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里,主人公默尔索的经历从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这一切大都是默尔索自己的意识流,从他自己来看,一切都说得通。
但是司法机构的审理,却依据主人公的一些偶然事件,把默尔索虚构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
默尔索的种种怪诞行为乍一看难以理解,可事实上,他才是活得最多、最充实、有着深沉本真追求的人。莫索尔这个人物放在今天,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系青年,淡定、自由,但是这样一个自我、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却背负了极大的冤屈与不公。
作者借默尔索临刑前的恍悟和爆发之语,控诉了司法机器的冷酷和不公。
默尔索一直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是不能违背的,哪怕莫索尔只是表达了中立,都被认为是荒唐的,不被允许。
独立VS从众
就拿小孩&老师来说吧,老师喜欢听话的乖小孩,因为这种小孩子稍微表扬两句就愿意积极地顺从老师。
一旦小孩子有了独立意识的苗头,老师就不会那么重视了。因为这些小孩身上自有一套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不见得会被老师的三言两语打动,因而不见得会顺大人的意,也就不会像乖孩子那样显得那么讨喜。
出戏VS入戏
这部小说应证了我自己的某种感受:在很多应该有点什么反应才“对”的时刻下,人们很可能恰恰没情绪,或者出现了另外的情绪。社会规范限定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个人轻易不能打破。
好比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合情理的反应是悲伤哭泣,但是默尔索偏偏没有,他甚至记不清母亲去世的具体日期,他会觉得棺木反射的灯光太刺眼。
这些反应看起来并不正常,但是看起来不正常就是不对吗?
这明明也是真实自然的反应啊。
就像我们搞笑的时候说悲伤辣么大,悲伤其实没那么大。
就像那句我们已经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我们的反射弧在社会规范下已经有了僵硬的范式,突然看到有人保有最本真的反应时,竟然在惊奇、质疑。
有什么好惊奇的呢,为什么不允许呢?生活是个大剧本,有人在全情投入的时候,为什么不允许另一些人出戏呢?从没有什么,可以成为全部人的教条。或者说,人出生到死的过程是否值得我们去全情投入都还得另说呢。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局外人》一看到这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定不是个在他所处的社会生存很自如的人。可能为世人所看不起,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主义者。在读过这部作品后,我发现其实局外人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局外人》这个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主人公入狱之前的事,第二部分讲的是他入狱后的生活、审判场面以及最后处死的事情。它的故事情节有点荒唐,看起来似乎有联系,可是在有些时候却像是硬凑起来的联系。在有些事情或者有些人的交代上并不完整,让我搞不清他写这些的意图。
故事的主人公叫默而索,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作者也没具体交代他的身高长相和职位高低。他有个女朋友叫玛丽,玛丽一直都想嫁给默而索,但是默而索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是无所谓,如果有必要结婚他就结婚。他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邻居叫萨拉玛诺,这个邻居经常骂那条的了皮肤病的狗,但是在有一天狗走失了后他又开始伤心寂寞了,说在妻子去世以后那条狗已经是他最后的伴了。他每天都在找狗,最后有没有找到狗谁都不知道。默而索还有个邻居叫莱蒙,是个很矮的人。别人都说他是靠女人吃饭的,在问及他的职业是,他会回答说是仓库管理员。他养了一个情妇,他会每月要给她1000法郎,但是情妇却背着她去买彩票,他想修理情妇于是就找到了默而索,默而索答应给她写一封信引她出来,但是到最后却将事情恶化为他拿枪杀死了一个人,而且连开了五抢。还有一位是在股市中出现过三次的神甫,他三番五次地劝默而索信仰上帝,不断地提到上帝的正义才是一切,但是默而索并没有因为他的劝说而对神父或者上帝有所好感,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无神论。
其实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很复杂,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可以数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中主人公是思想,还有故事的发展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了。
