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2 10:13:00 来源:高考在线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1

“我想做一点试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这是尝试的第一批。”1897年,汪曾祺在爱荷华写作中心访学期间拿起带去异国他乡的一本《聊斋志异选》,开始了“将旧的故事再创造”的写作。

汪曾祺做了哪些改写?他在前言中自述:“《石清虚》我几乎没有什么改动。我把《黄英》大大简化了,删去了黄英与马子才结为夫妇的情节,我不喜欢马子才,觉得他俗不可耐。这样一来,主题就直露了,但也干净得多了。我把《促织》和《瑞云》的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改掉了。《促织》本来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揭露性的悲剧,原著却使变成蛐蛐的孩子又复活了,他的父亲也有了功名,这是一大败笔。这和前面一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绪是矛盾的,孩子的变形也就失去使人震动的力量。蒲松龄和自己打了架,迫使作者于不自觉中化愤怒为慰安,于此可见封建统治的酷烈。……小改而大动,即尽量保存传统作品的情节,而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变动,注入现代意识。改写原有的传说故事,参以己意,使成新篇。”

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最新版的《聊斋新义》,收入经汪曾祺改写的包括《石清虚》《陆判》《画壁》《捕快张三》《双灯》《同梦》等十三个故事,如汪曾祺在序言所言“小改而大动”,以白话重现演绎故事情节,改动多在结尾处。如《画壁》,结尾处以朱守素的驼队又上路了,“骆驼的柔软的大蹄子踩着沙碛,驼队渐行渐远”为收束,取代了原来的“即起,历阶而出”不了了之的草率和“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等说教的枯燥。

而对于《双灯》“魏伫立彷徨,遥见双灯明灭,渐远不可睹,怏郁而反。是夜山头灯火,村人悉望见之”这样本就富有情境意蕴丰沛的结尾,汪曾祺则如实写出“二小呆呆地站着,远远看见双灯一会明,一会灭,越来越远,渐渐看不见了,二小好像掉了魂。这天傍晚,山上的双灯,村里人都看见了。”

十三个故事的改写基本保持了汪曾祺一贯的简远萧散的风格,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削弱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汪朗认为,父亲汪曾祺“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2

汪曾祺的《聊斋新义》脱胎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原作相比,主体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情节化繁为简、清晰明快,又增加了一些生活的场景或细节,人物变得更具体、可感。这些小说不只是一种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对原来故事的简单转换,而是在语言、人物、意义等多个层面都进行微妙的重塑。通过他的改写和再造,它们最终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这是一组有意思的短篇小说,在趣味性这一点上也许甚至超过原作。弥漫在 《聊斋志异》中的那团恐怖气息被褪得更淡。我读到的是一个生趣盎然、充满流动性的世界,人与万物是浑然一体的,实与虚、生与死、阳与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的必然、绝对,彼此间可以流畅地交谈与转换,让人联想到奥维德的《变形记》。《黄英》中两个菊花精变成姐弟,能“花随人意”地培育出各种奇异的菊花,令爱菊者马天才惊诧不已。《陆判》中十王殿的判官轻而易举就能给朱尔旦换别人的心,给他的妻子换别人的头,两人依然活着,而且在同一个身体上仿佛都同时活着两个人。《人变老虎》中这点更为显著,向杲渴望变成老虎为兄长报仇,他向着神庙墙上画的老虎喊:“我要是能变成老虎就好了!”喊着喊着身上就长出毛来,再一看,已经变成一只老虎。报完仇后,他又希望变回去,于是 “想着想着,他觉得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全都掉了。”

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的最初意图,是“做一点实验”,想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具有一些“现代意识”。汪曾祺在改写的时候,带着现代的审美、道德的评判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故事,对小说原来携带的认知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修正、强化或摒弃。他试图通过小说传达的,也是这样一种现代生活的态度、观念和认知。例如《蛐蛐》一篇将原来《促织》的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受官加爵的大团圆结局改成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和感染力。《捕快张三》中张三在得知妻子出轨后虽然愤怒,但阻止了妻子自尽,说出一句“一顶绿帽子,未必就当真把人压死了!”这种大度宽容的观念即使在当下都是罕见的。《双灯》传达了一种突破传统婚爱观念的超前认识,“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我就得走了”,“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陆判》中判官按照朱尔旦的愿望将貌美女子的容貌换给妻子,她再也认不出自己。小说结尾她说“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这种对自我的追问具有很鲜明的现代性,甚至可以和米兰昆德拉的 《搭车游戏》类比。

