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幼儿美术手的创想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0 08:17:16 来源:高考在线

幼儿美术手的创想教案1

  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对以往家人之间有趣、有益活动的回忆,引发对来自家人关怀的领悟和体会、对骨肉亲情的认识和思考。此外,还将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动场景的描绘等艺术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意义所在。

  学生情况:

  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中年级段曾经接触过《亲昵》一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也尝试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本课在以往的基础上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集中在家庭成员的细节中,使艺术表现的内容集中于一点,以此更深刻、更透彻地予以彰显。

  教学方式、手段: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家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经历中,体会到“温暖”“关爱”“亲密”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对话中感受,在活动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想,使其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予以呈现和表达。

  教师准备:记号笔、彩色笔、画纸、PPT课件等,教室四周张贴相关作品,营造氛围。

  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经历的故事,彩色水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现方法,用线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欢的绘画表现方式呈现家人的具体形象,再现与家人亲密无间的生活场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记忆中经历过的家庭趣事的回忆和交流,搜寻家人言行及有趣场景的动人一幕,定格并艺术地重组这一瞬间情境。注意表现个体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与呼应关系,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家人温暖包容的亲情,表现家庭和睦欢乐的场景。学会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和幸福。

  教学难点:

  1、用线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现家庭成员,注重人物的体态、神态的刻画。

  2、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塑造出丰富、有趣、和谐的家庭人员群像。

  3、描绘恰当的背景,增强画面的情境感、现场感。

  教学设计

  一、感知与体验

  1、相识的朋友——绘本欣赏

  (1)同学们!看,这是谁?(PPT逐页播放,学生观看欣赏)

  (2)我们崇拜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相识的朋友,他就是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PPT简介《我爸爸》《我妈妈》的绘本作者)

  (3)正如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书上描绘的那样,这些“相识的朋友”其实就是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熟悉的家人”。

  2、亲密的家人——家人印象

  (1)回忆。四人一小组,围绕“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吗?”“他(她)的职业、性格、特长是怎样的?”“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2)交流。将自己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晒一晒,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分享快乐和幸福。

  (3)再现。欣赏一组家人活动的图片,重温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归纳。看了这些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地表达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谐美满?亲切温暖?快乐幸福?还是……

  3、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

  (1)指上亲情

  老师也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心手相连!你看,家人之间多像我们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

  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个手指是爷爷或奶奶?哪个手指又是爸爸或妈妈?

  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选?理由是什么?

  (2)指画游戏

  选择合适的手指进行家人形象的涂画活动。

  展示自己的指画家人形象,介绍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涂画思路。

  4、瞧这一家子——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瞧这一家子》,共同回忆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分享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5、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

  (1)思考归纳

  刚刚在练习时,我们都针对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征进行了手指的选择性涂画,那么在手指上作画时,你是怎样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表现家人的外形特征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描画细节来凸显各种人物的身份的?

  同学说一说,议一议。

  (2)概括总结

  其实,想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来表现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几点:

  年龄——分析和比较各种年龄段人物的显著特征。

  体态——通过人物的身材和动作表现其体态的特点。

  表情——透过五官的特别变化,反映即时发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3)创作尝试

  试画,勾勒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简评,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表现手法。

  6、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

  (1)观察与归纳

  从同学刻画的人物表情、体态中我们不难看出,和家人在一起总是快乐的。那么,当所有的家人、众多的快乐积聚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让我们再来重温前面我们曾经看过的几个画面。这些家庭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但在画面形式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处和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这些家人在一起时,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自然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横向,还有竖向。

  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几根手指可以一字排开,指尖也可以聚拢合一。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几幅温馨的画面。

  (2)解读与演示

  示图:教师请同学上台做小助手点击鼠标,播放PPT图片;全班同学边欣赏,边观看教师在黑板上利用圆形教具逐一拼摆出不同的构图图示。

  解图:对画面中的人物构图现象进行归纳。

  完图:教师演示,完成画面中家人的初步描绘。

  (3)总结与说明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人还会通过对视的眼神、依偎的肢体、相携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将彼此排列和勾连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细节,换一个角度看家人,显得更亲密、更温馨。

  7、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

  (1)大师作品。有许多大画家感动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塑造了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如: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形象等等。

  (2)同伴作品。我们的同龄人也感动于父母的关爱,体会到亲情的珍贵,用画笔记录了快乐时光。

  8、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

  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现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景呢?同学相互说一说、议一议,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二、创作与表现

