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我的简史霍金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06 22:28:23 来源:高考在线

  我的简史霍金读后感1

  宇宙经过无数次的爆炸走向灭亡;又通过无数次爆炸,留下残核而重生。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在读《时间简史》的过程中,我也学着一些学者,又思考了一下那时间和空间又有什么关系乃?空间和时间其实是一个整体,有空间的地方就有时间,有时间的地方就有空间。那么,用宇宙论来说,,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那么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在延续,宇宙一旦停止膨胀,那么时间也就停止。那就是世界末日。时间和空间只能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夹角只能是零。

  既然宇宙在膨胀,膨胀的速度怎样?既然有速度,根据我对物理知识的一些了解,那么它必然会有一个参照物,就象光相对假设的以太一样,我们又要假设什么呢?《时间简史》里面提到:万物形成之前只是一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零,爆炸之后膨胀。那可以想象我们也是以相对于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的物体远离我们的速度远离它。

  后来我想到了以前看的那个《穿越时空》,根据《时间简史》的说法,那么,我能回到过去吗?空间和时间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回到过去的时间那就是可以实现的。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过去的空间和过去的时间已经成为现在的空间和现在的时间,我们也就是回到了现在。那就是在表达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那就是仙子本身。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明显已延续成了现在。

  《时间简史》里试图把宇宙描述成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它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就是存在。可是我们这些常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它从另一个角度再给我解释宇宙的起因,物理、天文、宇宙学和勇气的前沿被清晰地呈现在《时间简史》之中。

  在粗略地读《时间简史》的时候,开始有个宇宙,后来宇宙消失了,剩下的仅是一点点,然后是爆炸,再然后是延伸,最后是大脑的一片空白。我无法用自己更多的语言来阐述书中的内容,《时间简史》需要我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读。在大量的科学面前,我也哑然了,做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自己,不应该局限于在一点上,所以我们需要想宇宙大爆炸一样,把时间和空间利用起来,大学生后才不孤独。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求知的路上不能没有我。

  我的简史霍金读后感2

  史蒂芬霍金诞生于1942年1月8日,这天正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而牛顿又恰巧诞生于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这似乎暗示着霍金一生的使命。《我的简史》描述了霍金一生中重要的一些事件和理论成果,用平和易懂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了一位殿堂级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他虽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肌肉萎缩症患者,但他所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却不会被禁锢在轮椅上,不得不让人叹服和肃然起敬! 霍金在21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确诊患有不治之症——肌肉萎缩症。他在自传中描述道:“但是我没有死,尽管我的未来总被乌云遮盖,我非常惊讶的发现我享受生活”。有人说,上帝每关上一扇窗,就会打开另一主扇窗。而霍金打开的这扇窗足够大,和无边界的宇宙联系在一起。他思索的是浩瀚的宇宙:它的起源、结构和本质。他是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大科学家,是国际物理学界的超新星,被喻为是“当今的爱因斯坦”。他从研究黑洞出发,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大爆炸理论,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时间简史》是霍金先生向普通大众传播时空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说:“我希望它成为在机场书店就能买到的那类书”。果不其然,他的《时间简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列名达到147周之久,在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榜黎明更是长达237周之久,已被翻译成40种文字,在世

  界范围内销售了超过以前万册。虽然霍金先生尽可能用最简朴生动的`语言阐述物理学家对宇宙的了解,对万物理论的掌握,深入简出地表达其对时空以及宇宙的看法,但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是成为了我阅读的阻碍,以致我还是无法完整准确的理解其中原理,更不敢不懂装懂歪曲原意。但即使是最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也足以改变我原有的时空观念和认知模式。

  霍金先生指出:“时间仍然局部地增加,但现在已存在可能性:时空被弯曲的这么厉害,人们可以沿着一条路径前进,该路径会将他带回到他出发之前”。换言之,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就能够回到过去的时间。或者我们可以从这个星球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回到过去采取行为改变重要的发展历史,那么世界将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霍金先生的时空理论引出的联想是绚丽的,是壮阔的。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时间是一种过于复杂的概念。可以抽象地把它说成是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尽管它无从捕捉,却又确实存在。也可以实化成身边的一切物质,也许你发现不了,但他们确实在被时间改变。明知肯定有东西在周围影响我们的生活,却终究看不清究竟是什么。虽然目前没有时光机让我们穿越时空,验证霍金先生的理论,但我相

