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感

更新时间:2023-08-08 13:05:27 来源:高考在线

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感1

  20xx年下学期末,幼儿园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每位老师派发了两本专业书籍,其中一本《爬上豆蔓看自己》的书,光看书名就有让我想快点翻阅它的冲动,拿到书后我了解了一下书的作者和前言,从而知道《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是一位叫高美霞的一线幼儿教师写的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我不是曾经也尝试过写教育日记吗?将自己工作中的感受记录下来吗?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出一本书吗?为何我却没能坚持下来呢?而高美霞却做到了呢?带着崇敬的心情,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阅读之中,我不时的与她产生共鸣;阅读之后,我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感觉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洗礼,思维更加活跃,有了要向她学习也写一本教育日记的决心。

  《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共分六大部分,分别是: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淡淡的野菊花——我的日常教育生活;眼神中的意味——我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活动中的机智——我在教学中的感悟;因为爱而幸福——我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生命的感怀——我的读书和生活随感。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工作、生活、理想、情感、学习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个善于观察、感悟、记录和思考的人。没有对生活敏感而细腻的感受,是捕捉不到这么多灵感的火花的,而能把这么多火花擦亮,发出灿烂的光芒,更需要耐心和坚持。

  书中高老师谈到的每一个部分,我都有同感,都能与她产生共鸣,都能激起我对教育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将让我深受启发。

  共鸣一: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许多教育的理念已经传承了多少年,但是有人仍然没有参透它的内涵,仍然没有将这种理念内化成一日复一日的行为。许多人在工作中能参悟很多的教育理念,但理念与行为之间又有很多脱节,行为更是难以形成习惯,人们常常满足于一刹那的顿悟,却不知道教育的顿悟价值在于日复一日的运用。”这是高老师在书的第一部分所谈到的,理论、道理我们都懂,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和理念背道而驰,或者是”明知故犯“,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孩子的进餐,如厕,饮水等常规,每天都要说:“要保持桌面,地面,衣服干净”,“要排队如厕”,有时我在想每天都大声大气地说,孩子会不会觉得太唠叨,老师的嗓音变噪音啊。又比如我教孩子儿歌,先是示范,再引导又是提示,再请孩子跟老师一起念时,只有很少的孩子会跟着念下来……当时对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怀疑,是不是泛读的次数太少,是不是儿歌的内容他们没兴趣?后来才知道,孩子哪能这么快就接受,在平时要不断地重复,复习……只能说老师的教育的确要日复一日地坚持。

  共鸣二:做个静静的旁观者。

  不管对待什么样子的孩子都需要老师一颗细腻的心,细腻到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个细节,细腻到利用每一个细节化成有效的教育资源。

  在日常活动中,我是很乐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的,然而你会发现孩子们乐在其中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老师的参与,特别是一些新来的孩子和性格内向的孩子。区域活动中,乐乐正在用橡皮泥捏脸谱同时还哼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我走过去问:“乐乐,你唱的什么歌呀?他抬起头看了看我,好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样不做声了,低头做起他的脸谱,偶尔还是会抬起头看看我,但再也听不到他好听的歌声了。我开始后悔,我不该打断他的,我应该保持沉默,有应该让那个好听的`声音留在我的耳边,我应该在活动结束后向小朋友们提起这个伟大的创作发现,让乐乐了惊讶于我的发现,感动于我的发现,让孩子们重现看待身边的朋友,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也能创作歌曲。有时候我们做个静静的旁观者细细的观察和体会孩子,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惊喜。

  共鸣三:活动中的机智。

  书中第四部分,谈到的是高老师在教学中的感悟,我将之成为教学中的反思。看完这一部分,我有些自愧不如,因为几年的教学并没让我有所成就,除了每学期的一些特定领域教学比赛时,有勾起我思维火花外,平时的教学花费的功夫不是很多,活动中教育机智的发挥也不常见。

