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八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8-04 20:32:03 来源:高考在线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八篇700字

  【篇一:《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不知是受了谁的启发和不知何处而来的冲动,我在闲暇的时候去到了图书馆。看到了这一本(守望的距离》。读着周国平老师给我对幸福的讲述,我突然很有感触。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时候幸福的悖论一文。它告诉了我长久以来关于人们对幸福定论的种种猜测和理解。有实际生活,有科学理论,生动而详细。总结了从古至今对幸福的定论和看法。

  周老师对于幸福的功成名就论有这驳斥一说。周老师认为当人们往往觉得幸福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幸福,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个人永恒追求的目标。读了关于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论之后,我感觉到。幸福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同时又是那么贴近,好像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们身旁的呼吸。对于现在的我们,幸福就是在家里有爸爸妈妈陪伴,在学校有老师同学陪伴。每天能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会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不知所为。幸福就是在我们处于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着青春期的自由和羁绊。如果没有了自由,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压抑,如果没有了羁绊,我们又会毫不知情的放纵。正是因为有了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关心保护,才有了我们幸福快乐的青春期。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幸福就是这样每天的生活。

  周老师还对幸福就是爱情圆满有着驳斥一说,认为从古至今对爱情圆满就是幸福的定论是不正确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样的。有着阶层,受教育层度,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满的爱情也不一定有美满的婚姻和以后的生活。所以认为爱情美满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读完了周老师的这些文字之后,我觉得如果爱情美满就是幸福,那么它究竟是离我们远还是离我们近,到底是触手可及的幸福还是遥不可及的梦魇。爱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遥远,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它会让我们一直这样快乐的生活下去否。不过,我相信周老师所说的幸福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定论。

  【篇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月读书读人,然后写诗做人明理。而我认为读周国平,便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周国平确实是一种享受。

  有这么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可见周国平在当代的影响力很大。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积极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轻名利的追逐,乐于淡泊,坚持在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把持自己。

  在周国平的众多作品中,我最爱读他的《守望的距离》。这“守望”表示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是的,在当今的社会人们需要慎独,需要看住自己的心灵,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读周国平,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生活的烦恼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才能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读周国平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清澈,对生活的理解变得轻松。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让人易懂,有着看过后让人必须去思考的魔力,静心想想,总有那么一两句在我的潜意识中定居。读他的文章,我读得了“亲情似的爱情”;读得了“家是永远的岸”;读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识”;也因此走近了“尼采”,与一个巨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位睿智博学的作者,不知不觉的,他带着他对人生、哲学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无意间也对世界改观着看待。

  周国平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细读这句话,其中蕴含的便是我们做人的重要准则——重精神轻功利。

  【篇三:《守望的距离》读后感作文】

  周国平说:“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

  在作者写作期间,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这本书让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能使人时不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不落后于时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一)关于幸福

  周国平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不管善不善终,都称得上幸福了。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的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极而言之,乐极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来不曾乐过,一辈子稳稳当当,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场。”

  幸福,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倾尽毕生之力去寻找幸福,却往往没有结果。其实,我认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你内心充实,那便是幸福。

  (二)关于信仰

  周国平认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

  有人说:“这是个信仰缺乏的时代”。确实,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欲世界的诱惑中,因为他们缺乏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生活在盲目中,没有最高的来自信仰的指导。

  (三)关于死亡

  周国平说:“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厂和喧闹的'市场。”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光荣与梦想,结局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

  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才不会辜负来到这世上走一遭。

  读完《守望的距离》,总能感受周国平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确实,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才会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篇四:《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要我看,《守望的距离》这本书是不应归类于散文而是哲学篇,就像尼采等人写的书,一大堆哲理话。

  我并未说哲学对于人生来讲并不重要,周国平竟然可以将哲理写得那么厚一本,那就足以证明对于哲学,人生还是有话可说的,人生有时不能离开哲学这里说有时是因为一些人在人生中没有遇到思想错误的问题或是遇到了也是自己解决的,不必靠那些哲学书。

