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500字1
利用闲暇时间终于把一直想看的《围城》读完了。或许是正好处于这一年龄段的缘故,读完后也有了些许感悟。
首先,那些受旧社会封建压迫的知识青年们是同现代人一样对生活充满激情与向往的,他们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同时,他们也同现代人一般具有一些丑恶的东西,他们自私自利、冷漠。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城中为自己的利益运筹帷幄……其次,正如书中的经典语句所述“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非是好奇心的驱使,但当进入城中,发现城中无尽的束缚、无穷的压力,便会马上转向下一座城。
周而复始,人们永远在各个城中徘徊而且乐此不疲,又何求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人们只能悲伤得在城中度完一生,终究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也着实使人感伤。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城也当由自己来规划。我们既不能一心想着冲出围城,我行我素,也不能完全受制于命运的摆布。反而该用心经营自己的城,让城变得美丽、幸福和快乐,但当别人进入自己的城便不愿再出去。
全书语言诙谐幽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污浊,对人性的丑恶、虚荣进行强烈的批判,全书对人物的描写惟妙惟肖,仅用只言片语便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清晰可见,使人物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全书蕴含哲理深刻,值得我们去感悟、去体会、去深思。
《围城》读后感500字2
有一些流传甚广的经典作品,由于这样那样的缘由,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感知甚至偏见,那便几乎再也不去阅读或没有意愿阅读了。直到一天,突然翻开,读罢,发现全书所述所讲与读前印象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书的内容是那么或深刻,或有趣,或文笔优美深厚,令人有一种深深的感知上的错落感,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老舍的《骆驼祥子》,和钱钟书的这本《围城》,带给我的正是以上的种种感触。
钱钟书的这本书,文笔细腻精炼,对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写十分突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钱老做比喻、打比方的深厚功力了,文中处处可见钱老那精妙绝伦的比喻了,令人十分叹服。
所谓围城,我的理解是,婚姻是一座围城,工作是一座围城,朋友是一座围城,家庭是一座围城,处处皆是围城,有人的地方便有围城,这世上的人,都逃不出围城的圈圈。
因此,不管你的围城是痛苦,还是快乐,愿意留在原地,还是渴求外面围城的生活,我们都应当让自己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下,只管去尝试,只管去体验,最终呢,套用沃尔什的观点来说便是:经验生命中的一切,最终成为我们自己。
因为,如果心里没有围城,这个世界上便也不存在什么围城了。
《围城》读后感500字3
《围城》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借的书,那时候班主任还是语文老师,我还没想好到底是学文还是学理。那时候并不太了解钱钟书,只觉得封面好看,借来就一直放着,偶尔翻两页看看。
看了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生平第一次被老师当众辱骂,我哭得很凶,剩下的半个学期都在自暴自弃。唯一的念头就是不想在理科班待下去了。那时候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就以为哲学是自己毕生所爱。学文科就能学哲学,学文科就能逃避理化生,学文科就能逃避所有的嘲笑。那时候学文科这个念头就成了我唯一的向往。
后来我真如愿读了文科,才觉得文科也不过如此,每天重复枯燥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日子长得望不到边。完全没有我心心念念的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有一种待在围城之中,想逃又逃不出去的无奈。
如今五年过去了,我终于能够好好坐下来读一读《围城》,才发现自己文学天赋实在有限,足足半月有余,也只是略微领略到了一些中文之美。直到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隐隐明白,原来自己也不过是钱老先生笔下的“城中人”,像迫切渴望成长一样渴望被理解、被认同,渴望证明自己。等到渐渐长大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向往乃至崇拜的价值,其实也不值一提。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人无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
《围城》读后感500字4
《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文中的睿智的语言自然是吸引广大读者的主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围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围城的概念让我们去思考,即围城将人分成两类,一类在围城里面,一类在围城外边,而生活在围城内外的人都互相羡慕对方的生活,在《围城》中是通过方鸿渐的婚姻来阐述和剖析这个观点的。
文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从留学归国开始桃花运似乎就特别多,从“局部的真理”的鲍小姐,到浑身透着冰欺凌作风的苏文纨,在到几乎完美的唐晓芙,而在痛着三个不同的女性人物身上的发生的爱情故事都给方鸿渐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感。这些似乎都在给方鸿渐一些暗示,暗示他所追求的婚姻必然会幸福美满,或许不会再差了。
但在方鸿渐同唐晓芙分手后,方鸿渐的感情就跌倒了谷底,直到他和孙柔嘉订婚,这一切对于方鸿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半点激。方鸿渐婚后,发现一切都变了,孙柔嘉不在袅袅婷婷,而是极有主见;他和自己的家庭不在亲密无间,似乎疏远了很多。他发现他要的不是这种生活,于是他对孙柔嘉说:恋爱和结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恶人......
