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课堂观察参与反思》优秀读后感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8 05:54:37 来源:高考在线

  《课堂观察参与反思》优秀读后感1

  在许多人眼里,课堂观察也许只是我们学校中常见的听评课活动的翻版。但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为何未能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技术,比如研究。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

  尤其是合作元素,使得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和突破口。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如,就当今最普遍的教研活动形式——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就需要思考与所追求的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对我而言,刚进入教学工作不久,在课堂上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我最需要的就是要学会课堂观察,通过对前辈的听评课,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总结经验。

  实践证明,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研究方式,在学理上和实践中仍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新的解答。在教师个人层面,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观察对你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意愿。在实践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作为被观察者时,能积极倾听他人的意愿。在实践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作为被观察者时,能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直面自己的不足,综合同伴观察和自我判断,做出及时有效的改进行为。作为观察者时,要开发、采用科学的量表,如实地记录课堂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此外,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量表开发技术和观察技能,充分利用与同伴探讨交流的学习机会,针对自身特点,掌握观察的核心要素,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课堂观察水平。

  课堂观察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他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课堂观察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用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观察参与反思》优秀读后感2

  作为即将跨入教师行列、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研究教学的我,在入门之时阅读了阿瑟里德和韦尔娜贝格曼所著的《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仿佛是我前进路上忽然亮起的一盏灯,让我眼前原本模糊不清的道路变得明亮起来。

  里德和贝格曼都是美国北卡罗纳大学的'教授,两位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教龄加起来超过了40年,她们在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培养方面有许多的心得和研究成果,其中《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便是对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手册。

  该书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解实习,通过观察来学习知识、进行反思非常重要。因此,作者在该书的第一部分呈现了自己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课堂中得出的经验,以证实早期一线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其中提出教师要对学生和他们的学习负责,要熟悉自己的学科,并知道怎样教授自己的学科等都对新教师的岗前实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生动具体地告诉新教师应该如何观察学校、课堂,作者在第二部分提供了教师、课堂和学生的秩事性、结构性及反思性观察的例子和方法,书中的观察技巧可以帮助同我一样的新教师成为一名严格、客观的观察者。书的第三部分提供了指导新教师发展成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反思方法,同时也包括成功教师运用的许多工具和技巧,这一部分解释了在教师培训中课堂参与的重要性。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档案袋的性质、重要性及其整理和创建。书的第五部分呈现了所有学校观察、课堂观察等的表格和工具,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可借鉴其中的工具对课堂进行客观的观察。

  在阅读完该本以后,我最大的收获和感受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做一严格的客观的观察者,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的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会是有效的。

  我对于做一名“客观”的课堂观察者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立场客观。我们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我们看到的结果通常是以我们的经验、价值观以及信仰为基础的。书中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两个师范学生去观察同一位教师的同一节阅读课,结果两位学生观察和得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一名师范生看到了课堂的井然有序,桌椅整齐的摆放,教师提醒学生不要说话,进行了有效的课堂管理;而另一位师范生看到的却是老师的冷漠和课堂氛围的压抑,他将教师提醒一位学生不许画画看作是对这位学生天赋压制的表现。可见,两位观察者的看法相去甚远,究竟谁的看法是对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在于两名观察者都没有详细客观地记录课堂中发生的事件,准确记录其中的细节,就急于凭着自己的主观认识对课堂进行判断了,这是很无效的做法。

  要做到立场客观,一是需要新教师客观准确地记录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教师和学生做了什么,他们的原话、表情等都做原始客观的记录,而不要急于做于价值的判断。二是观察需要有特定的目标和程序。课堂观察应该是精心计划的、目标和问题导向的。新老师应该在事先就确定了他们要观察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观察。作者指出,“若是没有预设的结构性,观察对新教师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将没有太大的帮助”。一节课里,发生在课堂里大大小小的事件可谓林林种种,你可以想象教师在忙着讲课,而这时有的学生在举手,有的学生在和周围同学讲话,也有的在思考问题,如果没有目标和计划性,新教师观察都忙不过来。因此,只有确定了你本次观察的目标和重点,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才会有所收获。三是观察需要是系统的,“系统的观察是长期的观察,需要观察很多次,而且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系统观察的目标是在一个时间段里尽可能多地获取对教室、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的观察数据。上面例子中,两位师范生对同一位教师的课堂观察结论迥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二人都只是对这位教师的这一节课进行观察,是很随机性的观察,没有对这位教师的课堂进行长期的观察,因此,对这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个人素养等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也是武断的不准确的。

  其次,对教师和课堂要进行客观的评判。在进行评课时,现实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听课的人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都不是客观地认识这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表现。由于未对一位教师的课进行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观察,最后对教师的指导和点评也往往是漫谈式、即席发挥式的话语,或是过于客套,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里德和贝格曼指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基于所观察的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作客观的评价。

  我想起我在过去的教育实习中,也常常犯以上案例中所犯的错误,对课堂的观察走马观花,重点不突出;有时能看出课堂中任课教师的长处和缺点,但也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并未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课堂观察记录。很感谢里德和贝格曼教授的指导,我在将来的听课、课堂观察研究中作一名严格的、客观的观察者,更多地收集事实,用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