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读书笔记书评1
“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生。
尘缘倥偬,仞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
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忪。笑骑双飞风,潇洒到天宫。”
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位“大家”,曾以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唐朝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李商隐作《马嵬》(共两首),元代白朴作《梧桐雨》(杂剧,又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朝洪升作《长生殿》(昆曲)。其中,以洪升的《长生殿》创作最为杰出。洪升改写《梧桐雨》,并配合《长恨歌》,将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为传奇,是李杨爱情故事最完美的呈现。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杨玉环本是唐明皇之子李瑁的妃子。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因“机务闲余”而“寄情声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这位天香国色的儿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欲纳其入宫中。于是,唐明皇以“着为女道士”为名招入宫中,号为太真。不久,册封其为贵妃。玩物丧志,全然没了伦理道德。
杨玉环的万种柔情让李隆基不能自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纵情声色,与杨玉环“恩恩爱爱”,即使梅妃在李隆基心中仍有几分地位,即使两人曾偶尔拌拌小嘴,但杨玉环“欲擒故纵”,加上月宫宫主梦赐《霓裳羽衣曲》,使李隆基最终完全“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
戴乃迭说过,“我不怕磨难多,那是上苍在嫉妒我们的爱情太美”。“母亲大人”杨玉环的纵容,“父亲大人”李隆基的放怀,使原本一介庸夫的安禄山绝处逢生、一夜“跃龙门”,官运亨通。不甘心寄人篱下,安禄山在暗中招兵买马后,最终以“除君侧”(针对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李杨二人只能西幸蜀中,不久,军士哗变,李杨二人阴阳相隔。迫不得已,只能草草埋葬杨玉环。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肃宗接玄宗回朝后,李隆基这位太上皇已经大权旁落、名存实亡。他异常思念贵妃,曾想光明正大地埋葬杨玉环,但遭到了肃宗及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只能暗中派人处理好这件事情。“日日思君不见君”,临邛道士鸿都客被李隆基的执着所感动,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最终在蓬莱仙山找到了玉妃,并促成李杨二人梦中相遇。
我不信天上人间。但是,在洪升笔下,他却把这一切描摹成现实:杨玉环本系蓬莱仙子(太真玉妃),李隆基本是孔升真人,“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两人死后本魂魄无归,但在牛郎织女的帮助下,李杨二人最终回列仙班,恩爱永远,成就一段跨时空的浪漫恋情。
唐明皇时期距今业已一千二百余年。虽然他和羞花的爱情故事或许是无稽之谈,但在文明人骚客甚至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这是一次真实的浪漫爱情之旅——因为有洪升的绝美《长生殿》。
《长生殿》读书笔记书评2
十七世纪的最后十余年里,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这便是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清代乃至全部戏曲史上体大思精、“气味深厚”的两大悲剧,南北双星同时闪烁着凛冽而又凄凉的点点寒光。
《长生殿》的作者洪升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一生郁郁不得志,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一日在吴兴浔酒醉落水而死,而这一天正是杨玉环的生日,也是唐明皇在长生殿上命梨园小部演奏《荔枝香》新曲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巧合。洪升为人疏狂孤傲,不趋时流,他才高八斗,在当时很有知名度,但他却很少与权贵交流,他的朋友王泽弘说他:“性直与时忤,才高招众忌。”他的生活一直很困顿,有时卖文为生,有时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就是在这种困顿潦倒的日子里,洪升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创作了著名的传奇《长生殿》。《长生殿》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长生殿》给洪升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厄运。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在佟皇后丧期内,洪升因邀约众多的朝彦名流在生公园观看内聚班为他专场演出的《长生殿》传奇,而被革去国子监籍,并被迫回到故乡杭州,悲苦地打发着他的晚年时光。可以说《长生殿》的戏里戏外都是一出大悲剧。
从思想上看,《长生殿》是丰富而复杂的。对理想化的至情的讴歌是洪升的创作主旨,这种“情”,不受空间的束缚,超越生死的界限,可以感动金石,挽回天地,如白日不朽,如青史长存。这种“情”主要是男女之间“精诚不散”、生死不渝的情,其次还包括忠臣孝子“昭白日、垂青史”的情,最后作者还借对这种“情”的讴歌表达了他的历史兴亡感。它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由浅入深、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李杨爱情的发展。