就像姚明说的:你羡慕我的有钱,我羡慕你的清闲,两者永远不能归于平衡。
所以我们要做的其实就简单了,我们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从我们的生活中发现乐趣,我们自己制造笑声。
《围城》读后感500字5
钱老的《围城》是人生真实的生活状态,书中的人物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书中并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没有伟大的理想,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接下来浅显的总结一下对这本书理解,钱老的文笔功底深厚,书中有很多讽刺的内容,有很多真实的东西,寓意深刻令人回味。书中的主角方鸿渐可以说一生碌碌无为,但却尝遍人生百态。
一开始与鲍小姐的相遇,邂逅,后来与苏文纨的感情纠葛,还有个不打不相识的挚友赵辛楣,更是有个一见钟情,爱而不得的唐晓芙,最后被千方百计让其步入婚姻生活(围城)的孙柔嘉,以及一直被迫更换工作的经历这些都汇聚成了平凡、真实、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人生。究竟是好是坏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也许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活在当下,既来之则安之,过好自己的生活。
最后再说一下我对婚姻的看法,其实婚姻里相互有所需求,才能构成最牢固的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需要共同成长。要相信家和万事兴,夫妻同心,相亲相爱才能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所以不管男人女人结婚后一定要把对方放到第一位,子女第二、父母第三,只有夫妻关系好了孩子才会开心,父母才会安心。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阅世长松下,读书秋树根。虽解书中事,犹难世上真。
《围城》读后感500字6
近来心浮气躁,书是好久没碰的了,而越是久不读书,越提不起读的念头。好在这一本是旧相识,翻阅它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边读,边觉得陌生。这是因为小时候只把这书当故事略略看过,不着印象。所以这次虽是重读,但也还是要分一部分精力去关注情节。情节是一部小说里很重要的部分,但对于值得重读的小说而言,它是最不重要的东西。除却情节,才能关注到这部书的精妙,比如这书里的众生相。尤为妙的是杨绛在书后对这本小说各个人物原型的“解剖”,另有作者借主角之口说出的那番话——人人像是电台,一路调频只觉得各个电台莫名其妙,但如果定在某个频率听下去,就能明白它的前因和逻辑。将特定的时代背景剥离开,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仍能让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或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激荡,这大概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缘故了。
杨绛在书后有一句分析孙柔嘉的话:她没有什么爱好,但善于经营,她一生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她一生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这评价在我一个女性听来十分刺耳,却是一针见血。尽管书中,孙柔嘉一直是那个赚钱多的,并且在与方家人交锋的过程中,处处显出一个女大学生的进步。但结婚并维持住它,仍然是孙柔嘉最大的人生使命。她的聪敏和价值,耗在了这个使命上,脱离开家庭婚姻,便不能独立展现。她不能够洒脱,这或许是时代使然的悲剧。我为她可惜,也为当下仍无法洒脱的众多女性可惜。
《围城》读后感500字7
前段时间,看《围城》的人比较多,于是便函流行这样一句话:“……”由此引申到各个领域,或曰:“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其实不然,我愿说:“我要站到城墙上。”
城墙上是不好站,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来,因此,想要站好城墙,还得有些技巧才行。比如说,首先要有几回攻城的经历,才会知道各种利害关系。综合考虑之后,就有了第一条件。第二要有战术,这种战术不是绝对的攻防战术,攻城时要尽力狠打,等到城里的人快要守不住时,就开始撤,然后又攻又撤。
由此而已,就既不会因进城而感到困惑,又不会因没有进城而惊慌。这样说来,要站到围墙上的确需要一定的自控力。
由此联想到本人。本人两次杀入城内,当时的确兴奋不已,不过,久而久之,城内日子实在不好过,就迫不急待地又杀了出来。从此以后,不愿再杀进去,即使有时很想再杀进去,但想到各方面状况,比如后备粮食、水源等等,又不再想去攻城了。
如果要说下去什么时间攻城。那么也许要等到经济发展起来才行,在现阶段,攻城难,守城更难。也就是说,现在时机不成熟。待到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再攻也不晚。再说,城到处都是,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因此,更要慎重选择才是。选好以后,要具体分析,研究,则可百战不殆矣。
