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电影观后感1
梅兰芳先生的一生堪称传奇,以梅兰芳做题材实际上很丰富,大时代背景、梅孟的恋爱、京剧改革、男旦的身份特殊性,等等,从不同方面解读,其实可以拍出很多部电影。偏偏陈导的梅兰芳几乎事事都讲到了,然而哪个角度都不透彻、不够味啊,合起来是一部流水账一样的梅兰芳年谱,最后只知道梅兰芳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梅兰芳是什么样的人。有很多次从某个场景某段对话里,我以为某个可以深入探讨一下的主要矛盾终于出现了,等着看导演怎么展现,几分钟以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在那个场景或那段对话里,这个话题就这么着过了……
说陈导江郎才尽实在有些不忍心,但从片子来看,陈导近年实在有些混乱,要表达的不透彻,表达的方式也无新意,没有电影独特的感觉。这部电影从根源上就是弱的。
比如十三燕最后那出戏,一摔茶壶,所有观众齐刷刷疯狗一样爆发了……我实在不能理解啊,不至于吧,在打擂台的时候来的人肯定是专门捧十三燕的,除非被邱如白下了幕后黑手……还有接下来那个镜头,从十三燕的特写转到剧院的观众席,空无一人,也太假了些个。当然这样很震撼,说明十三燕对京剧的坚守,但十三燕毕竟是一代戏王,雷打不动的铁杆儿粉丝肯定还是有的。如果我拍这个镜头,就这么着:十三燕的特写,最好唱的是某出悲剧英雄的戏,镜头慢慢转到观众席上,仅剩几个穿长跑马褂梳辫子留胡子的遗老,聚精会神,若有所思所感,十三燕最后一个字一收,几个老人响亮亮地喝一声彩:好!在空空的戏院里略有回荡的感觉。戏里人物是悲剧英雄,戏服里的十三燕是结局惨淡的戏王,戏台下的老人是清王朝最后的遗民,戏里戏外,三人引为知己。
还有梅兰芳与孟小冬的一段故事,多好的故事啊,一个是男旦之王,一个是坤生之后,正是探讨男与女、艺术与人生与爱情的关系的好题材,拍得实在不够味啊不够味!
下面的文字,专门抒发我对于瑜老板的爱慕之情——
片子里的京剧唱段无疑是大亮点,尤其是为孟小冬配唱的王珮瑜啊……唱腔那叫一个美啊……字与字之间的粘连、顿挫,把人物的情绪、性格和气质都表现出来了!戏实在是好!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京剧,不过更多是对京剧的舞台表现、故事和唱词感兴趣,这次听瑜老板唱了几句,绝对是革命性的启发啊,原来京剧的唱腔这么有味这么丰富!我反复倒回听这几句唱,心漂浮在巨大的美好之中。
看《梅兰芳》是因为那之前的几天看了戏曲频道白燕升采访王珮瑜的节目,瑜老板精神干净的样子折服了我这颗直女的心~~尤其是最后那段《月亮代表我的心》,摇头晃脑实在深情得不得了,尤其是最后那一低头微笑抬眼看人神采飞扬的样子,简直与她的唱腔一样让人沉醉!而且节目的编辑把这个动作回放了好几遍有没有!浓妆艳抹装腔作势的娱乐圈大姑娘小媳妇们可以下课了。
从那时起我便坚定了一个信念:阴阳调和,方为尤物。所以才找来《梅兰芳》看。当然电影里的梅大爷和冬皇都是人戏分明,“没扮上,怎么看您都是男人”,但我对此表示怀疑。像梅先生和冬皇这样顶尖的戏曲艺术家,尤其在男旦和女老生这两个比较特殊的行当,一个“比女人还女人的男人”和一个“比男人还男人的女人”,他们对男和女的理解有什么独到之处,他们自身的人格、气质,戏与生活的关系,都是让我很感兴趣的。而且这样两个本来已经自成尤物的顶尖的人,还遇到了一起,还有了一段感情,他们之间艺术与人格会有怎样的交流。这些想想都有趣啊。陈导全部避开不谈,是因为《霸王别姬》吗……
不过即使这片子拍成这样,即使它再糟糕再无味一点,我都会对陈导心怀感激,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发现了王珮瑜,让我喜欢上了京剧。自那之后,我这一颗原本坚定的直女的心啊,只要想到世上有瑜老板这样的尤物,就不能不沉迷啊~~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2
