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梅雨之夕读后感三篇

更新时间:2023-08-14 15:47:21 来源:高考在线

梅雨之夕读后感3篇

  梅雨之夕读后感一

  《梅雨之夕》是新感觉派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都具有心理分析的典型性特点。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绅士雨中送淑女),但却揭示了都市男女隐秘而曲折的内心流程,描写了写他们卑微的渴望的萌动和这种渴望的无声无息的破灭,展现了现代都市男女特有的情爱方式,这也正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故事中的绅士所有的行为看起来都像是不可理喻,实际上是他的潜意识在作祟,所有的不可理喻都是因为一个理由:对真实的爱情的向往。文章的题目“梅雨之夕”暗示的就是他的情感的现实处境,其中的少女就是他情感的梦寐以求的伴侣,但这所有的一切都绝对不可以诉诸于理性,所以他一回到家,梦立刻醒过来,向妻子撒了一个谎后,自然的真实的情感和性意识又重新被压抑了起来。这种情感的来或去,都不是刻意的,事先没有丝毫的征兆,潜在的意识和力量支配了所有的一切,同时又毁灭了一切

  梅雨之夕读后感二

  施蛰存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梅雨之夕》就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典范。这部作品的心理分析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氏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的学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即本能论、人格结构论和心理解剖学说。本体能认为,人性的根本就是由生物能转换而来的心理能的发泄与反发泄;一切用于人格做功的能量都出自本能。人格结构论是关于本能的能量投注和转移到理论。这一理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储存本能的地方,是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自我是协调本能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机能;超我是在良心、道德律令、自我理想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它把本能力量转移到实现理想、创造等方面上来。心理解剖学说把人的心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其中,潜意识与本能密切相关,其中蕴藏有被压制的本能及与性相关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注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的“本我”与“自我”的冲突。

  现在来看看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的。《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仅仅记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已婚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的一段心灵历程。文中大部分篇幅和重点就是心理描写,一开始写到看到少女的时候可以归纳为这几个词:容颜姣好,凤仪温雅,肢体停匀和谈吐不俗。由此可以看出男子已经怦然心动,这是最基本的心理反应。在靠近少女后,主人公跃跃欲试。文中是这样写的。“我可以用我的伞给她障住这样的淫雨,我可以陪伴她走一段路去找人力车,如果路不多,我可以送她到她的家。”然而男子的想象成真了。“小姐,车子恐怕一时不会得有,假如不妨碍,让我来送一送吧。我有着桑”“于是她对我点了点头。”从此开始,男子开始想入非非,文中是这样写的:“她是谁,在我身旁同走,并且让我用伞荫蔽着她,除了和我的妻之外,近几年来我并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男子的心灵历程的最后一段是恋恋不舍、怅然若失。女子说:“谢谢你,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因此男子“怨怼着不情的天气”,他说:“何以不再下半小时雨呢,是的,只要再半小时就够了。”

  另外,结合以上弗洛伊德的学说,还可以从“三我”境界再说说这部作品的艺术内涵。 例如“我想送她回去”是男子潜意识的“本我”欲望,但这是一个陌生的少女,主动送她,她会怀疑“我”,别人会怀疑“我”,自己对自己也无法解释,于是,持“道德原则”的“超我”便将“送她回去”的“本我”欲望抑制下去了。但体现 “快乐原则”、力求满足欲望的“本我”的力量也很大,总在想方设法突破 “超我”的“检查”而进人意识领域,于是,“本我”便进行了“改装”不是“我想送她回去”,而是“她想让我送她回去”因此,可以被奉行 “现实原则”的“自我”接受了。

  《梅雨之夕》文笔舒张,格调清新,艳而不俗,思想复杂,深刻地写出了青年男女之间的那种特别的感觉,读了这篇文章会令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建议大家都看看。

  梅雨之夕读后感三

  初读《梅雨之夕》这篇文章,第一感觉就是清新,细腻,作者叙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十分简单,但却能用优美的文字将人物内心刻画的极其传神,直达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质量与艺术性,颇有四两拨千斤得到技巧。

  文章初始,作者并不急于切入主题,而是以梅雨将自己的思绪慢慢飘散开,作者也并无特别的怨恨喜怒情绪,只是如普通人一样的平常心态走在路上,思绪随着眼前的景物而不断跳跃,毫无目的,随心所欲,甚至有些乏味,就在读者就要睡着的时候,作者才笔锋一转,将以后的墨水全部集中于一个偶遇的女子身上,男人注意女人并不一定那女子要有倾城倾国之貌,但却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所遇女子并不一定漂亮,但却有自己独到之美,于是作者开始将自己的集中于她的身上,留意其容貌,表情,乃至一举一动,犹如欣赏一件艺术品,努力发现其身美的所在,一直有了进一步接近的冲动,何况手中的伞是个极佳借口工具,但理智制止了他的行为,于是一段精彩的内心矛盾就此展开。

  内心矛盾的刻画是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作者想与女子交流却又怕唐突佳人,想借伞帮忙又怕引起误会,想问清女子身份却又欲言又止。另外一点,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而对于女子内心却丝毫未提,我们也一直不知道女子对作者是何种态度。在其中作者甚至作者甚至于用自己对女子内心的猜想也不对女子的内心进行直接的描写,这无疑大大延伸了我们的思维空间,而最后,作者也未点明女子的真实身份,不知她是不是自己的初恋情人,那份对初恋感情的惆怅与依恋无疑会打动很多人,我们也不知道女子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这更加深了我们对那女子的朦胧感,再造就文章美的同时也造就了女子美。有些东西是不可说破的,正所谓雾里看花才是最美的,人与人之间的邂逅犹如一杯美酒,而其中的朦胧感正是醇厚与悠扬的酒香,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品味,而当我们想入纷纷,恍若隔世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被这杯美酒灌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