《围城》读后感500字8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著作,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小说写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哀,生活就像是一座城,人们永远无法逃脱这座城带来的束缚与磨砺。若人人都纠结于生活这座无形的围城给我们带来的寂寞与痛苦,人类社会将停滞不前。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勇气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接受现实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一味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事物只会是我们自哀自怨,不思进取。只有勇敢地面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积极改造它们,使之更完美,生活才有可能有进步。
《围城》一书中钱钟书先生以幽默的语调,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无法逃开命运的安排,命运筑起了一堵城墙。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
《围城》读后感500字9
很多人读《围城》看到的是“婚姻”这座围城,而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座城。
这围城,隔断了乡村与城市,也隔断了身份与地位的层次。在这由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搭建起来的围城中,他战战兢兢的生存,然而最后还是赤裸裸的展现在现实中。
在国立三闾大学教书时,他的围城早已破烂不堪,却还要担忧敌人发现他的.障眼法,毕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纸老虎更不堪一击。虽然在教书期间,他时常努力的备课,好似努力的修缮“围城”,但要知道根基不稳的的建筑,再怎么装饰表面也是无用的。于是,一次撼动,他的“围城”终于全部倒塌,他赤条条的暴露于现实之中,以后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有了围城,它当然可以帮助抵挡住外来的攻击,但它也成了束缚,深深的阻碍了自由。比如当今,人们有一颗对未来比天高的心,也有很多人拼命往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队伍里钻,我想,这当然给人们带来了充裕的物质,似乎看到今天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也就看到明天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看到明年自己生活什么烟酒看到自己一辈子就什么样了吧,毋庸置疑的也束缚住人们当初那可向往天空的心吧。
读钱老的《围城》,感受到的是当时的社会百态,放在当下亦是如此,小说妙语连珠,展现了钱老不俗的文学功底,我等小辈评价这部书实在惭愧,只是推荐了,好书,值得一读!
《围城》读后感500字10
读前半段,折服于语言的艺术和对生活的洞察,沉浸在欢快啼笑之中,到后面展现婚姻的现实,压抑、感伤,像冷气涌进没盖好的被子(大冬天睡觉有点冷),透过语言与啼笑,直到小说结束仍久久不散。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相恋、相爱的两个人结了婚,然后困在婚姻的城堡。方鸿渐与孙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说方爱的是唐小姐,不是孙,曹元朗与苏小姐如此,可能有人说苏爱的是方,不是曹,赵辛楣爱的是苏小姐,也娶了别人。那如果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呢,可能也没什么不同,结婚之后依然是各种围困。作者没有让方与唐小姐成为眷属,或许也是想留下一些美好的想象吧。
看完书末杨绛先生附文,又觉得围城没那么可怕,钱老先生本身就超脱围城之外,就像没有围困的城堡,无所谓想进去想出来。
杨先生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大笑,“我大笑,是惊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镜’。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这恩爱秀的,围城在哪儿呢。
当然杨老和钱老都是智者,“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围城大概就是这样变爱巢的吧,方与孙若能看这么透彻,或许结局也会不一样吧。
第一本读完有冲动写书评的书,愿合适的书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
《围城》读后感500字11
看了《围城》总有点无赖和惆怅的感觉,里面有很多的为人处世,有很多的爱情观念。
