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地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物体从高处落下来有什么规律吗?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课文着重讲的是什么人?
3、他对谁的话提出了疑问?
4、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做了哪些工作?
5、实验的结果怎样?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2、提问:
你怎么分段:讲讲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四、人物介绍: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思考:该段怎样向我们介绍伽利略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寻常”是什么意思?“很不寻常”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常常使老师都很难解答,这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
1、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
“信奉”是什么意思?
当时的人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人物,他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对这样的人提出疑问,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公开实验时,才会有那么多人嘲笑伽利略,对伽利略敢于怀疑,勇于实验的行动更加赞赏。)
七、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如果我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有什么结果?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是谁得到的这个结论?
今天,我们通过这课书的学习,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得出这个结论的。
二、默读课文引路: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自然段?
三、回忆复习:
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读第三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产生怀疑?
读出亚里士多德的话,教师出示,学生理解这句话:如果10磅重的铁球是1秒落地的话,1磅重的铁球就会10秒钟落地。
3、解伽利略的疑问:
从亚里士多德的话中,可以得出哪两个不同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1磅重的铁球拖住了10磅重的铁球,使捆在一起的2个铁球落下的速度减慢。
板书:如果……那么……
演示,解释:
因为1磅重的铁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等于10磅重的铁球减轻了1磅重量。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减轻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慢。
还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
第二个结论是什么意思?板书:如果……就……
谁能仿照第一个结论说说道理吗?
生:因为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铁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解释,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师:你对这两个结论有什么看法?
生:同一件事的两个结论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说不通。
师:伽利略也觉得说不通,那么他是怎样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呢?
五、学习第四段:
1、学生读第四节:
其他同学思考:伽利略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无关。
2、对照前面亚里士多德的话,伽利略的结论与之完全相反,这个结论是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统治了两千多年的结论,是前所未有的,真是了不起。
3、他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呢?
“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伽利略的结论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科学实验反复求证之后得到的'。
4、伽利略在向亚里士多德挑战时,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伽利略当时很年轻,却已经有了相当的功底。”
5、他为什么要做公开的试验?
既为了宣布试验结果,也为了启发大家破除迷信,不顾自己这样宣布,会面临人们怎样的责备。
(二)人们对于伽利略的公开实验持什么态度?
“是……还是……”
解词:胆大妄为、固执
人们为什么对伽利略有这样的评价?人们这时认为谁的话是对的?
(三)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对照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塔下的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的沸腾场面。
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惊讶得呼喊起来。
这句话与别的不同,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理解文中得“才”
这句话是比喻句吗?“像”是什么意思?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权威们学识渊博,懂得比一般人要多,应该尊重权威们得意见。但是,权威说的“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不能盲目迷信权威,伽利略公开试验使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是多么重要啊!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查找的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伽利略这样做需要多大的勇气。
六、总结中心思想:
课文讲述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铁球的轻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这句话产生了怀疑,通过分析和试验,公开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的故事,表现了伽利略的敢于破除迷信,坚持科学试验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后面的作业。
第三课时
一、回顾前课的学习,明确笨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学生分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教师提示学法
2、学生分段
3、检查学生分段情况: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讨论学习这课书以后,自己懂得什么。
五、写作读后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⑵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大班综合教案:种子的旅行2023-08-18 00:11:36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新年里的开心事》教案2023-08-07 04:42:18
婚礼的迎娶仪式主持词范文2023-08-17 15:59:57
大班综合教案:种子的旅行2023-08-18 00:11:36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新年里的开心事》教案2023-08-07 04:42:18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日历2023-08-10 07:45:16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8-09 15:47:59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01 16:24:19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05 06: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