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
用了连天的时间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地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地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地把爱的程度描写成像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地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得太近,付出得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地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2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读欧美的作品,我的感受是在看电影,那就是一个故事,一个遥不可及的憧憬。
而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则是在看电视剧,我这么说不是指,村上的作品质量不高,而是想说,他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渡边的故事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幻。这个作品在我看来及其真实,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记忆。
看《包法利夫人》、看《简爱》、看《安娜》我都有一个明确的喜恶,谈及作品,我可以明确的说我喜欢那个人物,喜欢那种做法。可是对于《挪威的森林》。
我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直子、对木月、对敢死队、对永泽、对绿子、对玲子,我都没有明确的喜恶。好像无论他们做什么,说什么,都就是应该那样的。
没有很喜爱,也没有很厌恶。那就是生活,真真实实的生活,都是自自然然发生的。村上,其实自己在文章中并没有那么多话,没有那么多故事描述。
可是整个作品又都在讲述他,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感觉,无需刻意描述,他就那样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对于作者,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甚至是出色的倾听者。否则在没有永泽那样的魅力之下,还可以令直子,绿子,玲子都愿意对他袒露心声,更甚于爱上他。村上,就是村上,令渡边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那么简简单单,无需任何花招,就那么轻而易举的打开直子,木月,玲子,绿子的心扉,也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
说回作品本身,所有的人物好像都有点精神问题,可是好像也不是,我觉得不仅是直子玲子这样进了精神病院的人、木月这个已经自杀的人,而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问题。可是好像每个人也都没有,他们就应该是那样的,他们只能那样。看这部作品令我很纠结。《挪威的森林》他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回忆,你可以到处看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样的哲学问题、哲学思考。作品中有很多这个样令人深思的哲理。看着被自己折的那么多的书角。
我只想说读一读吧!个中滋味,只有读过的人,才可以体会。日本的性格,同样也可以从文章中太现。对于真相、对于真理的执着,这要放在中国,一定会被大家说死脑经,较真,伤人伤己。可这种执着在每个日本人身上都可以看见,整个社会都被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包围。这样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
看完《挪威的森林》,突然感到很悲伤。书里那些画面已经变得不清晰了,只有一种强烈的压缩感,持续在心底作祟,有一种想喊喊不出,想忘忘不掉的抑郁。或许,这就是青春,是年少时所要经历的一切成长。
我不会用专业的术语点评一本书的好坏,却能清楚的感知到心底的一些东西。在我看来,读完一本故事,哪怕脉络是不清晰的,但是只要能留下一点感悟,就能被视为一本不错的书籍。《挪威的森林》就是如此。书中一些对白,看似那么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其实我们已经开始明白生活的真谛,懂得生活的无奈,但我们都只能用最平凡的话语说出来。而真理,往往是最朴实的。当我们慢慢开始成长,慢慢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会用最稚嫩最原始的语言来表达对思想冲击的领悟。文中说,不要同情自己,那是卑鄙的怯夫才会做的事情。文中还说,死不是生的对峙,而是他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读起这样的句子,心底总是止不住地为青春所遗憾。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一本小说,便是百态人生。我不能完全理解自杀的直子,却懂得了她是那般的追求完美;我不能接受绿子的多疑敏感,却发现了她的坚强隐忍;永泽无疑会成为少有的人才吧,但他为此也失去了真诚的快乐,他需要时刻伪装自己,做应该做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初美是那般的单纯美好,她总是希望用自己最无瑕的心灵净化所有的迷惘……一个一个鲜明的人物突显着,让我读故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身边的朋友。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类似的周遭。于是,阅读不仅仅使我们体验别人的人生,更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回顾。在这种回顾中,我们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朋友的内心,也更加了解自己。这种岁月的积淀,又是今后生活最好的参本。
小说的最后,主角依旧迷茫着,他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这就是青春,我们折腾过,笑过,哭过,荒唐过,坚强过,奋斗过……而后却发现自己依旧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转向。生命必经的阶段,青春所有的感悟,凝聚在一瞬间,然后刹那爆发。一个选择,便引领了未来所有的生活。往往,青春被贴上了炫美的标签: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而实际上,我们不仅要享受阳光,更要接受风雨的洗礼;我们不仅在接受着关爱,也在承受着质疑;我们能远远看到那一片绿洲,却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我们一边迷茫,一边挣扎,一边勇敢,一边前行。