当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室友问我看出点味道了没。我说还没,有点不想看,觉得情节没什么曲折性,远远不及《时间血》来的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但就是拿起来就有想把他看完的欲望。记得《围城》里总有些让人觉得遗憾和不懂的地方,既然又不爱孙,还和她结婚,那当初为什么又拒绝苏那,`哎。
不过就像里面说的一句话:有时结婚不一定是彼此热恋的人,只要彼此不讨厌,不就行了。
在以前我是非常同意这句话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有点不这么想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但我又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我可能还是支持作者的。
我很庆幸能看到《围城》,它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绝对和别人不一样。它让我感受到了作品以外的东西。
在《围城》里有工作的苦闷和爱情的辛酸,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样的生活,所以我实在感慨不出什么。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社属于自己的记忆,不该总是感到郁闷和痛楚,你要明白你能活在这个世界就是幸福的了。有很多人在社会上带着不同的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我是,你也是,既然别人需要用面具来掩饰只能说明他这样做有他的必要,言不由衷也有他的道理,这是社会决定的,能做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海贼王》说过:活着就是快乐的。何不让自己快乐一点。
为了快乐,所以改变……
朋友总说我怎么那么容易郁闷,好晚给别人发个短信什么别人还以为我又怎么了……
《围城》读后感500字12
看完《围城》,心中不免有些许思绪在脑海中盘旋,仔细一想,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就是围城里所描述的吗,虽然围城主要情节是讲他们几人去三闾大学任职,路上的经过,已经到学校后任职情况,到达目的地后各奔东西,情节条理清晰,但是却是把人性的假恶丑,真善美,表露无遗,在行程中,他们之间,感情是冲突的,心理更是矛盾的,但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地,不得不得一起前行,最后也诠释了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后作者描写他们家遗留下来的钟,正是对方鸿渐的隐喻,年代古老,节拍慢但也精确,方鸿渐虽然留学国外,但是却学无成,没有拿到真正的文凭,回国后在岳父那儿上班,也未长久,经朋友介绍去三闾大学任职,也是被人解聘,如此种种,可以看出,虽然方鸿渐留学,但是终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而西方文化对他的冲击却又不够彻底,就像文中所描述的,对于文,说懂不全懂,不懂也多少懂点,但是认真后又不够精通,方鸿渐或许就是当时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而古老的钟,左右摇摆,可以理解为他的性格思想,人生命运摇摆不定,也可以说他的感情摇摆不定,模棱两个,含糊不清,对于唐小姐也好,对孙柔佳也罢,结局就像这古老的摆钟,终究会在时间的所谓的精确上,慢慢发现他的可悲之处…...
《围城》这本书,读来很有他独特的味道,最有意思的就是语言描写,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可谓鞭辟入里,语言有时诙谐幽默,有时生动形象,把人物性格,精神状态,一一展现出来,读来如身陷其中,物我两忘,这不就是现实中的人吗,都说鲁迅的笔是匕首,见血封喉,而钱钟书的笔,大概就是手术刀,一刀一刀地剖析,直到他流干血,直到死,还不让人失去知觉,诙谐幽默间且趣味无穷。
《围城》读后感500字13
读完《围城》,感触颇深,钱钟书十分诚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这本书讲了抗战时期关于一个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事。方鸿渐真是个凄惨的人物。但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吧。围城这个书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内容。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学校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个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无不为围城所困扰,方鸿渐身处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家庭的围城,怯懦的他终重重围城之间一事无成。赵辛楣终也没逃脱婚姻的围城,和一个并不爱的女孩子结婚生子,苏文纨自始至终也没走出爱情的围城,终堕落,身上原有的才气全无。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心寒,围城这么可怕吗?几个留学生竟为此葬送一生。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读后感500字14