  信时间是自身存在的而不是逐渐消逝的,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

  霍金先生得病以后,体重还不到40公斤,不仅不能够站立、活动,连说话都是要靠特制的计算机语言系统,讲的是带有金属腔调的话,其命运无比悲惨。但他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干枯的水井,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泉涌不断,水光接天;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荒寥的沙漠,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但是,只要想想霍金,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成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比起霍金,还有啥困难不能够克服的呢?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坚强的信念,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人生的旅程,追求自已的理想吧。

  我的简史霍金读后感3

  毫无疑问,霍金和他的黑洞理论还有《时间简史》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我自然也是知道的,知道他是天才,成就颇丰,却命运多舛,与轮椅为伴,等等。但似乎也仅止于此了。标签式的印象而已。

  而当读了霍金的自传《我的简史》之后,自以为对他有了更深一些的认识,且有一些自己完全个人的感受。当然这些认识亦或感受,仅限于对于他这个人,而丝毫不涉及他的那些宇宙理论,因为,毋庸置疑,以我这点可怜的认知,要读懂他的理论根本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在读《我的简史》时,我脑子里总是想起村上春树的“炸牡蛎理论”。村上说,通过你描述炸牡蛎,你与炸牡蛎的相互关系及距离感会自然得到体现,这追根溯源也等于描述你自己。我认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霍金的自传,通过他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及他生活中的其他种种事件、人物和关系,让我自觉对这个先知般的传奇人物本身有了更朴素真切的认识。

  天才霍金(甚至有人称他为“外星人”),原来也有普通人的一面。比如他从小手工就很笨拙,以至于必须和手巧的学友一起才能建造飞机和船模型(我原以为他是什么都很厉害的)。他虽然在十岁时通过考试进入了学术教育学校,但成绩并不拔尖,甚至差一点就从A班降到了B班。他的作业总是非常不整洁,他的老师对他的书写感到绝望(这一点倒和我很相似,想当年我的机械制图因为图面不清洁总也拿不到五分;一想到和天才有同样的缺点,不禁让人有些兴奋。)更有意思的是,他曾经在大学里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以颇为颓废的态度对待过学业,“倾向于绝对厌倦和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努力追求”,假如不是因为突患重病使他“面临夭折”,从而才有了顿悟似的反省与转折,他或许也有可能就这样颓废一生。

  另外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他当年曾经报考公务员,在通过面试之后还需进行一场笔试,他竟然完全忘记并错过了这场笔试。他自己看待这事的态度是“没有成为一名公务员是我的幸运,如果那样的话,我就无法应付我后来的残疾所带来的不便”。我读了之后则是特别开心:原来霍金这样的天才也会犯这样的浑啊,那么像我这样有时把重要的会议忘得一干二净应该也不算太过分吧。

  如此种种,整一个感觉就是,霍金固然是天才没错,可他在很多方面和我们这些平凡大众其实也差不多。想到天才和我们原来离得并不那么遥远,这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而言(至少对于我),绝对是一种鼓励和安慰。

  如果说,上面讲的这些,其实也可以通过别人为他写的传记来认识(如果霍金把这些事告诉给传记作者的话),那么,还有一些东西,则一定是只能从霍金自己的描述中去感受,是通过他如何描述而不止是描述什么带给读者的真切体会。

  感触最深的,则是霍金对于自己两次婚姻的描述。往往,在传记(包括自传)中,关于传主情感历程婚姻状况的描述总会比较特别地引人关注,尤其是如果传主经历过婚变,则读者往往会比较关注其中的是非恩怨,或者说是关注当事人如何叙述其中的是非恩怨。霍金经历过两次婚姻,他在《我的简史》中对两任妻子及相关情况都作了叙述——