在上半部分中,李、杨爱情作为帝妃爱情,是有缺陷的,作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描写。首先,李、杨爱情最初是肤浅的,唐明皇不过是爱杨玉环的美色,而杨玉环不过是为了得宠于君王,一门荣耀。唐明皇最初也是不够专一的,他曾与虢夫人来往,偷幸梅妃,并由此引起了杨贵妃的怨愤,造成了爱情的波折。此外,李杨爱情最致命的缺陷还在于他们身为帝妃,迷恋爱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唐明皇“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仙乡,”寄情声色,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他穷人欲,“占了情场”,导致“朝纲”。为了他心爱的妃子,他又“逞侈心”,大封杨氏一门,造成了杨国忠的专权,杨氏一门穷侈权欲。特别是为了满足杨贵妃的朵颐之乐,他竟不惜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涪海南两道每年进贡新鲜荔枝,以致贡使昼夜奔驰,驿马为之疲羸,驿吏因之逃亡,甚至为此踏坏禾苗,踩死人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和士兵的怨恨。唐明皇为了迷恋杨妃,也使安禄山得到了重用,发展了其野心,造成了叛乱,激化了民族矛盾。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帝王后妃这种特定爱情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反过来也造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但是,在上半部分,李杨爱情也是逐步发展的,他们的爱情缺陷也在逐步克服中。他们的`爱情由浅入深,逐渐趋向成熟和专一。李之爱杨,开始是出于对杨的美貌的爱慕;谪逐之后,李开始感到知音人去;《制谱》中,又感到杨聪明绝伦;《舞盘》中,一个跳舞,一个击鼓,志趣相投;《絮阁》中,又感到杨的“情深”;至七夕盟誓,则爱情已达到了真挚专一的阶段。
但身为帝妃,他们的爱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一致命的,缺陷并未克服,则是转而又导致了马嵬驿之变的恶果,在这场巨变中唐明皇被迫赐死了杨妃,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因此,作品的下半部继续描写李、杨爱情的进一步发展,把他们的爱情发展到理想化地境界,并使他们克服了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首先,作品极力描写唐明皇赐死杨妃后的痛苦,反复描写唐明皇的刻骨相思和无限深情,突出强调唐明皇爱情的专一和坚守前盟:“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惟只愿速离尘埃,早赴泉台,和尹地中将连理栽”。杨玉环也死抱痴情:“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迥万转情难变”,“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作品把李杨笢到了生死不渝、感天动地的理想境界。同时,李杨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也得到了克服,唐明皇交出了帝位,杨玉环也不再是贵妃,他们脱离了帝王后妃的地位,与政治脱离了干系。他们认识并忏悔了自己的罪恶。唐明皇自责“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杨妃更真诚地忏悔自己是“罪孽沉重”。逃亡途中的艰苦跋涉和野老所献的粗麸麦饭,使唐明皇由往日只顾个人的享乐,开始体恤群众的疾苦,杨玉环也一再忏悔“弟兄姐妹,挟势弄权”所造成的恶果。这样,作品便使李、杨爱情与国家、人民群众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之变成了非帝妃的理想爱情。同是,作品还对李杨的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表达崇高的爱情理想。
作品认为,李杨爱情的缺陷,有的是帝妃身份不可避免的产物比如唐明皇之所以偷幸梅妃,是因为他不得不去安慰这个痛苦寂寞的女子,作为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专情一人与其他嫔妃有关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絮阁》对唐明皇偷幸梅妃的批判是轻松的。李杨的爱情缺陷虽然关系到国计民生,但作品认为,这种穷人欲、逞侈儿、弛朝纲,都是由至情至致,而这种至情是十分难得的:“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因而,驿这一点的批判也并不严厉。《褉游》、《进果》等出所描写的现象,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严肃的批判意义,但作品却经喜剧式的轻松笔调加以描写,这就淡化了其批判作用,也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是轻松的批判,安史之乱和被迫处死杨妃,是对李杨爱情缺陷的惩罚,但作品以悲剧笔调加以描写,可谓有批判,也有同情。而且,作品最后让李杨有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可见作品的批判并不占主要地位。对李杨理想化的爱情的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才是主要的。作品写李杨的相思和深情,直至生死不渝,感动了织女,让他们月宫团圆。真情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天上人间之隔,即达到了所谓“至情”,从而实现了“天人之合”的团圆。