12月4日晚,刚刚很有幸看了《梅兰芳》在沈阳的首映,两个半小时的作品,却丝毫不显得冗长,感觉很欣喜,同时这是今年自己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梅兰芳》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均为50分钟左右长度,互相的关联性比较小,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三个的不同人生侧面。
概括来讲,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黎明饰)背叛了长辈,取得了艺术上的辉煌;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舍弃了爱情,达到了事业的顶峰;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放弃了演戏,成全了爱国的理想。三个故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成的《梅兰芳》电影。
又是一个与京剧有关的影片,又是一个描绘“名伶”的旷世传奇,也许本片最大的看点就在陈凯歌如何突破《霸王别姬》,讲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却又同样经典的故事。
但自己看完整部电影,才发现原来被导演给“算计”了,因为在这部影片里,梅兰芳已经完全不是那个“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而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简单到像一张白纸的人物——梅先生骨子里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是想演好戏给大伙一个乐和,同时他要活的正直,活的单纯,活的简单——在众多对梅兰芳先生的描述方式中,陈凯歌选择了最保险的一种,你可以说他讲述得不够经典,但是绝对不会说他讲述得不够好。
对生活最简单的追求——我们谁能够否认如此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恰恰是生命最高的存在状态也说不定。正因为梅兰芳先生致真致纯,才能够将人间百态演绎得惟妙惟肖,成为“伶人之首”——谁敢站出来反驳如上观点?
但是影片仅仅这样演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看点。这样一群不比主角逊色的配角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邱如白(孙红雷饰)一角,这个人物贯穿全戏的始终,也是整部戏里边最有看点的一个人。他是梅兰芳人生的启蒙老师,是梅兰芳事业的指导者与开创人,这个人物为了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抛弃事业、抛弃命运、抛弃家庭、抛弃情感、抛弃生命,抛弃尊严,到了最后一个章节,他甚至为了对艺术的无止境追求而抛弃了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他才是《梅兰芳》里那个“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只是他与程蝶依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会唱戏,他只能陶醉地在台下欣赏,然后大声地鼓掌叫好,这也就注定了他人生最后的悲剧。邱如白这个人物其实探讨的是艺术的最终存在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都来深思。
然后比较重要的角色是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陈红饰)与红颜知己孟小冬(章子怡饰)。这两个人物整体刻画得中规中矩,虽然出彩但是却略显淡薄,这和少年时代福芝芳(阿娇饰)的戏份被删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这是此部《梅兰芳》的最大遗憾所在,它直接削弱了整部影片梅先生的爱情线索!