最近刚刚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要出来。”之前我对这本书抱有太多的期待。可书里面好像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既不是谁的白玫瑰,也没有遇到谁的蚊子血,开始看使人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可看完后,却又觉得这才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生。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那些最后没有走到一起的,难道都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爱情后的敢爱敢恨?而在一起结了婚的人,难道又都是相敬如宾走这一生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男主人公方鸿渐这样的人,小有才华却又不够出色。在很多事情面前犹犹豫豫不够勇敢,反而又想得太多。最后过着不坏不好,自己又不太满意的生活。遇到过高冷又有些心仪的她,却又在心中反复掂量,对方回头时自己反而退缩。遇到过白月光,却在忙忙碌碌的追逐中,发现那是一杯醉人的绿茶,自己也不过是对方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你追我逐,小小暧昧,小小心机。
你后来会遇到这样一个人,相貌平凡也带着些可爱,看起来懂事善良。自己心中仿佛没有波动,却在他人的舆论下,莫名走到一起。在一起时的甜蜜很快褪去,剩下的便是来自双方家人、工作以及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磕绊。无尽的争吵与冰冷的眼泪,还有咽不下的那份委屈以及发不出的愤怒。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当方鸿渐与孙嘉柔两个人最后吵得不可开交,一个怨怼哭泣,另外一个自己潦倒地走在寒冷的风中时,谁还会想到仅在一刻钟之前,他们还只是两个盼望着赶快下班回家见面,互相关心体贴的一对平凡夫妻。
人生中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而小小插曲总是接连不断。很多事情想来想去终难理清头绪,只有真正的去经历了才会懂得,哪怕错了,也会是一份宝贵的回忆。
《围城》读后感500字15
这本书看了很久终于结束,连续剧版也紧接着看完了。男主方鸿渐不算是个完美的人,但总得来说是个好命的人,有好朋友一路扶持,有爱的人一直鞭挞,我认为他的人生用“被动”两字可以概括。
对于亲情,因为常年在外国,思想不能融进自己的大家庭,所以也处理不好婆媳,弟媳之间的矛盾,一味躲避。对于感情:畏首畏尾,一直都很被动,因此错过了自己的“白月光”唐晓芙,得罪了喜欢自己的苏文纨,最终和相处起来平平淡淡的孙柔嘉“被动”结婚。对于友情,用好朋友赵辛楣的话来说就是“不烦人,但没什么作用”。对于自我实现,方鸿渐虽是留学生,却由于自身好高骛远又被动的性格,以及眼高手低的执行力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才,也没有担负起作为长子的养家责任。
相比较起来,赵辛楣更像个男主角,有担当,讲义气,乐观,有上进心。但正因为如此,方鸿渐身上折射出千千万万个普罗大众,毕竟优秀的人是少数。通篇剧情其实有点狗血,无非就是年少时轻狂,年龄稍长时回归家庭,然后被家庭琐事环绕,成长轨迹像亿万个普通人的心路历程——即年老时看着年轻时一个个充满活力又鲜活的“自己”死去时再也没有波澜。看完《围城》,希望今后我能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年龄推着走,但对结婚变的更不向往了也是意外收获,很多事情真的都是围城,当然也都能用围城解释。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所以方鸿渐的结局也称不上遗憾。
最后想说,写故事书的人真厉害,身处真实世界,却又造一个世界出来,作为读者呢,又笃定的相信有这样的一个世界,真奇妙。
《围城》读后感500字16
这个假期,我将围城这本大部头书阅读完了。读完之后,我才不得不佩服文章那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道理。围城的作者是“钱锺书”,早在1947年,这本书的第一版就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围城中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职业也好,婚姻也罢,人生亦是如此。”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读者的心声。其实,如果配上围城中所讲的故事,理解会更深。
