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发现母亲》优秀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15 19:04:11 来源:高考在线

《发现母亲》优秀读后感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这段话是《发现母亲》这本书的卷首语。我们都知道要开车,先要考驾照,很多行业都要先培训再上岗。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先学习怎样做父母呢?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给他把尿、喂奶、止哭之类的琐事,已经让年轻的父母忙的焦头烂额,更不要说去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了。有句话说的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这样吗?想问一问大家,你对三岁之前的事能记起来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生的头三年是在组装大脑。开始,脑细胞纯粹是自然状态,因此不能发挥作用,婴儿出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智力的发展,逐渐出现连接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桥梁一样的突触,只有众多的细胞互相拉起手来,才能处理外界的信息,表现出头脑的特有作用,这些脑细胞的连接,正好相当于0岁—3岁这一时期,半岁时,婴儿的脑重是出生时的两倍,三岁时可增加至成人的80%。3岁之前,宝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都基本形成,这是因为有兴趣的神经通路会越来越发达,不用的会消退,由于脑的结构基本形成,以后的改变就少得多。所以,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读通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

  我个人觉得优秀及成功的孩子必然拥有非同一般的气质和内在成功要素,同样在一群身体正常其潜质一样的孩子中为什么有的孩子到后来变得非常优秀而有些却变得如此平庸!在一些成功的孩子及家长身上我希望能够提炼出其教育的精华所在,因为不管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他们成功的精髓都是一致的。以下是我对这方面内容的感悟和整理的一些他人的案例。

  一、百善孝为先,明理的开始

  中国人讲究孝道,在家庭中必须懂得孝敬父母,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必然拥有一颗爱心,让孩子学会尊敬自己的父母及长辈,懂礼貌,这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做父母的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在家庭人际交往中学到并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在他成人后也必将善待他人,并受人尊重和爱戴,同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学习,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协作能力也将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很少让大人操心,即使不怎么管他,他都能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而有些孩子,你即使打了,骂了,说了,依然我行我素,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因为孩子本身很多需要他自己做的事情被长辈代劳了,这导致了孩子行为能力的低下,对家人的依赖程度加强,造成了孩子在家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时,易发脾气,而在外人面前则表现出不敢交流,没有安全感,封闭自己等不好的行为方式。

  有些家长对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意识,当孩子需要什么,当孩子想要得到什么,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总想着不要让孩子吃亏,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直到孩子在一次次满足中失去了他应该得到的锻炼机会,从而变成家里是霸王,在外却很胆小,而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则会容易产生没有安全感,无法尽快融入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生活。有些家长则是坚持所有一切可能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孩子独立去做,在不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过程中孩子在独自完成中收获了自信,为此孩子知道那些事情我能做,那些事情我可以做的更好,从而收获成功的快乐,并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是培养孩子在思想上的成熟,做事的条理性,这样孩子可以在自己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内心的勇气

  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其特点是敢于并善于与他人沟通,做事胆大心细。自信的获得应该来自多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一个学生获得自信更多来自他的学习以及成绩,因为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这是一个误区,优秀的孩子不一定从小看他的成绩来判断,而是着重挖掘他的潜质,而这些潜质就像我们平时播种耕耘一样,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生根发芽,到一定阶段会促进孩子的成绩提高。

  一位家长在他的日志上写他儿子喜欢吹单簧管,吹的还是不错的`,结果第一次要登台表演,孩子心里蛮紧张的,经过多次练习,到表演的那一天,还是有些紧张,爸爸就告诉他:“这是一个心理的一道坎,你迈过去了,以后你都不会胆怯了。”另外还告诉孩子,爸爸就在台下听,你就当吹给爸爸听。结果那天表演很成功,从孩子开心的表情中感觉到他收获了自信。

  所以自信是来自于孩子有勇气完成一件事,在不断完成他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后,自然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而这颗心脏会时常告诉他:“你能做到!你一定行!”

  四、劳动的意义

  父母总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在外面工作如何如何辛苦,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照顾他的生活,反正你说了N多道理,他可能知道,但他无法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让孩子劳动起来,他才会明白劳有所获的道理。

  一天读小学的儿子问他妈妈要五块钱,妈妈问他要钱干什么,他说天热要买冰棒吃,结果他妈妈没有给他,他气的不得了。后来爸爸问他,到底为什么这么生气,孩子说的理由让他感到意外,孩子说同学有时请他吃冷饮,次数多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想得到零花钱,来回请同学。爸爸觉得他的理由非常充分,便给了他五块钱,但又不想以后直接就给他钱,因为你给予他的,他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所以爸爸问孩子:“以后想得到零花钱吗?”,孩子点点头,爸爸接着说:“那我给你一个挣钱的机会怎么样?”,他听了很高兴,忙问是什么机会,爸爸便告诉他:“以后大人做饭,等大家吃完饭,你把碗筷洗了,厨房收拾干净,客厅地面打扫干净,按照这里最低工资标准乘以你劳动时间和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比值,算下来每周给你六元”,从此以后家里饭后的家务劳动就交给了他,刚开始他做的挺好,但时间一长他就有些不那么仔细了,这时在扣他工钱的时候会跟他说:“如果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不仔细认真同样也会挣不到钱,老板也会扣工资的!”,甚至有一次他突然对爸爸说:“老板,今天能不能请病假?”,他举起一只手,原来有一点小擦伤,他碰到水有些痛,爸爸便告诉他,如果父母也因为这一点小毛病请假,我们同样在老板那里得不到任何报酬。慢慢的爸爸能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吃完饭他会很自觉的去做好他的工作,他明白了什么叫付出与得到,甚至他会有计划的花钱,因为他知道通过劳动得到的钱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