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01 07:46:47 来源:高考在线

大学生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花钱大手大脚,生活条件优越,是不少90后大学生共同点,虽然尚未有收入能力,但依靠父母的供给,追潮流、买名牌,出手十分阔气。我的同事黄丹在多所大学走访时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双11,很多大学生都在疯狂的购物之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双十一都买什么了?”“衣服、鞋子那些。”“像刚才取的快递是双十一买的吗?”“嗯,衣服,双十一买的。”“双十一有没有冲动,就是超预算这种情况会?”“我超了很多。平时买那些东西1000多吧,然后我这次买了4000。”

  “买的羽绒服、毛衣、面膜,然后以及一些零食。”“那买这些东西是不是超过平时的消费了呢?”“超过啦,好多。”

  据清华大学今年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56.7%的大学生每月消费1000元至3000元,28.2%的大学生每月消费3000元至5000元。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为21392元,每月平均1782元。相比之下,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已经不低。另有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没有安排过消费计划,37.5%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计算过自己每个月的消费是多少。

  采访中,很多受访的学生表示,每次和父母通电话,父母都会主动提及生活费是否够花,对于自己的消费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也解决了生活花销的后顾之忧,基本没有理财的观念。

  “平时对自己的消费有规划吗?”“平时没有什么规划。”“那你消费时候会跟家里打招呼什么的吗?”“没有。”

  “消费的时候会跟家里人打个招呼吗?”“会。他会觉得缺什么就得买。”“就是家里还挺支持你买这些东西的?”“嗯。”“他们会提供双十一消费的'钱吗?”“我会自己先忍一段时间,然后真正没钱的时候再向他们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都是靠父母给予,而通过自己兼职打工挣取生活费的比例不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金峰认为,家庭和学校需做好双重引导,以刚需为主,锻炼学生理财能力。

  “首先我们从家庭角度来说,切不可因为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而过度的让孩子消费一些奢侈品,家长要时刻用富不过三代来警醒孩子,培养孩子在消费上要有节有度。从社会环境净化角度来讲,无论学校还是媒体应该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尤其是学校在这方面实际上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从而培养学生对财富的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