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15 02:26:39 来源:高考在线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1

《起跑线》是这么个故事,话说有一对小老板夫妻,工作勤奋上进,努力升值财富,向往美好生活;这样的家庭虽然不是什么上流阶层,但在周遭人看来,也算是事业小成的富裕家庭了。

工作生活算是幸福,两口子操心的就是下一代的教育了。你懂的,名校就近招生,入学门槛高,不搞学区房,不托人花钱找关系,不好进。两口子决心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钻营苟且终于走上歧途,闹得鸡飞狗跳,从教育问题到感情问题,再牵出腐败、阶层一大堆问题,最终通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鸡汤大道。

用鸡汤大号的流行话语套路,这是一个贩卖中产阶级焦虑的电影。这样的故事让人亲切,它会发生在北上广深,也会发生在你回不去的老家,就好像学区房的孩子也会遭遇校园暴力,富裕家庭因为老人重疾而重返赤贫,大公司的高级白领失业后跳了楼,高尚小区里商业房业主和拆迁房业主打成一片……

每个故事都听着熟悉,每件事都让你产生兔死狐悲的共鸣;为什么?因为教育不只是教育,是一整个社会的焦虑。妈妈米塔想要买学区房,和丈夫产生了争执,一着急飙出了金句:英语不是语言,是阶级!

你看看,是阶级啊!

这一桩桩积压起来,看得人透不过气,只能捧起三碗鸡汤文章缓一口气。但你别急,鸡汤也先放下,有件事让人焦虑,照进现实的《起跑线》的故事,发生在印度。

在我们的电影里,有《战狼》和《红海行动》们征战八方,《唐人街2》跑去了纽约,《捉妖记2》穿去了古代,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反过来倒过去,没完没了。

新的焦虑产生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焦虑,居然是印度人帮我们做了记录?

焦虑就先放到这里了,接下来说电影。

你不用担心《起跑线》是苦大仇深的,和吃饱了苦的中国人民一样,无论多糟心的事,印度人也能乐呵呵地给你讲出来。

早先看阿米尔·汗的电影,你会发现每一部,都关切沉重的社会问题,但每一部又都极具娱乐性。在《起跑线》里,印度人有同样的办法,一件“孩子上学”的事,切出了社会的黑暗截面,但呈现出来的故事,则是印度式的缤纷。为了进入名校,富裕家庭搬入了贫民区,他们的邻居会搬出自己的身份:在贫困中生存,是一门艺术,我经验丰富!

在豆瓣网上,《起跑线》的评分是8.2分,不是它有多深刻,而是它不沦陷于沉重。多难的事,都少不了印度式的喜剧和天真。男主人和老街坊的社区友谊,女主人向往上层社交而不可得,校外辅导把名校当做了攻略对象,每一段切出来,你都不会烦闷,戏里乐呵呵,戏外津津有味。

在影片的最后,印度人是以这样的方式,防止陷入全面悲观的;所谓富人阶层,不过是装x没有快乐,所谓一流名校,不过是教育和权力的游戏,只有咱们的贫民邻居,才是其乐融融的平淡幸福。喝完这碗鸡汤,走出影院再焦虑吧。

这让我有点恍惚,好像“印度出品”在今天,成了口碑良心的代名词。一个有现实关切的主题,拍一部遵循类型的制作,就连电影本身也让人焦虑,同样是票房大卖的A级制作,印度电影人也要甩开我们五条街了。

最后,向印度电影人脱帽致敬吧。你们用电影照进现实,做出一桌娱乐化的好菜。最了不起的,不是关切现实的发现能力,更是那一份创作人向往纯真善良,近乎傻乐乐的好心态。

不忘初心的鸡汤,印度人熬的这一碗,我干了。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2

印度神作再次刺破了中国社会的最敏感问题:阶级固化+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

一对服装店夫妇是典型的暴发户,一身名牌,但是肚子里的墨水却极度稀缺,在幼升小的关键阶段,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和人脉把女儿弄到名校,甚至专门付钱去参加入学面试培训,不过自身水准低下的谈吐,让他们在家长面试轮屡屡失败的。

培训师只得告诉他们一个“奸计”:想办法挤进名校25%贫困生的名额。于是全家从富人区搬到穷人区,过起了印度穷人的赤贫生活。为了孩子,他们受尽了贫民窟的心酸和资源短缺。 终于,“装穷”成功了,他们的孩子通过抽签进入了名校!但他们也同时发现自己其实抢了一位贫民窟好友的名额。最终良心过意不去,结局就不剧透了。

虽然表面看来《起跑线》是一部喜剧片,但喜剧的内核真的就是悲剧,此片对印度的阶级固化和穷人的短缺生活,进行了极为深刻的讽刺。 会不会英语成为了区分印度阶级高低的筛选器、学校成了一座虚伪的生意场,校长就是一位生意人。 不得不说,印度电影人真的很敢拍!

估计,此片4月4日登陆中国内地后,肯定又有人站出来说: 你们有的这些糟心事我们都有,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就拍不出来呢?