  哲学辅助了人生,正如计算机上的软件一样,单凭一个系统作不成什么大事,只有再加上office软件就可以成为办公室里的助手,加上一些处理政务的软件,就可以成为政治上的奇才,加上装潢的软件,就可以成为生意上的老手,因此,根据不同的人生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哲学作为人生的根据,这便是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的原因,因此哲学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帮助我们的人生走向成功。

  哲学丰富了人生,就如同水丰富了山川大地一样,没有水就没有大好山河与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就没有人类文明,地球就只是死气沉沉的一个星球,等待未来物种的发现。哲学也是如此,尽管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那厚厚的哲学书,可是,那不是哲学的问题,而是编者的问题,或许因该编的再可爱一些或是演讲,因此,不必看过多的哲学书或是不看哲学书,否则会引起你的厌烦,只要从生活中总结,正如补课一样,反复讲学生会的东西是没有做正功,只有讲学生不会的东西才是省力杠杆,只有这样,哲学才是丰富了人生,因此就有流传千年的成语,格言,哲学家,世界史也因此多了一份生机,多了许多传奇,也避免了许多错误。

  哲学巩固了人生,就算是周国平也曾怀疑人生,正如庄子一样,不知是梦是醒,他不知是他做梦梦到了梦中的他还是梦中的他做梦梦到了他,既然或者就不必追究什么存在不存在的问题,管他呢!这便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哲理依据,人间有这么多是是非非,若是担心一切反而自己会伤神好在有一种洒脱的哲学态度让我们来面对这一切,是既是,管他呢!因此,活着时不必追究什么人生短暂的问题,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也因此不再怀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人生就因此巩固,成为定局。

  哲学虽是如此的美妙,可也有其弊端,第一个就是哲学家的哲学话里也有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的东西,一些东西是不能说得太绝对的,不能肯定了一切,也不能否定了一切,正如共产党一样也有犯左倾右倾错误的时候,如果人们将错误的当作对的来使用并长期用下去,那么造成的影响要比将正确的当作正确的使用大多了。另外就是不能老是沉迷于哲学,哲学虽是非常高深的学科,而且待人去挖掘,可是哲学终究是人生的辅助,不能因此代替人生或超过人生,不能太过追求哲学而忽视了人生。有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过于探究哲学,一个女人向他求爱时他列举了结婚的好处和坏处,最后发现一样多,真正的做法应该去尝试一下,就去求婚,可那女人结婚几年了,孩子都有了,这便是误认哲学,哲学与生活如同水和鱼的关系,可终究不能互相代替。

  【篇五:《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利用课余时间把认真阅读完了《守望教育》,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刘教授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书中讲到,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积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我们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我们教育生活的故事,讲述那或隐或显地蕴涵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影响着学生和我们自身生命的细微脉络就可以在故事叙事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我们的教育生活如何发展与改善的可能路径。我想这一点许多教师读很有体会。每当有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时不时的用自己经历过的事,或是自己遇见过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是应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教育叙事就是一扇打开我们的心灵通向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的门扉。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叶澜教授曾提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合自己的时实践工作与对象展开的,因此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是高素质教育生活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段话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研究,也就是说离不开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那么教师要成长,就要从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开始,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遍发生的教育现象的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现象,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教育叙事和教师成长两者是密切相连的,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切近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让我们与自己所从事的日常教育工作更为亲近,让我们在平凡的,逐步习惯化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幽微的教育意义,从而获得我们对自身作为教师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发现与提升,并可能成为我们走出教育生活中的习惯,提升我们教育生活的质量。记得海明威曾经说过,现实不一定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若以我们短暂而又脆弱的身躯面对浩瀚而又驳杂的世界,生命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个教育理想的守望者,那么,人类文明的薪火就能够永传不灭。

  【篇六:《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惭愧的是,我就是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周国平。这次终于拜读了他的《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其实是说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他怀着深深的对生活的爱意,谈人生谈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中,而是要追索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

  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就应坦然的对待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百炼成钢,正因如此钢才有了韧度,人也一样,不经风雨怎能见得彩虹?

