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基业长青读后感600字左右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3 11:26:37 来源:高考在线

  基业长青读后感600字

  《基业长青》属于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作者是吉姆﹒科林斯和杰里﹒波拉斯。本书来源他们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成果,书中通过数据对比的方式讲述了18家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长盛不衰的内在因素,找出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转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提供实际指导。

  本书共有11章,第一章为翘楚中的翘楚,列举了本书所研究的36个公司,12个与大家想法不一样的思考,以及作者是如何做研究而写出本书,我觉得第一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上面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论,如研究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多角度的研究思维等。第二章到第十一章讲述高瞻远瞩公司应该具有的10观念架构,非常有可操作性。

  造钟,不是报时。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个企业主要在于建立一个好的架构,即好的组织管理制度,活的机制。这样公司不会因为一个风云领导者的离开而变得默默无为或倒闭。超越利润的追求。一个公司应该赚钱,这样才能活下来,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一个公司更应该有更高尚的追求,这样的公司才能长盛不衰。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一个时刻追求进步的公司,才有前途,公司在改革进步的过程一定要坚守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像我国的阴阳八卦一样,在高瞻远瞩公司中和平共存,彼此协助、补足和强化。胆大包天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教派般的文化。一个公司强大与否取决于公司的文化,要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应当具有公司成员都信奉的文化。拥有可以传承的文化,是一个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内在灵魂。想起自己在做社团文化建设时也不知不觉地应用这个理念。同时预感和君咨询公司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择强汰弱的进化。企业是逐渐演进的物种,书中3M公司是最好的进化式进步的证明,不断思考超越自己才能不被淘汰。自家长成的经理人。书中高瞻远瞩的公司加起来总共1700年的历史,只有4次外人直接接手CEO角色的个别案例,可知重要的是公司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让领袖具有连续循环性。这章使我想到万科,他的领导者王石,郁亮都很相似,而且就我所知万科也在快速转型。永远不够好。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满足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用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起点的终点。把每次突破变成可行的任务的起点,时刻站在进步的阶梯上。构建愿景。最持久、最成功的公司的基本特质是他们保存一种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积极改变除了核心理念以外的任何东西。

  总之,一个公司或者组织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使其存在具有价值,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则,它是一套不需要外部调整的永恒指导原则。公司或者组织必须要有自己核心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使命,同时以其内生的力量不断更新,才能长盛不衰。一个公司或者组织必须时刻去认识自身,就像一个人应该不断认识自己,这比目标更重要。推荐读此书,特别是想创业的同志和做管理工作的同志。另外觉得《中国共产党党史》是绝佳的管理学书籍,同推荐。

  基业长青读后感600字

  《基业长青》是一部备受众多企业家、经济学家推崇的商业书籍。她从全球精选出来18家“高瞻远瞩公司”,深入研究它们的成长历程、企业特色、核心理念等因素,深入剖析其中的本质、联系和共通点,力图揭示出这些公司如何能在变幻莫测和激烈竞争的商场上长盛不衰,成为“基业常青”的代表。

  首先要弄清的是,本书所提到的“高瞻远瞩公司”,并不是纯粹以其企业的规模、资本的雄厚、利润的大小、市场的占有率等因素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排名从而上榜的,而是从1950年之前就创立,至今仍然叱咤风云的企业,换句话说,关注点为是否“常青”,用书中的话语表达,就是“高瞻远瞩公司”而不仅仅是最大的公司、最富有的公司或利润最丰厚的公司。固然,企业要生存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利润,“高瞻远瞩公司”也不例外,可是它们并不是以利润为唯一导向,利润最大化也不是唯一的目的。而能够长盛不衰,并不妨碍他们赚取大量的利润,事实上,“高瞻远瞩公司”的回报率要远远超过与其一一对应的18家对照公司。

