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幼儿心理保护细则

更新时间:2023-08-09 16:22:04 来源:高考在线

幼儿心理保护细则

  前言

  教师在言语中传递知识与做人的道理,但一些小小的动作会让孩子更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的孩子处于心理品质高速发展的敏感时期,而这种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个性化教育,细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此我们制定了安幼教师维护幼儿心理健康言行细则。

  日常生活和个别教育

  孩子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小错误,我们需要宽容地对待,同时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1. 来园:

  对来园哭闹的孩子适当地给予拥抱和抚触;

  关注不声不响、参加活动积极性低下的孩子,耐心询问,以调侃、幽默的语气放松师生间交谈的气氛

  2. 便溺、呕吐:

  孩子偶尔将小便解在裤子上、或将秽物吐在衣服上,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人较少的地方进行换洗,不让其他孩子有嘲笑的机会;

  教师将裤子轻放在孩子身边,蹲(坐)下来帮助孩子;

  对一些害怕父母责骂而焦虑的.孩子甚至可以答应他将此事成为“师生”的小秘密。

  3. 进餐: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先给孩子少量的饭菜,让他吃完,使其感到很有成就感,再鼓励孩子多添几碗;

  对于经常倒翻饭菜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让他感觉此事所带来的不适,然后再与孩子一起打扫干净;

  在清理孩子呕吐的秽物时,先关心孩子身体有何不适,再告诉孩子这没有什么、同伴和老师都不介意。

  4. 午睡:

  午睡睡不着的孩子,教师可以在陪伴的同时,轻抚孩子的背部,并适当的制止孩子不停的翻身;

  在午睡时有偏异行为(吮手指、咬被角等)的孩子,将其换到通道的旁边,以便于教师经常关注;及时提醒孩子“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动作”,或让孩子将手放在棉被外面,并盖上衣服。

  5. 其他:

  每天抽10~20分钟让孩子自由聊天或活动,教师观察、了解,保证安全,对孩子的行为、语言不做干涉;

  孩子感到委屈、难过、想父母时,适当允许孩子哭一会,以发泄消极的情绪;

  经常和孩子聊天,不当众表现对某孩子的偏爱

  关注默默无闻的孩子,时常对他笑一笑;

  想和孩子聊天,教师可主动走到孩子身边,而不是让孩子走到老师身边;

  与孩子交流时可坐下或蹲下。

  教育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时刻鼓励或制约着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表现欲、创造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等,因此我们需要开放式的言行来保护孩子的积极状态。

  1. 孩子往往会在户外活动时进行一些自发地观察与游戏,教师可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来引导、鼓励孩子;

  2. 与孩子交流时,双手尽量呈开放式或双手交握,身体向前倾,表示对孩子的关注。指点孩子时,摊开手掌,手心向上。

  3. 在集体活动中,邀请孩子时需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吗?”

  4. 当孩子对我们的邀请表现出胆怯时,我们可以鼓励:“你可以”、“你会成功”,并给予一定时间让他自己斟酌。

  5. 当孩子将个人的情绪、经历、体验进行表述时,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对他的分享表示感谢。

  教师调节

  教师要丰富自身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常识,才能及时关心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

  1、 教师学习、了解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资料等;

  2、 及时掌握孩子心理问题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的异常现象。

  家长交流

  父母是对孩子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 教师在与家长交谈前,最好能作一次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想想家长的感受后再开口;

  2. 许多心理问题是无对错可言的,教师与家长时尽可能亲切自然,可以营造宽松的气氛,适时的向家长表示你欣赏孩子的优点;

  3. 如果要与家长做长时间的交谈,最好能回避孩子。以免孩子误解,产生焦虑;

  4. 在一些教育问题的交流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并避免使用专用术语;

  5. 教师与家长交流,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能够多倾听家长的见解,有利于教师进行更为细致的教育;

  6. 多肯定家长的成绩,提醒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长,使家长体会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