅览室、休闲中心,老人还可以享受周到的医疗服务及呼救服务,食堂备有适合老人口味的饭菜。因此城市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农村老人养老观念较为传统,很多老人选择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导致养老院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因素有:一是故土难离。老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环境熟悉,建立了固定的人际圈子,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受社会舆论、赡养义务、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都认为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事,如果去养老机构,怕被旁人说子女不孝顺。三是认为费用过高承担有困难。农村老人收入来源有限,即使收费低廉但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承受不了。
(三)护工招聘难,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性差
此次调研的养老机构均反映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护理老人心理压力大,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年轻、身体健康且有一定专业文化素养的人员加入护工行列。通常,一个护理员需要护理几个失能老人,或十几个正常老人,一旦老人生病,还需要24小时陪护,劳动强度大,护理任务重。护理员月薪大多在1200—2019元之间,仅个别养老机构护理员工资在3000元以上,收入与劳动付出极不对等。招聘新的护理人员十分困难,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很难留住。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养老服务业是“夕阳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朝阳产业”,政府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立足项目争取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宣传引导、推广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典型,努力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中高职院校设立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事业发展需要。加大养老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三)打好“政策牌”、“待遇牌”、“亲情牌”,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护理从业人员。有关部门制定专门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医疗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提高养老服务员工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水平。社区、乡镇也应尽快培养一批品德高尚、精通护理理论、掌握护理技能的年轻养老护理员,与现有的养老护理员组成“梯队”,使养老护理员队伍壮大起来。
不仅要以崇高的事业激励人,以关心老人献爱心的方式留住人,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护理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工资标准,保障护理人员的生活水平,解决护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护理员更需要“感情奖励”,各部门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慰问、表彰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让更多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9
家政服务是适应家庭生活现代化需要而兴起的,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把许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职工,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居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需要更多的家政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为家政服务市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但是,xxx市的家政服务业现在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对全市家政服务业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xxx市家政服务行业的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促进本地区家政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近日,xxx市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对乌地区的家政服务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xxx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一是xxx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调查表明,xxx市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38%。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32%;其次是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约在3000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42%左右;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第三支大军,约占需求量的17%。所需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是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在规范的家政公司,家政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是家政公司规模小,多数属于中介机构。目前xxx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共有83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有8家;其他75家是经营项目含家政服务的。8家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机构中,注册资金50万元的有1家,注册资金30万元的有4家,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规模较小,同时调查了解到,它们大多属于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对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运作管理不够规范,总的看我市家政服务业市场还处于发育期。
三是家政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数家政公司经营状况不良。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公司大批上马,又纷纷倒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各种名目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xxx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但居民选择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普遍认为只有选择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诚实可靠、服务优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员,得到的服务才会有保障,所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还是少数正规、规范的家政公司。另外,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公益性很强,既需要自身对社会的努力贡献,也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关心支持。xxx知名家政企业“兴安家政”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二、xxx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旧观念的影响,家政服务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家政从业人员,认为做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活儿,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得不到客户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不愿去从事。而有的下岗职工觉得从事家政工作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因此影响了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培训不足急需解决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加上师资欠缺,家政服务的培训开展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家政服务员质量良莠不分,用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很难做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家政服务质量的低层次。有的出现事故,甚至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客户缺少应有的安全感,也使从业者失去工作的稳定性。
三是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xxx市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市场形态。多数家政服务公司走的是中介服务的路子,呈现出小型化、胡同化、零散化的特点,从业者随意性很大,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家政服务公司管理不规范。xxx市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家政服务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收费混乱,缺少后续服务;很多家政公司对家政服务员不培训或非常简单地培训就派工,服务质量不高;家政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供需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五是提供的家政服务层次低、水平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低。目前xxx市绝大多数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做家务、看孩子、看护老人、搬家、家教等低层次的基础性家庭服务阶段,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另外,无论是社会还是家政服务人员,都还只是把从事家政服务作为打零工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家政服务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六是家政服务市场管理需要加强。至今全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全市的家政服务市场在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标准,急需规范。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严,造成家政公司水平良莠不齐,自律能力低。