  1、教师给出创作建议

  (1)以2—3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工具和材料不限,单色与彩色均可。

  2、学生展开创作练习

  (1)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展开作业练习,想象实践,开始本课创作。

  (2)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张贴至事先制作好的“我爱我家”相册中。

  三、反思与评价

  1、作业的赏析

  教师翻阅同学当场完成好的“相册”,师生共同欣赏“相册”中的“照片”,原创小作者介绍自己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其余同学也可以说说自己看画后的感想。

  2、认知的延伸

  (1)同学们,有家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从古代汉字“家”的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用于祭祀的猪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

  (2)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组别样的温馨画面:

  枝头上,小鸟嗷嗷待哺;

  水中央,小熊一一过河;

  旷野中,小象缓缓散步;

  还有……

  3、创作的拓展

  同学们,不管是人类也好,动物也罢,生命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家人的照顾、亲情的呵护,这种美丽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也让许多人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格每一个美丽瞬间:有雕塑、陶艺和纸艺,还有布艺、指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亲情,对你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

  作业要求

  本课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

  画一画,试一试——简单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

  1、以两到三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的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绘画工具、材料不限,单色、彩色均可。

  教与学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亲近经典、习得技能等方面,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课堂上,美术学习的评价分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多主体、多对象地评价,多目的、多手段地评价。本课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导引学习的深入,通过评价产生创作的共识。

  从《我爸爸》《我妈妈》的欣赏开始,就将评价与导入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产生内在的隐形评价。其后的学习中,依次又对交流活动、游戏(创作)活动、归纳活动、尝试(创作)活动做了相应的评价——有的针对欣赏的作品,有的针对讨论的认知;有的针对个人的创作,有的针对同伴的学习……正因为有了不同环节的相应评价,学生得以以此为鉴,生发更多、更好的创作。

  本课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注重双方的互动评价和关联评价,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个体自评”,甚至还包含着对作品、对活动的评价。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贯穿全程、深入细节,对学习的持续性发展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的更多,与此同时体验家人亲情,感受家庭温暖,享受生活乐趣。

  反思和总结

  每个人都有亲密的家人: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儿,还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中华民族崇尚亲情,血脉相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围绕相关的文化性学习和技能型训练,本课力图做到:

  1、内容的不断生成

  本课选取教材来自生活,学生对家庭生活十分熟悉,与家人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无数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美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依赖而依恋,亲近而亲密。鉴于此,本课的学习既忠实于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科学而有意义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如将学习过程整合为“相识的朋友”“亲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爱的你们”四个板块的教学,在深化了亲情主题的同时,分别接入“导入”“新授”“创作”“总结”的常态教学。其间还加入了“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生活中的家人、艺术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2、练习的持续递进

  学生已升入六年级,经过多年的小学美术课堂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对线描、色彩等表现形式均有过尝试。因此,本课练习的重点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画,而旨在通过具体、生动、丰满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亲情。为此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复习,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手指上刻画家人的形象,让学生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重拾人物创作的技法和已有经验。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亲密家人在一起时的共同之处,为画面构图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此构图模式加以变化,创作出自己回忆或是想象中的欢聚场景。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还可选择以动物形象为创作主体,表现动物世界有趣的“家庭生活”现象,如儿童熟悉的“母狼育婴”“乌鸦反哺”“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等故事。

  2、本课主题还可通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予以展现,如剪纸、实物粘贴、泥塑等综合材料制作。

  3、本课可尝试“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适当切入少量技能练习。

幼儿美术手的创想教案2

  教学内容:

  人类的生活中奇思妙想无处不在。奇思妙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乐趣和情趣,奇思妙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生活,奇思妙想也不断地推动着我们的社会进步。本课教学的主旨在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本课教学着重从奇思妙想在生活中的趣味性和功能性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激发引导,让学生大胆进行独具个性的创作。

  学生情况: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很多学生对严密精确的科学来自于人们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有所了解,不少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不少学生喜欢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能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作品,奇思妙想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大胆描绘出各种奇思妙想的画面是很多学生最喜欢的事情。

  教学方式、手段: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媒体视听、实物触摸、过程展示,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欣赏——发现——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美,激发创造的热情。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去表现美、创造美。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或示范作品、水彩笔等绘制工具和环保的废品材料等。

  学生准备: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感受、探究,认识到奇思妙想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解有很多发明创造源于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并学习奇思妙想的各种表现手法,根据物品或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想象,运用造型的变化、手法的夸张、场景的虚拟、功能的特殊等方法表达出奇妙的创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勤于探究、勇于创造的精神。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意的乐趣,激发学生认识世界、关注新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能够利用变形、夸张等手法,画出依据一件物品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所产生的奇思妙想,丰富奇思妙想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产生基于生活的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一、一起发现

  发明创造离不开奇思妙想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这是什么?

