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18 19:25:25 来源:高考在线

《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

  看了方柏林着的《知识不是力量》,书中从学习美国教育优点,观察中国教育的一些不足,反思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看了这本书之后,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启发和感想。下面我就谈谈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

  作者因为自己本身就在美国生活,自己的子女也在美国留学,所以对美国一些教育有着较为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作者本身亲身经历,所以所写的文章都较有说服力。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读书,所以感同身受从而更觉得许多内容都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

  他提出中国教育要进行反思,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反思能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改进自己的缺点。必要的反思是有益的。当然,中国教育有自己的特点,美国也有美国的国情,书中也并不是完全否定中国教育,也不主张完全西化。我本人也是非常赞同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充实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教育问题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如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也无济于事。指挥棒没有改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但是又反过来说,中国人口众多,目前为止,也只有这种应试的方式,才能更客观和公平的评价一个人。这也算是中国的国情吧,改变并不容易,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吸收了外面的经验,尽量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仅凭借成绩这个唯一的指标,还参照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体育成绩,以及道德方面的表现。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提到许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教学还是一成不变,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这种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也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在尝试改变,比如我们七中正在改革的“五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改革尝试。

  书中谈到,现在学生获取知识很方便,网络的应用极大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教师并不需要把知识讲解的如何精确,其实学生自己通过一根网线就很方便的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量,知识的获取容易,而见识的增长不易,要长见识就要学习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而不应该忽视道德的培育。这也就是这本书“知识不是力量”的由来。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知识不难获取,见识和做人的道理才是学生第一需要关注的!

  作者从美国口语教育反思中国的英语教育,觉得需要改变当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因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是先口语,后文字,然后才是语法;本着先易后难的规律进行。确实中国的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是写,就是语法的灌输,还不会说怎么才能会写呢?就好比一个人还不会走路就先让其跑步了,结果只能是摔得嘴啃泥,加深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我觉得英语教学确实存在这样的毛病,中国人太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学习英语,一个连母语都还说不清楚的孩子,你还能指望他学好英语,真是舍本逐末。

  我觉得从初中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就可以了,高中可以适当学习写作和语法。完全不必把英语提高到和语文数学同等的高度,必须非过四六级,否者不能拿毕业证书,不能考研这样的高度。学生花了大量的精力,家长也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换来的`是中国孩子对英语的厌恶,和只会简单书写,完全不会说的英语水平!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学校多学习,少玩,甚至基本不要花时间在玩耍上面。其实这点人家美国家长就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借鉴。在美国完全没有“输在起跑线”之类的论调,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童年就是“努力玩耍的过程”,学习也是在玩耍中开始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课堂轻松而中国的课堂严肃,中国学生负担重,而美国学生上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人家重视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重视知识的灌输,所以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当然,因为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这种学生高负担,学习比较痛苦的状态一时还很难改变。我们都应该多思考一下,特别是教师,怎么样才能快乐学习。

  当然“知识不是力量”这本书还提到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有缺点,自己能够改变的尽量改变,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改革旧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课堂轻松活跃一些,让学生不害怕上课。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很多……

  ------------------------

  在《知识不是力量》中,南桥所论述的知识与见识之间的差别,有震撼,但更多的是赞许。以下摘抄片段:

  1.我为学生感到可悲。学生离知识的仓库多远?一根网线而已。

  2.艺术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高效地表达。

  3.几百年后,还有人会咀嚼《红楼梦》,因为它有很多东西还没有被打开,但是,几百年后,有谁会再去看《战略管理》,现在谁还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4.那些被物欲蒙蔽了眼睛的人,仍照旧过着灰暗的、时时无聊的生活。在这漫长的绝望中,文学给我们的生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5.现在,我们的作业通常是“基于知识”,而不是“基于问题”,或者“基于现实项目”。

  6.国内学科越来越专业化,各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大家在一起只是交流学科的考题,并以此作为指挥棒,指导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果叫出来的就是一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生。请注意,“你以什么来衡量,你就会得到什么。”

  7.过去我以为自己很笨,后来发觉不是学生笨,是老师笨。事实上也不是老师笨,而是教育制度笨。在动物庄园,你怎么能让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一起参加游泳统考呢?

  在晚自修时,我说了《圣经》里的一个故事给学生听:某一天,耶稣从房子出来,外面是他的学生。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种的时候,有些落在路旁,被飞鸟吃走了;有些在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但日头一晒,因为根不深,枯死了;有些落在荆棘里,把他挤住了,有些落在好土里,就结实。”

  其实,撒种好比所谓的德育,撒在路旁,被飞鸟吃走了,说明老师对你的教诲你没有听进去,还是照犯;落在石头地上的,说明你只是害怕权威,老师说完后,怕再被老师说,所以有一段时间注意,但不深刻,过一段时间你又重犯。

  有些落在荆棘里,说明当其他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时,你随主流,似乎他们成为了你继续犯错的“勇气助推器”一样,使得你又一次犯错。而那些落在好土里的种子,开出的果实师结实的,而且时间越久越结实,是他们真正听到心坎里去了,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在学校里,生活中,工作上都一直恪守着老师的教诲,他们的成就也就更丰硕,更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