七是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无形性,服务的成本很难确定,价值与服务质量很难在客户的思维里达成同步;差异性,不同的人在同一项服务中也不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时性,家政服务不能被预先贮存、重复出现或直接进行销售,也不能退还。易消失性:服务在交易完成后自动消失,客户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长久地拥有服务(产品),因此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目前许多家庭实际上已具备了聘用家政服务员的条件,但由于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小,难以找到合适公司和人选,又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故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影响了家政服务市场的开发。
八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以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妇女和农村进城打工妇女提供了工作,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全社会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改变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为家政服务产业化扫除障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加快“兴安家政”发展,更好地发挥其龙头作用。20xx年3月,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兴安办事处创办了“兴安家政服务社”。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安家政”本着“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服务宗旨,狠抓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五年多来,培训下岗失业妇女2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妇女231人,为20xxx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xxx市家政服务品牌。20xx年,兴安家政在兴安街办事处领导对社区服务的重视和盟市领导对家政服务业的观注下,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项目奖励资金30万元的扶持,为兴安家政的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装修改造后,建立综合服务大厅、月嫂基地、管理办公室、大教室、小教室、员工宿舍、保洁员休息区已投入使用。同时作为软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兴安家政服务网已开通了,兴安家政网的建立,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关的家庭服务,全市乃至兴安盟家政服务加盟后,不仅能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整个xxx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得到整合,资源将进一步优化、对提升xxx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业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xx年4月,又推出科学催乳服务,堪称兴安盟内首创,由此,该中心一举成为xxx市地区一家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新型家政服务组织。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也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公司只有走出家庭式小作坊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精心打造品牌,连锁扩展,规模经营,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支持“兴安家政”规模扩张,发展更多的特许经营连锁店,同时利用盟委所在地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盟家政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乃至全盟经济的发展。
三是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还要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开发出深受家庭欢迎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尽快成立xxx市家政服务业协会,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健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目前全国已有包括郑州、长沙等省会城市在内的20多个省、市成立了家政服务业协会。xxx市作为盟委所在地的中心城市,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xxx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履行好其作为全市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服务主体的职能,规范市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格,监督服务质量,组织家政服务管理经验交流,开展法律和经营准入等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树立行业品牌,使家政服务这一小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实现大作为。
五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目前xxx市家政服务业还属于弱势产业,家政服务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视支持,把这项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运作,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序、有效、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使家政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发挥好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宣传中的主导和主力作用,引导雇佣双方更新观念,改变彼此互不信任的尴尬局面。雇主应在人格上尊重保姆,善待保姆,只有保姆的归属感和职业感增强了,家政服务业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才会加快。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其建设成为城乡公认的高尚职业、阳光工程。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0
法律服务业,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等服务项目的统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中央和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完善*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以及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力量在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陇南的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陇南市司法局通过深入调研,现将陇南法律服务业现状、问题、建议等报告如下。
一、陇南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概况
陇南法律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二)近几年陇南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陇南法律服务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领域狭窄、发展缺乏层次。由于陇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诉讼代理这一服务领域,非诉讼法律业务一般局限于法律顾问业务,其他非诉讼法律业务开拓不足,参与项目论证等事前预防性的法律事务不多。涉外法律事务较少。对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缺乏超前研究,缺乏新经济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同业发展缺乏层次。全市尚缺乏起行业领头作用、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律师事务所,即缺乏龙头企业。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的业务竞争,缺乏高端法律服务,层次不分明,特色不明显。
(二)县级司法局监管职能偏弱,法律服务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行的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职能,高度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无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出现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上下两张皮现象,管理实效大打折扣。现行的法律服务业实行业务归行业协会管理,行政事务归司法行政管理的双结合管理制度,由于县级未设行业协会,业务管理对县级来说就存在空白点。导致县级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属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现在称其为新社会组织,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它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法律服务行业应追求的社会效益,导致利益至上的不良倾向,出现诸多行业弊病。在此,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个人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相统一,难度大,办案质量的监管更为重要和迫切。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1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2