  高老师在笔记中提到的“谁大谁小”“比比高矮”活动的内容更加接近幼儿生活了,但又产生一种困惑:孩子似乎也会积极发言,但总感觉这样的活动缺少了一种使活动有生命力的东西。在活动中请小朋友说出谁是大的,谁是小的,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大家都来排一排,有不同的排法,就像在排练一场戏,因为谁都知道孩子们一定都能回答的,活动前也能预见孩子应该能正确操作。似乎数学活动完成成了对幼儿生活中已有经验的一种总结或者说是一种展现、一种验证,而并不能说是一种提升。活动中总感觉到孩子和老师都没有一种探索的劲头,淡淡的、浅浅的就这么结束了。数学应该是一种探究活动,应该充满着好奇、疑问。而有些东西只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就行了,再搬到课堂里的时候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和意义。数学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思维的活动,是否有助于开启和拓展孩子的智慧和思维?是否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是教师进行数学活动前应思考的东西。思维是依赖一定的知识来培养的,没有适当难度的知识是不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活动的内容要能激发孩子思考的热情,燃起孩子眼中专注的火花,能引发孩子思考更深的问题。

  高老师思考的问题或许是我们老师都已经发现并思考过的问题,但我们却没有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应该反思啊!

  共鸣四:“爱心家园”促共育

  作为一班长,除了管理好班级的大小事务意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学期的开始初、学期末都会召开家长会,而家长会就是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好时机。xxxx年下学期结束时,我也准备了家长会,尽管因为一场大雪的到来更改了计划,但家长会的内容、方式我将会继续引用。那是我阅读了《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之后得到的最好启发书中第五部份写的就是高老师与家长的爱心联系,其中的《爱心家园》将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我们可以每周拟定一个主题,可以是家长需要解决的困惑,也可以是一次教学案列,更可以是一次育儿心得的交流。以板报、问卷调查、书信的方式增进家园共育,引起家长的彻底思考,促进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读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能让我们保持平淡的心境,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爬上豆蔓看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值得我们大家熟读,感谢幼儿园为我们老师提供阅读的机会。

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感2

  为了充实自己,于是就到书店逛逛,在书店中发现了有这么一本书《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本书是高xx老师自己工作时写的教育日记,这本书有六大部分: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淡淡的野菊花——我的日常教育生活;眼神中的意味——我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活动中的机智——我在教学中的感悟;因为爱而幸福——我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生命的感怀——我的读书和生活随感。

  看着高xx老师的教育日记,眼前浮现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酸甜苦辣尽享其中,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默默地佩服所有的幼儿教师。让我对教学也有了一些感悟:

  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高老师告诉我们:“许多教育的理念已经传承了多少年,但是有人仍然没有参透它的内涵,仍然没有将这种理念内化成——日复一日的行为。许多人在工作中能参悟很多的教育理念,但理念与行为之间又有很多脱节,行为更是难以形成习惯,人们常常满足于一刹那的顿悟,却不知道教育的顿悟价值在于日复一日的运用。”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如:每次和孩子们学唱歌曲的时候我都先让孩子们听一遍音乐,感受一下音乐,再慢慢地引导,请孩子跟老师一起学唱,当时只有很少的孩子会学的来,当时对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怀疑,是不是学唱的次数太少,是不是活动的内容他们没兴趣?后来才知道,孩子哪能这么快就接受,在平时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复习,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掌握。又如孩子的一日常规,吃饭,上厕所,不是一下子孩子们就会的,也是要日复一日地学习,进步。只能说教育是一种行为日复一日的坚持,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

  有人说:“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高老师在书中第四部分,谈到的是在教学中的反思和感悟。看完这一部分,我有些自愧不如,因为任教了这么多年,除了每学期的教师公开课和外出观摩时,有反思,平时的教学的活动没有反思的习惯。高老师在笔记中提到的“爱唱歌的小麻雀”活动,她告诉我们要上好一节课,我们教师应该选择更加接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创造幼儿一个体验情感的氛围和环境。要真正以孩子为本,不要着急让孩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高老师经过听一节课可以思考很多的问题并把适合自己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该有像高老师这样的思考和反思的习惯。

  三、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学习的精神。

  看了高老师在书中第六部分“生病的感怀——我的读书和生活随感”中,提到的《放牛班的春天》和《与幼儿教师对话》,我觉得高老师是一个爱学习的教师,可见高老师的阅读面很广,对其书能用心的研读,用心的感悟,而且可以把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教育中,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该多学习,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

  看完这本日记,收获多多,我觉得一个成功美丽的教育者不只是能上好一个完美的活动,而是能经常地用心反思,经常地互相学习。喜欢孩子的老师,让我们都去看看这本书吧!让我们也像高老师那样对教育事业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反思和学习中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