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最新

更新时间:2023-08-16 22:40:06 来源:高考在线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1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我就已经与很多很多高尚的人谈话了。真的,别看我年纪小,但我什么类的书都读过,都爱读。我就在这里谈谈我对读书的感受与认识吧。

小时候,我最先接触的书是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对他不陌生吧.《红楼梦》与《水浒传》是白话文学中引人入胜的好书。但都是开头蛮好看,后几十回便不太爱看了,有些悲惨。它们的优点是很有内容,不枯燥无味。慢慢地,我开始接触外国著作。像《牛虻》、《傲慢与偏见》、《哈姆莱特》、《双城记》、《基督山伯爵》等。都是我比较爱读和很出名的书。我读小说的习惯是:从头慢慢地仔细的斟酌着看。这是我根本打不破的读书习惯。仅有一次,我好奇的先把结局看了,结果,那本书便被扔在了一边,没有任何兴趣看了。外国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揭露当时的社会,所以说,看一本外国名著便可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与个人的境地。

刚刚说了长篇小说,那么下面来说说短篇的吧,短篇小说中,说实话,特别喜欢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贾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和契诃夫的《变色龙》。其实,我本人不爱写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需要你在一个短故事中一个或几个人物刻画出来,而且还要做到栩栩如生,给读者一个深刻印象,这是非常难的。而我刚说的两篇小说就做到了,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我现在正在读泰戈尔的诗。而我最喜欢的作者正是他,我感觉,他的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人从不管是什么情绪中都可以放松下来,让人静下心来品味他的诗。他能把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和发人深思的智慧启迪留给每一位阅读者。

一谈起文学来,就停不住笔。当然,文学的领域浩如烟海,写也写不完的。所以,就此停笔吧。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2

“读诗使人清秀,读史使人明智。”对这句话我似懂非懂。但是,书籍对我们的帮助的确很大,只要学会用心去读,突飞猛进是轻而易举的事。平时说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好像都是空虚的,有哪句真正超越了用心去读书的呢?

书读得多了,有时也就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故事情节,而真正美妙的有哲理的语段,却从不去细品。渐渐地,我觉得读书枯燥无味,总像缺少些什么,一种厌倦感油然而生。但是后来,却又不知为什么,我发现自己不是在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快乐而读书。是的,为快乐,为自己。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时,我总是这样想: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为我自己而创作的,我读书,我快乐。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们的作品,不都是很好的典范吗?看看人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名字长不说,写出的著作那才值得人反复阅读,百看不厌,让人叹为观止呢。

闭上眼想想,唉,真想自己也能有他们那样的文笔!但肚子里没点墨水怎么行呢?于是,读书又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需做的事,既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又能积攒点墨水,呵呵,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我对读书似乎是一种依赖,它让我把自己与“名人们”视为一体,让我不由自主地出口成章,让我遇到一些小事却深有感触,浮想联翩,让我沉浸在袅袅的书香之中。

我不得不敬佩苏秦的悬梁刺股,赞颂匡衡的凿壁借光,对读书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可这么看来,读书又岂不成了一件苦差事?不,我想,只要能读上书,已经是恩赐了,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唯有沉浸在书中,才不会感到空虚和无助。这也正是我酷爱读书的原因。

我还曾听人们说过“爱护书籍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可每一本经我手的书,到最后都是破烂不堪。但我却觉得这样更好,把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从书中获取更多的乐趣,我岂不是两全其美?我可以不吃饭,也能够不睡觉,但要我不看书,我想我是办不到的了,尽管读得昏天暗地,走火入魔,但在书本面前,我总能够明智。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这么珍贵的东西,我怎么舍得丢下呢?况且,我的理想在这里萌发,我的志向因它而远大,它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而我的梦想也将从这里扬帆起航。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我可不是个胸无大志的人,一天不读书,我怎么受得了呢?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3

鲁迅的这篇演讲,名为《读书杂谈》,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样常被人提起;就是专门谈读书的人与文,也很少提及此文。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原因,是鲁迅谈得太朴实了,他没有告诉人读书的妙法和捷径,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念和理论,他谈得实实在在。

而很多人是不喜欢实话的,他们更愿意相信花哨的说法,相信省心省力的窍门,实话呢,不仅过于平淡,而且不给偷懒投机取巧之心以鼓励和希望。 但实话的好处是不会让人上当受骗。

鲁迅说,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拿书来读就是了,但并不这样简单。接下来他区分了两种情形的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嗜好的读书则不同,“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是因为读者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劳,减掉兴味,甚至变成苦差事了。

演讲里鲁迅特别谈到读书不要盲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老头赶忙把小孩子抱上来,一起骑着驴走,看见的人说他们对驴很残酷。他们只好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很傻,空着现成的驴却不骑。老头对孩子叹息说,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

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结果会是很荒唐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强调要做一个思索者和观察者,观察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但如果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得还是有限的,“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总之,我的意见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和“实社会”接触,是鲁迅关于读书的一贯之论,在那篇应征而写的愤激的短文《青年必读书》里,鲁迅突出的实质是读书和读书之间的区别:一种是“与实人生离开”,另一种是与“实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4

日前,闲暇时间再次捧读鲁迅先生的《而已集》,对其中那篇“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2〕讲”印象深刻,感触良多,部分原文摘抄如下: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看来,88年前的鲁迅,深谙读职业书籍的痛苦——为了生存,为了生计,许多人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嗜好而苦读一些与职业相关的工具书。因为读的枯燥而无味,这确实教人痛苦。