一、红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20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20xx为45.6亿元,20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20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红山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20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20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20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园区运转有序进行。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园区规范化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
1、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
2、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
3、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
4、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始建于20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截止20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20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三、红山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3
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为正确认识我县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商务局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我县大多数国营现代企业机构改制,使现代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由于长期缺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现代规划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首先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区现代和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却比较滞后,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4
为深入了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区政协科经委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于近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赴区现代商贸业发展办公室听取了我区商贸业发展的专题汇报,召开相关座谈会,邀请区发改局相关领导对我区现代服务业作通报说明,并结合前阶段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瓯海区政府坚持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共同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75亿元,增长1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5%;三产投资结构得到调整,今年1—8月份,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完成投资74.6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总投资的76.83%,服务业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1-7月提高1.4个百分比。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47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业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增加旅游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18%。总体来看,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后劲十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条件,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以来,区政府先后完成了《瓯海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瓯海区都市休闲区发展规划》、《瓯海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瓯海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和温州市瓯海区商贸流通与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瓯海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瓯海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瓯海区2011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提出优化市场环境、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措施,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合理部署,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推进
积极探索并实施“退二进三”政策,黄河皮革、泰恒建材城、天宇高邦、美福食品等企业的“退二进三”工作重点推进,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调整,现代服务业被提到优先发展地位;采取多项措施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着力对温州家具市场和温州装饰材料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逐步形成以“家”为主题的专业市场;紧紧抓住瓯海新城崛起有利时机,加快站前商贸区、新城中心商务区、总部经济园、大西洋购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实施都市休闲旅游项目,茶山文化一条街立面改造已完成,塘河文化主题公园完成投资额5635万元,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大学科技园、温州文化创意园等前期工作,潘桥物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
(三)多措并举,招商推介力度不断加强
转变政府职能,采用各种措施方法,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南湖、站前等已有6个地块完成出让或正在签订预申请协议,出让金达41多亿。南湖城市综合体商业部分拟引进华润万象城,打造国内一流地标性大型商业综合体。从近年招商工作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引进的项目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
(四)利用优势,服务业集聚示范作用不断形成
利用瓯海的产业特色,充分发挥服务业的集聚示范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服务业省级重点项目引导资金,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瓯海总部经济园被列入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森马集团的营销模式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十大创新示范企业,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被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品牌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十一五”期末,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5%,列全市倒数第二,远远低于全省43.1%和全市44.1%的平均水平。据税收统计,当前我区服务业企业除几家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离缴纳的税金稍具规模外,其余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领域不宽,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全区获得市级以上名牌商号的企业仅“一鸣”蛋奶一家,纳税在一千万以上的企业仅2家,纳税三百万以上的企业也仅9家。从我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来说,目前仍然以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等为主,现代服务业相对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不够,全区纳税50万以上的企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只占29%,比例明显偏低。
二是城市化进程慢,相关配套落后。近年来,我区虽然将城镇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出台系列措施,以攻坚的态势全力推进,但总体上看,城市化进程依然缓慢。由于规划前后沿承、贯通不够,以及一些规划变动调整过大等原因,给一些项目的进展、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工作造成了难度,“有区无城”的状况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同时,人口的集聚问题、产业的支撑问题也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大的服务业,因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致使发展缓慢。如瓯海新城建设步子慢,大西洋购物中心等服务业仍处在不温不火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投入少。对于服务业各个行业项目的推进力度不大。“十一五”期间,吹台山等旅游项目没有得到大发展,大罗山违章建筑、生态保护等工作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潘桥国际物流中心、南湖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因规划调整、土地限制等原因推进困难;大学科技园因相关规划交叉影响,目前仍在协调过程中;崎云度假村、仙岩大酒店因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进场施工和挂牌。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政策比较滞后。现有政策在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作用欠佳,尤其是用地、减税等手段不灵活,对企业主、商家的吸引力不够,如德邦物流企业因缺乏优惠的政策支持而改变在瓯海设立区域总部的设想。引导资金相对较少。今年上半年,区政府出台了《瓯海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一千万用于专项奖励,但与庞大的服务业项目相比,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的投入相比,扶持资金显然不够。