  纵览本书,发现她的着重点并不是在这些“高瞻远瞩公司”高层如何决策、企业如何运作、内部制度如何、业务流程如何等等具体而实在的东西,而是关注于相对更“空泛”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独有特色等等。因为本书所涉及的18家“高瞻远瞩公司”和18家对照公司,业务的涵盖十分广泛,如果从具体事务分析的话,势必陷入过于冗长细致而无益的分析比较中,但是从核心理念这方面入手,反而能忽略不同业务之间的屏障,找到真正的共通点,发现“常青”的奥秘。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着实不错,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商业是重中之重。而商场的瞬息万变、大起大落、冷酷无情等特质,和战场并无二致,甚至尤有过之。同样,企业也能够被看作是商场上的军队,如何管理发展一个企业,就和如何训练一支军队在战场上克敌制胜一样。

  《基业常青》一书得出的最关键的研究结果就是:最持久、最成功的公司的基本特质是他们保存了一种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积极改变除了核心理念以外的任何东西。换句话说,“高瞻远瞩公司”能够从繁琐的经营做法和应时而变的商业谋略中,分离出他们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经久不衰的使命。这18家“高瞻远瞩公司”,虽然他们所处的领域包罗万象,公司的具体策略和业务方式也大大不同,在这点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一致的特色、共通的特质,但是,如果从公司的核心理念来看,他们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外界如何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懂。也就是说,本着公司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千变万化的商业运作。

  如同军队一样,在军事上来说战略总是相对不变的,基本上达成胜利的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师团、良好的训练、优秀的指挥、精良的装备、完善的后勤、合适的地形、适宜的天时等等,这是从古至今军事战略的基本要件。但相对来说,处于战略较下层面的军事战术就如同万花筒般,从无成法、没有一定之规,更有诸多的创新。如中央突破、两翼包抄、分进合击、诱敌深入、声东击西、远程奔袭、分割包围、逐次渗透等等,无法一一历数。历史上的战争中,各种各样的战术都有取胜的战例,而同样的战术在另一个场合就可能是失败的原因。可以这么说,战略是因为它的正确而胜利,战术是因为它的胜利而正确。公司在商场上如同军队在战场,只要把持住基本的战略原则,即核心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战术,即不同的方法、制度等等,就能够得到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从18家“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中发现,公司的核心理念基本是在公司成立不久后就确立下来的,而一经确定后就极少变动。在几十年的商战中,纵然商务环境如白云苍狗般变化、公司运作也跟着潮流随时应变,但核心理念还是简简单单、深入人心的那几点,所谓“理念恒久远,一句永流传”。另外,这些“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的共性就是:它们不是高深、奥妙、复杂如同阳春白雪一般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反而是通俗、直接、简单得即使是下里巴人样的底层员工也能够清晰的了解其中的涵义,并明确知道怎样去实现这些目标。也只有这样的核心理念,才能够使一个公司上至最高层的CEO、董事长,下至最底层的普通职员,都执有相同的一个目标、一个理念、一个价值观,才能够如同一台精密无比的机器,每个环节都能尽到了最高的功效,发挥最大的能力,完成最艰巨的任务。而且,这些“高瞻远瞩公司”在对于核心理念态度上,它们的执著捍卫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冷酷:凡是不符合它们理念的员工会被毫不留情的辞退,无论他们的才能是多么优秀,以保证核心理念不受到“异端邪说”的干扰或不执著者不作为而造成的淡化。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在决定公司前途上举足轻重的最高层管理者的选择上,这些“高瞻远瞩公司”的做法也是惊人的一致:从公司内部选拔,而不是采用“空降兵”(只有极少数例外,而这些例外也被事实证明了大都是失策)。这样的话,一个长期为该公司服务,经验丰富、对核心理念的认同感强烈的最高领导者,必然采用的公司具体策略也是符合核心理念和公司传统价值观,推动公司在既定的轨道上前进。映射到军队上,军队总司令也应该是深入了解这支部队的传统、熟悉官兵、掌握历来擅长的战术战法的人选,只有这样才能使一支军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像驱逐不认同公司核心理念的员工一样,不遵守军队铁律的军人,肯定要被赶出这支军队。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高瞻远瞩公司”在建立初期的经营业务种类,和它们辉煌时期有着很大的区别,像3M,Motorola,SONY等都是例证。它们的成功并不是像很多它们的对照公司一样,是一开始创业就茁壮成长的,而是经过了艰辛的努力、艰难的时期、长久的蛰伏,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时机,才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争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壮大。可以看到,没有执著于核心理念的坚持,和在这基础上,不断向未知的未来挑战的勇气、反复的尝试,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高瞻远瞩公司”们,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从不固步自封,这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也拿军队作类比,“高瞻远瞩公司”好像是“常胜” ,对照公司就是“不败”。乍一看,“常胜”和“不败”似乎没什么两样。但是商场和战场上都一样,只是为了保持“不败”的军队是没有出息、没有进取的动力,自然无法获得胜利;反之,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军队才有资格获得“常胜”。二战中,法国军队为了保持“不败”,只知道死守马奇诺防线,即使面前有德军进攻波兰背后极其空虚的天赐良机也不出击,坐失千载难逢的机会。相反,德军在两线作战的态势下,还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先灭亡波兰,再采用奇兵出击阿登森林,瞬间决定了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彻底胜利。“高瞻远瞩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可以对照到德军的一种战术:在战场上全线出击,采用小规模试探的方式寻找对方防线的弱点,一旦发现薄弱之处,就立即集中兵力突破,撕开突破口之后迅速投入预备队,向纵深扩大战果。“高瞻远瞩公司”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商战中克敌制胜,这种“多点试探,重点进攻”的战术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高瞻远瞩公司”另外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各有其不同特点。如HP的重视新技术开发,否则即使再赚钱也不做;如沃尔玛时时刻刻督促自身的竞争危机感;如玛丽亚特的让顾客宾至如归的理念;如波音的大手笔的赌博……在此不一一尽述。然如前所说,战术是因为胜利而显得正确,很可能它们的这些做法,另一家公司依葫芦画瓢却会一败涂地。如果只盯着这些表面的东西,却忽略了它们和公司根本的核心理念及具体实际的兼容性,从而生搬硬套的话,就是舍本逐末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商战,同是此理。

