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

更新时间:2023-08-12 00:41:53 来源:高考在线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

  篇一: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总结

  四年级科技实践活动 ——我们来养蚕

  指导教师:文屏 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壮丽的华彩乐章。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剿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5000多年来养蚕文化的滋养,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而蚕更是能让孩子们着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5月16日期待已久的蚕种来了,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孩子们对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两个问题。在讨论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有养过蚕的同学,一定要让其讲讲;如果无人养过,则大家一起探讨,收集养蚕的资料,制作领蚕卡,为饲养蚕做足了准备。

  本次蚕种来的比较多,刚来时的几天天气骤冷,蚁蚕死了不少。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坚持记录,按时汇报情况。

  对孩子们来说,养蚕活动既有趣,又充满挑战。因为蚕是生产者,每天都需要有人给细心地打扫卫生,更换新食物,间断一天都不行。而每天给蚕喂养新鲜无毒的桑叶,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大挑战。白区的桑树几乎都打了农药,要想找到新鲜无毒的桑叶,是一大难题。学生的蚕由于误食有毒桑叶几乎全军覆没。为了让养蚕活动继续下去,老师又分发了一批4龄蚕,并获得家长支持。教师自己养的蚕也三次面临中毒的危险,为此和学生探究了很多给蚕解读的方法。最后一次中毒时眼看快结茧了,却因为误食有毒桑叶而死掉。最后能顺利结茧的蚕只有5只。学生的蚕只有3人的顺利结茧。

  由于这学期蚕种来的晚,在蚕变成蚕蛾出来时学生们都已经放假了,所以有的学生没有看上蚕蛾产卵,这是本次活动比较遗憾的地方。

  虽然结局很悲惨,但师生在共同饲养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一手资料。亲历了蚕短暂的生命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

  篇二: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 周发宏

  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首先,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养育

  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

  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6、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

  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1、了解蚕的生活环境。

  2、知道蚕是从哪来的?

  3、蚕靠吃什么长大的?

  4、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5、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孵化阶段(小组合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测量蚁蚕的长度。

  1、确定蚕卵的来源方式:学生带来后共享,为高质量地养蚕,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均5-10条。

  2、学生讨论孵化的时间与方法,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3、全班集体讨论孵化时需注意的问题,比如温度、时间、所放地方等。

  4、交流总结出养蚕的注意要点,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阶段(小组合作)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4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精心喂养蚕宝宝,要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蚕经验:蚕沙要天天清

  理;蚕对卫生的要求很高,脏手不能触摸它;蚕吃了带水的桑叶会生病……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