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草房子读后感10篇

更新时间:2023-08-09 16:46:56 来源:高考在线

草房子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又重新拿起了已经看过多遍的《草房子》,却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次看,都有一种新的感觉。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读后感2

  这是一部讲究品味的长篇小说。

  作者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秦大奶奶在一瞬间中闪耀着人格风采,在死亡的体验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六年级的桑桑在桑校长的大骂中,桑桑全身都是乌青,而在另一天早晨,桑桑的妈妈却偶然发现儿子的脖子上既然有一个很大的肿块,桑桑在父亲桑乔的带领下找了一所所医院,医生们都说这是绝症。父子俩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从开始的希望到最后已失败告终。就在这几天里,父子对儿子特别好,有一次,突然传出能救儿子的方法,父亲和儿子马上赶了过去,原来那医生在前年已经过世了,两个人绝望地离开了。后来,又有了个消息,找到一个还活着的高手,桑乔兴奋地向哪儿赶,过了三天终于到了。可是那高手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已不能站立,只是瘫坐在椅子上,脑稳不住似的直晃悠。他颤颤抖抖摸了摸桑桑脖子上的肿块,说:“不就是块鼠疮嘛。"桑乔叹了口长气,儿子终于得救了。

  老人让年轻的姑娘开个处方,“把这药吃下去,一日都不能间断。七日后,若这孩子拉出的尿是棕色的,就可以了。”

  七天后,这病果真好了。

  我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要学习桑校长的精神,因为是你的坚持不懈的带孩子一直去看病的精神才有了桑桑的生命,没有这种精神,桑桑就没了希望,就会与世告别。我也要学习桑桑的精神,如果你不每天喝药,就再也不能救活自己的命,但你坚持了。

  在我十岁那年生病时,妈妈第一时间买来药给我喝,我却要反抗并且在那儿哇哇大哭坚决不喝。结果还是被妈妈的强迫之下勉勉强强地喝完了。所以,我要向桑校长和桑桑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人只要坚持了,就会获得成功!

草房子读后感3

  我竟然在讲课之余看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很不错的一本书。真是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看了的。可惜当时没看,于是很多道理就没有来得及早懂……

  桑桑这个人,最终还是被医生给救活了。

  草房子么,就是当时村上的一个小学。和所有地方的所有小学一样,学生有成才的,也有废掉的。但又和所有地方的小学不一样,草房子在板仓,板仓有自己地方上独特的风土人情。而这风土人情似乎也有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笔力了。

  有的地方很感人,有的地方小孩子怕读不懂,有的地方很美,有的地方很励志。作者就自自然然地把这些元素都融合进这一整个文本里了。有自然美、人情美、少年的活泼好动、少年的老成早熟、少年的励志和颓废、感人的亲情、动人的友情、朦胧的爱情、一些不太好的坏人、一些无可奈何的命运……能融合这些的话,就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本子了。

  读到最后,杜小康放鸭那段,我才想起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竟然是节选的这里。只可惜,初中看的只是节选,是删掉头和尾的,自然脱离了上下文环境,就不能够理解当时节选的哪一篇的具体思想意蕴。当时还觉得杜小康的生活真是不赖,而且还仿佛觉得时代应该是和沈从文的边城时间相仿的时代。可是谁曾想,杜小康和他的爸爸杜雍和放鸭的结局竟是那样的惨。而励志、成长的主题思想,若没有整篇小说的阅读,是断然难读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屁孩来说,哪里知道成长呢?哪里知道灾难呢?哪里知道面对人生变故时候应该怎样做呢?所以,杜小康、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样的角色,应该今早让孩子去阅读、去知道。只有让孩子体会到人生遭遇一些重大变故后仍然要不屈地奋斗的道理,才能促进一个小孩的健康成长,并且,这些道理是真的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虽然我们都不愿意在生活中发生父母早亡这样的事情。课本里教的小鸡、小狗都太幼稚,关键还是要尽早让孩子接触到课本这个线索后面隐藏的宏大的、更完整的人生哲理命题。懂得人生,懂得生活和生存的道理,比什么都重要。

  我若以后有了小孩,一定会给他讲这样经典的故事。彼得。潘、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要讲,罗曼。罗兰、狄更斯、萧伯纳、曹文轩、刘慈欣也要讲。九把刀就让他自己看。

