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云冈石窟导游词精选十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0 11:33:23 来源:高考在线

  排行第三的就是温泉。我们常讲和浏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温泉水常年坚持在42度左右,水质很好,可是不能饮用。

  第9、10窟的顶部均雕有飞天造像。大家看那凌空飞舞的是歌舞神紧那罗,饰栏干圆拱龛中的伎乐神乾闼婆为她伴奏,把人们带入歌舞升平的天堂世界。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煌的飞天造像相媲美。

  游客们,你们好!今日有我周导游来为大家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窟。首先我为大家来介绍的是敦煌石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位行德行高尚上的僧人走过敦煌上的鸣沙山时,看见鸣沙山在一片金光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真诚的凿了第一个石窟以供奉佛像。以后,人们又继续在敦煌开凿石窟。此刻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介绍完了敦煌石窟,我再给你们介绍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它共有10万多尊佛像。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能够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能够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好了,讲解就到那里,请大家自行观看。

云冈石窟导游词15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立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历史沿革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向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一样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构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一样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资料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可是今日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十大看点

  看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看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看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看佛

  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看画

  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资料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这些故事画,虽不为雕刻资料的主流,但它却与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

  看艺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看史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

  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异常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理解佛教。

  看人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看联

  匾联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云冈石窟,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五窟正面悬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于清顺治辛卯1651夏题写的匾[大佛阁]。

  门联为: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

  六窟里门正中悬康熙御笔题写的匾[庄严法相]。

  外门联:性本明慧镜万古灵光昭云水含类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从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广训共娱游寿世康庄

  门楣联:山色随云秀佛灯共日长

  看寺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说约自辽代开始。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中记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

  明成化十年(1474年)胡谥等修纂的《山西通志》卷五寺观条云:在大同府城西三十五里,后魏时建,始于神瑞,最终正光。凡七帝,历百十有一年。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金皇统间修。明·正德张钦纂修《大同府志·寺观》卷四、明·嘉靖《大同府志》卷五补记载中均与成化志略同。清·顺治胡文烨撰《云中郡志·建置志》云:石窟十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总督佟于顺治八年率属捐赀,大为修葺。俾殿阁楼台、香积禅林金碧莹煌。岿然雁北一胜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