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海棠山的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8-05 17:51:36 来源:高考在线

  海棠山的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 :

  大家好!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是导游员 XX,很高兴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海棠山,愿意竭诚地为大家服务。阜新海棠山,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西南22.5千米处的大板乡境内,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间山之余脉。它东西长 4.8千米,南北宽 3千米,主峰海拔715.4米。阜新海棠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藏传佛教黄教教派的艺术名山。人们称赞山中的奇松怪石可与黄山相媲美,山中的摩崖造像是 "中国东方藏传佛教中心"惟一幸存的珍贵文物群。相信朋友们到此一游,定会不虚此行。

  根据景区的资源分布及其特征,我们将其划分为5个景区。它们是摩崖造像景区、松韵风涛景区、云落碧水景区、霞起青山 ;景区和峰峦迭峰景区。每个景区内又往往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珍贵的人文景观相互依托、相互映衬,使大家有 "一箭双雕”之感,这也正是阜新海棠山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请朋友们在下面的游览实践中,进一步地去理解和体会。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阜新海棠山的山门。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山门的整体构造是一个 "佛"字。这里还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普安寺佛光普照接八方游客 ;阜新海棠山奇峰景秀迎四海宾朋。那么,此山为什么叫海棠山呢?海棠山是蒙古语"亥台音兀勒 "的音译之误。"亥台",蒙古语意"墙垛"(或"瞭望台"),“兀勒 "意为"山"。该名称源于清朝初期。1629年,蒙古兀良哈部之善巴,降于后金有功被封为镇国公,居住在国华乡后官营子。台山距官营子 9千米,自然成为镇国公府北边的一大天然屏障。因此称山为 "亥台音兀勒",即"亥台山"。"亥台山"用蒙语译音为 "海棠山",在文史资料中有明确记载。有人从山名的字面上误认为山上必有海棠花,实际山上一朵海棠花也没有。山门正中横柱上,镶嵌着溥杰亲笔题词"海棠山普安寺"。

  我们进入山门后第一个景点便是普安寺。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第二大寺庙(最大寺庙瑞应寺 ),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建国前夕,历经 270余年,有六代五位活佛相传。他们多次赴京规见清朝皇帝,讨封号 ;并去西藏向班禅大师取经学法。由于清王朝倡导 "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寺院建筑依山势布局,殿字楼阁精巧恢宏、壮观绚丽,寺内雕铸塑画及众多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烟火鼎盛时期,喇嘛多达1600多名,寺内经声朗朗、终日灯烛辉熄。普安寺的一世活佛是蒙古人巴雅斯古朗。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蒙古语称措钦大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亲赐的有满蒙藏汉4种文字的匾额。大雄宝殿的结构与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殿内供奉有13面千手千眼白伞盖佛母像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塑像以及三世活佛像、大威德金刚等7尊密乘金刚佛塑像等,另外,还置有二世活佛和四世活佛的"舍利塔"、(大藏经)、(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圣物。大雄宝殿前台下为庭院,正北有法相僧院(萨尼特扎仓)大殿,西南有密乘僧院 (阿克巴扎仓),东北为时伦僧院(丁克花尔扎仓)等。除上述大型建筑外,还建有龙王庙、玛尼庙、关帝庙、舍利庙、玛泌护法寺、禅洞、白塔和活佛宫……可惜的是,这片宏大的古宗教建筑群,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遭到破坏,1976年被毁于一空 "游人对此,曾伤感地说:"何处去寻法铃声,只闻泉水响丁冬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1995年修复了关帝庙、龙王庙,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复建措钦大殿,2002年10月竣工,2003年正式向游人开放。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造像之一。它们集中展示了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的动人风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迄今,慕名来此游览者络绎不绝。普安寺还培养出很多学识渊博的喇嘛,如写出历法的却杰巴力吉尼,精通蒙、汉、藏、满4种文字的玛拉哈格西,著名画师额尔顿扎卜、吉言仓等人。这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沿着16华里的登山步道,来观赏阜新海棠山除了精美的寺院古建筑艺术之外的另外两大景观 :鬼斧神工的摩崖造像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中国一绝"。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3年),章嘉活佛率其弟子来此传佛,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己有 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 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 30厘米。3米以上的造像有30多尊。在造像雕刻艺术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晚唐风格,采用了阳刻、阴刻、高浮雕和龛内浮雕等多种手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融汇外来艺术营养,创造了富有民间传统风格的摩崖造像群,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艺术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束光芒耀眼的新卉。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辉。这一造像群,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

