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范文5篇
篇一: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作为一国之相,孟尝君地位显赫、尊贵。其门下食客三千,可谓众矣。对于冯谖的寄食请求,孟尝君并未因其无好无能而嗤之以鼻。也许是出于一种怜悯或者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接纳了他。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给予成就了未来孟尝君的巩固地位,从而为相数载,而无纤介之祸。由此看来,大凡有才有能的人,往往自视清高,表现另类,不与世俗苟同,不会墨守成规。而这样的人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寄人篱下的。对于这样的人,作为治国当权者,不可不以一种包容之心代之。
现实生活中,单位中的领导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在很多情况下都有所处理不当。
篇二: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早年曾被几个单位相中,欲调,但翻开档案,遗憾之一只因少时深居农村没钱赴读高中初中毕业就考了一个中专,于是乎只好忍爱割舍。怀有几滴文墨涂鸦,有欲发挥泼酒,苦无纸笔,于是捡了一条苦径,投入自学考试之列,以提高文化以待日后,因此得读《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冯谖,颇有才干,却家贫连生活都无着落。当时齐国孟尝君门下招留食客三千,于是投到门下求食。孟尝君问引荐人:“他爱好有什么?”引见人说没有爱好。又问有什么可以施展的才能,引见人也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显着饥笑的神色收下了他。可是,就是这个怀才不露的冯谖,为争得属于自己的待遇,三弹剑 铗 ,得到了孟尝君的认可和资助,这就为以后冯谖为孟尝君巧设三窟使孟尝君脱祸奠定了感情基础。
知恩必报,孟尝君需要物色一个懂会计知识的人给他收债,冯谖便挺身而出。此刻,孟尝君还没见过这个食客冯谖,对这个不邀自荐的冯谖颇为不满:“他是谁?”身边的近臣回答说:“就是那个唱铁 铗 归来能给吃的吗的人。”这个唱“长 铗 归来”的冯谖,从此为孟尝君烧卷市义,使百姓受惠,以后又为孟尝君巩固政治地位,使孟尝君在齐国为相数十年,而无纤介之祸。
要是冯谖毫无才干,或才干智谋平平,就是得到孟尝君的知遇之恩不过一食客而已。冯谖得到孟尝君的知遇之恩之后,竭诚图报,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超乎常人的言行举止,为孟尝君巧设“三窟”,使孟尝君远离灾祸,使齐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得以缓和,人民受益,功莫大于此。介乎此,要想做一个报效国家的有志之人,不妨先炼苦功,炼就一身本事,然后像冯谖那样,寻找机会报国。切莫凭借这样那样的门路,混进乐队,成为一名蘫芋充数者。
篇三: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闻名天下的礼义之邦,尤其在古代,各诸侯国纷争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强取豪夺者众多,都想以武力打天下,坐在马背上统治天下,但君王都有感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做任何事,智者重于义必胜,愚者重于利必败,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在〈〈冯谖客孟尝君〉〉中,讲述了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义”而努力的策士故事。起先,君问其爱好做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他都谦虚地说没有,遭到了君和其他门客的轻视,受到了低于他人一等的待遇。过不了多久,他通过三弹其铗而争得了较好的待遇,也体现了孟尝君的“义”的一面。随后,君出了谁到薛地收债的通告,冯谖于是毛遂自荐愿效犬马之力,只问君债收毕之后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君说你看着没有的就买回来。冯谖于是以君的名义“烧券买义”而归,君不悦。过了些时候,齐王以“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由放逐孟尝君回到其封地薛,离薛地还有一百里路,薛地的百姓就扶老携幼迎君于道中,于是铸就了一窟,冯谖又游说于其他诸侯国,使君受到各国的垂青,造下声势却不为之动,其义可见一斑,齐王听说后重新迎回孟尝君。自始至终,义字都是统领该文的思想,讲义者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埋下伏笔,行义者,能在逆境中获得新生,为人行侠仗义可以反败为胜,反辱为荣,淡然于得失,从容于荣辱,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诱,从容于天地间。
统治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换种说法也就是“义”,或可以说成“仁义”,历史上有名的朝代如汉、唐、宋等无不是以“义”治理天下。在唐朝,把老百姓比喻为水,国家比喻为舟,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围绕“义”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政策法规,并经过不断的努力,成就了“大唐盛世”的威名,也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创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自此威震四海,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和求知认识的目标。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不论做任何事,都以善为先,积以成“义”,一旦形成风气,国家会繁荣昌盛,个人则会梦想成真,在逆境中不会气馁,在胜利面前不会昏聩,始终保持一股浩然荡气,行于正,坐于端,行遍天下无难事。
