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读后感1
近读《谏逐客书》,略有感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在古时或是当今,若要国家强大广招人才应为不可少的一项政策,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国际交流越来越密集的时代,是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广揽群雄不可不为!
集招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
在中国,古代就有英雄不问出身的说法。反观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政策,依然有很大程度上的缺失。曾看过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就有反映教育制度和高考分数不等的问题。城市本地学生的分数只要350分就能轻而易举的安心读书,而别的城市和偏远山区的学生要500分还要挤破头颅才能在这所城市就读,试问这公平吗?还是说他们的素质真的比不上这些高贵子弟!大汉卫青是干什么的,养马卒,可不照样立丰功建伟业,这些例子比比皆是。个人愚见,不管是底层的农民还是白领精英,只要有德有才或一技之长都应一视同仁。
再者应给予一定的奖扶政策。
这一点不是说没有金钱的诱惑就没有人才的献策,这只是对有功人士的奖励而已。我们且看美国,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世界头号强国,只花了二百年不到时间,这和美国的人才政策时息息相关,美国是移民国家,有这些人才所追求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和吸纳人才的政策。正是美国的移民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才的.包容和优越的待遇,让源源不断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的聚集荟萃于此。从改革开放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截至1995年底,中国共派出各类留学生共25万人,回国的有8万人,有16万留在国外,60%的在美国拿了绿卡。那么可以想象,从1995年后到现在,中国又有多少赴美留学学成后留在了美国。古时尚有“赏罚分明”,我们现在也应该接力这种美德。
正如李斯所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个人脱离群体都无法生活下去,况一企业,况一国家!
当然,不同的阶级层流对人才的定义各不相同,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也就不同,各取所需,共同进步。虽要广纳,但切勿盲目,正确选择正确对待,又有合理的方针,定事半功倍!
《谏逐客书》读后感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诚如斯言,李斯贵为一朝宰相,素有雅量,无嫉妒贤才的小肚鸡肠,反倒是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实在是令人钦佩。
文章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一语中的,接着又旁征博引,谈到秦穆公遍求贤士而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新法而实现国富民安的愿景,秦惠王采纳张仪计策席卷九夷各部,让其它六国对秦国俯首称臣……这一系列接纳客卿的事例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危害,反倒是亲近贤臣让秦国更加强大。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虽非本国人,但愿效忠该国皇帝,也该得到重用。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尚无国别之分,何况是贤才呢?在该文中,我真心地感受到了李斯对秦朝的深谋远虑,他诚恳地劝谏皇帝应该广纳贤才,亲近贤才,远离小人,方可久远。
在文章结尾,他还深刻地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样做势必会危害到国家。他的文章情真意切,利害分析得淋漓尽致,一篇《谏逐客书》至今让人受益匪浅。
法国著名诗人雨果曾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读李斯的《谏逐客书》,我不仅读懂了他为人豁达的胸襟,更读出了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心与责任担当。不计前嫌遍求各方贤才,苦口婆心地劝说皇帝,他关心的并非是个人的利益,而是国家的利益,这难道不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实写照吗?还有他不惧怕强权,即便遇到重重阻力,仍旧坚守自己正确的立场,深明大义地写下《谏逐客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触怒圣颜,可是犯下死罪的啊!但斯如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般,坚持己见,没有如墙头草般倒下。
“读史使人明智”,短短数百字的《谏逐客书》至今熠熠生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后辈当勉励。
《谏逐客书》读后感3
今天,我把一篇古文背了下来。这篇文章就是秦朝时的丞相李斯写的《谏逐客书》。我读了,感想颇多。
《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是秦始皇时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可以说,没有李斯,就没有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也因为此,李斯一直倍受秦始皇的尊敬。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这才产生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可以说,没有这篇《谏逐客书》,李斯就被秦始皇“驱逐出境”了。
事情是这样的:韩国国君派了郑国(人名)到秦国作间谍。郑国利用兴修水利,使秦无力讨伐韩国。秦始皇察觉之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便对秦始皇进谏说,要把秦国的所有客卿全部赶走。秦始皇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结果,李斯因不是秦国人,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知道了事情原委以后,就写了《谏逐客书》向秦始皇进谏。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细细讲述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害处。文章开篇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我听说有些官吏商议要驱逐所有的客卿,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紧接着,第一部分写了四位君主。这四位君主,都是通过客卿而壮大自己的,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二部分则写了秦始皇喜爱的诸多宝物都不是秦国自己出产的,说明对客卿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
第三部分,李斯先将秦始皇比做泰山和河海,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然后才点明自己打比方的本意——“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文章最后一句,与文题和全文呼应:“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文章中最打动秦始皇心弦,让他明白自己决策错误的是“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一句,就是说,驱逐客卿并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谏逐客书》读后感4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本奏书。李斯在其中写道逐客的一些弊端,写这本《谏逐客书》的目的也就是劝阻秦王不要驱逐客人。
秦王,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客”,一是指来访客人,二是指的当时在秦国参政议政的外来官员。《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驱逐客人的一些弊端,并且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得出这个结论。
《谏逐客书》是一篇论述文,其中心论点是“谏逐客”,即说服秦王不驱逐客人,或者是说驱逐客人是错误的。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提出总论点,“逐客”是错误的。
第二,通过叙述四大历史时期的秦国各位君王对于来客的态度,以及来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说明问题。
第三,通过对秦王最喜爱的珍品,美女,音乐等大量事物的陈述,用对比说法说明唯独用人上排斥外来是错误的。
第四,利用隐喻的手法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纳客能够无往而不胜,逐客是削弱了自己,强大了敌人。
第五,总结全文,得出“逐客必将灭亡”的结论。
《谏逐客书》读后感5
俗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古代,人才都有可能会改变现在的战况,而在现在人才竞争的21世纪,是更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而秦王呢,他竟然要将自己的客卿给驱逐,这些都是人才呀!为什么秦王不留着他们来为不时之需做准备呢?
在《谏逐客书》中,我认为李斯说的一句话很好:“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意思是:“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虽然人才是越多越好,但还是要精简,因为人才之中也分三六九等,更不要盲目的要人才,正确选择正确对待,又有合理的方针,定事半功倍!而且我们应该要对自己有利而无利于对方,只有这样作战时才更方便。
这篇文章对我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中,快考试时,我们不应该全部都复习个遍,之间自己的短板中的重点全面的“诊断”一下,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够将自己的分数高高挂起,让别人触之不及。
我认为英语对我来说就是短板,但是我相信,过了这个暑假,英语就是我的手下败将我打败它就是松松的,那么什么时候我就是没有任何的艰难险阻能够难倒我了,我也就离成功接了一大步。
只要是坚持和找到自己的短板并为之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胜利就是属于我的!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左右2023-08-05 07:22:49
企业新员工的自我介绍2023-08-06 08:59:34
初中生自我介绍(精选十五篇)2023-08-02 12:45:01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左右2023-08-05 07:22:49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2023-08-09 14:51:43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精选十五篇))2023-08-13 09:43:13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8-18 02:42:2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05 01:32:37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14 0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