  生活是美丽的,上帝让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很美丽。有人也许问,不是也有不和谐吗?我笑了笑说:“你见过没有瑕疵的玉吗?你见过十全十美的人吗?自然界尚且如此,又何必让生活如此完美呢?完美其实是一种悲哀。”

  生活是浪漫、轻松的。他也许是月下行走的浪漫,也许是一束花的浪漫,也许是浪迹天涯的浪漫。生活的轻松是你所想不到的,但你必须先沉重。登过泰山的人都会知道:从红门向上爬,大约四个小时到南天门,再到玉皇顶。上了那里才知道什么是“一览众山小”,那才是轻松,有一种沁人心脾,飘飘欲飞的感觉。去过大海的人也知道,在海边遥望大海时,把自己寄身于海天之间,才知道什么是轻松。所以要追求轻松浪漫的生活,就要先努力奋斗才会获得。

  生活中也当然会有困苦、不愉快,但这只是一次对自己的处事的考验罢了,不足挂心,总是记小事于一身的人,是总得不到快乐的,放下吧,放下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乐,懂得放弃的人也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自己最美的生命。作文

  【篇七:《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大学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到底周国平是何许人也?我为什么要读他呢?他是不是真的能给我什么启示呢?于是,带着好奇跟一连串的疑问,我开始尝试走进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成了我的首选读本。

  他的文字睿智风趣,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收获智慧和超然。在《守望的距离》一书中,他所谈到的有关幸福、岁月、生死、执著、命运、爱情、追求的观点真的很精辟;他对书与人生、爱的智慧、人生寓言的看法以及他的游历和感想也是鞭辟入里,让人感同身受。读《守望的距离》,让人感到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一种人生境界向另一种人生境界的挑战。那些美丽的近乎格言和诗语的句子,充满着睿智和哲理,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思考自我境遇、关怀自我灵魂、提升自我境界。

  自从我从农村来到了城市,我就不时的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感觉我的精神陷进了一片奔腾不安的河流,在追逐渴望中汹涌撞击,似是溃决。从此我也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引起我共鸣的思想,可以让我摆脱那感情的漩涡,重新寻回心灵的宁静。而此刻,我找到了!《守望的距离》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就像一位长者,给我们讲述着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述说着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美好。它又像一处宁静美丽、清新自然的心灵栖居地,让奔波于红尘的疲惫的人们在此歇歇脚。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到最真诚,最真实的声音。就算不能让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至少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能使人时不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不落后于时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这本书是一碗真正的心灵鸡汤。

  读周国平让人想起那些青葱岁月。读完了整本书,感觉他的作品平淡而不平凡。周国平无意对谁进行貌似深刻的教化,但却引导着你走向凝神和静思,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大学里读到这样一本好书,书中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我的心声:“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没错,与周国平思想的一次又一次的撞击,还有那迸溅出的火花,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熏陶和洗礼,也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和深远了。

  【篇八:《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今年暑假,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守望的距离》,这是一本至今为止作家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

  只要仔细去读,就会发现作者的文章很耐人寻味,有种掩饰不住的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之情。读过后说是有感动,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感悟。“守望者”的职责是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解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戏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事实上,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人生无须悲观,在星辰的运转中,地球只是不起眼的星球,而我切只是其一大洲中某一个国家其一地方的一个不起眼的人,我这小人生岂非就等于零?一旦结束,便不留一丝踪影,我们这些烦恼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执著,更是独特。作者认为: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而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在人生中还有此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便是高于一切的豁达胸怀。人生中值得思考问题很多,但很多问题通过哲学的方面来分析就会受益非浅,从《守望的距离中,能更引起我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