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电视剧观后感1
不见了往日的城市的喧哗、没有了尔虞我诈,我怀着悲壮的心情看完了《东京审判》本部电影梅汝傲法官出色的表现令在场的每一个同学赞叹不已。
其中的几个场景令我记忆由心。“啪”的一声,梅法官毅然地发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溅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里,永远也无法重合,这个举动震撼了在场的各国法官、也震惊了我们每一个观众,他用自己的决心表达了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非将战犯置于死地的决心。试问今天,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智慧敢于和强大的外国势力抗衡。
各国的出场顺序本无关紧要,梅法官竟为此争论不休,甚至以辞去法官职务为代价,最终使外国法官妥协。试问今天,已经有多少人能在国际场合为了这种所谓的“小事”和别人发生冲突,敢于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曾智伟饰演的日本兵也很使我感动。国家正处兵荒马乱之际——长岛原子弹事件刚使日本人民损失惨重,国家首领又被送上军事法庭。每一个日本青年都对外国势力充满了无限憎恨,而他,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已下跪、切腹、甚至大骂日本军国主义,杀死自己的兄弟,与另一个日本青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明辨是非的精神在当今的社会中几乎销声匿迹。
有这么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在一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了,春花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这些,真实而客观,战争不仅害了中国人,同样也对他们的本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所以这一场审判就更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们讨回血债的不仅是中国人,他们更应该向自己的国人有一个交代。在这场审判中,我们不仅要惩罚战犯,我们更应借此敲响警钟,要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看了电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爱国主义在各类教科书、媒体上已无数次反问,共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我很迷茫。记得小学去春游,同学看到路边一群说着似乎是日本话的孩子破口大骂,又记得在网上看到无数侮辱日本的帖子,感觉很悲哀。试问,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吗?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从未亲生体验过被别国人侮辱、残害的悲痛,上一代的是是非非似乎已离我们很遥远。而今,我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去指责外国那些对过去发生的事同样很迷茫的新生代,倘若我们是他们,会怎么想呢?怨怨相报何时了,上代的恩怨需要有一个了结,但决不是新生代的我们,我们不应生活在渗透仇恨的时代,我们应以健康向上的面貌来迎接每一天,这是国家所期望的。
相信看完这部影片,很多观众会重燃爱国之情,也相信很多观众也增加对日本人民的仇恨,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决不是影片所期望的结果。
爱国主义绝对不是无尽的仇恨,对他国的鄙视,而是要我们学习影片中梅汝傲法官在和外国势力交接中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大喝一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抗日电视剧观后感2
一、震撼人心的情节:
1、中国军人以人盾肉弹炸日军坦克,那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血脉贲张。
2、被人低看的妓女为救学生顶替去日军营。那场《秦淮曲》令人感到一种玉碎前的心酸!
二、意味深长的细节:
1、教官捡到学生跑丢的鞋子,送去教堂。轻轻地擦一下,悄悄放在教堂门前。把那份爱心细心地表达 了出来。
2、剪发到13岁。铺陈的手法令人心痛!13岁前的纯朴,与13岁后的心碎。意在言外。
三、矛盾交织:
1、大的矛盾是日军杀人与逃难。
2、小的矛盾是:1)军人教官的隐蔽与妓女的冲突。
2)学生与妓女的冲突
3)学生与学生的矛盾,骂书娟是汉奸。
4)泰瑞劝约汉离开。
3、矛盾突转:化妆顶替的事刚刚搞好,却突然发现少一个人。(
四、人物刻
1、约汉由一个贪财贪色的人,变成一个守护、解救学生的神父。
2、书娟的爸爸孟先生,在别人的眼里是汉奸。可他帮助约汉修车、解救学生,也救了他的孩子。而他却死了。