首先是小说在一开始就用了一句话让我震惊--“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死了,但是连妈妈死的具体时间都不知道,这让人无法理解这个当儿子的是怎么在当。在知道母亲死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伤心悲痛,而是在考虑老板会不会因为他请假了生气,但是他最后终于想清楚了母亲死了又不是他的错,他要请假,老板也不能怪到他头上,要怪也只能怪他妈妈在这里时候死掉了。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感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自己的母亲死了而她却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似乎死的不是自己的母亲,把责任都推在母亲的死上。
在去养老院安葬母亲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不悲伤,而是觉得很烦,因为借黑领带和黑纱很烦。在到达养老院时,院长向他讲了她母亲这几年的情况,她在开始来养老院的时候经常哭但是呆久了也就找到了朋友不再孤独了。院长很理解默而索因为没有能力抚养母亲而把她送到养老院的情况,但是在默而索自己的想法当中不来看母亲是因为如果来了既要浪费钱还要浪费时间,从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抛弃自己母亲的人。
在为母亲守灵的时候,门房说让默而索去看看自己的母亲,可是默而索并没有看。而且到最后还和门房一起抽起了烟,虽然他犹豫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不合理,但是最后他还是认为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在回养老院的这一段内容中有一句话似乎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了伏笔,“我有一种可笑的印象,觉得他们是审判我来了。”是的,在看到后面我们可以发现默而索的死虽然起因是因为开枪杀了一个人,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因为在为母亲守灵期间做了一些不合礼法的举动而判了死刑。“我甚至觉得,在他们眼里,躺在他们中间的死者算不了什么。但是现在我认为,那是一个错误的印象。”在最后的审判过程中默而索开始发现自己是在乎母亲的,但是在守灵这段时间他关注的更多的却是他周围的人,而妈妈却像是没死一样。
在后来别人问默而索母亲的年龄时他也不知道,只能含糊的说“还好”,在丧礼完成后他也只是想着自己可以在床上睡大觉了。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而默而索却像是无关自己一样地生活,我也只能说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局外人。
在回到城里之后,默而索发现老板生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请假的时间不对,因为加上星期天他就请了四天的假了,暗示他并不在意,他只把这件事归结给母亲的死,似乎他觉得这段时间里的错误都应该归结于母亲的死上,母亲死得太不是时候了,这些都不是他的错。
回到家后默而索就和他的女朋友开始逍遥,到海边游泳,去电影院看费南戴尔的片子,晚上带着玛丽去自己家过夜,而对于戴孝这件事他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妈妈已经安葬了,我又该上班了,总之,没有任何变化。”这句话就讲明了妈妈的死似乎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只是在别人问起母亲年龄和什么时候去世时他会有点心虚。
文章后来介绍了默而索的两个邻居,其中一个是老萨拉马诺,他是默而索的同层邻居,他他有一条狗,这条狗得了一种皮肤病全身的毛都掉光了,浑身是硬皮和痂,而老萨拉马诺也长得像那条狗一样。他们两个之前似乎有很深的仇恨,老萨拉马诺经常骂那条狗是“混蛋、脏货”,那条狗也直哼哼像是在骂老头。在后来狗丢失以后,老萨拉马诺又开始担心、难过,不停的问默而索狗是不是会在某个地方或者它会自己回来的。他担心那条狗是因为它是他老伴儿死后唯一的朋友了,如果连它都不在了那会是多么寂寞的事。这种失去了才珍惜的事情默而索在一开始就是憎恶的,但是他觉得这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不需要管这些事。他只是一个局外人而已。
第二个邻居叫莱蒙,被人说他是一个靠女人吃饭的人,但是在问到他职业的时候他会说是“仓库管理员”。他长得很矮,但是穿得很体面。他有一个情妇每个月都会给她1000法郎的生活费。在读到这里时我很纳闷,为什么这样的相貌别人会认为它是靠女人生活的呢?不过从文中看来他似乎挺有钱的,而钱是从哪里来的就不得而知了。莱蒙的情妇背叛了他,莱蒙就想引情妇出来教训他一顿,他让默而索帮他写信。默而索认为莱蒙是把他当朋友所以才让他写的,但就是这一件事也使默而索走向了监狱,走向了死亡。