草房子读后感4

  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讲述了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桑桑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我们跟随着,陪伴着桑桑,共同经历了一段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岁月。这一路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断展现在我们眼前:调皮捣蛋、富有想象力的桑桑;受人嘲笑、长不出一根头发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柔弱的纸月;美丽可爱的白雀;有孝心的细马;文静的蒋一轮老师……

  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要学会坚强。当遇上不幸的事时,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自己会坚强,会顽强地与命运斗争。而当厄运真的来临时,大多数人却选择了退缩、逃避。

  书中的小主人公桑桑是真正的小强者。那一夜,桑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块,连访多家医院,得出的都是相同的残忍回答:桑桑将会不久于人世。如果我们是桑桑,会怎样?是哭闹?还是自暴自弃?桑桑选择了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不放弃生的希望。

  同样,杜小康也是一个坚强的人。他是“少爷”出身,然而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一夜之间失去所有。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放鸭子,还在校门口摆小摊营生。原以为生长在温室中的他无法面对生活的巨变,但在生活的苦难面前,他表现得尤为坚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当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坚强面对!那么,我们将会成为悬崖上那朵开得最盛的花!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们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也是一种蜕变,就如蚕儿破茧成为美丽的飞蛾。《草房子》的美,就像书中那些铺在屋顶上的茅草一样经久不腐,以淡淡的笔触将亲情、友情、成长融为一体。

  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金色的草房子,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童年就像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是一切美好的存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快乐,沿着成长的痕迹,一步步,让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草房子读后感5

  金色的稻草房顶,在阳光下闪闪放光,有一些小孩子在放下面玩耍,到了上课时间,他们纷纷跑进了教室准备上课,在这群人中有聪明淘气的校长家的孩子桑桑,有长了一个光溜溜的脑袋的秃鹤,有文静的纸月,精打细算的细马……

  《草房子》主要讲了油麻地小学的校长儿子桑桑的六年的小学生活,桑桑在这六年时间里所经历的事情。在那里发生的事情中间有许多感人的部分,也有许多有趣的部分,一件件事都是那么的高雅,有美感。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任务是桑桑,因为他是一个很淘气,但是很正直,勇敢,有想象力的一个孩子。桑桑喜欢幻想,他为了改善他养的鸽子的住处,就趁爸爸妈妈没在家,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了他想象中的高级鸽笼,并在傍晚挂在原来鸽舍的位置。结果他晚上挨了顿结结实实的打。可是他还不长心,仅仅过了十几天,他又被好奇心所驱动了。他看到渔人在河里打鱼,就决心要自己做一个渔网,他把他妈妈的蚊帐剪成一张网,去河里打鱼,中午妈妈发现有两三斤鱼虾,就问桑桑哪来的,结果桑桑的妹妹柳柳,给桑桑的妈妈说桑桑用蚊帐打的,妈妈在背地了骂了桑桑一顿,并把桑桑的蚊帐拿去,晚上桑桑被蚊帐叮的满是包。桑桑还很勇敢,纸月是桑桑的同学,最近纸月经常迟到,桑桑决心要去看看,他亲自去了三里之外的板仓的纸月家,正走到村口就看见纸月了,在纸月前方有三个三个男孩,他们都是板仓学校的坏学生,一定是那三个学生欺负纸月,才使纸月天天迟到。桑桑这次保护纸月把三个男孩中的一个叫刘一水的推入冰冷的河中,让刘一水得了重感冒,刘一水的妈妈找到桑乔,也就是桑桑的父亲,桑桑说明了原由,最好结果,如果在欺负纸月,学校和当地政府会对刘一水等采取严厉的处理。桑桑在1962年的八月离开了油麻地到了别的地方。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桑桑和他的同伴的无忧无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

草房子读后感6

  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这是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结尾亦或是开头。

  《草房子》是一本很美的书,说它美,有那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有就是桑桑与油麻地小学的同学老师所发生的那一系列最纯真、最美好的事情。

  这可以说是一篇令人揪心的文章,那些弱势的群体:秦大奶奶,却又拥有最倔强最坚忍不拔的精神,她用尊严守卫着那块土地,哪怕这样付出的代价再大。这,同时也反映了桑桑所拥有的童真与纯洁。他愿意在秦大奶奶受到众人的非议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带头让秦大奶奶撤走的时候去帮助她,因为他是理解秦大奶奶的,他懂得这一份情感实际上比任何都重要,这是既凄凉但又温暖的美。