3、日军长谷川一伪君子。先总是一副君子样。后来暴露他的凶狠副学生参加晚会。
4、小蚊子的自私与胆怯。
5、李教官的机智与勇敢。
6、弱女子以碎玻璃为武器。
五、台词的经典:
1、玉墨伤痛地说:过了今晚,我的身体就不是我的了。请现在就带我回家。
2.约汉、玉墨用简约的台词讲出自己的身世。
此片放映后,众网友的各种褒贬各种评论如潮,我不赞同也不反对众网友的评论。我只是从剧情到台词作一简评。
抗日电视剧观后感3
《鬼子来了》是姜文导演的第二部影片。2000年在中国上映。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该片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电影根据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
整个电影给我极深印象的场景有三个:一,审讯花屋小三郎和翻译;二,刘一刀在长城上砍花屋和翻译但是没有砍死;三,影片末尾对马大三行刑。
电影的开始似乎是温情脉脉的。日本海军每日列队奏着海军军歌出巡,路过挂甲台村口时给等候的孩子发糖。然而转折出现在马大三和七爷的儿媳妇偷情的夜里。一个“我”,把装在麻袋里的日本军官花屋小三郎和翻译官送到了马大三手里,并命令他审审。审讯的过程完完全全的展现了中国式农民的狡黠和善良。马大三为了拉垫背的假说那个“我”是让整个村子帮着看管和审问。审问的时候,审问者和被审者之间的布帘儿,五舅老爷等人一字不落的记录,甚至连人称,句式,感叹词之类的都记录下来,给人滑稽之感。相对比,马大三为花屋和翻译借粮做白面馍和饺子,甚至不惜八倍相还,看到这儿,我以为这电影会是一个happy ending,但是看完整部,这个情节,就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这是后来花屋承诺换村民粮食的引子。
刘一刀是马大三他们请来行刑的。马大三被派杀死花屋和翻译,但是为了还没有出世的孩子,马大三把他们藏在了长城上。刘一刀自称是奉了慈禧的命令杀过谭嗣同的。一个杀过革命者的刽子手,在挂甲台这个暗示卸甲归田的祈求和平的村子,受被侵略者的委托,杀侵略者的代表花屋小三郎,姜文用这一系列的线,一个多余的字没有说,就表达了强烈的,恰到好处的讽刺意味。
全村被屠,马大三因送鱼儿回娘家逃过一劫。日军遵守承诺中日“一家亲”大联欢演变成血案,马大三被激怒了。他冲进已经投降的日本军营报仇,却被接收此批战俘的国民党军官判处死刑,由为他所救的花屋小三郎行刑。马大三的头被砍下之后,以他的眼睛为镜头,翻滚着看着刑场,国民党军队,日本战俘,围观群众,此时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马大三自己的呼吸声,眼皮眨了几眨,整个屏幕渲染大红色。马大三死不瞑目。
整个电影没有炮火轰鸣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谍战的紧张气氛。姜文从半夜接到“我”的指示,一点一点的铺开整个故事,串起整条线索,把日本底层军官和最普通的中国农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刻画的十分写实。
抗日电视剧观后感4
上周末,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鬼子来了》。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的取意和表现手法是十分新意的。看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极度残暴,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劣根性,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羞耻!
《鬼子来了》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与当地农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对国人劣根性进行了深入揭示,演员极富夸张的高密度的对白以及丰富的表情,种种黑色幽默将国人的单纯与复杂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天夜里,村民马大三和家妇鱼儿偷情,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一开门以后,马大三被一个人用枪顶着,拿枪的人让他看管两个犯人几天,并帮忙审审,还说如果有个闪失,或者让日本人知道,就会回来要他的小命,对方说完这些就走了,马大三被吓懵了,召集村里的男丁开会,并告诉他们说,如果有闪失,对方就会要了全村人的命,全村人的命,村民们只能无奈就范,经过审问,得知这两人一个是叫花屋小三郎的日本兵,另一是叫董汉臣的翻译官,日本兵小三即整日想死,但寻死不成,于是想要刺激马大三杀自己,就让董汉臣教他几句骂人的中国话,但董汉臣故意瞎编,结果小三郎糊里糊涂的认了马大山当爷爷,村民们终手等到了齐人的日子,却没有了通迅,可村子里每天都有日本兵经过,大家觉得非常危险,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杀了小三郎和董汉臣,抽签决定谁干这件事,倒霉的马大三抽到了杀人的签,却不感下手,还偷偷的把两人藏了起来,但时间一久,村里的又还是发现了,大家开始吵了起来,无奈之下,大家让马大三去城里请刽子手,令人悲催的是马大三请来的两人一点也不靠谱,最后,人还是没杀成,经过半年多俘虏生活,小三郎放弃了了求死,让马大三放他回到家乡去并给村民们粮食。最后想要切腹的小三郎被他的队长拦住,原来日本天皇此时已经宣布投降了,这些日本兵却在收到投降书之后。残杀无辜的村民来发泄,没过多久,这些日本兵被集中到了俘虏营,而次奸董汉臣被枪绕,身负仇恨的马大三,找了个机会冲了进去,想要杀了小三郎,却在成后一刻被里边的卫兵拦了下来。