福芝芳作为童养媳成为了梅兰芳的妻子(影片这点没有说明),她深知自己存在的意义——维护一个公众的梅兰芳,成就他的艺术是高于一切的,她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人。虽然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与梅兰芳心心相应,但是却清楚如何做才是对他最有利的,她穷尽自己的一生维护了梅兰芳的艺术与名誉。
孟小冬在影片中的出现犹如惊鸿一瞥,同样作为京城名角,她与梅兰芳在艺术领悟上心心相印,具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梅兰芳也在孟小冬身上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两人人彼此欣赏,彼此相爱,可是却又不能在一起,因为梅兰芳不属于某一个人,他甚至不属于他自己,他只属于艺术,属于大家。
“梅兰芳的`孤独成就了他的艺术,谁夺走了他的孤独,谁也就毁掉了梅兰芳。”——这是整部影片里我最为感动的地方。这样的台词只有理解艺术,理解生命,理解理想与理解现实的人才能够写得出来。它讲述了梅兰芳这个人身上真正的矛盾所在,它也讲到了艺术的真正矛盾所在——离艺术越近,离幸福越远。不知道这是艺术的幸运,还是人生的悲哀。
《梅兰芳》与《霸王别姬》不同,主角形象不再浑圆丰满,而是变得简单纯粹,京剧演出甚至也不是重点的表现内容,这虽然避免了对前作的重复,开拓了创新的渠道,但是同时也注定了此部影片不会成为陈导的最经典作品。不过回头想来,1000个观众心中有1000个梅兰芳的形象,也许这样讲述一个如此复杂如此丰富的梅兰芳形象,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方法。毕竟作为《无极》之后陈导的翻身仗,此部作品已经绰绰有余了。
作为今年黄金贺岁档的首部影片,《梅兰芳》的整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更多的精彩还是留待大家到影院去慢慢体会吧。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3
虽然电影《梅兰芳》上映以来,褒贬不一,但因为陈凯歌以前拍的《霸王别姬》太过华彩,而梅兰芳这个人物又太有人格魅力,因此上忍不住花了银子,让自己沉浸在影院中静静地欣赏这部片子。
凭心而论,这部片子拍的还是很认真的,虽然故事情节因为忠实于原著而略显僵硬,人物刻画因黎明的表演而稍显灵动不足,但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梅兰芳的风骨还是大致显现了出来。
一直以来,艺术是纯粹的、超越时代的,还是时代大于艺术,一直饱受争议。前者的代表一如程蝶衣,以真性情演绎人间悲欢离合,为艺术痴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后者则像梅兰芳,追求的不止于艺术,还有人格的尊严与完善。我不懂京剧,窃以为四大名旦中他的地位最高,也许正是源于他身上的儒家风骨。
为了使京戏更符合审美,更能打动人心,梅兰芳一直在进行温和而执着的改良,为此,他不惜和最敬重的老师十三燕打擂台。在把旦角提升到和生角同样重要的地位中,梅兰芳的努力也功不可没。他谦逊待人,家里常年摆着流水席招待客人,不仅对艺术,还是对人格,他都要求十全十美。但因为伶人的地位,他又要时时受到行业规矩的限制、梅党的霸占甚至摆布,总有戴着纸枷锁的悲哀。如果他的一生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度过,可以当得起一代名伶,但未必能成为一代宗师。从艺人到艺术家总需要一种风骨。而在梅兰芳,这风骨在“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的国难之时,恰恰展现出来。“不唱”,面对侵略者的威逼,他平静如往常,简单干脆的拒绝,用沉默与蓄须进行抗争。我想,梅兰芳当时未必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被推举为新中国的楷模,顺应时代的英雄。他只是依着自己的心,真正做了回自己的主人。
“有谁想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在他看来,为入侵者唱戏,无异于人格的侮辱。如果他把艺术看做生命,那么民族与人格的尊严比性命还要重。在此之前,他将儒家的风骨融在戏中,戏也就有了风骨。在此之后,他为正义而牺牲了艺术,才成为真正的一代大师。
有趣的是,戏里几个配角看起来都比梅兰芳强硬,十三燕是有名的“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的爷们儿,邱如白是“只管一万,不管万一,才不会输”的斗士,两位女性也是个顶个的伶牙俐齿、干练爽快,倒衬着梅兰芳温和到有些怯弱。不知是他周围的人影响了他,还是那温和内敛中孕育的力量,因平静而深沉,因深沉而厚重,一朝爆发反而势不可挡。别人是“有所为”而大红大紫,他却用“有所不为”实现了十三燕的愿望——提拔了伶人的地位。