  这亦可以是一篇关于成长的作品,但它避开了时下很多作家的俏皮、流行的语言,把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展现得淋漓尽致。细马,没有上过学,还是被邱二妈收养的,但他在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中,他懂得了撑起这个家,当他搀着邱二妈回到家的时候,他成长了,这是一种无限的美,后来每当这个画面浮上脑海,我都觉得鼻子一酸,因为这种成长的美。

  这篇文章的美,还在于每个孩子的品质中,桑桑的正直、秃鹤的倔强、细马的孝顺、纸月的善解人意、杜小康的坚强可以这样说,桑桑所认识的这些孩子,都是真诚的,他们用最令人感动的品质搭建了友谊,这也是美的,因为这些品质的存在会让你潸然泪下。

  这本书通过对桑桑小学六年的描写,将一个个弥足珍贵、格外感人的故事呈现在了眼前,整部书加起来,拥有的,就是一种震撼人心,甚至刻骨铭心的美。三言两语谈不尽这本书的美,但你真正去读之后,这种美与感动的结合,会让你内心最柔软的深处,留下一滴最温暖的泪水。这时,你已经体会到这种永不衰老的美了。

草房子读后感7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他是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的教授。出生在江苏农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却过得很快乐。因为小时候有一些难忘的事,他就把这些难忘的事情写成了一本书——《草房子》。

  《草房子》的主人公是桑桑,他是油麻地小学的一名学生,他的父亲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喜欢捉弄人,也喜欢帮助人。他闯了不少祸,还生了一场重病,是鼠疮。在他的身上和周围的伙伴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陆鹤,由于是个十足的小秃子,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非常在意人家摸他的秃头,叫他秃鹤。他就不再喜欢上学,最后退学了。桑桑明白了不能给人家取恶意的带有污辱性的绰号,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纸月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女孩,桑桑见了她就开始爱干净了。纸月最后和她当和尚的父亲回到她的故乡了;杜小康原来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班长。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杜小康失学成了小贩,从此离开了学校,和爸爸开始了艰苦的放鸭生涯;细马是邱二妈从江南领养来的孩子,因为和油麻地的口音不同,本来就不爱学习的他,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也没有了兴趣,后来就养了许多只羊,从此放羊为生;学校里还住了一位老奶奶,孩子们都叫她秦大奶奶,要守着自己的地盘,在校园里放鸡放鸭,种树种花,成了学校里不要工资的花匠;桑桑的妺妺柳柳跟着桑桑一起捣蛋,把柜子拆掉,做成了鸟笼;把蚊帐剪下来,做成了鱼网……

  重病之后的桑桑变得懂事多了,他考上中学,离开油麻地,他爸爸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县城里的中学任校长。他们从此告别油麻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曹文轩把《草房子》里的的各个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看书时如身临其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草房子读后感8

  暑假时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作者是曹文轩,这本书是由九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九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桑桑小学六年的生活,其中有高兴的事、也有难过伤心的事。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桑桑,他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为了弄明白纸月为什么总是迟到,他亲自去了板仓,正好看见了三个小男孩要欺负纸月,他勇敢地站出来。当他一个人面对三个人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与他们抗衡。桑桑还是一个很幽默的小男孩。在炎热的夏天里,他见那些在城里卖冰棍的人们都是用棉被盖着冰棍箱,这样冰棍就不会融化!他想如果自己穿上棉衣、棉裤会不会很凉爽呢?于是他就穿上了棉衣、棉裤,还戴上棉帽去上学,同学们看见都笑了,但是他还是神气十足的走在校园里,把校园里的那块平地当做舞台。

  我还喜欢书中的纸月,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有次下雨天,她住在桑桑家,她早上早早地起来教桑桑的妹妹柳柳识字、读书。她也是一个学习刻苦的小姑娘,她上课认真听讲,不仅作文写的好,而且写的字也很秀气。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故事是一艾地,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为了建学校,秦大奶奶被逼迫搬家,非常生气的秦大奶奶去市场上买了鸡、鸭、鹅放进了学校里,学生们上课时,这些牲畜们就会在教室里乱叫,打扰同学们上课,校长对秦大奶奶无可奈何。自从桑桑认识秦大奶奶以后,每当下课时,桑桑就带着伙伴们一起来陪奶奶说说话,秦大奶奶很喜欢小女孩,经常给她们梳漂亮的辫子,自从这件事以后,秦大奶奶不再让她的牲畜到处乱走了,而且还帮助校长看校园。有一天,秦大奶奶在看着牲畜觅食,突然听到呼救声,原来是二年级的乔乔落水了,秦大奶奶立即扑到水里去救乔乔。秦大奶奶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奶奶!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呈现出油麻地的孩子们在生活、学习的画面,有做事认真的秃鹤、有音乐天赋的白雀、顽皮的细马、傲慢的杜小康以及天真无邪的柳柳,他们的童年生活那么地丰富多彩!