所以说,青春是隔着一臂加一米的鸡腿——差一点点,就够得到幸福了。为了这一点点,我们只能不断向前,付出整整一个青春的时间。而后,我们笑着说,这就是青春的意义。至少,我们吃到了鸡腿,不是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
读完《挪威的森林》,我不觉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两本书在对待爱情与性的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爱情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这种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用张爱玲的文字是“白玫瑰”与“红玫瑰”,用村上的语言是“绿子”与“直子”。对于这两者的阐述,或许与认知、与伦理存在矛盾,但这是人性,我们不该去逃避。怎样去爱一个人、并且持续长久的爱一个人,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村上创造的世界,总是会有两个,说幽明两界也好,说阴间阳间也好,说此岸彼岸也好,说现实世界幻想世界也好——总之人物会在两界之间徘徊,在理性和感性、现实和梦想、阴暗和温暖、生与死、静与动之间游荡。
弗氏说人有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分为两类:为生命服务的本能,即生命本能;为死亡服务的本能,即死亡本能。生命本能又分为性本能和爱本能,灵肉合一拥抱生命,死亡本能却是通向毁灭,回归恒定不变的无机物。
渡边的三个女人中,直子,不能将性和爱统一,虽然以渡边为拯救自己的桥梁,但是,游移生死之际的渡边尚且无法自渡,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绿子则是活力四射的生命象征,对口腹之欲、性欲十分感兴趣,虽然经历无父母友爱的童年,但是一直向着阳光的方向成长,最终,是她拯救了渡边。至于钢琴师玲子,却是他的同志,是他的灵魂伴侣,光暗在彼此相持,让他从他人身上得到认同。
忘记了是谁说过,青春期,是一场晦暗的风暴。父母、社会给予的种种,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艰难的蜕变过程,怀疑一切,重构一切。在这个艰难的阶段,外界给予的光明与黑暗、善行或者罪恶会在审视己身的放大镜下放大,极大的影响生命的走向。
渡边有幸,认识绿子和直子,可以对比参照,确立自己。虽然读过此书的很多看官,更喜欢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绿子,但是直子也同样不可或缺。直子的存在,让人明白残缺、晦暗、秀美、娴静,是同样的美好
张爱玲的玫瑰之说讲的好——红玫瑰如绿子,热烈奔放;白玫瑰如直子,娴静素雅。放弃了哪个,哪个就变成心里隐秘的向往。说的范围更大一点,选择哪一个人,实际上是选择哪一个世界。光明还是幽暗,这是渡边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青年的问题。
最后要说一句。渡边的名字写成中文,是通。联通的通,通道的通。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5
我从来没有读过日本作家写的书,总觉得那个东方岛国的文化和西方甚至中国的文化内涵相比总有点相形见绌。
可今年暑假当我合上《挪威的森林》的时候,这种带点民族感的偏见终归少了一些。
这本书在日本的地位和评价极高,还被被翻拍成了电影作品,但触摸着书本的感觉却是另一种感动。读村上春树的书总让人觉得实在解读自己,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这很容易就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成长是永远咀嚼不尽的话题。这之中对恋爱中的喜悦、甜蜜、忧伤和迷乱,对一切装模作样的言行举止的不满和嘲笑,对难以和外面世界沟通而感到茫然无措。而这部小说围绕的就是一种年轻时期的恋爱经历,这种经历寂寞孤独的时候却不乏一丝平缓舒雅的心有灵犀。主人公渡边所经历的与两个女孩子的感情纠葛,在恋爱时期的男女心里都会产生共鸣,而除去恋爱的苦恼与甜蜜,年轻的离经叛道、年轻的奇异哲理、甚至在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与联想,这些都是村上春树通过男主人公向我诉说的。我甚至能看到渡边面对直子时的迷惘与痛苦,和绿子在一起时难以抵制的她的直白和直率时的苦闷。
对于我而言,这不只是一部恋爱小说,它所向我表述的青春的一起一举一动都是引导式的飓风。
除去书中的故事情节,它很多语句段落都让我动容。《挪威的森林》中有很多对情调、韵味和气氛的出神入化的描写,例如“风并不大,却在从我身旁吹过时留下了鲜明的不可思议的话轨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夏夜已经有些深了。”只是写风而已,却把这一丝丝的夏风都写得带了轨迹,似乎我就站在渡边君的身边,同他一起感受渐深的夏夜里萤火虫御风飞舞过后的一点小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就是这本书的大基调,到处都是对美感与对生活细节的享受。
书采用的是倒叙的叙事方式,当渡边37岁坐在风机上听到《挪威的森林》这首歌的时候,往事真的像潮水一样涌回来,它把这个男人的心浸在苦涩的潮水里,那些年轻时候被埋在心底的迷惘与刻意忘记都像冗杂却易碎的泡沫一样浮上水面,这就是成长和青春要付出的代价——哪怕过了再久再绵长的岁月,只要一幅画、一棵树、哪怕是一粒沙子都会掀起记忆的惊涛骇浪。
总想着,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再成长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这本书,总会有更多的收获。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
在一个阳光尚未逝去的午后,看完了《挪威的森林》。天空虽是晴朗,心却是阴沉的。《挪威的森林》讲的不过是一段青春期的恋情,里面有甜蜜,有苦涩,有困惑也有没有缘由的孤独,或许正是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孤独使我感觉压抑。
书中创造了两个独立又相互牵连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渡边整日里游离其中的,身边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渡边在一个很现实的世界中,听着嘈杂的声音,做着不知所终的事情。真实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诞可笑,光怪陆离,那些身边的人或者惨然终老,或者用什么方式结束这个世界的旅行,最亲近的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和孤独,这一切留给他的是不能愈合的伤口。于是他也用一种畸形的方式寻找温暖,填补渴望的人生。直至现在,我都没有觉得他爱过直子,他之所以会和直子产生关系,是因为他们在交往中可以互相找到一种依托,也许他是喜欢直子的,因为他们同是孤独的,而且直子的境遇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惜。
