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8-09 21:51:06 来源:高考在线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1

今天好像是个特殊的日子,开车时候收音机里都在炒“520”,年轻的主持人稚嫩的声音,嘻哈着,兼顾着老弱妇孺各个层面的听众。我,就笑一笑,换个台。

昨天上班提前告诉佳佳爸我今天要开车上班,人家提醒我:小车车“都成了泥猴儿了。”我倒也无所谓,回复说自己用刷子扫扫灰儿就成。他倒是下班赶回家开我的车帮我去刷干净了。别说,干干净净的小车开着,就算路有点堵,心里也是挺敞亮的。不知道刷车的钱和买一束花的钱比起来……我真俗,不可耐的那种俗。

书归正传,写我的观后感。

今天看完了《小欢喜》。

一、我是冲著名字去的。

我是如此的不喜欢悲剧,换算成时髦的话大概是叫“虐心”。所以在看之前总是大概了解一下剧情的。这部剧的名字就挺招人待见,又是几个我还算认得的演员—小陶虹、海清、黄磊。应景儿的是,讲述了高三党的故事,与目前的神兽困家还是值得一看滴。只是,没成想,一个没有悲剧情节、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电视剧,却实实在在卓德了我最多最多的眼泪,我命名之——洋葱剧情。几乎每一集都能陪着掉眼泪。

二、我是冲着内容去的。

佳佳今年夏天就正式升入初三了,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在爸妈群中、在博客里也大抵知道别人家孩子的升学,但真的轮到自己,突然就手足无措了呢。提前预演一下别人家的高考,也好。

看完最后一集,我眼中的高考,哪里还只是一场考试,简直就是一个家庭所有关系的大呈现——小家庭中父母的原生家庭,夫妻的亲密关系、母子父子的亲子关系;是中年人所承受所有困惑的大写真,经济压力、身体衰退、事业瓶颈。在这些中,高三只是一条摆在桌面上的线索,让一切变得脆弱。

这部剧拍得不错,《精英律师》有点假,有点虚幻,脱离实际,哪怕是我这种距离法律精英这样遥远的人,也能看出来穿帮,但《小欢喜》就很真实,因为剧中人物的真实,表达出的是真情实感,才让我感同身受。

三、在剧中找自己

剧中以三个家庭为主。

女主人公依次是宋倩、童文洁、刘静,个性都是如此鲜明。大概,每个女人活到40多岁,她的孩子都17、18岁,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味道”——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想改变已经很难了,除非发生比较重大的变故。宋倩对乔英子的学习和生活严厉的干预、不可置疑的安排和计划;童文洁的唠唠叨叨,张嘴就说,说也白说;刘静的宽容隐忍、和缓柔和。就像心理学的性格测试,没有一个决定的胆汁质,也没有一个百分百的粘液质,大部分人是游逛在其间,在不同的形态下可以游移一下。嗯,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加权的,只是系数和权重有所侧重。所以,我在她们三个身上都找到了我的影子。

其实,套用那句“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我也在四个孩子身上找到了我成长的影子,可能看这部剧也在修复我的伤痕吧,所以我才稀里哗啦地跟着哭了好多好多,比如其中的闺蜜PK塑料姐妹花,闹翻又和好;比如英子和刘静的“树洞”之约,相依相偎看科幻片;比如磊儿手机摔坏了,不可遏制地喊出了“我妈妈去世了,里面有她的语音和照片”;比如……我感同身受地回忆了我的高三,以及高三以来的生活,心里酸酸涩涩的,眼泪也是一波又一波,哭到眼皮肿。

四、在剧中找佳佳

三家的孩子依次是聪明敏感的乔英子,原生家庭的.破碎让她变得听话懂事,脑子里不用妈妈提醒,都能复述“我一个人这些年拉扯你…”,抑郁的种子就此埋下;纨绔子弟季杨杨,冷冷地又酷酷地,内心却是脆脆的弱弱的,因为父母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在身边,独自长大的他有那么一些怨恨夹杂着陌生感,不会也不愿意和父母相处;林磊儿,是一个方圆家的“二胎”,典型的黛玉,乖巧懂事、压抑聪敏,学会了在小姨和小姨父温暖的屋檐下生活;方一凡,在几个孩子的聚会中被公认是最幸福的,而他却毫不自知,他提起自己的妈妈也是一肚子的意见和不满,夹缝中的爸爸却成为他最坚强的支柱。

佳佳也是一个集合体,佳佳有方一凡的大大咧咧,有英子的敏感多思,有杨杨的个性自持,当然也有磊儿的上进好学。

多记一笔,佳佳看我追剧入迷,剧透给了我——英子后来得抑郁症了,对剧情更是了如指掌。我就纳闷了,问她啥时候看的这部剧,小家伙说是在网上免费看的,我咋就没吃着这免费的午餐呢,而且她是啥时间看的呢?更而且,人家还建议我继续看看《少年派》,说“也很好看”。(这句话的关键词太多,我思考至今,未果)