草房子读后感9

  读《草房子》有感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在草房子这个海洋里,便有许多这样的人,因秃头而尴尬的秃鹤、帮助纸月的桑桑、又在夕阳中回到油麻地的细马、吹笛子给白雀听的蒋一轮、在暴风雨中追寻鸭子的杜小康、背着桑桑四处求医的桑乔校长、在药寮中对桑桑说“别怕”的温幼菊……而在“红门”里,从前的杜小康十分高傲,而懂事了的他停学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维持着生计,在校门口卖东西,没有一丝卑微的神色,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饱满地过着每一天。从杜小康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永远对自己说:“我最棒!”在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像他这样,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比起杜小康,桑桑并不会输给他,曾经的他为了给鸽子改善住所将自家的碗柜拆了下来,给鸽子造了一个“高级住所”;他看到别人同鱼网捕鱼很好玩,自己也想有张鱼网,便将父母床上的蚊帐剪成鱼网,后果是自己的蚊帐被父母拿走自己被蚊子咬得到处是包。这是我想的是,桑桑,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但在桑桑得了几家医院都看不好的“绝症”时,他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回报,其中最感人的就是带妹妹去看“城”这一件事。一天桑桑答应妹妹吃了她的烧玉米便带她去看“城”,但桑桑吃到一半的时候忘了,后来才想起来,便在第二天带妹妹到了县城,但他开始发烧了,可他还是坚持带着妹妹柳柳买各式各样的东西,最后还带着柳柳去城墙顶上看看,柳柳走不动,桑桑要背柳柳,但柳柳知道他身体不好不让他背,但桑桑坚持一定要背,桑桑便吃力的背柳柳到城墙顶上去,等到人们找到桑桑和柳柳时,桑桑已经无力再站起来了……我眼前浮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桑桑,一个崭新的成熟的桑桑。

  他变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了,最终,一定能到达彼岸。……合上书后,眼前浮现出在安静地上课的油麻地小学学生们,无忧无虑地放着羊的细马,在校门口卖东西的杜小康,还有渐渐远去的桑桑。

草房子读后感10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其中的一本,自从我看了《草房子》以后,我被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所震撼了。

  《草房子》中讲述了桑桑难忘的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是最后一章中,故事颇为引人入胜。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父亲带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寻医,可是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方法。这几天,桑桑每天晚上都要到老师温幼菊的家里去看她熬药。由于温幼菊经常熬药,所以屋子里弥漫着药香,并有个很雅致的名字“药寮”。

  温幼菊会给桑桑讲她小时侯的故事,还会给桑桑唱一首无词歌。温幼菊小时侯父母都去世了,只有奶奶一直把她抚养大,奶奶唯一给她留下的只有两个字:别怕。这是她最珍贵的财富。在她七岁的那年冬天,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她想走过去又犹豫不决时,奶奶轻轻地说:“别怕。”她一步一步走了过去;在她十二岁时,得了一场重病,奶奶用那双慈祥的、永远含着悲悯的眼睛望着她说:“别怕”;在她十七岁那年秋天,奶奶永远地走了。在奶奶那双微弱的目光中,她听到了那句永恒不变的真理:别怕……

  我的眼角不觉湿润了,“别怕”这个沉重有力的词语不仅印在了温幼菊的心里,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人生就像是一个迷宫,到处都是死路还有那无数道墙壁。“别怕”教会了我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尽自己的全力去克服;“别怕”告诉了我要无时无刻不去探索,去求知,去包览无限风光,去感受大自然;“别怕”使我学会了用心品尝人生中的苦味,汲取教训,收获经验;“别怕”引领我走入人生。人生的迷宫中不能没有墙壁,不能没有死路,没有墙壁的迷宫如同白纸,同样没有挫折的人生也毫无意义。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我们要两者都不误。

  我不禁把“药寮”这一章读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