  朋友们,大家随我来,请大家在登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们已经来到了佛雕造像群区。在岩石峭壁上,错落有致地雕刻着十尊摩崖造像。看眼前这幅关公造像,骑马持刀威风凛凛,在浮雕造像的上下左右还刻有满、藏两种文字的楹联并涂有彩绘,历经二、三百年不脱落不褪色,特别是雨后观赏尤为鲜艳。阜新海棠山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天设地造的奇景更是层出不穷。古松怪石千姿百态,山花碧草争奇斗艳,云海日出别有情趣……朝夕变化无穷,四季景观各异。大家请看:关公像前的石缝中生长着两株400余年的并立古松,它们形影相伴,刻刻不离,象十对孪生姊妹,故名 "姊妹松”。我们再往高处看,那里有一幅3.5米多高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雕像,他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结跏跌坐,两手持着甘露宝瓶。他是我国民间尊奉的大佛之一,为净土宗信奉的主佛,密教则称作 "甘露王"。佛经上说阿弥陀佛能接引信徒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称之为 "接引佛"。(大无量寿经)中有载;遥远时代中,距镜光如来或燃灯古佛 53代时,曾有一位叫"世自在玉如来 "的出现世界上,二位国王在他的教示后,深发道心舍弃王位出家为僧,取戒名 "法藏",他决心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净庄严的佛园乐土。世自在王如来把 210亿顷土地给予了他,他终于大彻大悟,实现了自己的宏愿,成为西天极乐世界的教主。在观赏了上面两幅造像后,我们又来到宗喀巴雕像前。这是又一尊颇有代表性的大佛造像。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原名罗桑扎巴,为青海省涅中县鲁沙尔镇 (今西宁塔尔寺所在地)人。"宗喀"是指青海湖以东涅水流域,藏族人为表示对他的尊敬,所以不呼其名,而称之为宗喀巴。他是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 (即黄教)的创始人,在西藏佛教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 "第二佛陀"。他生于元代末年官宦人家,父亲鲁布木格曾任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之职,母亲兴萨阿却。他兄弟姊妹 6人,他排行老四。他6岁时,曾受顿珠仁钦密法灌顶获密号顿悦多吉。 7岁从师于顿珠仁钦受沙弥戒,法名罗桑扎巴。在化隆夏琼寺依师学经,在良师教育指导下广学经论和密法。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为后来的藏文、密法和显教经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72年,在他 16岁时与其他僧人结伴到西藏求学深造。1373年至1374年在聂塘第瓦仅寺(极乐寺)专学"慈氏五论";而后又从师于萨迦派大师仁达瓦学习显教的几部重要论书。以后,在佛学诸多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绩。1400到1409年是宗喀巴宗教改革的10年。他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制定戒轨,提倡遵守戒律,要求弟子僧侣严格遵守戒律,反对僧人追逐利禄、操纵权势和生活放荡不轨,鼓励少欲知足,清净自活。二、提出完整的振兴佛教理论,撰写出许多有关理论专著。1409年(明永乐七年),他在拉萨东25千米处的旺吉尔山旁主持修建了甘丹寺,是他和格鲁派弟子们常住的.寺庙。 1416年,宗喀巴弟子嘉央却杰在拉萨西部修建哲蚌寺, 1418年又修建了色拉寺,从而成为黄教历史上的三大寺,闻名天下。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病逝于甘丹寺,享年63岁。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半山腰。这里是"通遥石"。大家请看:这块巨石下面只有三点轻轻支撑着,巨石形如一把大椅。"大椅"能坐10多人。周围的树木,有如各色花伞在为"椅"上的游人乘凉遮阴。过了通遥石,前面就是"通天洞"和"夹扁石"。走过这里,距喇嘛洞山的主峰就近在咫尺了。阜新海棠山不仅以寺庙、摩崖造像等佛教文化人文景观闻名中外,而且自然景观也非常引人入胜。您看映入我们眼中的"雄鹰石"、"蛤蟆石"、"济公帽石"、"震山龟石"等等,不但栩栩如生、形神兼肖,而且还都有着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这块位于喇嘛洞山坡上的蛤膜石。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经常遭受虫灾。有一年天大旱,虫灾严重,农田收成濒危。大家正在心焦如焚之际,一位白发仙人来此,他手指青山口念咒语,霎时间漫山遍野成了 "蛤膜世界",只见成群结队的蛤膜奔向田间,各个张开大嘴,将田间的害虫吃进腹中,虫灾解决了,青苗保住了。接着白发仙人又口吐一气,化作满天乌云,顷刻间降下两个时辰的大雨,随之旱情也解除了。仙人临行前,将山坡上一块巨石化为巨大蛤膜造型面视田野,用以镇伏虫害,使这里永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是喇嘛洞山的一处高峰,海拔460米,这里的石缝中生长着 500多年树龄的长寿松、迎客松、卧龙松和阴阳松。与长寿松木目媲美的是它旁边的龙盘石。传说海棠山地区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几经变迁抬升,海水退走时,龙王的一个儿子留恋这里的美丽风光不愿随父迁走,便化小身形藏在一块巨岩缝里。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便将龙子化为这块藏头缩尾的龙盘石。