电影中另外几个人物,几处台词也很让人唏嘘。
孟小冬:“别怕!”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是全剧最大的一个亮点。她爱的那么勇敢,走的也那么坚强,临行时虽柔肠寸断,还不忘安慰梅郎,“不怕!”你不要怕去美国的演出,不要怕梅党的摆布,不要怕世事的艰险,不要怕痛失真爱。你要在你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才对的起我的牺牲。而与孟小冬在一起,梅兰芳也确实坦露出了真性情,他甘愿为和小冬看一场电影而打破梨园行的规矩,他竟然会当着妻子的面落泪,哭的孩子般伤心。而福芝芳陪着他哭,则更让人看着心酸,这份理解也不比小冬差啊。
十三燕:“你穿着这戏衣来到这世上,留神弄脏了戏里的人物。”这段话是十三燕临死之前说的,虽然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圬淖陷沟渠”的是梅兰芳,但这当时也正是十三燕的写照。他对戏爱的真切,对尊严看得比性命更重。只是他自尊得过于敏感,不容许小梅兰芳对戏曲有一丝的改变,怕被说成朝三暮四,怕被看轻。他过于看重皇家的恩赐,却忽视了观众对变革的需求。不过这些都不能掩盖他在台上的光彩。场子被砸了,他兀自一丝不苟唱完最后一出,大厦已倾,他还不忘提醒小梅要干干净净地唱戏。他虽然失败了,倒下了,却依然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邱如白:“谁要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如果说梅兰芳是孤独的,他则比梅兰芳更加孤独。他是提倡艺术超越一切的戏痴,为了戏,他可以抛家弃官,雇佣杀手,偏执到近乎疯狂,他在造就梅兰芳时却也失去了他,最终两个人分道扬镳。可是,失去了梅兰芳,他可能寻找到活着的意义?这样一个为艺术不论黑白的人,本也有他的可悲可叹之处,但导演有意安排他在开场时对小梅讲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对比他后来将艺术至于家国之上,讽刺意味过于浓厚,反倒画蛇添足了。这样一个对艺术爱到偏执的人,应该不是软骨头,而是性情造成的悲剧。
好喜欢青年梅兰芳的气韵,扮上以后眉眼有些像马兰呢。汉剧和越剧十几年的专业训练也让他戏味十足。可是,他原是唱小声的,反串也如此出彩,实属不易啊。可是,孟小冬的唱怎么那么业余呢?好歹是当时第一女须生啊,却像是章子怡自己唱的。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还是值得一看了。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4
畹华吾侄
……
记着,唱戏的再红
还是让人瞧不起
大伯不想让你挨了打
还得跟人家说打得好
大伯不想让你再带上那纸枷锁
……
僻静的深院,苍茫的树梢点点光亮,透过深邃的枝头望向飘渺的远方,迷途的路铺开,一切如旧。
沉睡的宫廷,昏睡的蝉群沉沉低吟,弥漫苦痛的枷锁锁紧滴血的残心,恍惚的树摇晃,不尽凄凉。
那纸枷锁,那份沉重,在漆黑的夜,异常寂静。年少的梅兰芳,或许还不知道什么压迫,但他从此记住一句话:唱戏的,终究就是个唱戏的。
但这是他的命,梅家几代戏子,这重担总会落到他身上。
《牡丹亭》的那天,座无虚席,蔡元培、胡适、袁世凯,说得上新的旧的少的老的都来了。十三燕对着梅兰芳说了这么句话: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
这场戏,征服了邱如白,这个矛盾的官人。他潇洒地,带着被家人鄙视的目光,说他傍戏子去了。这条路,一走就是几十年,直到白发爬上了头。他预感到,自己的一生从此不再一帆风顺,只在曲折中闪烁迷茫。
和很多人一样,当看到黎明的面孔出现时,我崩溃了,欲哭无泪。但随着剧情的推移,渐渐地理解了黎明的眼神,或者说梅兰芳的眼神。
之后的梅兰芳,是成熟的、深沉的、稳重的、抑或是个台下的男人。他越来越明白了之前他为此不得解的事,越来越放弃了之前他不沦落的志,他知道了人生苦难全,他知道了唱戏的终究是个唱戏的。
但他不同于一般的戏子,对于他的坚贞,他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的`使命感,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诺言宁死不给日本侵略者唱戏,不惜为此损害自己的身体。也许他知道,这世界上超越肉体的东西很多,也很伟大,所谓的升华,便是让精神超脱,让生命不朽。田中说: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但田中不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真正让梅兰芳不朽的,不是他的戏,是他的灵魂,是他的那份操守。
