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3 23:20:31 来源:高考在线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1

本学期阅读了边玉芳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从书本中我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学生为本,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

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愿优秀书籍的指引下,我能学会做一名会思索的幸福教师。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2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教师也应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确实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惧,然而,怯懦和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得到,才能在与学生对立的立场转化为同一立场,我们的语言,行为一定要以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准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可你,接受你,同时尊重你,师生良好的关系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吗?

作为教师,孩子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读懂是基础,让我们每位教师为此努力吧!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3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几乎都是带着被爱和祝福的真心而诞生的,但现实的教育环境的限制或压抑,让很多父母无法为孩子塑造一个优质有序的生活环境,让很多父母无法将自己的爱意和祝福真诚地表达给孩子。

在现实的失衡和缺爱的教养环境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现了问题,各种各样已经被看到或被忽略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要责怪孩子不懂事吗?我们经常讲孩子的问题一定也是家庭的问题,但究竟是哪里的问题,我们未必清楚,或许你也需要读一读周鼎文先生的《读懂孩子》。

在《读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个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对3重需要,而几乎所有的问题发生都源于这3重需要之间的冲突延伸,也就是个人需要的“爱与归属”,系统需要的“平衡与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与升华”。从这3个需求出发,还总结出人生命发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则”,帮助我们从家庭中验证这个运行法则的规律。

我们要读懂孩子,不仅要读懂孩子表面上的独特个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后的系列缘由。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家族系统排列法”,主要是通过梳理整个家族的人际关系和重大事件,让我们看清每个人需要正视的伤痛,这和我们所讲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这个概念扩大到整个家族的审视,去疗愈整个家族系统的失衡,而不是单个家庭或孩子的伤口。

周鼎文的《读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点便是“理解孩子的爱和归属感”, 所有问题的发生,几乎都是因为孩子无法在家庭环境中找到爱和归属感的正确来源。这一核心原因,可能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反应,可能导致孩子在情绪上出现自闭症,多动症等表象,可能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出现欺凌,软弱等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发生。

要理解孩子的问题,就要面对孩子的爱和归属感的链接断裂的现实,通过“系统排列法”去家族中寻找链接断裂的原因,并引导家人之间修补自己的伤口,修复的过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参与,而是与事件有关的全体人员的集体安抚。

如何去读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对家庭深深的爱,拥抱孩子的问题来源的归属感,去修复孩子与家人之间断裂的情感链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孩子的问题,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链接是否完整,审视整个家族的问题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长大远离,依旧受到家庭的归属感所影响,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义,是父母与孩子的隐形牵绊。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4

记得有个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叫《爱的教育》,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主要描述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读懂孩子》也是一部呼吁与教会父母如何理解爱和如何爱的书,书中用深入浅出的的方式告诉你,爱与归属是什么,爱与归属感如何影响孩子。

书中是以心理学与教育学经典学派的理论成果为基础,作者总结与提炼了工作多年的自身研究和教学成果写成本书。书的开篇就提到了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引出作者自创的分层理论,作者将人类需求分为三种:个人需求、系统需求、灵性需求,感觉作者的这种分类方法是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思想在里面的。书中通过实例讲述了孩子需要通过行为、情绪、人际关系和疾病来综合的观察,讲述了“盲目的爱”和“成熟的爱”是如何造成影响的,讲述了要尊重家庭所有成员的爱,遵循“生命五大法则”的爱。书中有很多作者所见的案例和很多作者实践的方法,这些内容很实在,而且作者对这些处理的方法和观点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比较适合中国价值观家长去学习和阅读。但是我认为作者自己理论的科学建模做的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经验之谈的基础上,并没有做科学实验、科学总结和科学研判,虽然说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是社会学科,但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不能只凭借经验主义和知识积累来建立系统理论,这样做难免落入个人主观主义的偏见之中,使理论成为个人观点而不是科学理论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只能算作个人观点与经验总结,不具有经典理论所具备的科学性与普遍性,我们只能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方式方法,但并不可以作为一个经典的指导工具或教学工具使用。

如何读懂孩子呢?在最后一章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见解,总结起来就四点:是一他要有高尚的品德。二是身心健康,情绪开朗稳定。三是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爱自己和他人。四是能够勇于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且能勇敢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 “父母要成为典范”才是教育的精髓。

《读懂孩子》读后感600字5

在学校未发此书之前,我手边就有一本《读懂孩子》(0—6岁),看完之后,作为有两个这个阶段孩子的母亲,给了我很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认为本书提供了全面系统、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育儿方法,很多案例和处理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

后来,根据学段,教育局又配发了《读懂孩子》(12—18岁),让我倍感兴趣,作为此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阅读此书更有助于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把孩子培养成会学习、爱学习、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的中学生。于是空闲时会经常阅读。

据了解,很多知名人士对此书作了高度评价,《读懂孩子》如同人的使用说明书,是家长的人生必修课;阅读本书,如同聆听众多心理学家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让家长朋友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该书有别于以往众多的家庭教育书籍,它不是某一个专家的育儿经验。单一的经验往往具有偶然性,教育一个孩子的个别成功经验常常难以被千千万万个家长所复制,只有遵循儿童成长普遍规律的教育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可迁移性;伟大的教育源于点滴的生话,成长的烦恼需要科学对待。本书以常难得地采用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指导家长解决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问题。

实事证明了,边教授撰写的此书受到了众多不同社会层次的青睐,也因阅读此书而受益,其中也包括我。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教师和家长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对如何调节亲子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调剂师生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只要我们教师肯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信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拉近师生关系,切实地更新育人观念,努力提高自己育人的水平,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中学生一定是品格高尚,人格健全,有思想、有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这样我们不妄社会给我们的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