  游客朋友们,我们站在这里,可以放眼远眺,这时,其它四大景区的秀色便可一览无余。峰奇石怪、林木茂密的峰峦叠幢景区使您深感别致 ;中部的霞起青山景区云飞山色、姿态万千令您神魂飘逸 ;沟深壑美、烟雾缭绕的云落碧水景区让您美不胜收;而多奇花异卉、四季景异的松韵风涛景区又会把您陶醉得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各位朋友,我们又来到另一尊巨大的雕像前面。它高4米,头顶王智宝冠,结跏跌坐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上,左手持宝钵于胸前,右手伸直下垂作 "触地印",其姿态安详,雕工精美,堪称一绝。这就是阜新海棠山另一尊具有代表性的石雕造像───佛祖释迦牟尼造像。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逝毗罗卫欧今尼泊尔南部 )净饭王之子,名乔答摩·悉达多。后6世佛教徒尊称为 "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等。他的生活时代约为中国的春秋时期。相传,他诞生于兰毗尼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的罗美德),自幼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净饭王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他长大后深感人世间充满苦难,变化无常,即于29岁时离宫出走。6年后在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并在鹿野苑为弟子们第一次说法。此后45年中,辗转于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广泛讲经传道。80岁时,在据尸那迹圆寂。于是佛教界有"八相成道"和佛祖"四大圣迹”之说。其遗骨(舍利)被分成8份,在各地建塔供养;他的有关资料与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佛经三藏,成为后来佛教徒们的"教科书"。

  我们沿着石阶下行,一路上您还会看到喇嘛修炼的禅房,未来世佛弥勒造像 (在267尊中最大雕像)、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文殊菩萨造像、药师佛造像、大黑天佛造像和三头六臂的马头金刚造像等。众多造像的刀法精湛,工艺高超,神态各异。每尊造像的表情亦各不同,装饰衣着精彩纷呈,就连手中所持法器也都形象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在我们即将游览结束时,我还得多说一句。近年来,阜新海棠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各部委领导多次来此视察,将这里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曾接待世界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更为可喜的是,在开发了"众生奔佛景区"后,又不断开辟了"悟墙石"、"千年松"、"长寿凳"、"观音洞"等新景点和"百亩果品采摘园 "等活动基地。今后,将更为丰富游人的视野和活动内容。

  由于时间所限,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愿这里的每一尊佛的雕像都带给您一个美好的祝愿,每一处风光都永驻于您的记忆中。阜新海棠山永远欢迎您的光临。

  海棠山的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阜新海棠山旅游!

  阜新海棠山位于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闾山的余脉。

  阜新海棠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藏传佛教黄教教派的艺术名山。人们称赞山中的奇松怪石可与黄山的相媲美。山中的摩崖造像是“中国东方藏传佛教中心”唯一幸存的珍贵文物群。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游览。

  阜新海棠山的山门整体造型是一个“佛“字。阜新海棠山是蒙古语“亥台兀勒”的音译。“亥台”蒙古语译为“墙垛”,“兀勒”意为“山”。亥台山用蒙古语音译为“海棠山”。有人从山的名字上误认为山上必有海棠,实际上山上一朵海棠花都没有。

  这是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仅次于瑞应寺的第二大寺庙,始建于1683年,至建国前夕,历经270余年,有6代5位活佛相传。由于清王朝倡导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寺院建筑依山势布局,寺内雕铸塑画及众多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烟火鼎盛时期,喇嘛多达1600多名。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钦赐的“普安寺”匾额,两侧有壁画四大天王像。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的这座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造像之一。他们集中展示了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的动人风采。这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阜新海棠山以峰峦、峭壁和古松等自然景观最具特色,各种奇峰怪石十分独特。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岩石。

  这是蛤蟆石。传说啊,在很久以前,这里经常遭受虫灾。有一年天大旱,虫灾严重,农田已近绝收。大家正在心焦如焚之际,一位白发仙人来此,他手指青山口念咒语,霎时间漫山遍野成了“蛤蟆世界”,只见成群结队的蛤蟆奔向田间,各个张开大嘴,将田间的害虫吃进腹中。虫灾解决了,青苗保住了。接着白发仙人又口吐一气,化作漫天乌云,顷刻间降下两个时辰的大雨,随之旱情也解除了。仙人临行前,将山坡上一块巨石点化为蛤蟆面视田野,用以镇伏害虫,使这里永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家看这个龙盘石。传说阜新海棠山地区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几经变迁抬升,使海水退走。龙王的一个儿子留恋这里的美丽风光不愿随父迁走,便化小身形藏在一块巨岩缝里。玉皇大帝直到这件事以后,便将龙子点化为这块藏头缩尾的龙盘石。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巨大的摩崖造像是释迦牟尼像。它高4米,坐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上,其姿态安详,雕工精美,堪称一绝。

  由于时间所限,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希望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雕塑都能带给您一个美好的祝愿,每一处风光都永驻于您的 记忆中。阜新海棠山永远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