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读《世说新语》有感

更新时间:2023-08-14 11:15:16 来源:高考在线

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有感1

  对于《世说新语》,我的印象一直是很囫囵的。犹记初中课本曾选取两则,一是《咏雪》,这篇熟些,尚能背诵几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抵记得提问的是位老人家,答得好一些的是位有才华的女子,然而个中人物关系是分辨不清了。另一则就更模糊些,拢共登场几个人物也记不得了,

  借着这两篇的浅显痕迹,于我心中,对《世说新语》的长久印象便是本记人志事的小说集子,颇有些趣味,偶尔提及定会跟上一句得了空想去看看,然而这个"得了空"究竟在何时,却又遥遥无期了。

  时隔经年,而今翻阅这本书,除了多些魏晋南北朝、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的基础概念外,所悟与彼时大约也有些不同。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读《德行》里的这则故事,实在很有感触。彼时彼人的言行举止,搁在今天,竟毫无突兀,这确是对西晋的一份莫大的欣慰,也是对今日一份沉痛的悲哀了。为端送烤肉的侍者送去烤肉,平等态度背后折射的尊重何其宝贵。论等级,自西周行了礼制宗法的制度后,便尤为分明了。到明清时期,以至森严苛刻的地步。由此向来,这份平等便更显得宝贵些。然而细辨,"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溯其源头,貌似尊重的举止其实来自优越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顾荣从未认可侍者与自己处在平等地位,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对侍者的怜悯和同情。

  这似乎是一个不足之处,然而四顾今日,成千上万的人竟连这略显浅薄的怜悯同情也做不到,毫无自知地腆着脸露出笑容,漠视端送烤肉的侍者终日不知肉味,清扫大街的工人未曾拥有过汽车。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侍者"们就理应体验"侍者"们的生活,自己就理应享受自己的待遇,有条泾渭分明的线无形横亘在他们与侍者之间,偶尔哪个心肠好的留意了,像千百年前的顾荣一般送去一盘肉,而后他们仍是他们,侍者仍是侍者。有什么改变的?不过是终于知道了肉的滋味。甚至还有谁油光满面地窃窃嗤笑,比起把同情错当尊重的"顾荣"们,这些人更可怕,然而从西晋到今日,这些人也一直都存在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对《世说新语》的称法,"名士的教科书".

  一次或许是无意,两次便可见本性。我敬重这位管宁先生,能这样坦白利落地说出"子非吾友也".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些擦肩就过了,有些却必须同行一段,而同行的时间长了,便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沟壑。虽然自制力各有不同,但大体而言,人是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的,玩乐环境下能坚持认真学习的必比自习室里的少些。

  所以结交良友,交到志不同道不合的劣友及时一刀两断,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这是千百年前的道理,千百年前便有人做到了,不由扪心自问,我待如何?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作为记载汉魏至东晋逸闻轶事的志人小说,其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虽短短几笔,却都气韵生动,跃然纸上,把各自的独特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实乃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没有足够的学识对此做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只是照着内心的想法写下这篇文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读《世说新语》有感2

  假设你刚乘上一艘足够大的小船,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请求与你同船,你会怎么做?一定很为难吧,不答应呢,自己的良心过不去,答应了呢,自己的安全又不受保障。在《世说新语》中,两位古人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华韵,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他们的船,华韵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幸而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船却因为太重而行驶缓慢,王朗就想要甩掉那个人,华韵说:“我当初为难的就是这个呀,既然我们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就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丢下他。”便依然带着并帮助着他。世人就凭借这件事来判断它们的优劣。两个朋友,对同一件事的选择竟截然不同。

  世人都认为华韵优,王朗劣,都认为华韵急不相弃的言行很值得颂扬。的确,华韵不轻易向别人承诺,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做到,这种品德真的十分高尚,所谓“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就是说的华韵这种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去,并且敢于承担因此付出的代价。华韵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华韵也有缺点啊,他不应该这么优柔寡断,不是吗?再说王朗,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言王朗是小人。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朗也是一心想要帮助别人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有匪寇跟来,而他后文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不过是出于生存本能而已,并且没有真正的做出这件事。试想,换做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华韵那种境界呢?我们能够做到王朗这样,有一个救人的初衷,也是很不错的了。王朗后来想法的错误,不可否认。在刚开始时如果华韵,王朗两人没有携带那个人,也许他还有生存的机会,但若是后来华韵,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他一点生存的希望也没有了。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选择并且真正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既要像华韵那样信守自己的诺言,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又要下王朗一样有一颗本质善良的心。既然做不到真正的君子那样,那就退而求其次,既考虑他人的心情,又考虑自己的处境,做一个善良而不失智慧的人!

  《世说新语》真的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又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在愉快的邀请别人上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警惕呢?初二九班姚思羽?