也许鲁迅先生并不知道,事隔88年后的今天,读书的痛苦其实也没什么质的改变——身处“前进使人进步、落后使人失败”的竞争大时代,许多人依然为了营生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所钟爱的休闲书。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为了养家糊口或博取更多功名,拼命读书、学习,以期拥有一个光辉的前程,这本无可厚非,但功利性的读书却委实教人痛苦。

这不由让我想起20多年前,那时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正炙手可热,若能有幸考取,极有可能会被那些上市的大公司聘用,领取高额工资,或被一些急需该类人才的当地政府招聘而调入财政系统,吃上旱涝保收的财政饭。这难得的机遇,当然引得我那在财政局会计股工作的四哥注意,积极为我报名、取证,并不惜重金订购来多套的专业书籍给我,而我最终却辜负他的期望,失败的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当时很满足现状,缺乏动力;二是对那些专业书籍压根就提不起兴趣,以至到了考试的前夕,甚至还是没能够将书完整地看通一遍。

事后我也在琢磨,如果当年“注册会计师”的应试科目是语文、历史、政治或地理,后果将会怎样?我想结果一定很好,因为那是我平时是喜欢研读的科目,我会快乐学习,结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可是,人生却没有如果。

俗话说,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性,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面对考试的折磨,——前段时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面向社会,轰轰烈烈出台了规范用工的招聘政策。面对“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这块诱人的“央企”金字招牌,平凡的我,也未能免俗。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夜以继日参加考试复习,强迫自己翻出平日里那些倒胃口的工具书,背什么欧姆定理、直流功率、有功和无功功率、三角函数、视在功率等等公式,记那些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等等的功用与差别,特别是计算题里有什么三相对称负载相负荷、三相功率的计算,更是弄得我头晕脑胀,疲惫不堪,浑没有平日读文学作品惬意、畅快,虽然考试最后如愿以偿,但回想起复习的过程,就是一种痛苦。

经受过多次读书痛苦的咀嚼,也渐渐释然: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正如天有阴晴变化,月有圆缺更替一样,但正因为人生有了或这或那的缺憾,才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向往。生长在非洲大陆的瞪羚,身健而优美,那是在逃生的环境下练就的结果,倘如生活中没有了狮、豹等肉食动物对其的追踪和压迫,恐怕它早吃得体肥膘圆,再不会跳跃敏捷、健步如飞了!

读书是痛苦,但那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生命唯其如此,人生才会在痛苦中找到幸福,在幸福中找到痛苦,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读书杂谈读后感600字5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古人有语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中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好处多多由此可见一斑;今人又专门设立了“世界读书日”,可见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是一个永远不落伍的时尚的潮流;而许多国家和地区又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读书文化节,不一而足,既如此,我们何乐而不读书呢?

学海无涯,书海无边。读书首先涉及到选书这一关。在茫茫书海中选择可读、爱读之书也非易事。但有一点比较明确:选书一定要慎重。选错了书,虽不至于“一招不慎,全盘皆输”那么严重,但因此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感情还是难免的。相信每个人在读书之前都是抱了很大的希望:一定要读本好书。究竟什么样的才算好书,是一个笼统且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请人推荐也可凭借自己的认识选择,当然,也有一个比较原始但实用的办法,读名著。毕竟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错不了。

说来见笑,当初本人读书的源动力,不是受先人的启发熏陶,头脑发热奋起读书,而是常常苦于积压在心中的强烈情感无法表达,纵然胸有千言,却不知从何写起,让人干着急,便由此而萌生了读书的强烈愿望。尤其喜欢看一些大家的文章,真是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令人称快,好生羡慕。转念想,他们今天取得的成就何尝不是当初饱览群书的结果;他们涉猎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市井小说、草根文学……无不是他们的猎取之物。当然,所谓的读书,也不是仅仅局限于读,往往要眼、脑并用。眼睛是辅助物,只管灵活摄取;脑袋是处理器,分拣、删除、保存等一系列庞杂的工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毫无疑问,这已是公认的至理名言。国家要兴旺,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的作用不可限量。犹太民族可谓是个酷爱读书、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举一个数据,便可知其一二:诺贝尔奖颁发100多年来,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获奖人数比例却高达18。5%;香港人也不逊色,即便是在拥挤的地铁、车站,你也可以看到许多埋头读书的人们,老人,孩子或是年轻人莫不是如此,可惊可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书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当你无助、迷惘时可以通过读书来排遣忧愁;当你快乐、兴奋时也可向书传达你的快感。书,整个一“智多星”,答案就在它的腹中,只不过有些比较明了,一看便知;有些则需要细细玩味,方可得其奥妙。

书真好,它像一位不离不弃的朋友陪伴你的左右。高兴时,读上几页,感觉书中的文字在跳舞,对着你不住的笑。不开心时,你可以将它狠狠丢到角落,十天半月不理它。不用担心,它不会一气之下甩手而去,依旧会耐心地默默地恭候你的再次光临。想想真是有意思,书不是我们的.爱人,需要耳磨厮守;不是我们的孩子,需要精心照顾,但又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

书对我们这么好,不读书,自己觉得连书也对不起了。

正写着,突然想起已好久没真正静下心来读书了,却有闲心在此漫谈读书,真是不该。从明天起,不,从现在起,就要泛舟到书的海洋中,好好体验作为读书人的快乐,免得以后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