我和佳佳的关系,我一直都是有信心的。

看到宋倩和女儿去看电影,两个人为了“让你开心”而搞得都不开心。我又反思了自己。

看到宋倩给英子做的营养餐、煲各种汤、生海参和炖燕窝,而英子味如嚼蜡,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看到英子执意去北京赴南京,就是要离开家,离开那个爱她爱到她窒息的妈妈,这么会讲道理的宋倩仍然不知道英子心里到底怎么想。

孩子长大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我是该再成长一点呢,还是再简单一点呢。

越来越懒惰的我,倾向于后者。

五、在剧中找老公

三个家庭的老公依次是官至市长的季胜利,为了家庭主动提出退居二线,为病妻扎起围裙煲汤做饭,为儿子学开卡丁车,实现妻子游香港的愿望不再拖延;乔卫东,经济上大佬,情感上依偎着宋倩的强势;方圆,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黄磊是这部剧的总编剧)他的客观开朗,他的善解人意,他的真诚可爱,他的豁达自然,他的“油腔滑调”,他的“阳奉阴违”,他的“和稀泥”,一切都是和童文洁的直率相匹配的。一会儿,去搜一下《小欢喜》的经典台词,估计都得出自方圆之口。

六、关于高考

走过高考已经24个年头了,我已经忘记了当年是如何的努力,上次群里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提起来,对我当年做《数学精编》记忆犹新,想来我也是努力的,想来我也曾经是佼佼者。我一直在念叨我妈妈对我的宽松,是啊,我妈妈真的几乎没有管过我的学习,我现在也在向她老人家学习,放手,再放手。

佳佳明年就中考了,现在也已经是准初三了。小家伙似乎没有一点紧张感,我也很放松。可能更多地在依靠学校吧,只是觉得孩子最近开始有了那么一点意识的萌芽。

动力,源自内部才会源源不竭。

跟着电视剧哭过笑过,最后想起那句——高考录取通知书就是一张船票,……享受送站的幸福吧。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2

这部剧讲述了方一凡、乔英子、季杨杨等几个高三家庭进入高考备战期的焦灼状态。本来是孩子们的高考,家长们也不敢松懈一丝一毫。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就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泛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每个家庭的环境背景不同,面对高考,家长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的孩子争分夺秒学习,仿佛胜负就在那过去的每一秒决定。业余爱好该放弃的也逼着孩子放弃了;该搬的家也还是二话不说地搬了;该刷的题也总是一大摞一大摞地刷着。于是,那些考生的高考生活就这样在装上了隔音墙的小房间里啃着书度过了,所能张望世界的途径也就只有那一扇小小的观察窗。

对于那些备考学生的家长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中国式教育理念——“以爱为名”。也许,家长认为这样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未曾感觉到快乐,他们在家长的期待下负重前行,可能内心已经伤痕累累了。他们会认为,这样的爱,不要也罢。

这部剧之所以会让人感受到它的真实,就是因为它还原了我们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或者说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家长逼,孩子学。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家长却仍然无法真正看到我们努力,又换句话说,他们是视而不见。《小欢喜》这部剧中曾出现多少家长与家长之间“比孩子”的剧情,或说你家的孩子学习好,或说他家的孩子性格好。日常生活中的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一群家长中,他们普遍认为;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家孩子优秀呢?却不曾看见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似乎是他们总能把缺点放大好多倍,所以屏蔽掉了他们寻找优点的能力。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样比一比可以激励孩子改进,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扼杀他们“做好自己”的天性。

我特别喜欢剧中方一凡说过的一句话:“各个家庭状况不一样,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句话是真的特别耐人寻味。其实他说的一点也没错,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所养成的一些习惯、性格以及特点当然都不一样了,自然也没什么可比性。而家长们却还总是愚昧地“攀比”。

我从别的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角色,残酷的现实需要我们用漫长的时光去接纳彼此的平庸。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坚信“做好自己”最重要。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3

《小别离》之后,终于等来了姊妹剧《小欢喜》的开播。汪俊导演执导,黄磊和海清这对夫妻cp继续出演,又有陶虹、咏梅、王砚辉、沙溢等一众熟悉的演技派演员加盟,为这部剧的高口碑奠定了坚实基础。登录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不久,《小欢喜》就频上热搜,收视更是连续登顶,豆瓣口碑突破了8.3。

《小欢喜》通过普通家庭的教育经历,以及关于亲情支撑的温暖记忆,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式教育”的关注与思考,其中,剧中三个截然不同的家庭,更是以“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方式,生动地演绎了中国式家长的众生相,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

高考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关键战役,但两辈人的沟通不能忽视,只有互相尊重,代与代之间才能求同存异,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就此而言,《小欢喜》对三个家庭有不同以往的细腻刻画,尤其是对乔家这条线的创新描绘,让整部戏跳出了观众的刻板印象。

通过《小欢喜》这部电视剧也许会让千千万万的父母感同身受,因为那份为孩子无怨无悔投入、付出和牺牲的爱,每一个家长都体会过。

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领情呢?教育观念虽然不同,三家中国式父母的爱子初心如出一辙。

方家妈妈前面还在为孩子学习垫底大发雷霆,后脚就为了保障孩子睡眠的充足,搬进了月租过万的学区房;乔家妈妈为把女儿送进北大清华,不惜辞职照顾,发明了“生吞海参”的食疗方法以让女儿能多背20个英文单词,但窒息式关怀和兴趣干涉让女儿喘不过气;季家区长爸爸为不让儿子受冻,逼其穿上秋裤,为了跟孩子亲近,去尝试孩子喜爱的赛车……

我们爱子女,只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是否也要反思我们爱的方式是否正确呢?

