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漱玉词》读后感三篇

更新时间:2023-08-14 23:16:38 来源:高考在线

  《漱玉词》读后感(一)

  每翻一本《漱玉词》,在那些让人低回怅惋词句中留连时,总会恍惚里发起呆来,想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个剪影。思绪飘到一千年前,亭台楼阁水榭石栏,其间立着一个衣袂翩跹的女子。她回过头来,时而是笑意盈盈,时而柳眉微蹙。

  我无法穿越千年看见她的面容。但我想,她一定有一双多情的美目。眼睛的所见映出眼睛的情韵。多情的眼,能见飞鸟鱼虫的趣味,所以她俏皮地说:“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很,人归早。”;多情的眼,能见万千气象的美好,所以她妙语:“黄昏疏雨湿秋千。”;多情的眼,能见春花凋谢的悲伤,所以她叹惋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的人生有悲苦,她所经历,先是党争株连,几段悲欢离合,得一时安逸。至靖康年,青州兵变,家毁人亡,死者长已矣,生者徒悲伤。她天真烂漫的双眸也沾上的哀愁的色彩。那是一种脱俗的哀愁,不嚎啕大哭,不惺惺做势。读她眼中的哀愁,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萦绕不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我心中敲出清脆的响声,击出沉重回音。梧桐更兼细雨,惆怅的眼望映出凄凉之极的景。我仿佛见,这个女子,独立廊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双慧眼,能见万物之美,能见洗净凡尘之愁,却也见太多纷纷扰扰。她是女子,原应享闺阁之乐,谈花前月下。然而命运的多舛,博大的胸怀使她看见另一种哀愁。那不同于伤春惜春的惋惜,情或爱的忧伤,而是心系国难的忧患意识与人生的感慨。宋,一个温柔斯文的时代,但暗流涌动的朝政党争,战火纷飞的灾难却都一触即发。

  家国之难下,易安纤笔一挥。党争牵连将至,她静坐春窗下,淡然道:“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父亲遭流放,她上诗救父,字字铿锵:“何况人间父子情!”北兵仓皇南渡时,她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不愿受命运束缚,咏唱自由之歌:“九万里风蓬正举,风休住,吹取蓬舟三山去”……

  女子最终的结局,即是孑然一身,郁郁而终。一双明眸垂下,流光黯然,多少情愁都消。这双美目被笑意盈满的时候太少,太多坎坷,眼帘低垂,眉心紧蹙,春山眉黛低。

  《漱玉词》读后感(二)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到烟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阳一般地遥遥注目,也许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这是诗人舒婷对词人李清照的赞赏与感叹。读着它,仿佛听得见长天雁鸣;看得见昏黄孤灯。然而,却是在这里,亦听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感受到那一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历史的河岸,远眺佳人,婉如清扬。

  《漱玉词》和《金石录》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敲打着读者心中的悸动,也敲打着词人心中的落寞。站在历史某一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慵懒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

  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未世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无光,也让人看到,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转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那样刚烈的心,那颗心,无论日星沉沦,都不会低落。

  回首时,已是国破山河破,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愁,但,惊涛骇浪未将她淹没,浮生浮世,她最终拨节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国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沧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风采。抗金的号角声中,她蹒跚前行的身影,为那美丽平添一份壮烈。

  易安的一生都是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跃然纸上的生命之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那欲说还休的哀伤之美。于是,看到了那场生命的美;于是,看到她最后的心如止水。美得那么安静,有如表灯古佛余生的寂寥。在心的远景里,那低首敛眉徐徐褪去的,是无字的诗稿,不尽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她站在历史的河岸中央,散发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又一个花好月圆。

  《漱玉词》读后感(三)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诗词存世不多,《漱玉词》是后人辑本。读罢《漱玉词》,掩卷而息,一位风骨傲然,遗世独立的奇女子,从书中缓缓而来,可怜、可叹,可敬,可爱。

  或许因皆是女儿身,因此,对李清照的诗词总是多一份感受。易安词缘自女儿视角,清新雅致、简洁含蓄,不生涩、不雕琢、不堆砌,易懂易记,却又入木三分。“知否,知否,应为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字字俊雅,句句蕴情,尤如淡菊,香蕴渐绽。

  不过,不要以为李易安一介妇人,其诗词只能是道闺客绮妮语,难登厅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径持紫泥诏,直捣黄龙城”,这等诗句,这等情怀,这等胸襟,岂是一般男子所能及,就连朱熹都会说“非女子所能”。而金兵攻陷宋都卞京后,赵明诚弃城而逃,李清照面对滚滚乌江,诵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足以令天下所有男子俱汗颜。其夫君赵明诚也因读到此诗,羞愧难当,郁郁而终。

  读易安诗词,易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分三段研读。李易安出身名门,生活无忧,少女时期的词风大多是欢快明朗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风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禀性而作,词文欢畅,读来一位活泼多情又任性洒脱的少女跃然而出。

  而后嫁与赵明诚,新婚燕尔,琴瑟谐美,在李清照的笔下自然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支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词句。只可惜,赵、李两家仕途变故,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离别闲愁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易安词的主旋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可是,尽管有离愁,尽管有赵明诚的纳妾,但与李清照后期诗词相比,我一直认为,中期的易安词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李清照晚年国破家亡,颠沛飘零,却只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损毁了李清照的家国,却成就了李清照的诗词。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经历了国破家变、明诚亡逝、再嫁风波、金石散尽等等一系列变故后,李清照的心境和笔下再也不是“云中谁寄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的只能是“吹萧人去玉楼空”、“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关于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很多人推崇的是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我却更偏爱另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时的李清照避居江南,老迈潦倒,再不是青春美貌,再无闲暇心境,只能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落日熔金》道尽了晚年李清照的无奈、无助,让人不忍卒读,不忍卒读。

  清照之词,如柳眼梅腮,没有孤寂,只有惊艳。

  清照之情,似蝶舞恋花,没有遗憾,只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