还有一个世界,一个精神病人的疗养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出来,而在我看来,这个疗养所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污浊,没有喧嚣,没有谎言,甚至不会为人创造孤独的滋生地,医生和病人融为一体,整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儿净土。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轻松、惬意的自给自足。至今还能清晰地想起书里渡边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鲜葡萄,弹吉他的情景,美丽的月光下他们一起漫步,说出自己经历的心灵的创伤,或者说是让人生的发条砰然崩溃的故事,雪地里他们尽情的游戏。这一切看似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然而这一切只是表象而已,毕竟这样美好的净土中生活着的都是正在和孤独斗争的可怜人。而且直子不爱渡边,这是很明显的。尽管她努力地尝试走出曾经的世界,但她最后还是失败了,所以她选择放弃世界,放弃自己,在绝望和孤独中永远离开了,或许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解脱。然而她的死却给渡边带来了无限的伤痛,幸而渡边选择了坚强,在伤痛之后选择面对世界,选择面对绿子,最后打电话告诉绿子他需要她。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也和渡边一样,充满了孤独和无奈。随着时间的消逝,朋友一个一个离开或者没有真心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不要沉浸到自己的世界,努力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相信人生还有很多乐趣,努力认真地活下去!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7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本文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先说下吧,看这本小说如果你是个性不开放的人我建议你别看了,因为露骨,所以连性的方面也有描写,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是黄书直流的,因为价值观的问题,在日本性是神圣的,也是开放的。
其实这里面给我最多的触动,就是爱情观还有友情观这些,或许在日本人的眼里面,爱情是和性分不开的,也许性就是爱情的附赠品,但是同样性可以单独的独立出来,去发泄去放荡,不管是男是女,而爱是不可以独立的,有了性才叫做*。其实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吧。
渡边,直子,木月,敢死队,玲子,绿子,永泽,初美,这些人每个人都是病态的,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现的轻重不一样罢了,三个人的恋情,三个人的友谊,两个人的恋情,两个人的友谊,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漂泊,一个人的放荡。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去逃避什么,只是出于那种社会,我们能选择的只有那种选择,是没有其他的选项的。
其实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和我类似的病,孤独,喜欢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后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或许这种迷茫感,是最容易让人迷失的吧。当迷失之后遇见能拯救你的或许可以让自己脱离,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人都有一种将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许这就是作为人的一种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思考,人就不会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谁也说不清楚什么。
疲倦感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当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得不到别人的关心,那么自然而然的空虚感孤独感就会出现,那时候就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吧,或许我自己一个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终结。因为总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积月累就会疲倦,心里面就会想,或许我除了做这个什么也不会,我真是一事无成啊,对自己放弃了,同时别人也对你产生了放弃,久而久之就是孤独的,最后还是终结。
其实我总结出来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种对生活的随性,以及一中一视同仁的交友准则,把爱情和友情无差别化,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到特别的孤独,即使失去了什么,也不会太过于追究,因为还存在着很多一样的。或许,因为受伤多了才会这么想吧。
其实本质上说这些没有任何用处,中国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经习惯于生活,然后就一直这样,没有创造力,没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8
这可以算是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吧。
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谓囫囵吞枣了,因为很想看到结局,当然也与自己当时心不够平静有关。结果除了知道性描写,三个人的纠缠,啥也搞不清楚,完全不懂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二次是看它的电影,我想可能看电影就会多少更加理解点的吧。结果我除了记住几个画面外,什么也没有理解,更加困惑,不明所以!