围城的核心就是这句话,所以作者花了大部分笔墨去描写体现这句话的故事。在这一方面,我觉得作者的构思高人一等。钱锺书选择不直接点名道理,而是描写一个名叫“方鸿渐”的青年的故事,让读者先有了大概的体会,然后再从某一个合理的情景中自然地让这句话从故事人物的嘴里说出来。这样写,完美地绕开了两个弊端:不从一开始就说明道理,这会让读者不明所以;也不最后再说,读者会厌倦,也跟不上文坛的潮流。
然而,体现道理的故事也不是随随便便拟出来的。它经过精心构造,以至于解放前出版的文章,现在读还是觉得通俗易懂。作者所描写的“方鸿渐”,经历了人生一个个转折点,体现了人性的欲望,社会的无情。
在阅读这本著作时,很多场景让读者唏嘘,赞叹,同情,悲痛,惋惜,但更多的是让人深思。有时候我读到某一章时,觉得主人公不需要这样解决,还有更好的办法。但当我把自己带入书中的情景去时,才发现,为了迎合社会,只有这种办法。每每这时候,我都会为社会的不公以及无情叹息。
读了这本书,我感叹的不只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还有围城从深处体现的社会法则。
《围城》读后感500字17
作者描绘出近代战争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讽刺意味浓厚。那句关于围城的著名言论,婚姻就想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作者却不仅仅在描写婚姻的细节和其中的现实,也是道出了一个人的成长,独立,品行,智商,情商,逆商。一个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有什么样的观念,确实太影响孩子了。
方鸿渐与赵辛楣友情,方鸿渐与苏文纨和唐晓芙、孙柔嘉恋情,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
这里最值得欣慰的是方鸿渐的友情。但是会感到方的学无所成,没有足够的独立自主。
方的恋情,我却觉得跟现在有些恋情简直就是一样。三角恋,不喜欢,不拒绝,喜欢被人喜欢,吹捧的感觉。女人通过娇柔造作来获取男人的关心和爱护。男人也是基于基因属性就要来保护女人。
可是一味的通过做作和苦肉计来博爱,让人一旦觉悟,就想远离。被喜欢的有恃无恐。把握不好与异性的相处边界,迟早要曲终人散。或许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婚姻,孙和方,在别人的起哄下结了婚,结果婚前没有了解清楚,结果婚后因为种种问题弄的鸡飞狗跳,争吵不休。话说结婚后的一系列表现跟结婚前反差有些大,但是也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去调节好。双方自己本身的不独立,总要依附亲戚家里人。难免家长里短,小事搞成大事。最终不可收拾。争吵时的恶语相向。自己情绪的控制力。吵架时的相互人身攻击,甚至对对方家人的攻击。最终导致这场失败的婚姻。
当看了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对婚姻产生恐惧感。不想进入婚姻。
但是正是作者把这些婚姻中的问题解刨出来。让我们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以后才不会重蹈覆辙。
不过,现在恐婚的因素也比较多,比如现实经济等,这里算是一个因素吧。
《围城》读后感500字18
《围城》这本书,读过很多遍,书中的时代背景与作者都处于上世纪初,跨越近百年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精彩。在这段特殊时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钱钟书先生似乎早就预言到了今天这番景象,特地将“围城”作为书题。其实,哪有什么预言,只不过是天道有常,生于新学和旧学相碰撞的时代,钱钟书先生没有完全抛弃旧学而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两种不同思想的交汇,将这个时代的变化与所见所闻记录在书中,小说的矛盾冲突、角色的刻画,有讽刺,也有思考,一切应当从根源去追溯。
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不被灭亡,伦常才是根本。中国古代有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分别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与忠、孝、悌、忍、善。所以无论哪朝哪代,人们如何生活,恪守五伦关系谨言慎行,时时反省,尊崇自然之道,持一颗恭敬心,谦卑为怀,都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文化的传承。
《围城》中新思想代替了旧思想,随新思想而来的,也有畸形的各种观念。婚姻、工作、友情、亲情与传统背道而驰,是传统不适应新的社会了吗?不是,是人心变了。
生活处处是围城,城在心中,看不到摸不着,城中不乏诱惑、机遇等等。做好抉择很重要,心中有爱,选择善良;心存恶念,选择邪恶。不被物欲迷惑、不被恐惧吓到、不被谣言支配,心存善念一片祥和,哪有什么围城。
也许世间永远不会变的如此的美好,但心中的理想却从未破灭。最后,请再次拿起这本书,在书中找到自我,让思想飘向那远方。
《围城》读后感500字19
比喻精妙绝伦,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不像电视剧里好人好到极致,坏人坏到骨髓,钱老笔下的人物时而身在其中,叫人大呼蠢货,时而又临界于君子彼岸看小人,叫人看真切小人的嘴脸。