但他是普通不过的凡人,为了儿女情长迷失自我,丧失理智,遗忘自己的使命,当然,七情六欲是人的难耐,但这证明了他的平凡,他的普通性。他也是为了爱可以放弃事业的人,他也是为了人之本性可以忽略追求的人。如果没有邱如白,也许梅兰芳就不是梅兰芳了,他将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戏子。
所以,邱如白最后说:你(梅兰芳)只是个凡人。
这句话,是真理,是哲学,是王道。
他就是这么一个不平凡的凡人,一个永远不会被弄脏的戏子,一个阳刚的真正的男人。
梅兰芳将让后人知道,真正的一个人,不仅仅存在于表面,更存在于旁人看不到的那冰山一角的最深处,那里也许就是另一个深度。表面的梅兰芳,是一个让四大美女汗颜的妩媚的绝世女子,但真正的他,是一个阳刚十足成熟稳重道德高尚的真汉子。这就是人的不同角度,这也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电影观后感5
看了陈导的新片《梅兰芳》,不由对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感慨万千。据说出身梨园世家的孟小冬自小生得聪慧秀丽,1925年她离开上海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春妙龄。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当时北平的许多人都以她为心目中的偶像,暗恋于她。其中就有京城达官之子王维琛。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梅兰芳访日返京后的日子。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而且两人在堂会中不断合作,同台演出《梅龙镇》、《四郎探母》等,后来又一度在开明大戏院联袂演出《二进宫》。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梅兰芳在北平曾经三易其宅,其时他和孟小冬正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此院名为“缀玉轩”,梅兰芳的许多朋友常聚集在这里,说古道今,谈文论艺。然而,祥和的气氛中,一场凶兆即将来临。
1926年的某一天,梅家会客厅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着浅灰色西装,面貌清秀,文质彬彬,面色苍白,20岁左右,一看便知是位学生。他就是这起血案的主角王维琛,当时肄业于北平朝阳大学。王对孟小冬心仪已久,无奈孟此时已成为梅兰芳的情侣,因此他怀恨在心,到梅宅寻衅。王维琛到达梅家的时候,碰巧梅兰芳正在午休。代替梅兰芳出来招待客人的是梅兰芳的老友张汉举。张汉举是当时北平很有名望的一名绅士。王维琛见出来的不是梅兰芳,迅速拔出shou枪抵住张汉举,声称此事与张无关,让张把梅兰芳叫出来,因为梅夺了他的未婚妻(指孟小冬),他要和梅算账,否则梅只有拿出10万元才能解决问题。张汉举强压住内心的恐慌,告诉梅兰芳这位先生要借10万块钱。梅兰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过来,只听一声:“我立刻打电话去。”便已不见身影。不久,梅宅被大批军警围住。不料,王维琛无意中瞥见了军警,顿时惊慌失措,拔枪就射向张汉举。可怜张汉举在这场不相干的爱情纠葛中成了冤死鬼。听到枪响,军警们一拥而上,王维琛饮弹倒地,旋即殒命。
缀玉轩发生如此血案,社会舆论大加炒作,一时沸沸扬扬,种种绯闻,扑面而来。梅孟不得不告仳离。孟小冬经此打击,痛不欲生,一度于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此后数年,她坚决避免与梅相见。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堂会中,南北名伶汇聚一堂,她却因梅在场,避而不出。二人最终连合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一对佳人就此作别天涯。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写给自己的励志句子2023-08-05 08:35:34
幼儿德育教育家长心得2023-08-03 04:08:02
三国演义诸葛亮读后感600字作文五篇2023-08-03 04:14:52
《少年的你》电影短评2023-08-15 21:55:26
小飞象电影观后感2023-08-08 22:36:01
电影金牌流浪狗观后感7篇2023-07-31 23:30:19
700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观后感五篇2023-08-10 13:31:19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2023-08-13 16:20:28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8 0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