小说第一部分的结尾时默而索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在默而索自己的印象中自己在开枪的时候是只觉得天气燥热,阳光刺眼。就这样默而索因为开了五枪打死了一个人被捕了。在这种迷迷糊糊的情况下默而索住进了监狱,过上了更为离奇荒唐的生活。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中,主要讲的是默而索接受审判的过程。在审判当中,本来是因为开枪杀了人而被抓的他却被说成是因为母亲死后没有哭,和女朋友快活而定罪了,而且他居然因此被判了死刑!在审判的过程中,似乎除了他的律师没有哪一个人是真正向着他的。养老院的院长、门房、老萨拉马诺等等,这些人的证据促使他的死刑。最后那个神父还是在劝被判死刑的他信仰上帝,不过这件事至少没能使他们如愿,默而索还是不相信上帝,他是不相信有上帝的。在行刑前,他发现其实什么时候死都是无所谓的,在他死的时候他还希望有很多人来憎恨他,这样至少他不会孤独。
文中的默而索是怎样一个人,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许在我们认识了加缪这个人后,我们会对主人公有一定的理解。
阿尔贝·加缪法国著名法国作家,1913年11月7日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在文章中为什么主人公会对自己母亲的死冷漠对待,甚至不想见自己母亲最后一面,也不知道母亲的去世时间和年龄,这样的人如果用我们平常人的眼光看来是不能肯定的。但是从整篇文章看来,默而索把母亲送到养老院是因为母亲在自己家里很孤单,而养老院里至少有其他的老人陪伴不会寂寞,这也算默而索考虑周到了。而母亲死了为什么不哭在文章最后也是有回答的“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解脱,准备把一切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他认为母亲的死是一种解脱,在死后母亲能再重新来一次,这不是悲伤的事,反而应该觉得高兴,因为母亲又得到了新生。但是世俗的眼睛看到的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母亲死了不哭是大大的罪过。这罪过跟弑父相比是可以等同的,所以在最后默而索就因此而被判了死刑。
在默而索被捕入狱后,原来深爱他的女朋友只来看了她一次,他的朋友莱蒙也只是在法庭上为他做了一下证,甚至就根本没有坚持自己的证词,在法官宣布死刑时也没有站出来为默而索辩解。而以前养老院的院长、门房,那些表示理解他的人都出来证明他有罪了,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他们的背叛让我感觉到一阵凄凉,不仅是为默而索,而且是为整个社会。在别人陷入困境时不是帮他一把,而是置之不理甚至是再补一脚。
第二部分的审判中,扭曲的事实被审判长理解的很有逻辑,而在这个过程中默而索都没有一丝的反抗。在审判时,默而索因为开枪杀了人而被捕,但是这审判是判着判着就变成了因为母亲死了没有哭而且还做欢愉之事而有罪。这是哪门子的审判。在这过程中默而索的律师从开始到最后都对默而索说这个官司是绝会有胜算的。是但是审判长宣读审判结果时却变成了死刑。我不禁想问这律师是哪里来的信心?但是默而索对于自己被判了死刑表示无所谓,而且还放弃了上诉的机会,他认为自己现在死还是以后死都是一样的。这样荒谬的思想,在这样面对不公的审判,默而索还是一样的冷漠,他觉得现在死了至少有很会恨他,自己死的也不寂寞。这样一个对世界,对自己冷漠、无视的人,在主流社会是不会被接受的,他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所以他死了。在默而索成为局外人时。我们不禁要想到底是世人错了,还是主人公荒唐。
其实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痕迹,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世界是无奈的,是无助的,如果不能奋起反抗就只能像默而索一样当一个局外人,无视周围的一切。
默而索最后的死,可能荒唐,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不是能称作是一种幸福呢,一种解脱的幸福。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柳条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着,在夕阳的照耀下闪出亮莹莹的光芒,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旋舞着,勾勒出秋的芳颜。夕阳西下,一个断肠人独自走在昆明湖畔期待着他的出现。如果说酒可以令人沉醉,那么我情愿永驻这似酒非酒的画面中。我爱游山玩水,大概是看破了红尘了吧,我对自然有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感受,像不离不弃的恋人一样,像唇与齿的关系一般执着的编织着爱的梦纱,诠释着爱的感动。可是我与山水并不是恋人,我只是在单相思罢,一个人孤寂的徘徊在湖边,心中不免有些失意。秋是高寒的,湖面平若云镜,映着湖边的景物,缓缓的拉开了秋的大戏——自然的帷幕。枯黄的柳,阴翳的天,离群的孤雁,还有我那颗小小的隐秘的心都演绎在这块明镜中。这是心灵的明镜,这是一块净土啊!