篇四: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齐人冯谖生活困顿,有一天他请人跟孟尝君说愿意当他的门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才能品德优于他人的,冯谖都说没有。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但却从此不再过问他。
孟尝君的左右门人都瞧不起这个没有才能却在这白吃白住的家伙,所以只给他很差的食物以及住宿的环境。住了几天,冯谖分别弹其剑、其铗、其剑铗而歌:“吃饭的时候没有鱼啊!”“出门的时候没有车呀!”“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啊!”左右门人讥笑着把这些歌词内容讲给孟尝君听,孟尝君都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经过这三次唱歌换来了满意的生活条件,冯谖便不再发出诸如此类的歌声了。
有一回孟尝君贴出布告,问有谁可以帮他去薛地收取债务?冯谖就说他可以去。于是孟尝君便把债据交给了他,并让他用收来的债钱买些府里没有的东西回来。
冯谖驾着马车前往薛地,让该地的官吏将所有债民召集起来,一一核对债据,绝大多数都对上了。但他却并不收取债钱,反而矫诏孟尝君的命令,说是孟尝君体谅百姓生活辛苦,就不收取这些债钱了。为表心意,更是一把火烧了这些债据。
之后,冯谖便赶回了孟尝君府,一大清早便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惊奇他收债的速度,便问他买了些什么东西回来。冯谖说他看了府里衣食美眷,器具珠宝都不缺,就给孟尝君买了“义”回来。孟尝君听来事情始末后,明白冯谖并没有把债钱收回来,很是不高兴。
此后一年,齐泯王借故撤了孟尝君的职。于是孟尝君便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在距封地还有一百里的时候,就看见百姓偕老带幼,夹道欢迎孟尝君的归来。由此孟尝君才明白冯谖所说的“义”是什么。
借此冯谖便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保住生命不受伤害。现在君上有了薛地这一窟,但还少了二窟。请君上让我出去游历四方为您寻找剩下的二窟。”
孟尝君答应了,并给了他车马钱财以供旅途所需。冯谖向西游历到梁国,对梁惠王说:“现在齐泯王把孟尝君这样一个有贤能的人革职闲置,这正是您的好机会呀!只要您能聘请到他,还愁不能富国强民吗?”梁惠王听言将相位让出,派出使者携带重金前往齐国聘请孟尝君。
冯谖快马在使者之前赶到薛地,对孟尝君说:“梁惠王的招聘证书不能接受。”于是孟尝君接连三次都推掉了梁惠王的招聘。这件事情震惊了齐泯王,他深感害怕,如果孟尝君真是有能力的人协助梁国强盛起来,那他的齐国还怎么在中原立足?于是赶紧跑来向孟尝君道歉,说以前革他的职是我的不对,糊涂了,请孟尝君不要记仇,继续为齐国效力,拜他为相。
至此,冯谖说“三窟已成”。
孟尝君为相十年,从未出过纰漏,这都是冯谖在孟尝君身边的原因。
冯谖帮助孟尝君的方法就是让其他人重视孟尝君,让自己国家的君主认识到孟尝君的重要之处,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
别人在抢的东西总是好东西。这是可以利用的人之天性,但是在此之前首先要保证东西是好的,是拿的出手的,是够格让人抢的,这是根本。其他的只是宣传方式,一种广告,只是“末”而已。切不可舍本逐末。
篇五: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题目为后人所加)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历史散文,好多选本,像《古文观止》、《古文鉴赏辞典》以及中文专业各种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选了这篇文章。这都证明它不是一般的散文,而是一篇非常有影响的散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章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有关此文的评析大都围绕着情节的一波三折与故事的欲扬先抑来落笔。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故事性的确很强,戏剧味很浓,活脱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篇冯谖向人们证明自己人生价值过程的小说或故事。对于一个身怀金玉的智囊之士,他不急于向人们表明什么,对于世人的态度也毫不在乎,只要求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待遇。在获得应有的待遇后,又要以“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来报答“知己者”。但是这种证明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相当艰难和曲折的。