  最后,总结《基业常青》的研究分析:你想要拥有一家能笑傲商场、长盛不衰的“高瞻远瞩公司”吗?建立简洁有效、实际可行的核心理念;执著的捍卫它并雇用拥护它的员工;确定远大的目标;勇于尝试,面对挑战;也许,你就能成功。至少,这是一条曲折艰难、前途坎坷、但同时曙光初现的道路。

  基业长青读后感600字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而对中国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理解书中的伟大思想,更难以将此思考与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虽说这并无所谓,但作为管理学子,不免有些遗憾。

  读书的快乐不是源于一本书讲了哪些故事与道理,而是读者从书中体会了什么。

  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谈谈对该书内容的理解。

  首先,《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选取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二是系统地表述这种差异,并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这个研究条件。就如书中所选取的对照公司,美国企业的实践史给予了研究者这样一个空间。当然,也有研究者的认真坦诚的研究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企业,作为国内的管理学研究者(至少我这样定位自己,这个事业理由让我无比兴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中国企业还缺少历史经验总结时,如何在实践指导中国企业的前进,因为,企业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器官,对于市场经济刚刚启动的中国,企业对全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点讲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作为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我们该研究什么?尤其是想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与变革提供一点力量的学者,我们应该如何为此创造价值?前几日读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触颇多,管理教育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基业长青》的立意是伟大的,坦诚、认真、平和的研究态度,决定着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让人充满期待。

  通过实证研究,通过选取那些对照研究的公司,柯林斯和波勒斯重新验证了许多传统的思想认知,《基业长青》便从这种思想认真入手,从实证结果的角度,一一做出分析与说明。

  这种传统思想的认识就是书中所谓的“破除12个迷思”,我觉得“迷思”用得非常好,“在迷惑中思考”。这12个问题是值得我认真思考的,尽管不一定记得住,但可从其内在逻辑中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