这几天看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忽然想起他的《挪威的森林》,想起了当初的困惑,于是就又认真看了起来。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心静吧,还是经历到了,我居然看的津津有味,没有所谓的感伤,没有所谓的泪水,没有偶尔的兴奋,有的只是不时得感慨作者的文笔竟然这么的优美、故事的发展这么自然而然,感受到青春的气息跃然纸上。
看完这本书我也看了下他人的书评,很难认同别人的想法,并不是他们说的不好,只是觉得自己感受到的和他们有所不同。当然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村上春树的书确实难懂,这是应该是他作品中为数不多易懂的了,但不同的人看到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人百分百确定真的读懂了。
可这本书确实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那便是成长,那便是青春。
看完本书让我想起了谁的青春迷茫,想起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读《挪威的森林》就是有如此同感。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渡边彻一面爱着娴静莹洁的直子(有人说渡边对直子只是责任感,但我觉得还是有爱的,男人都有保护欲,面对娇弱又楚楚动人的直子日渐产生了爱,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对直子的责任),后又一面渐渐喜欢上了活泼开朗的绿子,渡边一度在这境地里进退两难,挣扎和迷茫着。想和直子共同前进,可直子执着过去,想和绿子进入新生,可忘不了直子。青春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位于什么位置,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在乎得与失,但结果从来都由不得我们,时间会毫不犹豫的从我们身边带走该带走的,剩下该剩下的,让你有所领悟,让你在其中成长!或许我们会遗憾,会想原来某件事某个人比我认为的更重要,不过已经远去啦!但我们终将跳出迷茫,走过青春,有所成长,进入下个时间段!
这就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当然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因为书中每个人性格和境遇都太鲜明了)。就像本书序中所说它还包括连带与孤独,开朗与感伤,追求与失落,坚定与彷徨,充实与寂寞,纯情与放荡,时尚与乡愁,奔走与守望,无奈与救赎,忏悔与迷惘……
真是顶好看的一本书,最后引用其中最爱的一句话结尾。
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9
有人对死亡恐惧,所以他继续活着;有人对活着恐惧,所以他死了。在《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中,许多人因某些事死去了,也有部分人在渡边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死亡是渡边逃避不了的一个话题。他十七岁那年,木月自杀了,后来,直子也跟着木月去了。他有一句诉诸语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念头,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自己,还使活着的痛苦。书中木月的自杀就是如此,还使活着的恋人直子、渡边,还有他的亲人痛苦。直子最后选择了随他而去,而渡边也活得并不愉快。他的好朋友没了,心爱的人也没了,这对他是一种多大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因为某些事情而选择自杀。有些人成功了,令他的亲人朋友痛苦一辈子。有些人失败了,领悟出生命的脆弱和人生中的些许美好。所以选择继续活下去。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大部分人都活着,因为他们恐惧死亡,所以继续活着。……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整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孤独感,渡边身边的朋友不多,在木月死后,他为了改变生活状态去了东京读大学,也没交多少朋友……在敢死队消失之前送了渡边一只荧烛“那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这写出了渡边内心的一种处境,他孤独地活着,像那只荧烛一样,在漆黑的夜幕中点着那一点微弱的光彷徨地走着。我们也像渡边一样,孤独地活着,只是有时热闹得多,夜深人静,总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享受那无边的孤独,没有人喜欢孤独,但也只能孤独。我们不能逃避孤独,所以我们要享受孤独,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孤独是每个人都有。
绿子说的一段话,我很喜欢。“你把人生当作饼干罐就可以了,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一个劲儿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太喜欢的了。”是啊,所以我们不能一个劲儿的挑喜欢的吃。
这本书是作者在中年写的怀念年轻时的事。“一旦失之交臂,一辈子都将追悔莫及。”这句话深刻的写出了作者于年少时的人和事都很怀念,但再也回不去了,而且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消逝。作者怀念的岁月就如我们现在一般,十七岁的少年……我认为,现在所发生的事,以后想起也好,想不起也好,对于未来来说,现在早已过去,早也回不来了。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无愧于心就好,太在意的话就会痛苦。
《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描写了很多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渡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自己的生活中。渡边与直子,绿子、玲子等异性的感情,他的生活,都能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缩影。平凡的人生亦有不平凡之处。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
