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16 08:08:26 来源:高考在线

  19xx年的春天来得异常艰难。

  10年的潜心一志,致力于文学之事的路遥病倒了。意识到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往常,路遥趁着尚有一点余力,在病床上忍者病痛,支撑着病体,为《平凡的世界》写完了6万字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

  翻开这部创作随笔,全书记录了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这部书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经历。时隔23年之后的今天,再读《早晨从中午开始》重新回到那些岁月,仍然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更多地了解作家的创作艰辛,重新理解他的《人生》、他的《平凡的世界》,对作家心生无限崇敬,一个伟大的作家,一部不朽的作品,最多的感动是《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遥自己铸造的一首生命赞歌。

  我们向路遥先生致敬!

  “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对于一个已经很有名的作家没有人要求他怎样,去完成一部怎样流传百世的巨著,然而,路遥的不平凡就在于他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追求文学上的尽善与完美。

  他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我的心不由为此而颤粟。这也许是命运之神的暗示。真是不可思议,我已经埋葬了多少‘维特时期’的梦想,为什么唯有这个诺言此刻却如此鲜活地来到心间?”我想:他为之颤粟的目标和方向在那一刻在他短暂的人生坐标里就早已被定了下来。

  这岂止是一个目标?也就从那一刻路遥先生开始了与生命的赛跑,踏上了“十年磨一剑”的远征。《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工程是庞大的。”这项庞大的工程花费了他六年时间,耗尽了他所有的心血。其中,准备工作就进行了三年。他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分析作品结构,玩味作家匠心,确立小说大纲;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书籍;甚至还翻阅过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之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xx日报》与《延安报》;他也多次重返陕北故乡,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

  “规模最大”的浩瀚巨篇从繁杂缜密的“基础工程”逐步铺展开来,也是在路遥不断进取和敢于攀登中得以升华。三次阅读《红楼梦》,七次阅读《创业史》。“工作量太巨大,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文学作品里那些优美的文字多数是给人带来想象和美感的,而这段文字,触动到我的酸楚,也是我翻开《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部著作欲罢不能,一气读完和一直不能释怀的原因。文学创作,是孤独的个人劳动。有时需要一些出神入化的灵感,从而陷入极度的悲情里;有时苦思冥想,为无能而痛不欲生;有时一边写作,一边调整、变动、补充。这种无法改变的孤独与他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陷身于一种无法解脱的痛苦,投身于艰难之中,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路遥在不平凡的坚守中战胜心中的隐痛,战胜冰冷和苦涩,每个词、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个章节、片段,就在那痛不欲生的挣扎里呼之欲出,让他为之感动、疯狂、为之喜怒无常,这就是一个不同凡响作家的独到魅力,也是当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能够在亿万观众内心再度掀起“路遥热”的.动因。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和对事业的耿耿坚守,都是永恒的话题,颇有共鸣,对人生再次产生思考,也给予了今天的我们极大的精神力量。

  事实上,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已经知道自己患上肝病。他也知道这样的作息并不利于身体康复,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在他写完第二部的时候,身体已经累的垮塌掉了,奄奄一息的他甚至想到死亡在逼近,他在病床上躺了多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有雄健的心力继续完成他第三部的伟业。他曾悲哀地想不能重蹈曹雪芹、柳青的覆辙倒在前进的路上,给著作、给自己留下遗憾。

  试想今天的我们,身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查找资料,案头准备,不用动笔,百度一下便知天下事,比照作家的刻苦努力追求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值得推崇与借鉴的。特别是像他那样已经成名的作家,(《人生》已经获奖并被拍成电影,在当时极为轰动。)如果放在当下一定有一间工作室,有一个创作团队,至少有一台专供他写作的电脑,那个年代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无用的塑料沙发。”“多少天里,没和一个人说过一句话。白天黑夜,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这间房子里,作伴的只有一只老鼠。”

  那个年代就是这般悲催与凄凉,而作家也绝非圣人,那种“极其渴望一种温暖,渴望一种柔情。整个身体僵硬得如同一块冰。写不下去,痛不欲生;写得顺利,欣喜若狂。这两种时候,都需要一种安慰和体贴。”尽管是作家,依然同我们一样,需要体贴,需要温暖,可是没有,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他遭受着怎样的感情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他的文学创作又迫使他几乎脱离了家庭,脱离了社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封闭式”的创作之中,别无选择地躲在甘泉县招待所,躲在xx矿务局xx煤矿医院的一间房子里,与“孙少平”、“田晓霞”们一起生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梦幻……去xxxx矿下井体验生活,让中国乃至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煤矿,让更多的人走进大牙湾、走进孙少平、雷区长、走进安锁子这些普通矿工的平凡世界。作为煤矿企业的一名员工我再次向伟大的作家致敬!

  当《平凡的世界》最后一字落定时,他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路遥望着镜中苍老的自己泪流满面,长长的一声叹息“终于为全书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我不知道这一举动表达了作家当时怎样的心情,随手向窗外用力扔出了他心爱的能够生花的诗笔,是过于欣喜?是终于攻克了人生的这座大山?还是自己对文学和众多的“路遥迷”有了最后的交代?这个举动已经使我潸然泪下。多少个孤独的夜晚,多少了阳光满地的中午,多少个烟雾中的紧锁眉头,多少个如痴如醉疯狂伏案笔耕的背影,多少个想念亲人的无眠之夜,

  而他,为我们,为这个大千世界,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孙少平等那么多令人耳目一新至爱不已的艺术形象……

  1991年路遥凭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问鼎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一年后,年仅42岁的他因肝病猝然离世,灵魂的灯盏过早地熄灭了。

  “路遥一生活在自己悲壮的梦里”。 “他是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这样回忆自己的故友。

  《早晨从中午开始》通篇读完,深刻感受这一巨著诞生的艰难不易,参透领悟作家一路艰辛勇敢攀登的足迹,解读作家怀着一种对往事祭奠的心情,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人生格言,也是路遥精神最简洁的概括。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奋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xx人为实现强局目标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