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宽容的读后感(通用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5 06:08:40 来源:高考在线

  宽容的读后感1

  近日刚刚读完房龙三部曲中的《宽容》一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一段“智慧心语”尤为吸引我的眼球,其云:“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的最大资产。”由此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我们幼儿园老师。我们整天与幼儿在一起,而我们的微笑频率又有多高呢?有时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教师的精力都是集中在观察和保护幼儿身上的,所以我们总是神情严肃。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们教师的表情总是长时间的如此严肃,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会渐渐淡忘微笑呢?我们的幼儿生活如蜜,我们作为教师不能让他们的笑容“不形于色”。

  其实,微笑很简单,只要我们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充分绽放我们的笑容,就会让幼儿感受到莫大的愉悦,就会增进我们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就会推动我们良好的师幼互动。愿我们幼儿教师能够绽放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因为幼儿教育是需要微笑的教育。微笑是幸福的源泉,让我们绽放微笑,陶醉于微笑的快乐,享受微笑的幸福吧。

  宽容的读后感2

  《宽容》这部署是荷兰裔美国作家房龙写的,里面作者以人文主义的立场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出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悲剧始因。

  通过《宽容》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了解他们的宗教历史,了解其中对立与融合、迫害与犯迫害的一些问题。可以说作者房龙恰恰是一个拥有独到眼光的作家,能够如此犀利得看清楚这些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借助房龙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清晰的精神文化轮廓。

  不可否认,《宽容》这本书是以宗教为载体来阐述这个社会的'变迁的,我觉得大部分人只是了解《宽容》这本书的大致意思,不能够深层地区了解其中蕴含着的真谛。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善”与“恶”,有人犯错犯罪了,就存在着“宽容”与“不宽容”两种选择。

  而人类历史恰恰就是在这样“宽容”与“不宽容”两种选择当中不断前行,其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宽容》这本书当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我觉得大家有机会应该去阅读这本书,有助于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个世界。

  宽容的读后感3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没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籍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的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叙述、评论历史事件及人物,他生动诙谐的文笔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因此很受普通读者欢迎。

  我最早接触到《宽容》是在高中的教科书中,里面选了《宽容》的序言,我还记得那是一位手持真理的漫游者跟守旧老人的对抗,其中漫游者遭受死刑,尸体被丢下山谷,而最后遵守律法的守旧老人还是通过漫游者开拓的路投奔了新生活,被称为先驱者的只剩下了残缺不全的骨头和别人迟来的敬仰。

  房龙浅显的说出了这个道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通过《宽容》,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方宗教史。其实西方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宽容》以宗教为载体来向人们阐述个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大部分人包括我觉得宽容只是一个外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一部社会发展变迁史看待,作为线索——宽容自身的在人们内心中地位的完善——完美地把整个欧洲中世纪与近现代串连在一起,使读者对当时社会境况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梳理——民众的愚昧,教士的腐朽,宗教裁判所的黑暗,先行者的悲壮,以及理性先人的壮举都深深的震撼着阅读人的内心。文中最多的就是“守旧老人”对“先行者”的迫害,当然还有当权者互相的倾轧,宗教与科学的对抗,服从与温饱的抉择,社会与理想的碰撞……也许本书阐述的正是一种宽容与不宽容的对立,房龙娓娓道来现实的残酷。

  总的来说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是宽容的历史,诚如书中所言阶级之间的不宽容会带来血的教训,而当代社会中的层际鸿沟,劳资关系,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不正是这种历史的延续?黑格尔说过:历史会重复两次。可也许不止两次,就像书中展现的那样。

  宽容的读后感4

  之所以会读房龙的《宽容》,是在一本散文选编《最美的散文(世界卷)》当中看到了这本书的序言,是作为一篇优秀散文选入其中的。序言中描写了这样一种场景:在一个宁静无知的山谷里,有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先驱们,离开无知山谷,探寻外面的世界,有的陈尸荒野,有的虽然发现了山外青山天外天,却被无知而不宽容的人们用石块活活砸死,以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在无知山谷中的无知人们,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最后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而此时先驱者的遗骸早已被一只饥饿的豺狗拖入自己的洞穴,化为腹中美食。

  当然,作者的语言要比我所转述的要生动得多,思想的深度和思考的高度也远胜于我所转述的程度。而正是受了这篇序的影响,因缘际会遂而顺藤摸瓜,我找到了《宽容》这本书,并认真地读了一遍。房龙此书中所讲的宽容,不是简单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当然,民众个体之间的宽容以待,也是宽容的一个方面,是构成宽容和谐社会的根基。国以人为本,人以和为贵。所以,先贤哲人谆谆告诫我们:“恕则平,平则寡怨”。

  但是,房龙在《宽容》这本书中所探讨的,更是一种开阔的、宏大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命题,是指一种政治、宗教、文化、社会意义上的宽容。当然,在欧洲的发展史上,这几个方面往往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宽容的定义,作者援引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作出判断的自由。能容忍和接受不同于自己或众人公认的观点。

  作者从公元500多年“如同脑子中了魔一样”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所实行的“无知的暴政”,到风雨如晦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喜人曙光,到法国大革命时那种丧失理性的“革命的不宽容”,到全书接近尾声时对19、20世纪近百年不宽容的素描速写,在全文的最后则表达了对人类社会最终达到宽容状态的美好祈愿和坚定信念。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真理的探求,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是相通的,对美好品德的推崇是相通的,而人性中愚昧、偏执、阴骘、残暴的一面往往也是相通的。

  宽容的读后感5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写的《宽容》这本书,感触颇深!

  看到“宽容”二字,我首先想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心想,谁不知道这些呢!还需出一本书告知世人吗?但读完后,却让我对“宽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首先大家了解一下宽容的定义:准许他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心平气和,不执偏见地容忍有别于自己或传统的观点。

  从小的方面说,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都需有宽容的心态,才能和谐幸福;如果从大的方面说,政府与人民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是否也一样呢?这个问题我未曾想过,《宽容》这本书就是从大的方面给我们打开了真实的历史画卷。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法庭被判死刑这一事件。还有欧洲早期对基督徒的迫害;宗教裁判所对所谓“异端”的骇人听闻的折磨;天主教对新教绞尽脑汁的镇压……等等,让我们明白了种族的、社会的种种不宽容。

  纵观欧洲的人类历史,早期的欧洲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民主、文明、自由,期间也充斥着很多很多的不宽容。最后作者认为: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因为我们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而产生恐惧,所以用不宽容来进行自卫。作者的这一观点或许值得商榷,但却带给我们重要的启迪。

  在世界已经日益变成“地球村”的现代,在民主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国家、宗教和种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对抗还依然存在。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现今的人类也需要用交流和对话来更加充分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或许能减少许许多多的误会、仇恨和流血,相互之间要更加宽容,才能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愿“宽容”多多走进人民的生活!走进人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