艺术上,《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上半部分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安吏之乱前夕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面貌。作者人历史素材出发,又不拘泥于历史细节,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剪裁、概括和虚构。如对杨玉环做的“净化”处理。驿杨国忠,把他由杨玉环的从兄改为亲兄,把他在安禄山封王后才拜相改为早已拜相,把曾屈事安禄山改为与安禄山势均力敌,成为各种关系和矛盾的集合点,从而把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有机地联系起来。作品下半部分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李杨感一动地的爱情,把李杨爱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就把一个存有缺陷的爱情悲剧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或以为后半部虚无缥渺,缺乏现实基础,实际是没有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总体思想,也没有从传奇的结构方法上着眼。《长生殿》以钗盒为线索结构全篇。在剧情开始的第二出,唐明皇就拿出金钗钿盒,与杨玉环定情,最后一出唐明皇和杨玉环又各执钗盒之一半会合于月宫:“收拾钗盒旧情缘。”中间部分,金钗、钿盒的实物出现八次之多。几乎在每个重要关节,都有金钗的出现,钗盒作为李杨定情的信物和至情的象征,如同乐曲的主音,在乐曲中不断地反复出现。作品围绕钗盒描写李杨爱情的离合,全剧由三离四合构成。李杨钗盒定情是合,杨玉环妒而被谪是离,复召进是第二次合,偷幸梅妃是第二次离,重归于好是第三次合,马嵬自缢是第三次离,最后月宫重圆是最后的合。从而使全慢衔接紧凑,针线绵密,伏笔照应,极具功力。其次,它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社会政治为副线铺展剧情,描绘人物。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有机统一,又错综发展,互相交插。李杨爱情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矛盾的发展又促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长生殿》的语言以清丽流畅为基本特色。它善于化用前人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但又不堆砌词藻、典故。文词优美、充满诗章而又晓畅自然。音律精妙绝伦。
因此,《长生殿》自问世以来,一直流行剧坛,盛演不衰,直到今天,《长生殿》若干片断经常在昆剧舞台上演出。
《长生殿》读书笔记书评3
清初之际,人们对新旧王朝的交替倍感深刻,亡国的悲痛与统治者的镇压让社会上充斥着一种急需发泄的忧愤情绪。许多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点,从而创作了许多感怀兴衰的艺术作品,如《长生殿》、《通天台》和《临春阁》等。其中,洪升的《长生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问世之后,便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剧本在开幕处写道:“唱不尽兴亡变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这就点明了主题:《长生殿》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它同时也是一部展示历史变幻的严肃戏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吸收了《长恨歌》和《梧桐雨》的艺术特点,采用一种贯穿天上人间、结合虚实变幻的表现手法,一方面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娓娓道来,尽显缠绵悱恻之情;另一方面采用种全景式的描绘方式,将封建李唐王朝的内部矛盾及“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百态展现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是造成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原因这一深刻主题。
剧中还特别塑造了郭子仪和雷海青两个正面人物形象。通过这二人的形象的塑造,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思旧情怀。
剧中的文辞风采是本剧的另一大特色,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唱词,都显得优美清隽、沁人心脾。在选配宫调、曲牌方面,也显示了作者在此道中的极高造诣。清初戏曲理论家吴舒凫就曾称赞说:“句精字研,罔不谐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长生殿》全剧构建缜密、情节曲折,且场面宏大、色彩斑斓,在人物刻画上也极为细腻深刻,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但它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称颂有余,批判不足,可谓是瑕疵稍显。此外,此剧是神话剧,有着较为浓厚的迷信色彩,我们在阅读时也应注意甄别。
《长生殿》读书笔记书评4
看了《长生殿》,我突然间对于中国古典优秀剧作格外着迷。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言,还有精彩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捕捉故事的点滴魅力。只是阅读过程中并不喜欢这本书在正文旁边的批注,因为总有些刻意诋毁杨贵妃的成分,而我是从来不认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剧是由杨贵妃一手造成的。
书中的人物描写总是格外精准,贵妃的千娇百媚、娇痴性;安禄山面有反相,狼子野心却“外作痴愚容貌”;贵妃的三个姐姐争风吃醋、言语句句带刺……当杨国忠、安禄山二人将相不和,唐明皇将安禄山外派范阳节度使想要疏远二人缓和矛盾,却不知此举放虎归山给大唐埋下了一颗怎样的定时炸弹。
剧中第十五出进果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事,累死的马匹,踏坏的庄稼,被踩死的百姓,逃跑的驿官,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而第十六出画面一转,写舞盘。“日影耀椒房,花枝弄绮窗”,骊山行宫金碧辉煌,贵妃霓裳千娇百媚。可是有前文景象的映衬,却让人怎么都欢喜不起来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巧妙。
剧中一出写安禄山筹备谋反,番兵番将如狼似虎;而另一边玄宗却还在为梅妃和杨妃二人的情感斗争而焦头烂额。一出写安禄山一路南下,百姓生灵涂炭,哥舒翰投降,潼关破;而下一出却是帝妃二人同游花园,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作者采用的竟是一种类似蒙太奇的写法,更衬托大唐气数将尽的亡国之象。乱臣贼子端坐宝座,美艳妃命断马嵬,玄宗传位肃宗,而贵妃的香魂还久久不愿离去。
