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度工业经济情况工作汇报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5 10:00:37 来源:高考在线

2016年度工业经济情况工作汇报范文

  篇一:

  今年来,全县工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工业发展“四百工程”为抓手,以湘商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短期影响增强、节能减排政策日益趋紧、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等不利局面,全县工业总体呈现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速度逐步回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载体得以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态势。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调控,稳增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截止12月底,全县87家规模企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40666万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06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入库税金12627万元,同比增长4.38%;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5.1%;工业用电量29426.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3%。

  (二)抓机制,强保障,“四百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工业“四百工程”是“兴工强县”的助推剂。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定目标任务,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并制定和出台了“四百工程”实施方案及奖惩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及县直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市定我县新开工工业项目10个,新竣工工业项目10个,新招商工业项目13个,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1家。到12月底,我县实际完成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8.4亿元,完成投资5.36亿元,资金到位率63.8%;完成新竣工工业项目12个,项目概算总投资5.95亿元,完成投资5.75亿元,资金到位率96.6%;签订正式招商引资项目13个,合同资金27.93亿元;完成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2家。

  (三)抓机遇,赶进度,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

  改制国有工业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自启动来,我局高度重视,在棚户区改造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分解了工作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逐户摸底核实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教育。截止目前,600余户的参建款全部收缴到位,立项、国土、规划等前期报批工作及项目区内的腾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马上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四)抓安全,强对接,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先后4次组织召开政银企洽谈会,协助银信部门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帮助企业落实贷款资金3.5亿元;二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利用产品展示会、株洽会、中博会、商品出湘交易会,组织县内企业产品参展,签订订单合同13个,合同金额2.8亿元;三是结合“企业安全生产“三大”百日行动等相关专项行动,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年共检查企业215厂次,整改安全隐患137处,确保了我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在产业机构上,虽然初步形成了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食品、服装鞋业、采掘加工、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在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从园区发展水平来看,园区规模较小,设施配套起点不高,企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主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且仍处于产业低端环节;从规模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比重的7.1%。

  2、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面向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发展严重滞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根基尚浅,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职业中介等服务体系建设尚未起步。

  3、停产关闭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受产业政策及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全县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40%,占全市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29.3%。

  4、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一是资金严重紧缺制约企业扩大生产。县内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通规模偏小,市场稳定性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的担保物较少,致使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工业用地紧缺限制企业发展空间,受有限的可用地资源与紧缩的用地指标双重挤压,工业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致使项目落地难。三是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企业产能受限。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兴工强县道路,着力实施园城融合战略,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成型与转型并进”的理念,围绕“平台、产业、项目、企业、生态”五个方面,做好“空间拓展、招商引资、创新发展、节能降耗”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夯实工业经济龙头地位。

  (二)工作重点。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以湘商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园区发展理念,做好“快”、“实”、“新”三字文章,进一步强化集约发展意识,强化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多渠道节约发展空间。进一步理顺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空间软环境建设,在现代物流、科研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园区发展体系,确保园区承载能力快速提升。进一步加大引资争项力度,确保企业入园数量明显增加,园区签约项目快速建设。

  2、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产业政策与信贷、技术改造与创新、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生产要素的保障和配置、国家扶持发展项目争取和实施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油茶产业博览园、石膏矿深加工、风力发电、长阳铺新能源专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帮助在建项目快完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努力促成签约项目快开工,尽快培育工业增量;努力搞好意向项目的跟踪服务,尽快促成项目落地。

  3、着力抓好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用活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企业技改扩能、释放产能和品牌创新、挖潜增效,重点扶持一批小微型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一事一议”、“一厂一策”议事规则,对制约重点项目入驻和重点企业发展的事项特事特办。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部门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审批和手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4、着力强化生产调度。一是加强规模企业申报。做好全县工业企业的摸底工作及企业相关思想工作,确保该入规的企业一家不漏。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重点加强与统计税务、电力、园区等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协调配合。三是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有效地进行预测和预警。

  5、着力主攻招商引资。改变招商方式,进一步拓宽信息搜集和发布渠道,充分利用湘商、邵商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畅、回家创业多等优势,着力引进与我县产业关联度高,与资源配置衔接度强、与产业链条相匹配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善待企业,确保项目落地生根,企业安心发展。

  6、着力推行优质服务。继续推行“帮扶领导督办服务、责任部门全程服务、审批部门一站式服务、主管部门上门服务、中介机构代理服务”等五个服务工作机制,坚持“三大例会”工作制度,注重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和小微型企业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

