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8-09 13:38:03 来源:高考在线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1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玄门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滚滚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眺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胜景”有名于世。这里山川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古刹林立,是世界闻名风光胜景区和玄门名山,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实,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羽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贵,医术精深,一时刻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即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建筑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天子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以后白云山名声大震,内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验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古刹种种构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弘大宫观。成为世界闻名玄门圣地,为西北地域最大的明清古构筑群。

  介入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由于白云山属典范的庙观文化,它把故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在深刻,情势多样,内容普及,不失为一座庞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光脚羽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昼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超,为民除疾,华陀再世,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熟悉,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判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大力互助,于山建设古刹,即其后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闻名的玄门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构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2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不绝。此外,白云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明、色彩缤纷的效应。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工艺水平。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镜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20_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至今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3

  陕西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高山之上白云飞,如诗如画的风物尚且岂论,山上的白云观就包藏着富厚的人文内在。这里山川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古刹林立,是世界闻名风光胜景区和玄门名山,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天子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往后就申明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一直。另外,白云观照旧整个西北地域最大的明代古构筑群,巨细古刹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宏伟壮观,小处看尽善尽美。在白云观上还可以瞥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物一览无遗。

  白云山玄门音乐也是撒播四方,至今仙乐仍诵唱古观,历久不衰。白云山的羽士们多年接收了释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协调能力,最终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冲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玄门音乐,并成为玄门音乐四大门户中最具处所特色的一派。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4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事业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采奇特而有名遐迩。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天子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诏书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申明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验代续建补修,白云观共占地8.1万平方米,建成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古刹54座,种种古建99处,并存有古建、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富厚的文化精萃,成为世界闻名的玄门圣地,西北地域最大的明代古构筑群,陕北最具影响的`玄门文化旅游胜地。白云山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风光胜景和宗教勾当场合。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天子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往后就申明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一直。另外,白云观照旧整个西北地域最大的明代古构筑群,巨细古刹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宏伟壮观,小处看尽善尽美。在白云观上还可以瞥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物一览无遗。

  据《佳县志》记实,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羽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贵,医术精深,一时刻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即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建筑的。

  白云山属典范的庙观文化,它把故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在深刻,情势多样,内容普及,不失为一座庞大的文化宝库。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5

  陕西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高山之上白云飞,如诗如画的风光尚且不论,山上的白云观就包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不绝。此外,白云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白云山道教音乐也是传播四方,至今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白云山的道士们多年吸收了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最终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6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遐迩。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修,白云观共占地8.1万平方米,建成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54座,各类古建99处,并存有古建、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丰富的文化精萃,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陕北最具影响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白云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和宗教活动场所。

  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道家胜地白云观,自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不绝。此外,白云观还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7

  陕西白云山风光区是西北地域最大的宗教旅游胜地,位于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白云山为玄门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滚滚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眺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胜景”有名于世。这里山川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古刹林立,是世界闻名风光胜景区。

  景点漫衍:

  白云山风光区首要景点有白云山、垂头牌楼、神路、五龙宫、真武大殿、玉皇阁、古戏台、香炉寺、观音阁等。

  旅游攻略:

  文化:白云山玄门音乐被国务院发布为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山庙会被省当局发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勾当:每年夏历的三月初三(真武祖师降生日)、四月初八(真武祖师修炼得道之日)、九月初九(真武祖师飞天成仙之日),道观都要进行局限隆重的宗教勾当,出格是四月初八的传统庙会时代,天天有上万辆车、十多万人云集神山,赶庙会、看社戏、会亲朋、朝山揽胜、交换物资等。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8

  榆林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遐迩。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修,白云观共占地8.1万平方米,建成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54座,各类古建99处,并存有古建、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丰富的文化精萃,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陕北最具影响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白云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和宗教活动场所。

  参加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因为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9

  白云山庙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东距黄河西岸约1公里。据《州志》云,白云山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故名。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直抵黄河西岸,依山建庙,故名白云山庙,也称白云观。据《葭州志》和庙内石碑记载,庙由道人李玉风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玉风道人云游到白云山,见这里孤峰耸立,雾霭飘浮,犹如仙境,就住在山上,静心修炼,同时还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病。他死后,人们便在山上修庙来纪念他。白云山共建庙宇房屋五十三座,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陕西省明、清建筑中比较庞大的一组建筑群。

  由黄河滩直达山顶的庙路由六百多级石阶组成,坡度陡峭,人行其上,有陡生腾空之感,惊心动魄,古有“神路”之称。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五龙宫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门,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云观主体建筑,面宽五间,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钟鼓嘹亮清脆,隔河对岸山西境内也清晰可闻,“白云晨钟”被誉为佳县八景之一。围绕真武殿,各种建筑星罗棋布。有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等。凡是能修建的地方,都筑起了大大小小的房屋,楼阁参天,回廊相接。远望山顶,松柏掩映之中,庙宇重叠,金碧辉煌,好似飘浮于白云之中的仙宫,因此有“白云胜景”之誉。

  庙内还有一千五百余幅彩色壁画,内容以道教故事、佛教经变故事为主,也有山水人物,色彩绚丽,构图匀称,是古代陕北民间艺术佳作。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白云山庙会日,庙会期间,内蒙、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各族人民纷纷来此朝山、旅游和进行交易,最多时一天达十万余人。

陕西白云山导游词10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参加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因为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