《鬼子来了》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它告诉观众,“鬼子”决不是外来的,“鬼子”就在中国人心中,“鬼子”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心里没鬼,外鬼就无法作祟。
我们应该勇于反思,并厉行改正,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崛起,我们的每一个老百姓才能真正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抗日电视剧观后感5
当我从让子弹飞被姜文感染之后,我不禁对他曾经拍过的三部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像这样一个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人他所拍摄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在听到李萍老师及室友的强烈推荐之后,我观《鬼子来了》,继而在姜文的让子弹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后,我又一次被打动、被折服。虽然它不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电影,尽管影片中不乏令人发笑的情节,但是它所留给我们品尝的苦涩,留给我们体味的悲伤,留给我们痛定思痛的空间,是每个看过的人都不得不深思的。虽然它遭到封禁,但是它带给人的深思考和姜文所追求的真史实、真情感无疑对我们的教育意义是无比巨大的。正是因为有了这部电影,才使我明白了"战争与人"的残酷,才使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北方偏僻乡村挂甲台的村民马大三(姜文)某日遇上了一个平生未遇的难题。一个陌生的"我"将两个黄麻袋放在他家,并声明年三十会取走,麻袋里装着一个日本鬼子和一个汉奸翻译,厚道的马大三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两个敌人。6个月过去了,"我"没来取人,如何精心看管这两个俘虏,又防止鬼子查觉的问题难坏了大家。村民们要求马大三解决掉这两个鬼子,但马大三却下不了手。一番波折,长期受到精心照顾的鬼子,渐渐消除了敌意,鬼子表示愿意以几车粮食来换取自由,这样既可以救济正陷于饥荒中的村民,又可以免去大家的苦恼。大家相信了这个在他家住了多时的鬼子,同意了交换,但出乎意料的是,在为欢庆举办的宴会上,日本兵对村民展开了残忍的大屠杀并放火烧毁村庄,只有马大三和鱼儿幸免于难,当他们摇船回来的时候,冲天的火光映在马大三的眼中只剩下了空洞。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村民们曾经朝夕相处的鬼子花屋小三郎,当花屋手起刀落的时候恻隐之心无法压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刀下得利索一些。马大三的脑袋就这么滚落了,在地上转了九圈半,眼珠子冲花屋眨了眨,嘴角子上翘如刘爷形容自己杀人一样--"含笑九泉"了。从总体上来说,鬼子来了的叙事既复杂荒诞出人意料又不失紧凑流畅与真实,在故事的每一处发展与转折中都隐匿着极为丰厚而繁杂的人性内容,正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才使我由衷的喜爱拜服这部电影,在此表达我的一些感受。
影片中的"我"这个形象,应该说在电影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我看来,他只是起到了引出离奇的故事,并使电影的某些段落能够衔接的作用。而真正重要的则是以马大三为首的那些村民以及那些日本人的形象,通过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碰撞,从而让我们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人性。曾经体验过农村生活的人会知道,农民大体上都是淳朴而安于现状的,从古至今,农民一直都是受压迫的对象,久而久之使他们形成了温顺贤良的品格,所以当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的时候,农民学会了忍让,为了赢得生存他们学会了妥协,当鬼子没有烧杀掳掠的时候,他们便不会奋起反抗。影片中挂甲台的村民对这一史实做了真实的阐释,在那个被日军牢牢把持的小地方,鬼子对村民实行"和平"的奴役,习惯了被压迫的村民麻木了,他们为了生计这样的眼前利益而过分乐观的活着。小镇上唱曲的在集市上宣扬着皇道乐土,教育众人中日"八百年前是一家"。人们见了鬼子一口一个"森塞"。马大三等村民胆小的不敢杀掉被俘的鬼子,费尽周折请刽子手代劳,却得到鬼子命不该绝的结论,最后村民与鬼子达成了一致--用人换粮,欢天喜地的换来了一场屠杀的盛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那段时期的历史实事求是的反映,对人性真实的刻画,看过之后,让我触目惊心,气愤非常,尤其是影片中花屋小三郎的那句"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你们这么长时间打不赢这场战争的原因了。"深深的刺痛了我,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我无法亦不能否认。姜文欲还人们一个他所认同的真实历史的记忆,他正是通过对真实历史的再现警醒我们去直面我们一直在回避的东西,他的良苦用心让我备受感动。
