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8-15 06:59:54 来源:高考在线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

  在我学习的“经典”中,让我感到最亲切、最受益的,莫过于《三字经》了。我喜欢它,不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给了我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和引导。很早时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虽然是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它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每每回到家里,我总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谝一谝”。回想那段“呀呀学语”的美好日子,还真有意思哩!

  如今,我戴上了“红领巾”,对《三字经》有了“浅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实的小读者。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读上几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我曾一度厌倦了学习,认为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感觉太枯燥、太无聊。多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唤醒了我。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在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我这才领悟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真的会落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每每在我任性偷懒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给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原意了。从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懒了。

  学习分心、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吃了“大亏”。可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惊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文意是说,汉朝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地勤奋苦读。幸亏《三字经》及时让我清醒过来,否则,我的“小马虎”头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卸掉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信《三字经》的教诲,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经典的语句,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我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三字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了,它将一直不停地警醒我,鼓励我,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同行。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2

  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确实是语言非常简练,内容非常丰富。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接着“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农、和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清太祖,领兵入关,平定各地的乱事,使百姓安定下来,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巩固多民族封建帝国,清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统皇帝时,清朝灭亡。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大致轮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确定了在好好的读几遍,一直到我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离我们虽然有些远的伟人是如何尊师重道、严格自律、勤劳节俭、知错能改、中国历史发展也是我们的隗宝,让我们吸取经验并借鉴,不会重蹈覆辙,让我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更进一步。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3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4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5

  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守家门,鸡会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己的书桌上方。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学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响极其深远。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去阅读。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6

  我读过很多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有历史书,有科幻书等等。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从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许多通俗易懂的哲理。《三字经》真是中华文化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每当我读起《三字经》时,便会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时,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妈妈告诉我,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

  黄香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父母的点点滴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呵护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学习、去努力做好!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这本书给了我智慧的结晶和学习的精神,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中不断成长、无所畏惧。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7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作文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8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对这几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并且老少皆宜,虽然它由三个字组成,却蕴藏着许多道理,简单的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所讲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却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却悟出了极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学以致用,每读到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这样,我想起自身的经历:幼时我的母亲总会为我报许多的兴趣班,唱歌、舞蹈、书法、电子琴等霸占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还非常的辛苦,当时我非常的抵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有时间去接到这些爱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门门功课,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本领没有丢失,随时可信手拈来,必竟“艺多不压身”,而且还能让人“艺高人胆大”,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自信的秀出来,我才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当然,单有才艺是不行的,学习也得强,也正是有了小学时的奥数那种“拨云见山”的感觉,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优异成绩。想想如果当初我像淘气包一样,拒绝了所有的兴趣班,没有当初的努力付出,现在会是怎样的后果——我将会一无是处,估计连学习的心情都没有。所以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必这一句是脍炙人口。一块美玉若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它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的磨砺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终有一天会学有所成。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三字经》有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如果我们将《三字经》中的精髓悟透,那将是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自己的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所以让我们好好的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所有的“宝藏”装进大脑,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0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可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明白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齐,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可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构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可是是富有的统治的人对被统治的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向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必须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1

  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就喜欢看《三字经》,还大声地背出来。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怎么突然喜欢看这本书呢?她说自己也只会背前面的部分,还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实妈妈不知道,是因为在学校里,我经常听到好多同学都会背《三字经》,而我却只会开头那几句,心里不服输。所以这个寒假我就想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赶上同学们。

  我原本以为单纯地背《三字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前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因为这里面讲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从字面上理解含义,有的句子意思就很深奥了,好在每一页都有拼音和注释,可以让我轻松快乐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说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在冬天先帮父母把被子暖热了再让他们睡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黄香学习,体谅父母的辛苦,有时间就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他妈妈剪断织好的布来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要勇敢面对不放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这个人再聪明,如果不用在正当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长大后也会一事无成的。

  妈妈说《三字经》这本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刻牢记在心,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好孩子!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2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习,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平时我们做家长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回通过这样的一个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我们也感受了很多,也对做家长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这次我们家的汪欣褀要我教她读《三字经》,其实在教她的过程中也在教育咱们做家长的,《三字经》里讲到五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们做父母的哪个有不是这样的想法呢?人家五个孩子尚且教育成才,更何况我们两个呢?这是我们做家长思考的问题,在日后教育小孩这个问题上是否要好好的反思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就是一个共同学习和互相交心的机会,也可以获取孩子们成长的信息,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次机会。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吧,那会我还小,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很押韵,琅琅上口,但并不知其中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再次诵读,却有一种全新的诠释,回味无穷。

  寒假的一个夜晚,我坐在被窝里翻看着《三字经》。当看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时,我的脸顿时绯红绯红。这句话说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侍奉父亲非常孝顺。酷夏时,黄香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书里用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来说明孝顺是每个为人子女的本份。

  黄香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知道父亲一个人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是多么的操劳,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细心照顾着父亲,尽自己的所能来孝敬父亲。今年我也10岁了,但和黄香比起来,却真有天壤之别。在家里我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只要把自己的作业管好了,家里的事大人们基本不让我插手。

  每天早上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晚上又开车把我接回家;奶奶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保证我的营养;只要我开口,爷爷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单位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却还要管我的学习。他们为我做了这么多,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他们说声“谢谢!”,以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和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正想到这里,妈妈进来了,她来陪我入睡。我灵机一动,赶紧把睡热的地方腾出来让给妈妈,自己睡到了冷冷的边上。妈妈诧异地看着我,当她看到我手上的《三字经》时,似乎明白了一切。我撒娇地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学黄香,做你的‘热水袋’”。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弟子规》开篇也说到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明白数理的变化,研读古今圣人贤士的文章。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今后,我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

三字经的读后感800字15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就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 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