四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效果欠理想。据调查,目前牵头管理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有好几个部门,其中,现代商贸服务业办公室、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现代服务业的某些管理职能,“多头管理”的格局造成一些项目规划调整难、审批手续繁琐、项目施工进展缓慢等,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三、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路
(一)以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需要人口的集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强劲的产业支撑,而强劲的产业支撑来源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区域发展。城市中心区要加快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优质商品房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中心、“两馆四中心”、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瓯海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植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努力培育若干座税收超亿元楼宇;以大西洋购物中心为依托,全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着力形成高端商贸服务区。加快新火车南站建设。通过沿中央大道两侧商业地块开发,并与瓯海新城商务区相连接,全力打造站前综合商贸区。积极营造“沿山、沿路、沿河”的服务业发展带。通过沿温瑞大道、104国道、瓯海大道、轻轨1号线等交通要道老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新市场的规划新建,形成现代商贸集聚带;依托塘河、大罗山等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同时要积极加强各镇街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全力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从面到点的提升。
(二)以实施“优二兴三”战略为重点,力促现代服务业大提高
我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区,传统工业低小散特点明显,高污染、高耗能严重。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实施“优二兴三”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借助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平台,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按照禁止一批、淘汰一批、控制一批、鼓励一批的原则,着重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进行淘汰,并通过科技、研发的方式对某些基础好的企业进行再改造、再提升与再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努力形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以科技、研发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工业、服务业双剑并举、两轮驱动。
(三)以促进内部结构调整为动力,速推现代服务业大提升
服务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区服务业基本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新兴的服务业比例极低,结构相对失调。因此,区政府要出台措施,采取“分离发展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的方式,着重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方面做更多积极有效的探索。要围绕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业、都市休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要着力对传统的服务业进行质的提升。通过对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服务业等,融入新的、时尚的服务元素,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工商、质监、发改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工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名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
(四)以创新政策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服务业大平台
一个完善的、优惠的政策是吸引投资,促进项目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区政府要在前期制定一系列规划、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特别是要逐步对现代服务业的每一行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根据当前商贸业发展的情况,要建立商贸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要求,列入区重点商贸业建设项目、先进业态项目和商贸企业设施改造、电子商务等项目奖励,培育组建若干个大中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探索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大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园的后续管理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大平台;要灵活出台有关服务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其缴纳的税额,酌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要在服务业用地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融资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要通过策划高峰论坛、推介会等形式,向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宣传推介瓯海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力度。要科学灵活地利用民间资金,适当参与到我区旅游休闲行业建设中来,在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休闲经济的发展。
四、具体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区商贸开发办是我区商贸业开发建设的责任单位,但因人手不足,编制不够,给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因为区经济协作办、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着我区商贸发展的部分职能,客观上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根据实际,建议区委区政府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本次机构改革有利契机,将有关部门中的相关科室进行合并整合,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正科级部门,集中管理职能,加大协调力度。
(二)完善解决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
一个完善、科学的规划是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建议区政府要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调好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首先要加快对《瓯海区商贸流通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的验收与实施,加快对我区物流业“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的编制,并注重在各功能区规划修编时能充分融合商贸业和商贸网点的规划。其次是要抓紧做好梧白片三个规划的有机整合,即瓯海区梧田片瓯海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大学科技园规划和梧白功能区规划,明确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科学合理地编制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潘桥国际物流基地是我区现代服务业中一项重大的内容,随着我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的显著提升与温州大都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建设一个融货运与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园区是符合发展趋势的明智决定。根据规划要求,打造国际性物流基地需要2300亩用地,但目前,由于规划调整原因,原用于物流园区建设的1320亩土地因部分调整为商住用地和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剩余的650亩土地(含农用地120亩)无法满足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
因此,建议区政府争取年底前落实120亩农转地,尽快使一期项目上马施工,并在保证一期用地650亩的基础上,从物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西面大片闲置地的资源,将其确定为二期用地,将陈蕉路以南、过境路以北、站东路以西、铁路以东的原规划中的800余亩市场用地确定为物流基地的三期用地,从而为打造浙南一流的物流基地,满足物流园区未来发展作积极准备,避免出现“零打碎敲”的温州现象。
南湖建设地块是我市未来城市的次商圈,对周边区域商贸的带动与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走访街道、部门,拜访相关专家后,了解到南湖建设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但近期又要作较大的调整。
