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教育心理学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8-12 23:45:14 来源:高考在线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与教学的因素

  1.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2.教学内容是学习与教学过程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

  3.教学媒体既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5.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时期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

  (四)深化拓展时期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

  1、同化是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不改变原有图式。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我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人玩具较远,手又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

  2、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示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改变原有图式。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以后他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二认知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动作和感觉

  2、客体永久性(9—12个月)

  3、延迟模仿的出现(18个月左右)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信号功能(手势、语言、表象)

  2、泛灵性(万物有灵论)

  3、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山实验

  4、不可逆性

  5、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量水实验

  6、集中化:只有一个标准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撑。到这

  1、去自我中心性(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可逆性(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3、去集中化(思维成熟最大特征)

  4、守恒(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最突出的成就)

  5、分类

  6、序列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1、命题推理到这

  2、假设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少第二节维果茨机的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老师没画)

  1.信任对怀疑(0~1.5岁)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老师没画)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1、流体智力指先天禀赋的,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流体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

  2、晶体智力指后天形成的,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

  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智能3.空间智能5.音乐智能7.内省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4.肢体动觉智能6.人际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一)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信息加工的经典方式。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称为场独立型。

  2、反思型和冲动型(老师没画)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深思熟虑,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第三节(老师没画)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老师没画)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1.认知策略指个体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里过程的技能

  2.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没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性作用理论

  1、消退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2、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3、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律(老师没画)

  1、准备律:个体在学习开始时存在预备定势。(预习)

  2、练习律:重复一个学会了的反应,将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做题)

  3、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境中重复出现。(反馈)

  第三节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画)

  (少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际行动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P100)

  强化理论(老师没画)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变量。

  扇贝效应(老师没画)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格式塔学派也以动物实验来说明他们对学习中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顿悟说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把智慧生长和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认为人类的智慧生长经历了3种表征系统阶段。

  (一)动作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

  (二)映象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在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将它们想象出来。

  (三)符号表象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后期及以后的阶段,这时儿童能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少发现学习: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P113)

  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

  (一)实质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条件(老师没画)

  1、外部条件(客观)

  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内部条件(主观)

  ①学习者必须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建构主义基本观点(老师没画)

  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一)知识观

  1、解释假设(动态性)

  2、情境性

  3、经验背景建构(主观性)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二)学习观(老师没画)

  1、主动建构性

  面对新信息,学习者需要主动激活头脑中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旧知识进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理,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检验。

  2、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内化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该过程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完成。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理解。

  (三)教学观

  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四)学生观

  丰富性,差异性

  综上所述,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结构不良知识领域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价值、潜能、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个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自觉的。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行为,使之导向一定学业目标,并维持这一行为的动力倾向。

  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不完全成正比。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老师没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少P167图)

  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假定,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关于归因理论的基本结论:(人在解释成败的主要原因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维度分析了原因)

  1、归因于努力相比于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失败,都会引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收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课本不一样)课本下列

  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和激发

  一、教学吸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利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1.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的动机信念

  1.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

  2.树立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3.设置合理的目标定向

  四、反馈与评定

  五、奖励与惩罚

  六、合作与竞争

  一、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途径:直接转化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论。

  二、激发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①熟悉教材(重要前提)

  ②了解学生(核心)

  ③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①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交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

  ②按学生能力等级进行竞争。

  ③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④鼓励学生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竞争。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老师没画)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产生式是指条件动作的配对是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老师没画)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第四节学习迁移

  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一、)整理学科内容

  (二、)加强知识联系

  (三、)强调概括总结

  (四、)重视学习策略

  (五、)培养迁移意识

  学习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老师没画)

  顺向迁移(举一反三)逆向迁移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少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规则或程序的身体或认知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

  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第二节动作技能对个人具有重要作用(少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P249)

  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第三节心智技能(少教师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254)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少第一节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结构不良好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P266)

  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传统观点(老师没画)

  桑代克的试误说苛勒的顿悟说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老师没画)

  专家和新手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新手则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即一种再认的过程。

  (3)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老师没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1.脑激励法

  2.分合法(戈登

  3.联想技术

  第十二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第二节认识策略(老师没画)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第三节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老师没画)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学习策略促进的方法(老师没画)

  直接教学交互式教学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3种基本心理成分

  第二节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

  2.他律道德阶段(5~8岁)

  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皮亚杰对偶故事的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老师好像没画)

  1.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第十四章教学设计

  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

  教学组织(老师没画)

  1、全班教学2、小组教学3、合作学习

  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老师没画)

  第十六章学习评定

  学习评定的方法:1.诊断性评价(分班测试)(老师没画)

  2.形成性评价(期中测试)3.总结性评价(期末测试)

  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老师没画)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

  教师的期待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革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