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定要说一下,曼妙的芭蕾舞姿和洁白的一双芭蕾舞鞋必然会会诱使与严歌苓心有灵犀的读者满怀期待这本书中严歌苓对于芭蕾细腻丰厚满是人情味儿的全新解读,就像对扶桑的那件大红绣袍一样,然而书中并没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芳华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芳华》观后感600字1
看了电影芳华,一直想写点什么。
铺天盖地的影评,让你目不暇接,有对人生伤感的、有对冯导批判的、还有对小人物同情的……我还有写的必要吗?
有的。
虽然我只是千万人中的一点细小微光,我也有微光嘛。万众喧嚣中,不管有没有人听见,我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吧。
我的声音就是:《芳华》是一种社会形态的隐喻。任何时候,哪怕是现在,也还能看得到刘峰的影子,何小萍的影子。当然,还有陈灿,还有郝淑雯。
冯小刚用自己独特的镜头语言,寥寥数语的人物台词,再现了每一个时代下都能看到的:小人物的隐忍,上层人士的优越;青春的美好,人生的无奈;感情的纯美,权利的丑陋……
“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在观看这部影片上,可以说一千个观众便有一千种《芳华》,每个人的境遇不同、阶层不同、人生观不同……他眼中的《芳华》便也不尽相同。
可是,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冯小刚用这句话作为试金石,点出了每个观影人的评价标准,也试出了每个评价者的内心。正所谓“乐观者看到条条都是康庄大道,悲观者看到条条都是此路不通。”
在生活的边缘挣扎隐忍的人,会为何小萍与刘峰掬一把同情泪;习惯站在生活的高处指手画脚的人,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在享受青春的美妙的人,会感慨那一代人特殊的芳华时代……
所以,看完电影,我不评价,我只看评价的人。正所谓你在看《芳华》,我在看你;你在看《芳华》的起承转合,我在看你的悲欢离合。
所以我说《芳华》是一种隐喻,不仅是电影里展示的情节,隐喻了种种社会形态;还有观影人的反应,似乎也成了冯导事先设定好的情节——他把观众的观影形态,变成了一种全体观影者集体表演的行为艺术,一种对现实社会更直接了当的点评。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看着每一个观影者,说出镜头里的每一句潜台词,说出镜头背后的每一个隐喻。
我看《芳华》,看到了很多主题。这些主题,不仅是从电影里看到的,还从观众席里也窥见了一些。
零散记之,以飨各位。
关于《芳华》观后感600字2
昨晚用手机看了《芳华》,136分钟,故事很简单,制作也很朴素。但看得我有些无法平静的感觉,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就好像皮上痒痒但抓不到痒的地方,似乎是骨子里渗透出来的那种感觉。回想从87年的《红高粱》,到99年的《那山那人那狗》,再到今天的《芳华》,能打动我的电影真的不多。当然看得也不多是主因,但这几个片子在我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或许是某些话语触动了我,或许是某些场景与我这一代人有些相近,也或许是对那个年代的一些人性挣扎、残酷现实下的窒息与无助、以及对社会的控诉等的共鸣所引起的。《芳华》里的那些冲突、人性孤独和命运的不可预期,特别是讲到了“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更是让我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电影带给人的意义,谁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电影背后的价值,然后在我们自己的理解中去把握未来人生的方向。
真实是《芳华》耐看的重要原因。在《芳华》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团一些年轻演员之间的冲突、自私、矛盾……特别是讲到了林丁丁为了自己可以出卖深爱她的刘峰。其实这些让人看后愤怒的镜头却正是人性弱点的表达,我以为也是《芳华》之所以吸引人的最重要一点。每一个年代都会有如林丁丁这样的“坏人”存在左右,每一个年代也都会有如刘峰这样的好人,以及“好人没有好报”的真实命运存在,也都有何小萍式的纯真、天真却又常受人欺负(好像是校园欺凌)式人物出现,甚至于到变成英雄却成了精神病患者(先苦后甜没有来到的断崖式悲剧)。电影表现手法中没有落入教条主义的俗套,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一些真实的东西。近观今天,我们也还是有太多的习惯了艺术化手法的表达,也沾染了很多形式主义表达的陋习,也有一些人性中尔虞我诈的现象出现,也有过度制作英雄的功利手法。在生活中有一些“甘愿接受别人帮忙的”最后还理所当然的丑陋存在,也有对于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表达已经习以为常的奴性思维……。
