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关于教育方面的议案

更新时间:2023-08-07 11:41:53 来源:高考在线

  关于教育方面的议案1

  案 由: 关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别研究办理

  提案人:

  内 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近年来,正当许多发达国家努力发展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滞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做为战略任务,制订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快了发展步伐。为贯彻中央精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现就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各级学校。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建议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大学教师队伍。

  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历程》等书籍,有的已作为大学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学课堂,为大学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创造了经验。希望在此基础上,集中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尽快编写规范化的大学教材。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域特点尽快为中小学编写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逐步将全国传统文化课教学引向健康发展轨道。

  四、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园

  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设施和活动,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

  五、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关于教育方面的议案2

  案由:关于深化家庭教育的提案

  主办:教育部

  会办:全国妇联 财政部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联名人数:2

  第一提案人:

  联名提案人:

  内容:

  目前,很多父母对于教育都非常侧重于学校的正规教育,而认为子女的所有学习都应该在学校的框架内进行,而忽略了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教育。本案旨在就深化家庭教育提出意见及建议,以便在学儿童能在学校受教育之余在家庭亦能得到适当的教育,更好地做到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

  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市民均于近三十多年享受到丰硕的经济成果。可是,由于经济的急速起飞,人民均须努力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情况就像香港,大部分在职人士均须每天加班,周末也未必能休息,致使他们对子女疏于管教,将所有责任加诸学校之上。

  造成这样不良现象的元凶绝不是工作忙碌,而是作为家长的没有受过良好的培训去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而缺乏基本认识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子女又能怎样取得适当的家庭教育呢?在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曾经有一个例子:学校一贯的教育是:马路如虎口,在行人过路灯显示为红色时不可过马路。但父母则说看看没有车便可过马路,不用理会行人过路灯。这个儿子将来究竟会否做一个守法的人,不必深究,但他显然会因家庭及学校教育的矛盾而感到混淆,这一点才让人忧虑。

  反过来说,香港有些家长亦会有过犹不及的行为,人称“怪兽家长”或“直升机家长”。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要求,在起居生活各方面的照顾无微不至,子女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都由家长代为决定。遇到的一切问题,都由家长去为子女解决。他们会要求子女在任何方面都要第一。这会造成子女失去解决问题及自理能力。

  此外,在目前的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亦为人诟病。由于家长没有受过正统的培训,对于教育子女可说是各施各法,效果成疑。结果,家长往往将自己的优点及缺点同时传承给子女,亦可能在有意无意间让子女学习到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嗜好,间接造成了他们将来的隐患。此外,正如刚才所说,这些教育与学校的不尽相同,甚至有冲突,这会让子女难以明白及感到无所适从。

  为着让家校有更紧密的合作,在香港为数不少的中小学均已成立家长教师会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老师和家长可在家教会中互相讨论如何能最有效地教育儿童,如何配合,如何达至最理想的效果。家教会中的家长会利用其各自的资源给予儿童一些课室外的体验,如一些兴趣班、参观等,亦会支持学校举办的活动,例如在游学团中担任家长义工,协助照顾学生等。这个模式不但可让学校取得更多更有用的资源开展活动,亦可同时协调家庭及学校教育,以互相弥保不足之处,从而让子女有一个完善的教育。

  鉴于目前状况,建议进行下列各项以应对:

  1.认定学校作为一个培育家长的平台,特别于幼儿园及初小时对家长提供有系统的培训,包括儿童心理学、沟通技巧,生活技能等的培训,从而让家长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并让他们明白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是互补的,不能由一方取代另一方的。

  2.提供予学校有关的财政及人手的资源,推进及提供家长教育。但须注意的是,推进家长教育绝不可以只靠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导家长必须由已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导师负责。一般的老师只可以作适当的配合。

  3.照顾有学习困难或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他们的家长或学校的老师必须接受过特殊的培训。政府应提供额外的资源予有照顾该等儿童的学校,装备家长及老师。

  4.在幼儿园及初小得到良好根基后,学校可于高小至高中期间提供适当的培训,让家长于子女不同年纪时给予适当的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之余亦可促进家庭的和谐。

  5.设计并出版一些教育家长的教材,并予以大力推广,以普及家长教育,从而培养家长成为称职的家长,并能对子女因材施教,发挥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

  6.协助各中小学设立家庭及学校的联络组织(如家校合作委员会),以便促进家校合作,让家长和老师均可整合资源,以便双方可互补长短,大力配合并达至深度的合作,并举办或协办更多对子女有益的活动,如参观、兴趣班、训练班等。

  7.在学校用地资源不足而不能提供家长教育的地区,政府应考虑在区内另找资源,建立家长教育资源中心,提供支持服务。

  8.政府投入的财政及人手资源,应被视为对将来的投资,而不是年度的政府开支。因为有效的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是解决当代及未来年轻人问题的良方妙药。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576号(教育类243号)提案答复的函

  郑慕智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家庭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们所言,目前很多父母侧重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忽略了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教育,而且父母由于缺乏培训难以对子女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现有很多家庭教育方式受到诟病。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和支持各地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拓展家庭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家庭教育相关资料,努力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以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xxxx年,教育部与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已建立家长学校的约33万所,占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63.5%。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家长委员会发挥自我教育的优势,在家长间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中小学通过家长委员会,在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品德、安全、健康等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学校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xxxx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保障家长学校的经费投入。目前,很多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为家长学校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妇联组织也多方争取资源,设立家长学校发展项目,支持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街道、社区(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整合社会力量,争取社会资源,从街道办事处工作经费中专项支出,作为家长学校运行经费。各级文明办也积极协调支持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不断拓展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三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新格局,教育部非常重视校外教育发展。2001—xxxx年,教育部、财政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县级校外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国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综合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xxxx年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目前已建成各类主题社会实践基地491家。“十二五”期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分批次支持各省地级市建设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各地教育部门利用这些校外活动场所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共同参与,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拓展了家庭教育服务空间。

  (四)研究开发家庭教育相关资料。xxxx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7部委共同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围绕该大纲内容组织专家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了《现代家庭教育智慧丛书》。同时针对0—2岁、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编写了7本指导用书,从了解和理解儿童入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18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0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动家庭教育。很多地方开发了家庭教育相关资料,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北京市朝阳区依托社区学院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写《家长手册》免费向全区所有街乡及所属社区(村)派发,并通过社区教育网及手机用户平台向家长推送。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丰富指导内容、明确并强化工作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将继续突出立德树人导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