还有一些篇目,汪曾祺有意减弱了其他成分的分量,着重突出了其哲理性的主题,使之获得更深一层的意味。尽管这些哲理性笔记朴素、简约,而且并不形成一种系统的认知,各自分别体现着来自儒释道不同方向的影响,但就单篇而言,这些闪烁的火花点亮了小说本身,赋予小说一种灵动的思想性,使之不再只是奇闻逸事的记录。《牛飞》像一则寓言,彭二梦见自己买回的牛长翅膀飞了,顾虑之下决定把牛卖了,恰巧在路上遇到一只正捕食的鹰,抓的时候不料鹰挣脱,卖牛的钱也被叼走了。一个老头说:“世上本无所谓牛不牛,自然也即无所谓飞不飞。”寓意着对人生得失的释然。《画壁》写商人朱守素在一个佛寺看到一幅天女画,画中天女之美唤起他的欲念,想入非非,不觉竟进入了画中、与天女同住,直到同伴寻找、长老弹画壁,他才恍然出来。小说借长老道出对真与幻的认识:“幻由心生。心之所想,皆是真实。”《同梦》写士人、妻子和小舅子三人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个梦:士人出轨,妻子发现,小舅子扔石头把士人的头砸破。这让人想到博尔赫斯改自《一千零一夜》的小说《两个做梦人的故事》,对这种神奇“巧合”的发现背后隐含着对世界神秘性的认识。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3

汪曾祺的小说深受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对蒲松龄《聊斋》的改编“实验”,《聊斋新义》是比较特别的一部,198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以来,被众多读者争相传阅。近期,由著名编剧史航策划并作序的《聊斋新义》单行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来纪念汪先生的百岁诞辰。

“我想做一点实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1988年,汪曾祺在给《人民文学》的创作谈中这样写到。《聊斋新义》是汪曾祺对蒲松龄《聊斋志异》部分篇章的改写,共13篇。

汪曾祺之子汪朗先生认为,父亲独有的清新质朴的语言魅力,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改写《聊斋》再合适不过。“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

作为《聊斋新义》的特邀策划人,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坦承自己是《聊斋》的“铁杆粉丝”。他特意为这本书作序《我就是想说说我的惊奇》,在对比不同版本的《聊斋》时,史航说,汪曾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了聊斋原著故事,让这本古代小说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散发出更多时代新义。

著名学者、传记随笔作家止庵觉得,《聊斋》在汪曾祺的改写下,成就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人与妖的阴阳世界不再变得冲突、对立,故事的总体脉络没有多大变化,却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说起这本首次出版的《聊斋新义》单行本,汪郎先生赞叹道:“这是我们老头儿作品里面‘添料’最多的,也是老头儿出版的各种文集当中制作最精美的书之一。”的确,该书收录了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著名美术家于受万的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可谓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包含多种审美体验的精心之作。

《聊斋新义》除了普通版本外,还将推出限量版本,全球限量600册,限量版图书扉页有全球唯一编号,拟请史航、汪朗两位老师亲笔签名,并钤汪曾祺印,漆口版为三面书口漆玫红色,为爱书者提供一个更值得收藏的版本。

《聊斋新义》作为汪曾祺先生第一个面世的单行本,为聊斋经典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以此纪念永远的汪曾祺先生。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4

汪曾祺的小说不似洪水奔流,并没有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但就是一些家常琐事,人生百态,柴米油盐,却能在汪曾祺的手中开出清新的兰,飘逸着馥郁的芬芳,笼罩,氤氲,直浸入心房。

