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教研交流会上评课发言稿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7 22:16:25 来源:高考在线

  教研交流会上评课发言稿1

同志们:

  大家好!

  感谢XX学校的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两校友谊的桥梁。下面我就两节公开课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阅读教学的共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各种类型课文的特殊性

  (一)精读课

  1、精读课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多样;

  (2)教学形式的丰富;

  (3)学生活动的充分或语文实践的多样;

  (4)文本解读的深入。

  2、精读课的教学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根据思考·练习安排教学思路;

  (3)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二)略读课

  1、略读课的特点

  (1)教学目标相对集中;

  (2)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和相对单一;

  (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2、略读课的教学

  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着重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

  3、略读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三)“读读背背”

  1、“读读背背”特点。

  不求理解,侧重记忆。

  2、“读读背背”教学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

  (四)“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特点

  (1)扩展阅读;

  (2)具有检测功能。

  2、“阅读短文”的教学特点

  比“略读课”还要更放手,提示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自主读书,在反馈中适当指导。

  三、课文特点:

  1、精读课《桃花心木》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种树人如何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这么浇水的道理,以及作者从中领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

  2、略读课《乌塔》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也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十四岁乌塔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的经历中以及她对这件事的见解中,感受西方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在对课文文本意义的'把握上,“阅读提示”只要求想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有什么看法,并未要求对文本意义进行深究,也未要求探究重点词句意思,未要求进行人物评价,未要求语言积累。

  四、十册第二组训练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见解,不管和课文(老师、同学、其他人)是否一样,都是学生自己的见解。

  五、对八节课的教学评八节课的教学评点如下:

  八节课都是在没有提前熟悉所借的班级上的,可都上得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反映了实小学生较高的素质;课的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较好得体现了课文类型特点,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比较娴熟的教学艺术。

  1、精读课的教学

  易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写字;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实、明白道理)——创设情景、表达阅读。

  林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体会用心(提出研读问题、感悟种树人的用心);第二课时:积累词语→概述复习→再研读课文→感悟哲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两个老师的课都在努力实践新课标,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都非常重视读书实践,都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又各具特点。

  从教学内容上看:

  易老师的课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主,和课堂上作写字的指导。林爱花老师的课既关注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意扩展延伸,课前讲《夏令营里的较量》,课中有作适当的联系,课后作业增加了一篇阅读短文。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的分配也不一样,前者第一课时没有要求深入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后者作了一定的安排。前者教学中初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后者体现对研读专题的着力探究。

  从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看:

  两个老师都非常明确本文借事喻理的特点,都非常明确本文教学重点、难点的所在,在突破重点、难点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

  易老师采用的是:

  (1)循路法,即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认识的变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种树人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联想育人的道理,从而明白本文所要阐发的道理;

  (2)表达阅读法,易老师在课的结束前,创设“假如作者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阅读的感受。

  林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1)专题研究法,抓住重点词语“不确定”确定研读专题,围绕“不确定”这个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2)扩展阅读法,选用的短文《懒老师》,文旨也是培养自主能力,要求学生把学习《桃花心木》的读书方法迁移到《懒老师》的学习上来。

  两位老师的课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易老师运用常规教学法,“旧瓶装新酒”,“旧瓶”指的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沿着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意义。“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与时俱进。在易老师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感情朗读充分,几次合作学习有效。教学中,易老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语“不确定”“独立自主”的词义,效果相当好。要是“语重心长、生机勃勃、优雅”等词语能随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学会显得更加到位。林老师的词语教学,几关注关键词,还重视其他生词的教学,要是关键词“不确定”的教学不是由老师例举极端的例子而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这方面会做得更好。两节课林老师力图体现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注过程。由于是借班上课,又不能提前熟悉班级,在体现自主研读方面放得不开,很像“抓住关键、辐射全篇”的另一种常规教学法的课,老师牵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学生研读过程体现不充分。“抓住关键、辐射全篇”教学法的运用,要特别注意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否则会由于跳跃性比较大而显得教学层次不够清晰。研究性学习法在我国明确地提出来也才几年,在小学尚未有成熟的经验,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的课堂上的研究学习,还有待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力求指导学生研读,体现了老师大胆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又要不乏对新教法的探索。

  2、略读课的教学

  两位老师分别上《乌塔》。苏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自读课文、捕捉信息→朗读课文、探究信息→个性阅读、升级信息→拓展延伸、运用信息。陈老师的教学思路是:激情导入、明确要求→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读课文、交流感受→三读课文、质疑解疑→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两位老师的教学都能较好地体现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即抓住课文写的几件事;都能较好地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文“阅读提示”中提示的是想想课文写的几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中在一一梳理出课文所写的事以后,再就所写的事情谈看法,然后或者是引导学生归纳乌塔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向乌塔学习什么;或者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独自出游,应备怎样的能力,进而引导讨论像乌塔那样年纪的少年,可不可以独自出游?教学中似乎适宜就一个论题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问题单一,讨论也易深入。不过陈老师的教学也是可行的,先探讨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讨论像乌塔那样年纪的少年可不可以独自出游,两个问题的结合也比较自然。苏老师放的比较开,个性化的阅读体现比较充分。