必须义正言辞的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对,我们就是拍不出来!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3

《起跑线》还是有许多缺点,比如剧情太套路,皮雅挤掉了邻居儿子的名额、邻居识破拉吉装穷、拉吉幡然醒悟等一系列剧情都过于巧合。

虽然满满都是套路,但台词还是非常感人肺腑,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邻居识破拉吉的时候,说道:“我们的孩子得到教育的机会没了,你们把那机会给偷走了,为什么?是因为如果我们的孩子受教育了,他们会说英文了,那就没人伺候你们了,是吧?你不是同情我的孩子吗?你为什么剥夺了他的权利?现在你却在做慈善,我们不想被施舍,我想要我孩子的权利,他的'权利被你夺走了,给了你女儿。”

拉吉非常愧疚,他觉得是自己占用了邻居孩子的名额,他主动请求校长将名额转让给邻居儿子,然而校长却说:“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怎么从中受益?”

拉吉在开学典礼上当众展开的演讲也很具有感染力,批判了人们的思想,批判了校长、学校、教育制度。

故事的最后,拉吉离开这里,决定把女儿送进公立学校。

《起跑线》和《天才枪手》的结局有点类似,都是政治正确。不过这里所说的“政治正确”并不是贬义词。

有网友表示《起跑线》最后十分钟烂尾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好学校,好学校已经不亚于五星级酒店,有空调教室、欧式食堂和恒温泳池,而公立学校的资源和设施变得越来越差,这样下去贫富差距和等级分化只会更加明显。

而解决办法就是更多的人愿意去公立学校,愿意对公立学校投入更多的资源。

拉吉送女儿去公立学校,是想起一个表率作用,他希望也有人愿意跟着他这么做。

正因为人人都想读好学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如果读公立学校就吃亏了。所以男主愿意做第一个人。

这就好比挤公交车,人人都觉得排队就吃亏了,但要想让人们变得有素质,总要有第一个人排队,才有第二个、第三个人愿意排队。

除此之外,上流人士是虚伪的,人们听了拉吉的演讲无动于衷,即便有所触动也选择沉默;而贫民窟的穷人是热心肠的,邻居为帮助拉吉凑钱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碰瓷。这样的人设未免显得太刻意和有偏见。

但如果电影中的上层阶级有好人和坏人,下层阶级也有好人和坏人,冲突和矛盾又不够深刻了,电影很难做到各方面完美。

《起跑线》虽然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还是优秀之作。

有网友表示,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我倒觉得我们比印度好多了。

在我国,要进入国内的大学就必须参加高考,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公平的。

先进国家的素质教育可能并不适用于我们,否则,说不定就会像电影那样产生严重的阶层固化和恶性循环。虽然备战高考非常辛苦,但至少给贫困孩子提供了凭借实力打败富家子弟机会。

也许,我们该庆幸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没有电影中那么可怕吧。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4

今天早上,我去奥斯卡工作室看了一部电影——《起跑线》。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拉杰和塔米用各种手段让他们的孩子皮娅——去了一所私立学校:买了一所学区的房子,办了一张假证书,变穷了。最后,皮娅终于去了这所学校。在电影的结尾,他的父亲出于良心发现并把皮娅送回了公立学校。

看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想起了我妈妈,她花了一万多元让我去补习班。我也买了很多信息,只是为了让我进入一所好的中学。

我记得去年冬天,外面雪下得很大。外面多冷啊!但是当我妈妈听到补习班老师说她想买材料时,她拿起衣服准备出门。我说,“妈妈,外面太冷了,你不买吗?”我妈妈说:“不管雪下得有多大,有多冷,我都会买下来给你学习。”那时,我非常感动,我的母亲冒着大雪为我购买信息。

另一次,是今年7月8日,我要去洛阳参加第二外语考试的入学考试。我父母5点起床,开车送我去洛阳。在我考试的两个多小时里,我的父母没有吃一口食物,也没有喝一口水,他们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束后,我告诉妈妈:“这次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考试成绩不好,我想我做不到。”我妈妈没有说话,但是她带我去了餐馆,让我吃了一顿大餐。吃饭的时候,妈妈说:“没关系,我考试没通过没关系,成绩不重要,只要我努力。”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心又感动又惭愧。与皮亚的母亲相比,我的母亲对我很好。我很高兴我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我父母在背后给了我很多。我必须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起跑线观后感作文5

自从我看了起跑线上的较量,我就发现自己身上有好多缺点,干的事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到完美,我一直在反思。

我发现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日本的孩子很懂礼貌,来了客人知道好好招待,他们还把礼物准备好送给中国的孩子们。

同样是吃饭,他们必须要等到中国的孩子来了才开始吃饭,不然他们就一直不吃。他们的饭很简单,一点都不精致,一些米饭、古老肉、小菜,而我们吃的比他们吃的好多了 ,为什么他们就可以吃得很干净,而我们每次吃都要剩一点呢?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人家吃完饭都会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而我们吃的到处都是,碗里到处是剩饭,桌子上也是。他们会自己擦桌子,不像我们,还得让老师擦桌子,父母擦桌子。所有的事情是日本的孩子自己都可以干,吃完饭还会很自觉的去刷牙,而我们呢!生活不能自理,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就不能生存。

他们吃完饭后会自己去倒掉盘子里吃不了的饭菜,而且垃圾还是分类倒的,料理是一个垃圾桶,一些塑料袋子是一个垃圾桶,它们都很遵守分类放垃圾,不像我们,别人明明标号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就随便一扔,还得垃圾处理厂的叔叔阿姨们去收拾。

他们养成的好习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是否是等到别人来了以后才开始吃饭?是否讲究卫生,饭后要刷牙?是否遵守分类放垃圾的责任?是否能自己把自己管好?谁可以告诉我,我都做到了,每一项我都做到了,我养成了这些习惯。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所以现在他们才这样的。

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好好管着自己,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