小说中,有着淡淡的如兰般的爱情,我认为其中经典的是《露水》一篇。两个家破人也几乎全亡的男女因同在轮船上卖艺而相知,这样,男人开始给女人拉胡琴,女人唱曲,两人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但他们没有提到爱情,或许在他们眼中,生存下来已属不易,爱情这种东西实在是奢侈品。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确实泛着爱情的甜蜜,甚至有一种诗意的味道:“他们常在河堤上坐坐,看看星,看看水,看看夜渔的船上的灯,听听下雨一样的虫声,七搭八搭地闲聊天”。他们不懂哲学是什么,但他们却活的很有哲学意味。就这样,他们渐渐的赚了些钱,但天有不测风云,男人却在这时得上绞肠痧而死,女人为他披麻戴孝,第一次呐喊出他们的爱情:“我和你是露水夫妻,原也不想一蒿子扎到底,可你就这么走了!就这么走了!就这么走了!你走的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你是个好人!你是个好人!你是个好人哪!”女人放开声音,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因不测之灾两个本能幸福生活着的可怜人又这样分开,阴阳两隔,原来,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没钱!”,而是“没了……”。露水本就是脆弱的,平淡而不起眼的,黎明曙光,对万物都是美好的,唯独露水,这是它生命中最后的闪光……露水好大。

小说集中另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昙花、鹤和鬼火》。这是一篇很朦胧的作品,朦胧中蕴含着少年青涩的成长。刚开始并看不懂这篇文章(虽然现在也看不太懂),但这真的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算一开始不懂,但却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美感。整篇文章的色调都是淡淡的,颜色也丰富,就像印象派的名作,让人不由自主地脑补出一幅桃花源般的乡村美景。这是主人公李小龙的青春,就像昙花,叶子嫩绿,花色雪白,香气醉人,很美好,也透着未知的神秘,你永远不会知道那天晚上昙花会开,就像不知道美好的青春会怎样“于是李小龙走了两盆昙花,一盆放在床前,一盆放在他的梦里”。

还有那只鹤,在淡蓝如水的天空中,美丽而凄凉的飞着,让李小龙永远难忘,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鹤。李小龙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但却都不是那只鹤,这是当然的,青春的任何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青春。

聊斋新义汪曾祺读书笔记范文5

对汪曾祺老先生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作家,曾读过他不少关于美食的文章。老先生在《豆汁儿》这篇文中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吃货本性的,“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记得还有一篇关于臭豆腐的文章,题目叫做《臭豆腐与怀乡病》,原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记得当时读到这部分的时候笑得我直不起腰来,感觉这位老先生真是太有意思了!

汪老所写的美食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顶级食材和高级料理,而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很接地气,多数是家常菜,一些甚至在小摊上就能吃到。比如本书中提到的南宁酸笋肉丝汆汤面、四川夹沙肉、越南牛肉粉、北京豆汁儿、内蒙的手把肉等等。每每读到汪老谈吃的文章,都会顿时满口生津,恨不能马上去尝尝。

从汪老的文章中,经常能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阳光的心态,也完全没有文人的架子。好像任何苦事乐事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生活中值得享受的一部分。在《果园杂记》里,汪老做着最简单乏味的农活——涂白和打农药,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如此真诚可爱的老先生,怎么能叫人不喜欢!

如此热爱生活的老先生当然也会纵情山水之间,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大自然的魅力也让他有颇多感慨。《泰山》一文中,他观完泰山,便更觉自己微小,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如此谦虚豁达的老先生,怎能叫人不喜欢!

读过这本散文集,接触到方方面面的汪曾祺老先生,才发觉他不仅对吃很有研究。除了食物,山水、花鸟鱼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甚至是劳动,也无不吸引着他去细细体味,真真是一位大生活家。汪老的文字随性、质朴,读起来非常舒服,感情真挚不做作。

其实现在越来越快的节奏把我们压缩成了快餐式生活,人们慢慢失去的,正是汪曾祺老先生这种细细品尝,体味生活的惬意。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悠闲得准备着心仪的早餐,亦或是煮一杯小茶,捧一本小书,在躺在午后的余晖中随意翻读是多久之前?我们总是忙碌着前行,却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直到人生的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就散布在我们匆匆走过的路上。所以让我们也像汪曾祺老先生般,且行且珍惜那些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