《挪威的森林》,一书的译者导语部分写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与寂寞,孤独有关的,他不是注重描写寂寞,不注重营造寂寞的氛围,更多的是一种把玩,体味寂寞,以一种亲身体会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对人生,对爱情的寂寞。而我自己在一书中除了体会到人生的无奈与生命中生与死的传递,男与女的关系等一些新的体会。
文中的渡边君是一个万分纠结的人物,处于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们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则是青梅竹马。木月在17岁的时候就自杀死了,木月的死对渡边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同样直子也是。直子的确忘不了木月,但是对渡边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后两年,直子和渡边在东京读大学相遇,顺其自然的相恋,尔后直子20岁生日之时多年以来的种种经历终于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老家的疗养院。期间渡边君又遇到了好多个女孩子,其中小林绿子对他的影响最大,一边是直子,一边是绿子,渡边君万分纠结。期间渡边君去疗养院看过直子两次,认识了直子在疗养院的闺蜜玲子。
最终直子在自己21岁生日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渡边君在这个消息的打击下变得厌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绿子也因为渡边君对直子念念不忘最终离开了直子。故事以渡边君最终孑然一身告终。他的大学同学永泽因为理想玩弄感情,抛弃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特别的气质,说不上漂亮,但是总能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随着永泽当了外交官去了德国,初美和别人结婚了(两年后割腕自杀于自己家的浴室)永泽只是表示:自己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因如此渡边与永泽就此绝交。永泽这个人是非常铁石心肠的,非常倔强的。
书中与渡边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无声息的离开,或者自杀,或者找寻自己的理想,抛弃一切,或者有着种种的不幸。本书让我知道男女之间的的确确可以存在纯洁的友谊的,或许两个人相互了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对的人的时候,在确定关系的一瞬间少了一些爱情的冲动,这样的爱,爱不起来,也就谈不上爱了。由性产生的爱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许会为了对女人的一句承诺而放弃自己的爱情,但是女人仍旧不敢接受,这样两个人一辈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是过客,或是知己,或是伯乐,但是不能保证某一天他或她不会悄无声息的离你而去,这里不是指空间上的,也可能是时间上的。
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平常相处都表现得十分正常,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我所称之为:心灵筑巢。每个人都把自己用谎言或者别的什么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绝不会对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1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xx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的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的把爱的程度描写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的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2
沿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字,我走进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这本书,我依然觉得那种心灵的与世隔绝或者说格格不入像挥之不去的雾霭在我的周围氤氲不散。
书中有两个世界,渡边彻整日里游离其中的,身边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听着嘈杂的声音,做着不知所终的事情。真实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诞可笑,光怪陆离,那些身边的人或者惨然终老,或者用什么方式结束这个世界的旅行,匆匆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能愈合的伤口。于是他也会用一种畸形的方式寻找温暖,填补渴望的人生。
还有一个世界,一个精神病人的疗养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出来,而在我看来,这个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污浊,没有喧嚣,没有谎言,甚至不会为人创造孤独的滋生地,医生和病人融为一体,整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儿净土。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轻松、惬意的自给自足。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个纯净的女孩儿,渡边君深爱着的女孩——直子。至今还能清晰地想起书里渡边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鲜葡萄,弹吉他的情景,美丽的月光下他们一起漫步,说出自己经历的心灵的创伤,或者说是让人生的发条砰然崩溃的故事,雪地里他们尽情的游戏。