  第一任妻子简,在霍金患病后与他邂逅,给了他“某种生活的动力”;简和霍金生育了三个孩子,并因为他残疾的不断加重在很大程度上常需独自应付孩子而备极辛苦;在霍金病情恶化医生打算放弃抢救后简坚持治疗;后来因为担心霍金会很快死去简希望找到并也真的找到一个在霍金死后能养活她和孩子的人(乔纳森)并得到霍金认可;最后霍金坦白是因为自己无法接受简和乔纳森日益密切的关系,而与简分开;霍金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后9个月,简嫁给乔纳森。

  第二任妻子伊莱恩原本是他的护士。婚后,伊莱恩在许多个场合救了他的命。霍金在《我的简史》中对此有很详细的描述,比如某次手术,医生认为太冒险,“但伊莱恩坚持要做”,而该手术救了他的命;另有一次他陷入昏迷,是伊莱恩听到护理传唤后使他苏醒,否则“我大概早已死去”。而关于他们离婚,霍金只有很简短的两句话:“伊莱恩为这一切危机耗费了大量的情感。我们在2007年离婚。”(据说,曾有媒体报道霍金受伊莱恩虐待,警方因此介入调查,但霍金未予配合。)

  读了这样的叙述,内心涌起的是对霍金作为一个男人而不是天才科学家的敬仰。这是一个真正懂得爱与感恩的男人。每一段携手走过的路都是命运赐予的礼物,每一份曾经付出过的真心都值得感恩。当不得不分开时,充分理解对方的无奈与苦楚。并且,在分开以后,记住对方的好,而绝没有“恶声”。这样的智慧和胸襟,还有仁厚之心,所尊重和成全的,不仅仅是曾经的爱人,也是自己已然走过的那一段人生。也或许,只有这样境界的男人,才有可能去从事一份心怀宇宙的事业吧。

  霍金对于自己父亲的描述,亦可见他的坦诚。在他的笔下,父亲是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古板、对工作严谨且异常勤奋、生活非常节俭却对人异常慷慨的人,支持鼓励孩子从事科学研究。同时,霍金还写了自己的父亲更“世俗”的一面。他父亲希望他报考能赋予他社会体面、风度和社会关系的学校,因为他父亲觉得有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正是因为拥有风度和社会关系而更加走运,为此还曾愤愤不平。从霍金父亲身上我们无疑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或许也包括我们自己及家人的影子。但如果我们要去书写自己的父亲时,却未必一定会坦诚地叙述这些。或许不一定会美化,但很大程度上我们有可能会回避(当然,这里的“我们”也许应改成“我”,否则,似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还有,对于人们提出,许多人买《时间简史》只是为了放在书架上或咖啡桌上展示而实际并不阅读,霍金在书中的反应是如此平和淡定,同时又有正常范围内的那种自信。这些都让人读后非常的舒服。

  他在书中对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霍伊尔、数学家与物理学赫尔曼以及他的老师或同学或工作伙伴还有帮他出书之人的种种相关事件的描写,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有一颗平和、坦白、谦卑、善良之心。当然,还有他的幽默与直爽,在书中亦处处可以体会。

  想要表明的是,虽然一开始就说各种感受并不涉及霍金的理论,但我又不得不讲,对于霍金在书中化了较多笔墨去描述的那些科学研究与理论——引力波、黑洞、时间旅行、虚时间、无边界等等,尽管我几乎完全看不懂,但并不妨碍我对其中大部分理论由衷地赞赏和热爱。比如黑洞,我喜欢在很多地方曾经读到过的它的象征意义。比如时间旅行,以及与之相关的虫洞和“祖父悖论”,带给人无限奇妙的遐想。还有无边界设想——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仅仅是这样的表述,已让我深深感受到哲学和科学交织相融的思辨之美妙。

  而《我的简史》最让我赞叹的,则还是其文字之简洁与清澈。一个天才科学家,描述他奇迹般的一生,竟用了仅仅不到十万字。英国《卫报》评论说:“他的简洁,让一切显得更加勇敢而强大。”《自然杂志》评论:“简洁优雅,如宇宙星光般的伟人画像。”我则想说:一切简洁都缘于伟大,而所有的伟大都最终归于简洁。

  不得不提的是,我在这么写的时候,心里又想到了村上的“炸牡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