我感叹时光的流逝,感叹虚度的年华,不免得又黯然伤神的惆怅了一回。倘使我是一只孤雁,自由的在这净土上方翱翔;倘使我是一片枯叶,轻轻的在水中飘荡;倘使我是一滴水珠,被风吹到湖中,汇成一片汪洋……然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人。我不能点缀柳飘逸的发梢,也不能编织云轻快的裙角,更不能聚成广袤的海洋。我是一个局外人,真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局外人微风飘过柳树,与湖面相触,几道波微微散开,形成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水漂,越来越大,最后散到远方。我倚在柳树上,眼神幽幽的射向远方,望着一切的一切当大雁离去的时候,当叶子落完的时候,当湖水结冰的时候,秋天就不复存在了吧。冬天就要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最后一只大雁发出一声长鸣,当叶子洒在头上,当湖水流向远方,我便离开了昆明湖。愿那叶子能随风飘到我的窗前,听我讲述那古老的故事,陪我一起经历仕途的沧桑。我爱那翩翩的彩蝶,虽然我只是一个局外人。局外人也会陶醉秋颜中,局外人也喜欢传奇的色彩,局外人也有动人的故事,不是吗?我是一个快乐而又孤寂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读完小说《局外人》,总想写些什么。然后就有了以下的了。
首先是关于“局”,也就是这个世界。加缪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其实这个咱中国人理解起来是最简单的:想想身边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这个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尔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杀人,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游离在这个“局”边缘的怪人:冷漠,貌似迟钝,对一切事物感到厌烦。甚至连母亲死了,他的反应仅仅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但默尔索对这个“局”的认识是清晰、准确无疑的: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在杀死人之后,他认识到:那却好像是在我的苦难之门上短促的叩了四下。也许仅仅是处于厌烦,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话都懒得说,什么事都懒得做。
之后他参加的法庭辩论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这个“局”的对立日益尖锐,“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颗流弹打死”。读到此我总是悲观的。荒诞的世界,出路是没有的,可能的选择有:一是死,自杀或者被杀;二是妥协,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杀。但是不对,局外人默尔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妈妈,他明白了她为什么在死之将至,时日无多的时候仍然玩起“重新再来”的游戏,他醒悟了: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他当然没有“在精神上杀死自己的母亲”,检察官对他的指控在这一刻显得多么可笑!)他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通过人们的仇恨,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为幸福。他是真实的。他以自己的真实存在完成了对这个荒谬世界和悲惨人生的一次打击和胜利。
显然,小说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阐释,那很好;但要从小说角度分析,我认为还是不够好:作者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么?正所谓,人心难测啊!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这个故事中的“当事人”应该是主人公默尔索。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虽然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普通的小职员的一次意外命案来讲述的,但是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默尔索是个“局外人”。
这个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在平庸的生活里稀里糊涂的犯下了一桩命案,最后被判了死刑的故事。主干单一,没有什么特别的支线故事。作者加缪仅用了五六万字来叙述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的是疑惑,因为默尔索其实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事实上他的案子顶多算是过失杀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无辜。我很惊异那些“正直”的法官们,律师,陪审团,执法人员,他们竟然为默尔索冠上“毫无人性的”“叛离社会的”“罪不可恕的”这样的罪名,然后以法兰西的名义——是的,他们用这样的巨大而又毫无道理的名义——判处他死刑。而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忍不住的可笑的感觉,我不清楚一场司法判决的具体流程,但是我相信绝对不是像是八卦的中年妇女一样发挥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然后果断而决绝的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施加在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只是有些淡漠内敛的小职员身上。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默尔索的意愿。