  篇二:

  尊敬的袁市长、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滨江生态新城区建设,坚定目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克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多种困难,着力打造电气电缆、铝及铝制品、机械装备、电子材料、生化医药和钢琴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发展提速增效。世界500强企业——韩国LS集团重组乐星红旗和乐星湖开后,可生产全亚洲最长的海底电缆,发展势头强劲。三峡药业硫酸新霉素产能稳居世界第一,新产品土霉素钙获全国唯一生产批文并成功完成试生产。环高乐器钢琴生产畅销海内外,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凯普松电子、长江铝业成功上市。20xx年,湖北点军工业园区由国家级园区宜昌高新区托管,成为一区六园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园。

  目前,我区有规模工业企业数2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年税收过千万元企业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

  截止20xx年,我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4倍,年均增长21.3%,规模工业增加值25.0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2倍,年均增长30.5%。

  二、今年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9月,全区完成工业产值68.47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7%,掉市级考核目标2.3个百分点;新增小进规企业4家。预计全年可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考核目标2家的150%。可以完成市政府全年目标考核任务。

  今年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东方微磁48台进口设备已全部到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批17台设备调试,困扰企业的晶元成品率问题有望解决,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华泰商品砼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7000万元,9月底已完成销售1400万元,今年可申报企业小进规;三峡制药生物产业园(氨基酸)项目已建成完工,西坝厂区11月将逐步搬迁至新厂区。土霉素钙项目已完成备案,目前正在进行施工报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已落户工业项目16个,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惠科液晶电视及LED背光源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5年建成,将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区域性液晶显示中心,世界最大的.背光源研发制造基地。

  主要做法是:一是坚定工业发展决心,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面对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形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发展,主要领导多次走访区内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把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把不断壮大工业总量,推动转型升级增效,做强做大工业支撑作为加快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组织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完善区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鼓励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困难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发展规模受限企业加大内部挖潜,技改创新,完成全年目标考核任务。二是注重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工业经济总量。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乐星红旗、三峡制药、龙腾红旗、中南精密等公司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值翻番。着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筛选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规范良性发展。先后扶持了富江南食品、楚汉风、凯帝农机、慧龙科技、多能模板、福沃特、三峡钢球等进入了规模企业,这些企业将为我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依托工业发展平台,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宜昌高新区托管湖北点军工业园后,各项建设进展较快,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节能环保项目相继落户,将成为点军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极大优化我区产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东土科技、惠科电子、龙腾红旗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惠科电子落户将带动8家关联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四是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以东方微磁公司发展磁电子芯片产品下游产业链。公司磁敏感元器件研发项目已纳入国家“973”计划的备选项目。以和达利公司为引领发展芳纶蜂窝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填补国内航空填充材料的空白。公司研发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支持。五是创新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产业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20xx年共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80万元。20xx年,为乐星红旗争取市政府电改资金6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架线施工,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春节前全部完工。为长江铝业争取生产调度资金1000万元,用于逐步恢复产能;龙腾红旗争取生产调度资金400万元稳定现有生产,谋划搬迁建设;慧龙科技争取生产调度资金400万元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拓展海外市场。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20xx年至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1.6亿元。

  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成本高,发展困难。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性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在我区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尚需时日。电解铝、化成箔均不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红光港机主导产品大型港机市场严重过剩,已减员分流,下步将搬迁并逐步退出市场;塑编企业产品滞销积压严重。三是园区外缺乏工业用地。工业园区由高新区整体托管,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引进电子信息类项目,按照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园区外无工业新增用地,电子信息类别以外的项目将难以进入点军,本地优势企业也缺乏拓展空间。四是新区建设导致搬迁企业多。龙腾红旗、红光港机、楚汉风科技、三峡塑业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均被迫搬迁,造成工业减量因素增多。

  四、今后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

  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点军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工业强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始终坚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始终坚持服务理念,推进园区配套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目标和措施:20xx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5亿元。到“十三五”末,“一区三片”格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配套和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园150亿元,机电产业园80亿元,都市产业园70亿元。)

  围绕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布局,始终坚持工业必须向园区集中的基本原则。优化园区布局,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企业自身布局,使企业更好适应市场,取得更大效益。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做精紫阳片区都市工业,做强谭家河片区韩资机电产业,做大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做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坚持环保优先、科技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进一步优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产业调整的具体方案和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全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经信、科技等职能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

  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大力实施中小型企业成长工程,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提升干部工作能力,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