在一开始,冯谖托人告诉孟尝君要做其门客,孟尝君使人问冯谖,有何爱好与才能。冯谖说“客无好”、“客无能”。孟尝君“笑而受之”。对于这个“笑”,到底是何用意?一般的说法认为孟尝君是嘲笑。可嘲笑又为什么接受了冯谖的请求?回答说,因为他很有钱,并且说他与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都养有许多食客,号称“食客三千”,以至于有“战国四公子”之称云云。我认为这种看法表面上好像非常合情,然而实际上却不十分合理。我们知道对于要求到他的门下作食客的人,孟尝君可能都要询问这个食客有什么本事。那些不学无术之徒,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要尽其想象夸张之能事,尽可能的夸大其辞,以期获得更好的物质待遇,不至于被“食以草具”、“食无鱼”、“出无车”。类似的回答孟尝君听的多了,对于那样的食客他也见的多了。然而在问冯谖同样问题的时候,却听到了与常人迥异的回答,他在朦胧中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这个人的不平常,这里的“笑”是意味深长的笑,而不是鄙视的嘲笑。如果作“嘲笑”来理解,我们说孟尝君岂不与他的“左右”处于一样的层次了吗?把他们等而同之是不对的,这与他当时的`地位、声誉,甚至能力等都极不相称,这里的“笑”绝对不是简单的嘲笑。下面我们还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这个问题。
冯谖做了食客,起初是最低的待遇,“食以草具”,这与他的才能远远的不相称,于是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左右告诉了孟尝君。对于这样的要求,孟尝君的反映平平常常,左右也是平平常常。我们可以运用数学上的百分比打一个比方,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中,只有5%的人被“食以草具”,这就是那些没有什么真本事并且连撒谎的本事也没有的人。而有鱼吃的人占大多数,大概85%的样子。接下去,冯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左右笑之,而孟尝君还是平平常常,不以为奇。满足了他进一步的要求。我们从左右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有车坐的人占少数,大概占到9%的样子。这部分人可能的确是有一些本事的人,并且很可能已经给孟尝君出过奇谋、立过卓越功勋,已经受到孟尝君赏识的人。“左右”想,你这种人,什么本事没有,还想要车坐,太不应该了。当冯谖提出“养家”的要求时,左右“皆恶之”。“皆”是强调人的多,“恶”是说众人对冯谖的厌恶程度。这种无才无德的人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一定是“贪心不知足”之徒。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在孟尝君门下不单自己作食客,还要养家,这样的人绝对是寥寥无几,很可能只有冯谖一人。而此时,孟尝君仍然是不紧不慢、不急不气,平静的答应了冯谖的要求。这一方面说明了孟尝君的富有,另一方面也说明孟尝君对于冯谖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期待:“他是一个不平常的人,他提出的要求越多,就越印证了我的猜想。”满足了自己所有的愿望,冯谖不复歌,过起了安稳而又满足的生活。当然我们说,冯谖实际上是在找机会,以便报答孟尝君的厚遇。
孟尝君出“计”,招人到薛地收债,从这种郑重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干的事。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的话,借钱容易还钱难。更何况借孟尝君钱的又大多数是当时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穷老百姓呢!当冯谖提出要到薛地收债,孟尝君得知这个消息,“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他自己也很奇怪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人愿意去做。孟尝君的反映正印证了上面我们的推测,这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前面我们提到这实际上是冯谖向人们证明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篇文章,在孟尝君的心目中从冯谖开始提出要求起,孟尝君就一直在心底里对于这个人抱有一种期望,他提出的要求越多,孟尝君就越认为冯谖不平常。当他得知要到薛地收债的就是“乃歌夫‘长铗归来’者”的消息时,他非常激动,孟尝君“笑”曰,这个地方的笑,我们认为是欣慰的笑,激动的笑。冯谖在孟尝君的心目中,从一开始到现在可以讲,地位是一直上升的。而在左右的心目中,冯谖的地位是每况愈下的,包括到了冯谖到薛地收债这件事情发生,因为“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的口气完全是一种不屑与看不起。就冯谖在左右与孟尝君心目中的地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读后感2023-08-05 22:42:42
向孩子学习的读后感怎么写2023-08-01 16:01:13
野天鹅读后感范文2023-08-18 11:21:07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读后感2023-08-05 22:42:42
向孩子学习的读后感怎么写2023-08-01 16:01:13
野天鹅读后感范文2023-08-18 11:21:07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8-18 02:42:2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05 01:32:37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14 0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