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姜文关于日本的十个为什么》)。影片中有两个场景真实的刻画了鬼子的暴行:一是炮楼里的两个鬼子溜出来想吃鸡,老兵教新兵如何粗暴的对待中国人,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刺刀,并说"对付支那猪就只有用这种办法";二是小三郎在鬼子和百姓的联欢中得意忘形,对中国人大声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然后他在队长激将下,兽性大发对养活了他半年的村民们举起了屠刀。姜文将鬼子们的武士道精神和对中国人的残忍施暴的一面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由此让我们真切看到其人性极其匮乏和阴暗的一面,体会到这样深刻的人性剖析,我不能不被他折服。
"日人花屋小三郎,去年腊月来吾乡。挟风带雪,神色惊惶,衣容不整,兼有枪伤,何人送之,我等不详。六月有余,寒来暑往,我等村民,仁义心肠,鼎力相帮,节衣缩食,悲苦难当,着急上火,没齿不忘。花屋感恩,允我口粮,两大车整,报答有方。我等笑纳,各得所偿。花屋汉臣,归还日方,自此之后,两不相伤。立下此约,中日两方。"当我听到这段契约时,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国世代相传的美德,"以心换心"的"仁心",用在了这样一个讽刺的场合,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挂甲屯村民自以为善待(不杀,借白面给他们包饺子,宁愿自己挨冻而把棉被裹在'囚室'的柱子上,以防花屋撞头自杀)了鬼子,便期望得到礼尚往来的回报,这是何等的可笑,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以德报怨,到了这里便不折不扣的成为了软弱和愚昧,又是何等的可悲。"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不惮于反抗的。只要你给他们地种,让他们活,他们就像陷入沼泽的人,只要鼻子还露在外面,能喘气,就不愿意动一动。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再加上"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传统的死亡观念,想要"活着"的现实追求,压抑的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可悲、可怜、可叹!
当马大三在花屋的屠刀下人头落地、"含笑九泉"时,当那一幅黑白鲜明的画面转换成最终的鲜红时,鬼子来了迎来了它最悲壮的结局。为什么姜文将整部电影拍成了黑白,唯有结局那一抹鲜红,不是因为形式,而是因为内容,我们可以理解那红为红色的血或红色的旗帜,姜文借助红警醒我们,让我们认清了现实的残酷,这是不容抹杀的。鬼子来了犹如一个关于我们民族性格与命运的寓言,它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性与普遍性,并由此引发出我们对中日民族性格冷峻的剖析与思考,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弱点,深刻的了解了人性,更深的体会了对恐惧、对爱、对死亡的感受,我们才真正看懂了鬼子来了,而它的全部意义也就在于此。感谢姜文,感谢"为了忘却的纪念"。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描写感激的学生作文范文六篇2023-08-15 13:37:33
勤奋励志英文短句带翻译2023-08-15 06:25:39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800字范文五篇2023-08-07 22:23:33
关于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五篇2023-08-14 01:05:33
《红海行动》观后感1000字作文五篇2023-08-03 20:16:58
《少年的你》观后感短评100字精选五篇2023-08-06 00:16:35
700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观后感五篇2023-08-10 13:31:19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2023-08-13 16:20:28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8 0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