“你最好别说话。”默尔索被这样告诫道。他曾经这样在心里说:“现在到底谁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关重要的,我有话要说。”“我甚至被人取代了。”他如此感叹。他至始至终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将我置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
他这个“当事人”竟然至始至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他们讨论,他们臆想,他们争辩,他们认定,他们判决,最后他死刑。这个“他们”里从来都没有默尔索,但是结局却由默尔索承担。想到这里,我又感受到了除了可笑之外的另一种更为隐忍,更为可怕的寒冷,那是一种悲哀。
默尔索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局里,他与这个局有关,但是他又与它无关。局决定默尔索的命运,而他则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局中的每一个组成都是完美的,每一个组成都在以自己的看法过活,他们用自己的看法来看待所有事,主观意念施加在了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上。就像在最后几天纠缠着默尔索的神甫,他认为默尔索一定也能在石头上和一切上看见他仁慈的父,而并不相信基督的默尔索根本不可能再牢房的砖石上看见耶稣的脸。
默尔索是一个非典型的人物,他缺少我们普遍认为的应该成为的人应当具有的几乎所有的东西。说好听一些他是个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的一个人。说的不好听一点,他是冷淡,孤僻,不懂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放浪形骸的人;他是个无主心轴,无志气,无奋斗精神,无激情,无头脑,无出息,温吞吞,肉呼呼,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总而言之就是个现代社会中没有生存能力的人。
而作者却给默尔索了这样多的赞词:“他不耍花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的局外人”,“他拒绝撒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到受到了威胁。”,“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却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对于很多的事,比如他母亲的逝世,他并不是无动于衷,从文章里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他对于母亲的爱。那绝不比任何人要少,要浅薄。他的所有反应都是因为他看的开,他看到了许多别的人看不见的东西。站在“局”的外面,作为一个“局外人”。
“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默尔索是这样认为的,他并不是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相反,他才是真正站在自己母亲的角度上看的人。亲人逝世时的哭泣很少是真正为了逝者的,只是自己对于一个熟悉的重要的人的离去的无法接受,对于少了一个人的生活的不习惯,对于“死亡”这样的事的本身的恐惧。而如果这样看来的话,也许默尔索不仅不是个没有人性的人,相反,他比一般人都要清楚,都要善良。他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角度上,对于母亲来说是好事,那么他就没有伤心的必要。
他跳出了局,他跳出了由我们的生活和这个社会一起搅成的局。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默尔索有犯错误的,他最大的错误便是他本身,他不懂得察言观色,他缺少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基本的东西。而事实上,这又是他最为宝贵的,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一个局外人。也可怜的成为了这个庞大社会的荒谬的祭奠品。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大寒时节问候话语2023-08-16 11:23:22
军训前的心得体会2023-08-07 09:08:22
伤感压抑的句子2023-08-18 11:39:28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后感范文2023-08-10 00:36:20
道路交通安全个人心得体会三篇2023-08-11 10:25:15
八年级热闹的端午节300字作文五篇2023-08-08 12:18:24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8-06 22:59:06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8 00:37:47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09 0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