在书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热衷”的围城,探进去脚尝到甜头,便把另一只也探进去,等看清了这铜墙铁壁酷似监狱的地方,忙拍腿叹气却发现这单行的轨道不能转弯也不能后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
方鸿渐是最最深刻的例子,和鲍小姐不了了之之后,马上踏入苏小姐的泥沼,苏小姐不合时宜的贤妻良母作风简直吓到了当时只想当花花公子的方鸿渐,本来苏的家世和苏对方“博士文凭”的爱慕撑得起一个家的,谁成想方在这泥沼里当断不断,反而错失了自己最爱的唐小姐,苏小姐也嫁给了曹先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方后来想到自己为唐小姐生病的那段日子,情愿再生一次那种病,就能看出他对孙小姐是怎样的不如意。宁缺毋滥还是宁滥勿缺,且谅,谁也不能那么坚定得执行完毕罢。
方和孙结婚后,彼此九成的偏见如何过得下去,孙跟别人结婚会不会也是这副样子无从得知,但方确实变得更差劲,一成的相爱实在压不平这婚姻的秤砣。就算两人离了婚,再找一个人做一次相同的这些事想来也是毫无趣味,况且方家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折腾,经济不允许,两位嫂嫂刀子样的嘴也不会允许。方真是惨,连后悔药都没得可吃。
要说非得得出个什么精妙的结论,那就是最好做一个杨绛一样的女人,痴痴的一辈子看着钱先生的痴,痴痴的支持着钱先生的痴,甘之如饴。
《围城》读后感500字20
全书最喜欢的人是赵辛眉,虽然一开始对他印象不好,但是读着读着却发现他是一个情商很好,会办事、果断的一个人。
书中其他的人物呢,都感觉很虚假,戴着一层层面具,人前是一个样,人后是一个样,虚荣心面子作祟,这是读前半段的感受。
后面呢,主要是方鸿渐回上海后发生的事情。鸿渐父亲无能却还要继续维持自己以前大乡绅的习气,母亲小气对媳妇挑三拣四,两个弟媳则勾心斗角互相攀比,连带着孩子也让人觉得没有教养。孙家则重男轻女,对女儿过于冷漠,完全不像孙当初口口声声喊的爸爸妈妈,唯一对她好的姑姑也感觉是因为孙对她言听计从,仿佛她的宠物,书中并没有读出姑母对侄女的疼爱怜惜。
方孙两人一开始在一起我就觉得不可思议,主要是方鸿渐太糊涂了,一时冲动便定下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方鸿渐对孙柔嘉不是爱,是男人对于柔弱女人的怜惜,是一种天性。
他俩结婚后,一天两小吵三天一大吵,孙柔嘉心胸狭隘尖酸刻薄不识大体,方鸿渐志高气短软弱无能毫无主见一出错就为自己找理由,他俩婚后生活看得人头痛。要不是孙柔嘉对方鸿渐还有爱,方鸿渐对女人的怜惜,他俩或许早就完了,但也可能一辈子这样吵吵闹闹过下去,想想就让人觉得无趣。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里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书中人的生活于作者笔下戛然而止,真实的故事却在现实轮番上演,正如书名围城,生活是一座城,一代人葬于此,一代人生于此。
四星是给自己的,第一次读围城,总觉得读得不够透彻,可能是自己缺乏人生经历吧!以后还要继续读下去。
《围城》读后感500字21
读完《围城》,感触颇深,钱钟书十分诚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
这本书讲了抗战时期关于一个留学生回国后的一些事。方鸿渐真是个凄惨的人物。但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吧。围城这个书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书的主旨内容。
仔细品味会发现书中有三道围城,爱情的纠葛是一道围城,学校里的明争暗斗是围城,家庭的婆媳之争是一道围城。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围城,夹杂着城内的喜怒哀乐,一个城围住了我们整个人。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无不为围城所困扰,方鸿渐身处爱情的围城,事业的围城,家庭的围城,怯懦的他最终重重围城之间一事无成。赵辛楣最终也没逃脱婚姻的围城,和一个并不爱的女孩子结婚生子,苏文纨自始至终也没走出爱情的围城,最终堕落,身上原有的才气全无。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心寒,围城这么可怕吗?几个留学生竟为此葬送一生。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南城旧事的读后感2023-08-02 13:59:52
《天使》读后感2023-08-18 23:18:17
儿童读物《西游记》读后感450字2023-08-12 10:23:51
南城旧事的读后感2023-08-02 13:59:52
《天使》读后感2023-08-18 23:18:17
儿童读物《西游记》读后感450字2023-08-12 10:23:51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8-18 02:42:2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05 01:32:37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14 0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