当年那个指点江山、气度非凡的君王最终垂垂老矣。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守不住自己的皇位,守不住自己的爱人,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和那尊贵妃像。而另一边杨国忠、虢国夫人都已打入地府,杨贵妃却因本为蓬莱仙子秉性不坏而得到了救赎的机会。就像历史上,某种程度上真正败坏了杨玉环名声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那些胡作非为跟着升天的鸡犬。
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缓缓唱着那兴亡故事,呕呕哑哑霓裳歌舞,扑扑突突渔阳战鼓。贵妃在天上继续反省着自己的罪过,玄宗在人间继续沉浸于自己的思念。
最终李杨重聚,霓裳曲再起虚步瑶台上,飞琼引轻狂,人间爱情总如梦,行至结尾,看似圆满,几多悲凉。
《长生殿》读书笔记书评5
《长生殿》的作者洪升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一生郁郁不得志,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一日在吴兴浔酒醉落水而死,而这一天正是杨玉环的生日,也是唐明皇在长生殿上命梨园小部演奏《荔枝香》新曲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巧合。洪升为人疏狂孤傲,不趋时流,他才高八斗,在当时很有知名度,但他却很少与权贵交流,他的朋友王泽弘说他:“性直与时忤,才高招众忌。”他的生活一直很困顿,有时卖文为生,有时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就是在这种困顿潦倒的日子里,洪升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创作了著名的传奇《长生殿》。《长生殿》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长生殿》给洪升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厄运。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在佟皇后丧期内,洪升因邀约众多的朝彦名流在生公园观看内聚班为他专场演出的《长生殿》传奇,而被革去国子监籍,并被迫回到故乡杭州,悲苦地打发着他的晚年时光。可以说《长生殿》的戏里戏外都是一出大悲剧。
从思想上看,《长生殿》是丰富而复杂的。对理想化的至情的讴歌是洪升的创作主旨,这种“情”,不受空间的束缚,超越生死的界限,可以感动金石,挽回天地,如白日不朽,如青史长存。这种“情”主要是男女之间“精诚不散”、生死不渝的情,其次还包括忠臣孝子“昭白日、垂青史”的情,最后作者还借对这种“情”的讴歌表达了他的历史兴亡感。它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由浅入深、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李杨爱情的发展。
在上半部分中,李、杨爱情作为帝妃爱情,是有缺陷的,作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描写。首先,李、杨爱情最初是肤浅的,唐明皇不过是爱杨玉环的美色,而杨玉环不过是为了得宠于君王,一门荣耀。唐明皇最初也是不够专一的,他曾与虢夫人来往,偷幸梅妃,并由此引起了杨贵妃的怨愤,造成了爱情的波折。此外,李杨爱情最致命的缺陷还在于他们身为帝妃,迷恋爱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唐明皇“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仙乡,”寄情声色,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他穷人欲,“占了情场”,导致“朝纲”。为了他心爱的妃子,他又“逞侈心”,大封杨氏一门,造成了杨国忠的专权,杨氏一门穷侈权欲。特别是为了满足杨贵妃的朵颐之乐,他竟不惜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涪海南两道每年进贡新鲜荔枝,以致贡使昼夜奔驰,驿马为之疲羸,驿吏因之逃亡,甚至为此踏坏禾苗,踩死人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和士兵的怨恨。唐明皇为了迷恋杨妃,也使安禄山得到了重用,发展了其野心,造成了叛乱,激化了民族矛盾。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帝王后妃这种特定爱情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反过来也造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但是,在上半部分,李杨爱情也是逐步发展的,他们的爱情缺陷也在逐步克服中。他们的爱情由浅入深,逐渐趋向成熟和专一。李之爱杨,开始是出于对杨的美貌的爱慕;谪逐之后,李开始感到知音人去;《制谱》中,又感到杨聪明绝伦;《舞盘》中,一个跳舞,一个击鼓,志趣相投;《絮阁》中,又感到杨的“情深”;至七夕盟誓,则爱情已达到了真挚专一的阶段。
但身为帝妃,他们的爱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一致命的,缺陷并未克服,则是转而又导致了马嵬驿之变的恶果,在这场巨变中唐明皇被迫赐死了杨妃,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因此,作品的下半部继续描写李、杨爱情的进一步发展,把他们的爱情发展到理想化地境界,并使他们克服了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首先,作品极力描写唐明皇赐死杨妃后的痛苦,反复描写唐明皇的刻骨相思和无限深情,突出强调唐明皇爱情的专一和坚守前盟:“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惟只愿速离尘埃,早赴泉台,和尹地中将连理栽”。杨玉环也死抱痴情:“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迥万转情难变”,“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作品把李杨笢到了生死不渝、感天动地的理想境界。同时,李杨帝妃爱情的根本缺陷也得到了克服,唐明皇交出了帝位,杨玉环也不再是贵妃,他们脱离了帝王后妃的地位,与政治脱离了干系。他们认识并忏悔了自己的罪恶。唐明皇自责“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杨妃更真诚地忏悔自己是“罪孽沉重”。逃亡途中的艰苦跋涉和野老所献的粗麸麦饭,使唐明皇由往日只顾个人的享乐,开始体恤群众的疾苦,杨玉环也一再忏悔“弟兄姐妹,挟势弄权”所造成的恶果。这样,作品便使李、杨爱情与国家、人民群众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之变成了非帝妃的理想爱情。同是,作品还对李杨的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表达崇高的爱情理想。
