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08 04:22:39 来源:高考在线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一)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而在过去,李开复更喜欢的是跟创业者大谈“世界因我不同”。

  “我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

  李开复的病来得很突然。

  2017年暑假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身体检查,医生建议说,年纪大了,做个核磁共振全面检查下身体很有必要。这是李开复第一次做核磁。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大概是2013年8月的一天,他和李开复在河北承德参加一个会议。李开复突然出去接了个很长的电话,打完电话后把他和公司的其他高管叫到一起,说台湾的医生让他尽快回台北去复查一下身体。

  起初,李开复不以为然,当晚还跟同事们一起打了德州扑克。第二天跟电影《乔布斯传》的乔布斯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一起接受了腾讯的采访。然后就飞回台北进行复查。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当时检验技师拿着检查结果“哇”的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一言不发。李开复追问半天,医生让他看电脑屏幕,屏幕上一片漆黑,布满了二十多个亮点。

  医生告诉他,这些亮点都是肿瘤,他可能得了淋巴癌,也可能是胃癌或者肠癌末期,造成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李开复吃坏了东西,造成淋巴肿大。

  当晚,李开复睡不着觉,想起了自己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

  几天后,王肇辉接到了李开复的电话。电话中李开复语气沉重,说自己可能得了淋巴癌,但他不太相信,不断想用数据和新的检测方法或者美国的案例来证明自己是小概率,直到后来医生从他肚子里取出活体肿瘤,做切片检查后确诊是淋巴癌。

  从体检到确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对李开复和家人都是一种煎熬。

  大女儿非常伤心,李开复要不断去安慰她。小女儿当时正好在申请大学,本来成绩不好,听说爸爸可能得病,她拼命努力学习,最后反而成功申请到很好的大学。

  “当时我真心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美国的时候,李开复就立了遗嘱,回台湾后,有律师朋友建议他按照台湾的法律重新立一下遗嘱。李开复一直没当回事。这次生病后,李开复赶紧按照台湾法律立了遗嘱,但内容没有变。

  “台湾的法律要求遗嘱必须是手写的,而且不能有错别字,开复跟键盘打了几十年交道,这次要带病用笔写字,而且是繁体字,一写就是好多份。”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人身上。他跟妻子说,想再去一次两人认识的餐厅,去两人度蜜月的地方再旅行一次。他不停地回忆起跟小女儿一起在水城威尼斯的游船上,跟着船夫一起唱歌的场景。

  最终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淋巴癌四期。“这在淋巴癌里属于中间严重程度。”李开复说。

  医生一直安慰李开复,说他的病情没有那么严重。但李开复不相信,最后医生无奈之下给他发来一篇意大利论文。这篇论文提出,淋巴癌患者存活时间取决于是否进入骨髓、是否超过60岁、肿瘤是否超过6厘米、数量是否超过20颗等因素。看完后李开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至少可以再活五年。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李开复一开始选择中医中药,但后来还是转向西式化疗。在化疗期间,李开复开始构思《向死而生》。由他口述,几个台湾的朋友帮着整理,最后成书。

  “你问问自己的心,千万不要骗自己”

  确诊之后,李开复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股东、员工、被投公司和公众做沟通。当时创新工场投资了八十多家公司。当李开复在微博上发出“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