当父母强制性地将自己的意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不仅不堪重负,很可能适得其反;

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分数上,更应体现在孩子的品德、素养、良知上。可能很多人认为,教育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可实际上,教育问题与亲子关系紧密相关。

父母拥有怎样的教育观、如何对待孩子,都会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观念、学习状态,乃至孩子的性格人品、身心健康。否则,如果孩子成绩上去了,身心却受到损害了,与自己的关系却崩塌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胡适曾在日记里写道:“我生了子女以后,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虽然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孩子高兴,那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生活的不开心,我就会很内疚,因为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4

最近《小欢喜》这部电视剧挺火的,于是也随大流看了看。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还是挺好的。吸引我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小欢喜》这名字寓意深刻。什么是“小欢喜”?不是大喜大悲,更没有“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忧伤豪情,仅仅只是众多普通人的生活写照,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仅仅只是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之后的谈谈满足!人生何必巅峰……小欢喜足矣!

第二、作为教育题材的作品,切入点把握准确,有现实意义。三个家庭的孩子都是高三学生,敏感时期的敏感话题,高考成绩是压倒一切的,学生家长老师都得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学生有了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不仅仅只是老师,来自家庭、父母的力量或许更为重要。通常认为高三学生的父母既不能辅导孩子功课,又不能影响孩子学习,还不能给他们任何的压力。于是乎家长们一致认为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不让他们担心家里的方方面面……仿佛把孩子们保护起来,给他们创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环境……这就尽到父母的责任了!至于孩子们的学习那自然是需要老师们来解决的……

《小欢喜》中的三个家庭,在孩子高三这一年中,过得并不平静,父母们努力隐瞒失业、生病、中年危机……力求做到不影响高三的孩子,一切为了高考……

孩子们却早已经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会独立思考,思考着生活……学习本来就不是单纯“象牙塔”里面的一个美梦!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才是生活本身!

面对高三学习的压力,缓解压力的,不仅仅是嘘寒问暖的照顾。让他们适当的面对家庭的柴米油盐,给他们分享父母的一些事情,告诉他们作为家里的一份子,需要与父母一起面对的生活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父母不论怎样,都会与他们一起共同进退!

自律的力量是来自于一个人感受到的,自己肩上的责任,别把18岁的学生当成一无所知的孩子,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父母不愿意告诉他们的艰辛历程,比任何的说教都能让他们尽快成长……

小欢喜电视剧个人观后感5

全民热播电视剧《小欢喜》在前不久迎来了大结局,在大结局里英子考到了心往已久的南京大学,方一凡考到了南京音乐学院,磊儿如愿考到了清华大学,季杨杨考去了德国。

大结局里三个家庭在高考结束后看似欢喜,实则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感伤。正如方圆在本剧结尾的祝酒词里说的一样“这个孩子们都走了是吧,突然啊想谢谢一下孩子们是吧,那个孩子们突然上大学去了,我们也挺想方一凡的,本来童文杰还老觉得这个家里这个房子还不够大呢,孩子们一走这房子突然变大了空空荡荡的,那个咱们经常教育孩子这个叫养儿方知父母恩说着将来让他们有一天大了知恩报恩,报父母的恩情,但说实话我有的时候觉得爸妈对孩子的爱肯定是无私的,但是多少呢我觉得还是有时候讲点条件,有时候让孩子干点这个,要求孩子做到这样那样,童文杰对方一凡要求那是相当的严格,宋老师就更甭说了。

那孩子们呢其实对我们做父母的那感情其实是从来不打折扣那绝对是百分之百付出的,你想咱们成年之后多少感情还是分配到别的地方有一部分,分给伴侣的,分给朋友的,还有分给事业的,但孩子不一样,孩子从生下来,胖嘟嘟的小脸看着咱们开始,那真的是把他们所有的爱,所有的善意,所有的美好百分之百的都给了我们,所以呢就借着今的酒,孩子们都上学去了,来咱们这个谢谢孩子们。

祝福他们,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开心快乐,希望他们有一天长大,不论是多大年纪,在世界哪个角落,孩子们可以不像我们这样比咱们活的更清澈,更纯粹,更简单,别跟咱们似的,为点过这些关,过这些坎,去为了这点小小的欢喜忙活。希望他们有大的畅快,大的欢乐。”

正如电视剧里的一样,当我们考上大学,出去工作,留下来的却是渐渐老去的父母,和承载儿时记忆太多早已泛黄的老屋,或许早已太久没回过家了,家中的老物件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对我来说或许只有阖家团圆的欢乐才是我最大的畅快。无论我飞到哪里,扯动风筝线的那一头都有父母在给我力量。在我写录这篇稿件之时,正式中秋节之前,作为儿女有时间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