关于调整中的规划布局是否更具科学合理等热点问题,有关方面争议很大。因此,建议区政府在尽全力打造高品位的华润万象城的同时,要慎重考虑南湖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问题,要尽量体现规划的严肃性;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在认真、周密地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定位,确保南湖城市综合体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5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教育、文化、卫生等在内的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服务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理性思考,合理定位,全面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对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服务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衡量服务业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动态指标即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反映的是服务业发展的快慢;一个是静态指标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发展速度来看,200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31.16亿元,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91亿元,是2000年的2.6倍。从增长规模来看,“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和一、二产业增长速度,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这与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根据国际通行惯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时,服务业的比重应达到37.8%以上。20xx年我市人均gdp为1825美元,城市化率达49%,服务业的水平应在37%以上,但是20xx年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但拉动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20xx年,我市服务业实现税收6.4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7。4%,其中服务业提供营业税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服务业已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在增大。但从我市三次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长期以来处于60%左右,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贡献率在30%左右,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还未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道远。
(三)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十五”以来,我市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稍有上升。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20xx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4.98万人,比2000年增加6.78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00年20.6%提高到20xx年的25.4%,上升了近4.8个百分点。尽管我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持续下降,但就业比重仍高达33.9%,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9.9%不相称,这表明我市服务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
(四)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但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从我市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49.4%;房地产业达到10.6%,成为全市新兴服务业的骨干支撑力量;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金融保险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9.2%;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一批新兴行业比重仅占9.8%。可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极不平衡,部分新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落后。我市农村服务业总体上看处于萌芽、分散状态,仍是传统服务业多,现代服务业少,农村服务业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已成为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市服务业单位主要在城市,面向农村的较少,且农村服务业主要以农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与“三农”工作关系较大的科技、信息、农村金融、商品流通、法律咨询等行业相当缺乏。相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而言,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不能满足农民、农村的客观需要。
二、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镇化进程滞后。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人口须达到一定规模,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专家认为,一个城市最低的规模经济人口是50万,而我市不把湘东10万人口统计在内,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约46万。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煤气、公路、自来水、公交、电力、卫生等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存在着部门或行业垄断,民营经济难以介入,从而使这些服务领域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20xx年,萍乡服务业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
比重虽然高达55%以上,但主要是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中非公有经济占比分别达96.2%、94%的贡献,而在其他行业如邮政,水利、公共设施管理、文教卫体和社会福利等行业国有经济投资继续占绝对比例,同时,文化、商业系统、物资流通业、旅游、广电等体制机制不活,改革步伐缓慢,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物资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等服务体系培育还不完善。
(三)制造业粗放式扩张,导致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金融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但我市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2006年,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是,交通运输业占12.4%,批发零售餐饮业占24.9%,房地产业占25.7%,而文化艺术和娱乐业占4.1%,卫生和社会福利业占2.7%,租赁商务服务业占1.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0.2%。从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看,传统服务业投资比较集中,现代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业发展或结构优化的困难,对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形成制约。
三、加快发展我市服务业的建议
(一)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推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7号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明确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相关措施,对我市的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与工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点线面结合起来、与近中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我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成立相关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
(二)突出重点,发展本市特色服务业。通过抓重点、抓特色带动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要巩固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改造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二是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依法放开各类市场,放宽经营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办教育、医院、研究所、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培育和壮大新兴服务业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社会投资及法律保障体系。三是推动为农服务的服务业发展。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水利、交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发展特色服务业。我市要着力从旅游业、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中创造特色,增加服务业的竞争力。旅游业要着力建设生态武功、红色安源、杨岐名寺、义龙洞等四大旅游区以及中国傩文化园主题公园,突出“工业摇篮、绿色家园”主题特色。物流业要按照“城市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思路,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社区服务业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创办养老、托幼、健身等各种便民服务业。
(三)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尽快把研发、信息、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萍乡,走出一条制造性与服务业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要把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社区居住,提高中心城镇人口聚集程度,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扩大中心城镇服务业的经营领域,使中心城镇服务业发展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小城镇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完善服务业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开竞争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松对非自然垄断服务的市场限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防止非自然垄断服务业垄断经营。二是按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原则,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产业化、社会化进程。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体育与事业单位中的营利性服务和非营利性机构改革工作,营利性服务机构要向企业化转变,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对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政府要保障投入,加强监督,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议服务、公共交通、物业管理、环卫保洁、食堂等内部服务工作社会化,以及内部服务机构向独立法人企业改制工作。三是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加大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有序化的招商网络、渠道和格局,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优势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服务业发展。