读《世说新语》有感3

  放下《世说新语》,我的心绪飞扬起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行第一”中的这个故事: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地里有块金子,管宁照样挥锄,视金子如瓦石;华歆则把金子捡起来扔掉。二人曾经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官员乘车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

  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答曰: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人生太过短暂,认真做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比如:写一本书;画一幅名画;作一本唐诗宋词……认真做一件事情比马马虎虎做一件事情的付出多十倍,收益却也高十倍。

  在日常学习中,不也是如此?比如,同样做一份试卷,A认真做,40分钟就做完而且也检查完了;B没有认真做,一小时还没有做完,到被逼交卷之时,却发现还有一面没有做完。上课了,老师评讲试卷,A认真听,错误又少,当堂就完成了订正;B错误极多,又不认真听讲,拖拖拉拉,迟迟没有上交订正。渐渐地,A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同学眼中的“学霸”,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相反,B呢,成为拖班级平均分的差生,同学眼中的“学渣”。A得到了鼓励与信心,B的潜意识里认定了自己是个差生。小升初,A去了名校,因为老师看到了他的成绩、信心和实力;B去了对口公办,依旧认定其为差生。尽管,这是个新的开始,十年,二十年,一路顺风的A回到了母校;恰好,B也来了。A变成了高薪的.白领,正计划着自己未来的发展路线,有了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B呢?或许没考上大学;或许整天抱怨为什么A成功了;或许经历了辞职、离婚,打官司,被解雇,诸如此类……

  为什么十年后的自己会与别人拉开如此大的差距呢?因为别人从小认真,而你呢?从小马马虎虎。那么从何做起呢?从写好每个字,订正好每一张数学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你的收获一定会远远超乎预期!这就是专注的无限力量。

读《世说新语》有感4

  古人最看重三件事,乃德行、言语、政事。其中,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也。在《世说新语》中,故事之精巧,难用言语表达,鲜活人像,跃然纸上,智慧且精简。若想知其中缘由,且让我们细细品味之。

  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观念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言行。它们非但能感动冥顽不灵者,还能惊天地而泣鬼神,于冥冥之中散播道德的种子。一眼望去,似乎古人各有不同,而那些以德为重的,却往往惊人的相似:谦虚谨慎者,喜怒不形于色。生活俭朴者,为官清廉,不汲汲于名利。人际关系上,提倡慎于待人接物,不轻易褒贬者。亦比比皆是。

  周乗,字子居,汝南安城人。天资聪颖,高峙岳立,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也。而其智者,却曰:“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其人谦虚有礼,对贫寒且睿智之人敬仰且尊重,可见修养之高。

  孝乃人之常情,却常难以做到,即便如今,做到之人亦是寥寥,反而古人之孝诸在心中。时时警醒自身。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赢瘦,著重服,竟涕泗流连,见者以为真孝子。其人可谓心善之,孝到也,令人佩服。

  魏晋时代,提倡清谈之风,不仅寓意深刻,还要言辞简洁,举止洒脱,令人佩服。

  言语之高深,欲掌控之,非常人所及,它们非常简洁,论说双方都很巧妙。或哲理深思,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高锋,或气势磅礴,或抓住要害、一语中的。在交谈、辩论中,在侃侃而谈中,显示时人之聪慧。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黑白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此话哲理深思,短短几字,便能引人深思,精炼的古文,让我们自愧不如。可见清谈之风下人们对精妙言辞的注重。

  管理者首必重法度、维护法制,重视制度的建立。而封建社会的政治举措少能宽厚待民,即使给百姓以实惠,所谓德政,常常只是亦表面功夫。但总有些人,视金钱为粪土,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听事前陶公。作荆州时,令船官悉收集木屑,不限多少,人皆不解此意。后,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为了百姓利益,他也是物尽其用了。

  小小古文蕴藏大大智慧,本著作真乃奇书,让我们透过文字知古人会谈。笔触貌似清浅,却又入木三分。其中的道理,回味不止!

读《世说新语》有感5

  星期六早晨,我在《世说新语》中看了一则精彩的小故事,真是令我难忘。

  谢安的子女大多由谢夫人刘氏来教育,她因此问谢安:“怎么从来不见你教育孩子们?”

  谢安回答说:“我常常以身作则来教育他们啊!”

  这则故事让我很有感悟,谢安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可见父母的举止言谈会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我们,父母为人的准则和好的习惯对我们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也应该多向父母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我的父亲常对我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那时的我并不是很理解,机会只是出现在有准备的人面前吗?没准备的人呢?父亲平时工作认真,严谨细心,做事一丝不苟,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这让我十分敬佩。一天他回来告诉我们他正在准备高级职称的相关内容。晚上,屋里的灯一直亮着,灯光下爸爸正在写论文,他聚精会神地书写着,十分投入,仿佛外面的一切是在另一个世界。他时而认真思考,时而认真书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悄悄地过去了,爸爸没有休息,脸上的神情还是那么专注,真是令我震撼。他准备论文,填写表格,总结工作经验,一个个的晚上,一个个周末,他都在仔细认真地准备着。一切准备就绪,他提交了所有资料,一个月后,他又去面试了,最终,爸爸顺利评上了高级职称。一家人都高兴极了。

  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机会总是会出现在有准备的人面前。那些有准备的人总是对生活充满自信,总是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他们注重平时积累,注重赛前准备,他们总是会把握机会,他们是真正有准备的人。父亲以身作则,他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也明白了许多,真是受益匪浅。父亲是我的榜样,我努力向他学习。

  从此以后,我更加注重平时积累,我明白成功是一座金字塔,平时的积累,认真地准备就好比一块块大石块,筑成了一座牢固的金字塔。六年级下学期,我参加了CCTV英语比赛,赛前我认真准备,认真完成英语作文,并仔细修改。比赛时还要抽取几个单词,将他们串连成一篇有意义的文章。于是我自己先在纸上写了很多单词,模拟现场,我又将一些常用词汇进行巩固,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预赛,复赛,决赛,我获得了苏州赛区一等奖,并晋级江苏省决赛,获得二等奖。我也更加深入理解了为什么机会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面前。

  父亲以身作则,总以他的优秀品质教育着我,让我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