也许,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假期,默默翻阅,竟一次次的和主人公一起在静静的时间流逝中体验着孤独的滋味。自己面对的是几个世界呢?主人公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吗?自己不也有时为这个世界而无奈,甚至消极吗?渡边与外界的抗衡就是不说话,包括老师上课点名,自己去行走,静静的坐着都是他的方式,我呢?我没有他那样可以天马行空,可我的思想呢,有时候不是也讨厌这个世界的复杂吗?看着身边的各色各异不也曾经一度烦恼吗?娓娓而来的对尘世的不懈袭来,飘荡忽然的生活像捉摸不定的夜忽明忽暗。他选择用沉默对待一切,而自己呢,郁闷的时候,选用的是什么方式呢?人都很奇妙,像渡边一样,每个人的都要遇到几个期望的也好,误撞的也好的那么一些人,成为你的他人们,或喜欢,或讨厌,或无所谓,对人的看法总在发生着变化,或愈讨厌,愈喜欢,或者麻木。渡边的女孩儿,他生活中注定的女孩儿,他曾经在初识又可曾想到过。不想去猜度别人,更不喜欢别人猜度自己,尤其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的生活也许太自我不好,可我也崇尚那种心灵上的自由,,渴望能够也有那么一片森林,只有我的足迹。挪威的森林,是孤独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诞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后,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尔尔,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经荒漠,没有了荒漠也没有了我。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3
村上的书应该不是这么写的,像电影——《挪威的森林》一样,虽然我没有读过。
看到最后,直子死了,因为爱无能,在她想爱的时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个年头,她爱的是渡边,那个曾经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过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边相遇时,她已经爱上他了,在木月离开以后,是的。只是她仍无法让一个活着的人代替那个已长在她心头十七个岁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该是这个吧,逝世的人获得了解脱,却永远地折磨着爱他的依旧活着的人。因为,直子至死依旧活在对木月的幻听中。她自裁了。也许,她爱木月,从精神上;她爱渡边,从肉体上。只是,不管对谁,她都爱无能。无论是七年前还是七年后。于是她选择了,逃避。逃避渡边的爱,逃避面对自己的爱无能,逃避对两个男人的幻听。我想,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脱了。
木月是爱直子的,深深的爱着。只是他无法忍受肉体上她的缺席,他选择了去天堂来结束爱无能。相比之下,渡边是勇敢的。同样的情况下,最起码他选择了活着。
渡边爱上直子,从木月走后七个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对直子的爱深入了骨髓,这份爱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责任。他等她,等着直子的身体来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却是她的自缢,在他为两个人一起生活刚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时候!因为爱直子,因为对直子的责任,他拒绝了绿,一个爱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让他备受煎熬,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但他对绿却只是远观,远远的观望着。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爱绿的。他用对直子的责任来拒绝绿的爱时,绿只是愿意守候,她只是饱含泪水地说了一句话:我等你。
是的,绿在精神上守望着他,而她等到的却是渡边带着直子的死讯的归来,在他对渡边承诺的不久。对于直子的逝世,渡边仰天恸苦,哭天抢地地绝望,死心裂肺。
丧失至爱的哀伤,是无法治愈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样的诚实。怎样坚强,怎样温柔,也无法抚平这哀伤。我们只能够从哀伤挣脱出来,从中领悟点什么,不管从哪方面。但无论领悟到什么,下次哀伤袭来时,还是派不上用场。渡边就是载着这样的哀伤颓废地回来了,和绿一起走进了他本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绿,带着对直子的爱,那一晚上。第二天绿走了,只是她终于不会成为第二个直子。
绿走了,渡边一个人在那间不知道该属于谁的房子里,他拨通了绿的电话。倚墙而语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伫立在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边会不会是下一个“直子”。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4
这个世界有很多故事,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所牵涉的人或生或死,对其都无多大影响。我们时常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个人或许不在了,但是他的过去总能影响到他所熟识的人,我们也时常会想,会疑问,那个人真的死了吗?亦或是,那个人曾经真的存在过吗,存在这个世界过,存在我的回忆里过?难以判断,也很难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给我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里面除了真诚,对我来说触及到内心的就是生与死,这并不是说我以前不知道生与死并存,只是从未深入去想过而已,哪怕是对于我爷爷,也仅仅限于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与死这几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我初一时候的好朋友,一个特别有才的,仿佛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种时间的隔阂感使然吧。那时候很要好,当然不是说现在不好,或许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对她的感情吧,其实我和她怎样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刘珊一样,没有任何防备,就好像有着磁铁把我与她俩吸到一处一样。直到现在我也还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体还是会焦急,可是我没办法啊,想象总不能把她的疾病转移吧。初三没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遗憾过,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如果去了我就不会遇到小刘姗了。