(五)培养造就一批服务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服务业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从事服务业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行服务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大力引进物流、旅游、教育培训、商贸流通、文化传媒、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财政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服务业调研报告 篇16
一、XX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XX市服务业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有效促进了XX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
1、从产业规模看,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结构中居主体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XX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总体上呈逐步上升之势,1992—2007年年均增长14.8%,1994年超过第二产业,1998年开始超过50%,居主体地位,2000年开始超过55%,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7%—58%。20xx年广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0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
2、从行业结构看,传统流通业有较大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20xx年,XX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显示XX市传统流通业仍然居于华南地区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地位。现代服务业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势突出,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
3、从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
从经济类型分布看,XX市服务业以民营经济为主,20xx年服务业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020.66亿元,所占比重为41.67%,国有服务业规模仅次于民营类,外资服务业规模居第第三。
4、从资金投向看,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20xx年,XX市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5.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66%。近年来XX市投向服务行业的主要项目包括地铁、机场、港口、大学城等。目前全市已开通4条地铁线路,总运行里程116公里。新白云国际机场2004年投入使用,目前,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80多万吨,共有48条国际航线,111条国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的128个城市,其中国外通航国家和地区21个,国外通航城市35个。广州港南沙港区加快建设,累计投产的深水泊位已达到xx个。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XX市共投入近300亿元建设广州大学城。目前大学城已成为12万多学生和3万多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求学、创业的家园,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科研教学设施,资源高度优化整合,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
(二)XX市服务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都市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围绕推进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全市产业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全国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初步建立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二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xx年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8.94%和59.02%。
三是产业布局集聚化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其中中心城区的金融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增长,会展业也陆续培育出广交会、广博会、留交会等一批知名品牌。
(三)XX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广州是国内服务业最发达的三个领衔城市之一,但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功能比较落后,广州排名第一的服务行业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居民服务等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范畴,金融业、cbd建设以及总部经济的落后成为制约广州发展的重大瓶颈。
1、总部经济相对落后。金融功能是一个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体现,但是,广州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较少,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20%的水平,北京、上海吸引的外资金融机构分别为广州的2-3倍。金融中心功能的偏弱对广州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了致命打击。
2、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足。广州是人才和教育强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智力资源丰富,但发表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不仅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甚至低于深圳。作为创新能力最标志性的指标,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比重,均大大低于上述三个城市。
3、cbd建设进展缓慢且分散。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及其能级集中体现在cbd(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水平上,上海、北京的cbd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而广州的cbd建设进展缓慢,并且空间上也十分分散,成熟度、产业集聚度和配套设施不足,功能建筑面积及其租价、吸引高级功能主体的数量以及cbd所产生的产值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XX市服务业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XX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确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确定了XX市服务业发展实行“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80%,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跃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XX市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以下八大产业展开:
1、金融业:努力建设“四个中心”,即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银团贷款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支付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保险市场中心;辐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争取中央批准赋予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享受比照上海、深圳的所得税政策;争取中央批准赋予广州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试验权(例如在广州设立某些商品的期货交易所)。
2、物流业:到20xx年初步建成整合珠三角、服务华南、辐射大西南和东南亚、面向全国和全球、国际国内双向物流整合和海陆空物流相结合的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全市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左右,使现代物流成为XX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会展业:将以筹办20xx年亚运会为契机,以建设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第二期)、完善配套设施为切入点,基本实现“场馆现代化、品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国际化”,把广州建成亚洲主要会展城市、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4、中介业:在行业协会中推行“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制度。同时,将制定《XX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或《促进XX市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意见》以规范市场中介组织行为。引导现有中介机构调整重组,建立综合信用体系,优化中介服务环境。