  本文所写的。事比较散,要抓住课文写乌塔的几件事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引导学生默读,筛选主要信息方面应多花一些时间。感情朗读本文未做要求,如果多花一些时间筛选主要信息回更符合本课的教学要求。此外,筛选的信息不应该是零星的,应引导学生整理,使之系统化。此外,陈老师的课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3、“读读背背”和“阅读短文”的教学

  两个老师上积累·运用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积累·运用二的“读读背背”安排读背五句我国古代有关学习的格言,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目的是本题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鹏程万里》教学重点之一完成练习1,二是理解“鹏程万里”成语意思。谢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读读背背”的教学:1、导语引入、揭示课题→初读→品读→熟读→在情景中运用→总结→延伸;短文的教学:初读短文→了解大意→细读短文、有所感悟(质疑问难)→联系实际,深入感悟(联系课文感悟、联系课文对比、联系生活升华)→激励延伸、总结全课。

  傅老师的教学思路是:“读读背背”的教学:启发读活→比赛激趣→导入课题→自由朗读格言、体会句子意思→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说说对格言的理解→学生识记格言→检查识记情况→读体会、引方法→在情景中运用;“短文”的教学:导入→自由读文→指名读、正音→指出合作学习要求,提示阅读方法→汇报学习收获→在情景中运用。

  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读读背背”,都重视对“读读背背”中的格言的熟记和一定程度上的句义的感知;教学”短文”都能围绕练习进行。

  在教学策略方法上,“读读背背”部分,都重视兴趣的激发和避免单纯的枯燥的读、背,都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格言,积累的目的是运用,在情境中运用能强化积累。谢老师的情境创设和相关的名句联系更为紧密,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相关格言的联想。“短文”的教学,也都重视在情景中运用“鹏程万里”这一成语,巧妙地让学生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大鹏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之外”是理解的难点,谢老师指导学生联系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突破短文理解上的难点,但在突破难点之后没在展开。傅老师用画面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难点突破后多侧面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鹏是一种什么鸟,虽然不是理解的难点,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体现主要信息的筛选,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指导自主学习时老师应做要求的提示,反馈时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傅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谢老师剩了五分钟,如果把这些时间分到格言的诵读和短文信息的筛选上,或短文练习1后半题的发表见解上,效果也会更好。

  短文具有检测功能,既然是检测,应以独立学习为主,而不能以合作学习为主,也不宜一老师的导为主。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教研交流会上评课发言稿2

同志们:

  大家好!

  感谢XX小学的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两校友谊的桥梁。下面我就两节公开课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殷老师的课,课如其人,清新灵秀。整个教学快慢适宜、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老师依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适度拓展课外资料,恰当营造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朴实、灵动的语文课堂,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观课的感受。

  一、关于静默

  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热闹,而是静默。语文课早就该还给学生一片静默的时空。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情味,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的体会,需要孩子们静思默想。殷老师在教学本课第一自然段时,出示四个方面的自读要求,让孩子们静静地默读。这是让孩子们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人物心灵的内心体验,是孩子们静心涵咏、潜心会文的过程。从孩子们的读后反馈看,他们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实现了灵性的启迪。这便是课堂静默产生的静水深流的效果。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师们经常使用默读这种方式,却往往只注重默读的内容,缺乏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默读时,在重点词句上停留、品味、揣摩,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批注等。另外还应有默读习惯的培养,比如默读时各自潜心静读,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等。只有从内容、方法、态度、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要求,课堂才能形成一段灵敏的寂静。另外教师要给足静默的时间,要多一些等待。相信耐心的等待过后,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

  二、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

  我们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要清楚我们的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要想想这节课老师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么教。语文老师一定要清楚语文课是干什么的,要清楚自己每一节课想要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恰当地指导朗读;要揣摩文章的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要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排意图。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要注意几点:一、语文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读书,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的风格和味道,读出作者表达的个性和精妙。一篇情感性非常强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情感?答案一定是读书!而不是叠加过多的资料,老师一味地煽情和简单的告诉。二、要精简目标,聚焦重点,多层推进,一课一得。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个限值,要想教得扎实深入,就必须直奔重点,精准发力,舍弃不必要的枝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个取舍的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解读文本,读出“这一篇”与其他篇不同的地方,最值得教的地方,然后朝着一个核心目标,在关键处重锤敲打。有的课目标分散,老师要的太多,为了赶流程,只得这里一下,那里一下,看似教得完整,实则处处走过场,倒不如集中某一个点深挖。“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第二节课,张老师的绘本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多姿多彩、别有情趣的学习之窗。选取的绘本特别富有童真童趣,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灵。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打破教材的局限,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节课,在优美的意境中,在丰富的想象中,在老师精心的留白里,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故事,在具体情境中学语言。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遨游,让孩子的灵性在童话世界里放飞,语言在童话世界里生长,思维在童话世界里提升,情感在童话世界里滋养。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绘本阅读和写作,尝试自主开发课程,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取了两位年轻的、富有钻研精神和教研热情的老师的课,我们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启迪,更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探寻的力量,那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定行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