和她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挪威的森林》里那样,相信她和我也一样,若有若无,却始终无法搁浅,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着。那样的感觉,挺难受的吧,就算是在写这个,心也是提起来的,实在是想去见她啊,可是每次都没有实现。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虚拟地存活在她的记忆里,还是她虚拟地存活在我的记忆里。说到诚实,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码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过,但是还是很惆怅啊,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放下网络这个东西,不为别的,就为诚实,我很难想清楚别人为什么要频频撒谎,无话可说可以不说啊,为什么要撒谎?连诚实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我还能干什么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立场。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静,你不用等着寻到一个好环境再去读它,无论你处在哪里,只要捧着它,你总可以心平气和地读下去,或者思考。这是一本很难评断里面故事真假的书,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懒得去探究了,总之它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就是了。在里面或许有不信守承诺的存在,但诚实还是可以灌满了各个部位。不守承诺在我看来的确也是不好的,但这点我自个也没能做好,我在努力着不让一切超过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没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诺时我内心的矛盾,对其我也仅有在成长中去慢慢学习而已,毕竟意志力还太弱了,很多东西还不能独自完成,但这些其实不过是借口而已,借口其实和撒谎的区别不大,但借口比撒谎更能打击到一个人脆弱的心灵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
我参加了图书馆的读书小组。由于新冠疫情,小组的人不能聚在一起,我就粗浅地把读书心得写在这里和大家讨论。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写于37岁,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渡边,二十岁左右的他敏感而有一些忧郁,他仿佛一直游离在世界的边缘,和人群保持着距离。他眼中的敢死队、直子、绿子、玲子等人,在笔下都很生动、逼真。这些人物不是浅表的,他的敏感会很准确地把人物自带的气场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
说实在的,不知是由于疲倦还是其他的。小说的前部分很吸引我。我不懂日文,所以无法体会原版的魅力,但林少华的翻译是很能让人投入的,翻译的文字甚至好于一些当代的作家。选词考究、感觉他已经融入了作家的精神世界里,可以营造出一种略微阴沉、闲散、甚至迷离的基调。但小说的后部分仿佛只是在讲故事,这也许是我阅读不认真、懒惰的缘故。
小说的开头会给人一种爱情小说的感觉,但读到后来,你会对村上自己在原著的腰封上加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产生怀疑。(一种吸引眼球的市场行为?)相信大多数读者会认同这是一部记录青春的现实主义小说。青春中的迷茫、对世界的好奇、对性和内心的需要和探索,无处不在。
在我看来这是村上在快步入中年,想对自己头脑里的青春思考做一个记录的小说。(很多东西不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冲刷,遗忘在记忆里。)青春里看似迷茫的散步、周围世界里真实存在的荒诞、内心渴望的理解和陪伴、不确定的性的冲动,以及对爱情的探索等等,在小说中都一一呈现。
我特意去听了听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我曾经拥有一个女孩,她也曾拥有我。她带我去她的房间,让我留下,说随便坐在哪里。我望了望四周却没有一个椅子。我坐在地毯上喝酒聊天直到两点。她说明天她要上班然后放声大笑。我说我不用上班然后睡在了浴缸。我醒来时孤身一人,小鸟已经飞走,所以我生起了火,这感觉是否不错?”
无所事事的青春,似乎什么都不在手中,众多的不确定性,仿佛无法真正安置下什么。青春需要些什么呢?陪伴、理解、一起做一些无目的的疯狂,彼此的慰籍。青春就这么走过了吧。
青春似乎想要说的、应该记录的还有很多的内容,读一读村上的这部小说,也在南欧的小雨中静静地随他再走一遍青春的岁月吧。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精选二十六篇)2023-08-05 17:09:54
狼王梦小学生读后感100字左右2023-08-15 11:54:38
《下辈子还做母子》读后感2023-08-17 14:21:05
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精选二十六篇)2023-08-05 17:09:54
狼王梦小学生读后感100字左右2023-08-15 11:54:38
《下辈子还做母子》读后感2023-08-17 14:21:05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8-18 02:42:2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05 01:32:37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14 0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