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小镇喧嚣》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8-02 21:19:18 来源:高考在线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注入在小镇上,汽车声和人声便将整个镇街唤醒。各种店铺在晨曦中开张营业,来适应乡下人早起的习惯,狗子和小孩在街市中来回跑动,与其说这副场景是热闹,是活力,是人间烟火气,还不如说是喧嚣。但吴毅先生所指的小镇“喧嚣”可不是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嘈杂,而是基层迎检、开发纠纷、产业调整、招商引资、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阐释了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相互碰撞的众多嘈杂。

  吴毅先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乡镇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同时先生生活于此,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诠释了中部地区某乡镇政治的运行实践和支配逻辑,人物鲜活、情节波澜、可读性强,为我进一步了解当下基层政府运作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一、乡镇干部:承压抗压的适应

  “乡镇是最低一级的政府,谁都可以检查你,你却不可以检查人家,只有扛着”。

  上头检查工作是否落实,检查小镇发展,检查文件的普及、运用等情况本就无可厚非,但就像吴先生在小镇迎来送往的检查压力下,百感交集下写下的关于压力型体制和动员型政治运作方式的感悟一样,当下的乡村政治与行政并未超越历史,一定程度上,历史仍在现实之中流动。那如此体制和政治运作方式具体是利还是弊呢?

  迎检!迎检!小镇一年之内所要应对的例行检查有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类、围绕各种中心工作及达标和创建工作而进行的工作,但基层只能接收——区里、市里和省里,每一次检查,上面一布置,下面就要忙不迭地准备。而且在此重压下,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首先是“应酬政治”,“酒精(久经)考验”、“把肠胃交给党”的政治谚语不是基层干部饭后茶余的消遣幽默,它的确存在于基层工作中,并且还占据主导。小时候听见家里大人要依靠政府办什么事情,就去找具体的负责人,请具体的某一个人或一群人吃一顿饭,大家吃得痛快,事情也讲好了。前年,中央对公职人员行为要求加强,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才遏制了一定的“应酬政治”。不过,据我观察,应酬风并没有消失,或者说是藏匿得更深了。基层政府公职人员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更何况他面向的是一群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浅显文化的小镇居民,在老一辈的观念里,拿人好处、替人办事、天经地义,或者是像费老在《乡土中国》里说的中国社会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你要让他们按照程序来,一来不符合传统观念,二来程序这事也鲜有人知。于是便有了民替官瞒的隐匿式应酬。其二,是魔幻式膨胀的“数字化游戏”,上次同学在分享调研经历时便说到了户口民族上户的问题,一个“你想是什么民族上什么民族好了”与书中双村肖书记的“你要什么数字,我给你什么数字,你要多大的数字,我给你多大的数字”不谋而合,当然一个是在20xx年的现在,一个是在20xx至20xx年政治记叙里面,既相互作证确有此事存在,又侧面反映出乡镇政治变迁的缓慢。而这场“数字化游戏”也仅是为了对付上面的检查而已。

  这就是乡镇,这就是迎检,你处于基层这个位置就不得不去适应这种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

  二、村干部:夹板里的利益博弈

  理论知识告诉我,我国是村民自治制度,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并没有存在所谓的上下级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要保证压力和动员能够有效地从乡镇传递至村庄,就必须使基层政府和村委会有一些隐性的关系。所以,村干部作为连通基层政府与村民间的中间人,有其独特的利益要求。

  首先,村委会的确不向之前那样受制于基层政府,但可能由于商议、说服或者礼送人情等方式,使其现有的村干部与基层政府产生一定的联系,确保上面的文件真正落到每一家村民里面,同时配合基层政府的某些工作,如税收或者土地开发时农民不至于“造反”等。我以前一直以为村政政权是处于强势和上级的地位,但此书向我说明了村干部是有抵制乡镇强势向乡村割取非体制化利益空间的可能的。这时候似乎可以窥见一点“强村庄弱乡镇”的态势了,但这并非是一种真正的`乡村权力关系的反应。

  夹板中的村干部,必须对这样一种强弱虚置的权力关系随时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通俗来说,就是给了你脸,你就得要。要在政府领导表示温情和关怀,并适当的示弱的时候,恰到好处对其更大的支持,并借助这种以公对公的“事本主义”来培养与政府领导间的以私对私的“人本主义”,通过此种方式才能在必要的时候动用此次的人情来维护必须维护的村庄利益。其实这个道理,细细思索便可体会得到,这可能便是村干部作为中间人的做人做事的艺术了吧。

  三、总结

  本书有十五个章节,整体上是一个有关基层政治时态的故事。由基层政府这一根主干延伸出去的拥有巨大树冠的巨树,而吴先生的工作就是游走在内部,梳理着每一根脉络。小镇政府迎检、开发中的纷争、与外籍华侨的斗争、收农业税、种植特产农作物、石场风波等事件交错,展现了利益各方的生存和利益争夺技巧,确实使我收获良多。但是这本书有其局限性,尽管吴先生努力以观察者的身份目睹并记录,但是就像他本人自己总结的那样,如果不是依靠“关系”,那么此次观察是进行不下去了,本身的观察行为,已与政权组织人士挂上了关系。所以作者倾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带上了主观的因素。不过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确开拓了我对基层政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是非判断能力,或许我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说不定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