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揭示和人性美丽的诠释或许是导演最想表达的。社会中人性的尔虞我诈的表达:同室之间的同室操戈,可以为一张照片群起而欺负一个弱小者;管理者在为自己保持官位所做的“虚张声势”,为推责而层层“落实”责任的“举措”;有执法者审问普通百姓的无比“威严”、嚣张讹诈手无寸铁的小本生意人,有因为不会赚钱老婆跟着长途司机逃跑的普通老百姓……社会的丑陋是荀子人性本恶论的真实体现,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社会的必然产物。但是社会人的恶是可以向善的一面进化的,因为除了“利益”还有纯真(这真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物质开始急剧增多,我们已经不再贫穷,思想意识的东西必须也随着转型升级)。即使那些“好人”最后还是没有被好报,那些纯真的人后来甚至于“疯了”,那些一心想维护“不散的文艺团”最后还是散了。这一切都应该是暂时的,至少在导演看来是如此,也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所期待的未来。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像何小萍式的要尊严不要功利,像刘峰式的要爱情可以不要文凭,要清白可以不要生命……即使在命运让他们窒息的瞬间,他们还能有心平气和活着的本领。电影中穗子旁白中讲到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谈笑如故,岁月改变,更为知足”……我想这或许也是编导想在电影中渗透一个这样的哲理:“岁月可以改变一切,纯真最终属于每一个我们,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也吻合了十九大以后倡导的新时期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也如人民日报2月12日海蓝博士文章《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来临》中写道:“在一个万物具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在新的时代,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好吧,我想作为一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我,虽没有《芳华》中那样的“刻骨铭心”,但也略微感受到一些那个年代的艰辛,所以就让我们“芳华虽渐逝,纯真可归来!”
关于《芳华》观后感600字3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关于《芳华》观后感600字4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关于《芳华》观后感600字5
“人的命运与时代最终无法分割,个体发言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他也许会被审判和牺牲”
其实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很快的将这个故事读完,只是没有想到如此的悲伤和绝望。创业课老师在讲wenge时期的故事,与书中那个司令家女儿和下海的二流子男朋友的故事如出一辙。
”现实”远比电影要精彩得多。书中爱情比重的描述,是所有爱情故事里,我读过的,美化程度最低的。总觉得严歌苓的故事中人物的爱欲比纯粹的爱情多得多。对于“wenge” 对于我们这一代,它更多的像历史事件,毕竟对于如今周遭生存环境的精神追求,于我来说没有爱豆的最新动态来得重要。
这本书几乎断送了我对于过去“纯真年代”的想法,也不似创业老师讲的那个如今发家致富的学长是如何在第二日要调回城市的时刻,发生火灾,舍命救下了一个农村姑娘那般,拥有如此伟大的情怀和献身精神。其实我还在不断地安慰自己,其实那些过去的事情,都会以不同的视角再次呈现出来,不是历久弥新、记忆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地改变。
“我们当时怎么那么爱背叛别人?怎么不觉得背叛无耻?反而觉得正义,我们那时候可真的够操蛋的,把背叛当正义,那就是背叛的时代,时代操蛋”。现在还有空间和余地来指摘这个时代么?毕竟不论从穗子、丁丁,性感的女人、领导都腐坏到无以复加。人性的扭曲是放下尊严和基本的善良,从别人的缺陷中达到自我认可和满足。
一直期待着穗子可以和刘峰发生什么,可能是叙事角度带给我的错觉,穗子与刘峰同病相怜的同时,她还没有丧失人性中最基础的良知。那座“红楼”里,人们的物质、精神已经逼仄到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展现出来。红红绿绿,不能粉饰太平,命运,作为平凡人的宿命由时代缔造,由时代结束。
之前看《老师很美》 还是初中的时候,词汇的贫乏,可以描述的滋味太少。爱情在任何缝隙中都必不可少,欲望不会停歇下来,架构在故事之上的永远不止是生的希望。何小曼和母亲的故事是整段故事中最能吃进去的部分,母亲的病态与凛冽的冷漠,命途多舛,亲情作为唯一的慰藉,可以给予人唯一的慰藉,也彻底将它彻底摧毁。
这是剧本?还是小说?算不上喜欢这本书,这里面每个人物,我都爱不起来,恨不起来。刘峰的不幸,是时代的不幸。
现在,我们是否都有,做好平凡人的权利?
“人们需要被黑暗牺牲的行者,就如同读者需要被黑暗牺牲的作者。他们不愿意去做而渴望做到的事,需要特定的人替他们实践和完成”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欢乐春节作文大全五篇2023-08-16 14:59:58
观北京冬残奥会个人观后感最新六篇2023-08-11 08:50:56
《城南旧事》读后感五篇2023-08-13 01:58:14
欢乐春节作文大全五篇2023-08-16 14:59:58
观北京冬残奥会个人观后感最新六篇2023-08-11 08:50:56
《城南旧事》读后感五篇2023-08-13 01:58:14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8-06 22:59:06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8 00:37:47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09 0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