5、商贸业:遵循《XX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xx)》,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购物中心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大力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创建交易平台,增强集聚辐射能力。突出发展社区服务型连锁超市。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以“食品放心工程”信息系统和各种专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突破口,建设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平台。
6、信息服务业:20xx年信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5%。20xx年,以软件业为支撑、以数字内容产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为特色的信息服务业将占广州地区生产总值5%,形成服务广东、带动华南、辐射东南亚的软件服务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推动广州成为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7、旅游业:重点开发帽峰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休闲度假工程、广州国际美食博览中心等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标志性项目、南越国遗迹等岭南文化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整合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和亚运系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珠江游,办好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广州国际美食节等传统大型旅游会展、节庆活动。根据经济条件和发展需要,到主要客源国和地区设立旅游推广宣促中心(办事处)。规范整合各公寓、培训中心、疗养基地和度假村。逐步实现“泛珠三角”旅游区域一体化。
8、文化业:将重心放在公益文化、文化设施、名城文物、文化产业、文化节会、文化人才六大体系。优化市、区、街、村四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文化馆(站)工作人员80%达本科以上学历。
二、为实施和实现以上发展战略和重点,XX市将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和集聚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形成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专项规划,各区、县级市也从实际出发做好规划,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布局和用地的规划引导,制定实施全市服务业功能区规划,明确各片区主导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强化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突出中央商务区整体意象。高起点规划建设广州科学城、白云空港经济区、南沙海港经济区、白鹅潭商务圈、琶洲会展商务区、信义会馆创意产业园等服务业集聚区,吸引龙头企业,增强集群效应。
2、扩大穗港服务业合作和对外开放
积极吸引香港资本投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以吸引具先进物流管理和服务理念的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带动物流产业结构的优化。鼓励支持银行类、保险类、证券期货及基金类金融机构以及投资咨询、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会计、法律咨询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广州,做强金融产业。大力引进香港展览机构来广州办展或合作办国际会展,培育具有国际影响的会展品牌。用好软件、生物、网游动漫、信息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鼓励政策,积极承接香港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交易处理、跨国采购等服务外包,联手打造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外包基地。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在香港设立企业或办事处,加强与集聚在港的跨国公司的业务联系。鼓励香港贸易、咨询、法律等服务企业为广州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3、完善扶持政策和政府服务
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完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价格、政府采购、人才等方面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对需要扶持的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给予政策优惠。认真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服务业的财税加大扶持。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的基本同价。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降低一般性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的门槛,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探索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服务行业的组织协调,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避免多头管理;理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关系,将许可审批、登记准入、企业年检等行政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网上申办、联审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增强透明度和公开
三、商贸行业(批发零售业)发展情况
20xx年,广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0.13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24.5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5.61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3.8%。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快的有石油及制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和中西药品类等,同比分别增长63.8%、32.7%、31.0%、28.5%和23.3%。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3427.63亿元,增长22.1%。
XX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逐步确立和巩固连锁经营在零售和餐饮业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领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以广州为总部(区域总部)、跨地域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引进跨国连锁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区域总部、采购及配送中心。加大对连锁经营的资金扶持,推进连锁企业统一纳税,促进企业跨区发展。目前连锁经营已成为XX市流通服务业重要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组织方式,形成了外源经济与内源经济共同发展,便民型超市与时尚型的专卖店、专门店并驾齐驱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XX市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做法:一是整合提升一批批发市场。采取园区化、信息化和股份化等方式加快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二是不断提升交易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力。新建成钻汇珠宝采购博览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筹备石化、化工交易中心,扩大塑料、粮食、金属3家交易中心经营规模。广东塑料交易所的pvc交易量占全国1/3,广塑价格指数已成为全国塑料价格风向标。佳都国际it产品经营成为国内乃至影响东南亚的主要报价中心。三是深入开展以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三类市场升级改造。四是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建设进度加快,广东音像城“国家音像数字交易中心”和芳村茶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已经陆续启动建设。
四、餐饮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XX市政府全力打造“食在广州”城市名片,本地特色餐饮和外地风味餐饮汇聚羊城,繁荣XX市餐饮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20xx年,XX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42%。大众化的餐饮消费仍是主流,市民追求健康、休闲、娱乐等多种趣向。餐饮经营越来越向集团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品牌经营、集约经营、特色经营、连锁经营更趋明显。为促进餐饮行业培育名牌、名店、名品工作,XX市经贸委组织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举办“食在广州”征文活动,探寻“食在广州”的历史文化渊源,搜集民间有关食之风、食之潮、食之俗、食之技以及名人名店佚事、名菜名点典故等。开展“食在广州”最具代表茶点、小吃评选认定,采取由消费者公开投票推荐,专家审定相结合的办法,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广州茶点及小吃,为消费者提供饮茶品茗尝名点美食的指引。评选活动推动广式点心的产业化,实现品牌经营、规模经营。组建“美食兵团”俱乐部,与《美食导报》等媒体合作,搜罗各地特色美食,组织广州本地“兵团”走出去,并推介最具广州特色的餐饮资源,促进餐饮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对接,实现共赢、多赢。继续推行新一轮国家级酒家等级评定和广州餐饮风云人物暨明星餐饮企业评选活动。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大学求职信模板锦集六篇2023-08-02 17:59:38
精选护理专业求职信汇编9篇2023-08-05 16:15:27
因服兵役的个人工作辞职报告2023-08-14 05:19:12
因服兵役的个人工作辞职报告2023-08-14 05:19:12
小学优秀语文教师个人述职报告(通用五篇)2023-08-09 11:40:11
法院纪检组长个人述职报告2023-08-16 17:53:54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2023-07-31 23:40:08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8-13 22:33:10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8-17 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