作品认为,李杨爱情的缺陷,有的是帝妃身份不可避免的产物比如唐明皇之所以偷幸梅妃,是因为他不得不去安慰这个痛苦寂寞的女子,作为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专情一人与其他嫔妃有关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絮阁》对唐明皇偷幸梅妃的批判是轻松的。李杨的爱情缺陷虽然关系到国计民生,但作品认为,这种穷人欲、逞侈儿、弛朝纲,都是由至情至致,而这种至情是十分难得的:“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因而,驿这一点的批判也并不严厉。《褉游》、《进果》等出所描写的现象,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严肃的批判意义,但作品却经喜剧式的轻松笔调加以描写,这就淡化了其批判作用,也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是轻松的批判,安史之乱和被迫处死杨妃,是对李杨爱情缺陷的惩罚,但作品以悲剧笔调加以描写,可谓有批判,也有同情。而且,作品最后让李杨有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可见作品的批判并不占主要地位。对李杨理想化的爱情的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才是主要的。作品写李杨的相思和深情,直至生死不渝,感动了织女,让他们月宫团圆。真情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天上人间之隔,即达到了所谓“至情”,从而实现了“天人之合”的团圆。
艺术上,《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上半部分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安吏之乱前夕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面貌。作者人历史素材出发,又不拘泥于历史细节,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剪裁、概括和虚构。如对杨玉环做的“净化”处理。驿杨国忠,把他由杨玉环的从兄改为亲兄,把他在安禄山封王后才拜相改为早已拜相,把曾屈事安禄山改为与安禄山势均力敌,成为各种关系和矛盾的集合点,从而把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有机地联系起来。作品下半部分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李杨感一动地的爱情,把李杨爱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就把一个存有缺陷的爱情悲剧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或以为后半部虚无缥渺,缺乏现实基础,实际是没有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总体思想,也没有从传奇的结构方法上着眼。《长生殿》以钗盒为线索结构全篇。在剧情开始的第二出,唐明皇就拿出金钗钿盒,与杨玉环定情,最后一出唐明皇和杨玉环又各执钗盒之一半会合于月宫:“收拾钗盒旧情缘。”中间部分,金钗、钿盒的实物出现八次之多。几乎在每个重要关节,都有金钗的出现,钗盒作为李杨定情的信物和至情的象征,如同乐曲的主音,在乐曲中不断地反复出现。作品围绕钗盒描写李杨爱情的离合,全剧由三离四合构成。李杨钗盒定情是合,杨玉环妒而被谪是离,复召进是第二次合,偷幸梅妃是第二次离,重归于好是第三次合,马嵬自缢是第三次离,最后月宫重圆是最后的合。从而使全慢衔接紧凑,针线绵密,伏笔照应,极具功力。其次,它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社会政治为副线铺展剧情,描绘人物。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有机统一,又错综发展,互相交插。李杨爱情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矛盾的发展又促成了李杨爱情的悲剧。《长生殿》的语言以清丽流畅为基本特色。它善于化用前人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但又不堆砌词藻、典故。文词优美、充满诗章而又晓畅自然。音律精妙绝伦。
因此,《长生殿》自问世以来,一直流行剧坛,盛演不衰,直到今天,《长生殿》若干片断经常在昆剧舞台上演出。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最新更新小学生读物《稻草人》读后感五篇2023-08-07 11:45:09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2023-08-09 06:15:07
元旦节日见闻作文500字五篇2023-08-12 14:43:29
最新更新小学生读物《稻草人》读后感五篇2023-08-07 11:45:09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2023-08-09 06:15:07
元旦节日见闻作文500字五篇2023-08-12 14:43:29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8-06 22:59:06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8 00:37:47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09 0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