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科学实验报告模板(通用十四篇))

更新时间:2023-08-14 20:09:02 来源:高考在线

  科学实验报告 篇1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怎么会这样?

  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 篇2

  一、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1)利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4)人口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消费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费率一般较高。一国青少年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费需求也相应越大,而储蓄率也就越低。

  另外,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间接税就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用人均GDP来代表人均收入。

  基于上述这些经济理论,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人均GDP)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变的,这样可支配收入可视为不受储蓄的影响,二是假定人口结构及生活环境不发生变化,另外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避免价格因素的影响。

  2、指标选择

  本实验中,经济水平的指标我们选择人均GDP。

  3、数据来源

  数据取于《中国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为国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 篇3

  思考:不许碰肥皂泡,你能让“脆弱”的肥皂泡不断地自己变得越来越大吗?

  材料:剪刀、吸管、圆纸筒、盆子、肥皂水

  操作:

  1、准备一些浓肥皂液,使吹出的肥皂泡不会轻易破裂。

  2、用小剪刀在吸管的一端剪出4个同样深的切口,再将剪出的切条向后折。

  3、用吸管有切条的一端吹出很大的泡泡来。

  4、将卫生纸中间的圆纸筒一端用水润湿,迅速而轻巧地将肥皂泡放到浸湿的纸筒上,让肥皂泡稳稳地站在纸筒的一端。

  5、在盆子中装入大半盆水,把圆纸筒没有肥皂泡的一端向下伸入水中。

  6、慢慢向下压纸筒,直到纸筒的大部分都没入水中。

  7、如果肥皂泡破裂就重复做一次上述步骤。

  8、肥皂泡会越变越大,最后,“砰”地一声轻响,肥皂泡破了。

  原因:

  把纸筒向水下压时,筒内的空气受到水的压力,自身压力就会变大,使越来越多的空气渗进上方的肥皂泡中,将肥皂泡越吹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 篇4

  一、创意说明:

  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

  二、实验材料:

  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

  三、实验步骤:

  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2、接着把玻璃板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两本书垫起。

  3、再次将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将蜡烛点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实验结果:

  我神奇地发现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从上面“走”了下来。

  五、注意事项:

  经过自己多次反复的实验,我发现两本书加起来的高度大约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话,玻璃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会很自由顺利、很自然。

  六、研究结果:

  用蜡烛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时候,杯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装不下的空气就会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着的,并且又被一层水封闭着,热空气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顶起一点,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科学实验报告 篇5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科学实验报告 篇6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 篇7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 φ+,负极电势为 φ-,则电池电动势 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 KCl 溶液。

  实验步骤

  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 5 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 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 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 50 mL 烧杯中分别加入 1/2 杯深 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 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 50 mL 烧杯中加入约 1/2 杯饱和氯化钾溶液,将制备好的两个电极管的弯管挂在杯壁上,要保证电极管尖端上没有气泡,以免电池断路。

  5. 测定铜锌原电池电动势:将电位差计测量旋钮旋至测定档,接上测量导线,用导线上的鳄鱼夹夹住电极引线,接通外电路。

  从高位到低位逐级调整电位值,观察平衡显示。在高电位档调节时,当平衡显示从OVL跳过某个数字又跳回OVL时,将该档退回到低值,再调整下一档。在低电位档调节时,调节至平衡显示从负值逐渐小,过零后变正值时,将该档回到低值,继续调整下一档。直至调整到最后一位连续调节档。当平衡显示为零或接近于零时,读出所调节的电位值,此即该电池的电动势。

  6. 测定电极电势:取出饱和甘汞电极,拔去电极头上的橡皮帽,置于烧杯中。将测量导线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锌电极和甘汞电极上,同上法测定电动势。再同样测量由铜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根据所测得的电动势及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计算所测量电极的电极电势。

  思考题

  1.如何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

  3.若电池的极性接反了,测定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科学实验报告 篇8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

  1、 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 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 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 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科学实验报告 篇9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篇10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篇11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篇12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 篇13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 篇14

  实验内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地点

  五年级教室

  实验目的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