  2、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启发引导:

  这是莱特兄弟最早制造的飞机。人们总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行,莱特兄弟在1900年发明创造了飞机。他们根据人们想在空中飞行的愿望,产生了奇思妙想,并一步步地实现了。

  早在1500年前后,画家达?芬奇就有了制作降落伞的创想,还手绘了草图。而人类第一个成功的降落伞,是在380多年后的1884年,由美国的鲍德温兄弟发明成功的。

  科学之父凡尔纳说过这样的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同学们读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吗?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所描绘的大型潜水艇在海底探险发生在19世纪,他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科学奇迹”。20世纪,他的一些科学幻想真的成了现实,人类成功制造了潜水艇。他作品里的很多奇思妙想到20世纪得到了实现,如人类登月、80天环球世界、霓虹灯等等。

  从这些生动的例子中我们至少应该明白:严密精确的科学,也要大胆的想象;勇于创造的发明家都充满着奇思妙想;奇思妙想会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设计意图:通过飞机、降落伞的创造发明过程以及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奇思妙想在以后现实生活中实现等等事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发明创造是离不开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

  二、一起创作

  (一)奇思妙想的特别之处

  1、教师:许多书中都有对奇思妙想的描绘,把你阅读过的书中的奇思妙想给大家作个介绍。

  2、让学生仔细看漫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画家是怎样表现奇思妙想的,并交流看后的感觉和看法。(这些画构思奇妙、诙谐幽默、充满乐趣)

  3、出示图片,观看后交流:这几幅画奇妙在哪里呢?你有怎样的感觉?说说作品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这几幅画营造了一种虚拟的场景,情趣十足:

  图①将降落伞变形为一位胖胖的大婶,意想不到,又觉得温暖、可靠。

  图②驴背上的猫和小姑娘真想得出,用胡萝卜作为诱饵,激励驴子飞奔向前。夸张的手法,让画面妙趣横生。

  图③小狗们驾着飞船在黑色的夜空飞行,它们要去哪呢。大胆想象,有趣味。

  4、教师小结:在绘画作品中,画家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表达了许多奇思妙想,有很多内容让我们出乎意料,欣赏这些作品让人感到愉悦和惊喜。

  5、以一棵树为例,引导学生试着进行奇思妙想:说说这课树会变成什么特别的样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这些果子长在哪里呢?你希望这棵树和果子能有怎样的特殊功能?

  6、出示各种不同奇思妙想的树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以从造型变化、虚拟场景的设计、特殊功能来大胆设想)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欣赏画面中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发现它们“奇在哪里”“妙在哪里”,探讨:这些奇思妙想的画面为什么能让人产生愉悦感?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一棵树为例,主要是初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知道可以从造型的变化、手法的夸张、场景的虚拟、功能的特殊几个方面来进行想象。

  (二)生活之中的奇思妙想

  1、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奇思妙想,你注意到了吗?能给我们说说你身边的奇思妙想吗?

  2、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生活用品:鸟巢杯子、油漆桶台灯、塑料布桌子

  环境设施:带拉链的池塘、毛毛虫般的石头雕塑、吃树的房子

  鞋子:打雨伞的鞋子、长颈鹿鞋子、高跟鞋房子

  鲨鱼:鲨鱼头电话、鲨鱼汽车

  人的身体:手部彩绘、人体造型

  水果的有趣造型、开往动物园的大蟒蛇巴士、火柴盒小人等等。

  3、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奇思妙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奇思妙想给生活带来创造性,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

  (三)展开奇思妙想的翅膀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具体内容,展开奇思妙想。

  着重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改变生活中用品的形象,让它变得有趣味;可以改变生活用品的功能让它更实用。

  可以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或是困难:如现在的雾霾,让人们吸入了很多有害的杂质,该怎么办?现在的交通那么拥堵,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2、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的设想。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无处不在,教学中应通过大量的画面欣赏,让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扩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了解奇思妙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情趣了,知道奇思妙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了,激发学生进行奇思妙想的欲望。此外,从一件物品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方面启发学生进行奇思妙想,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实现可以从趣味性和功能性两个不同方面入手。

  三、一起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奇思妙想。

  (2)可以从造型变化、虚拟场景的设计、特殊功能等方面来构想。

  (3)可以先在自己的速写本中将想象画成若干小图,然后选择其中最奇妙的画成作品。

  2、教师用PPT循环播放学生作品、画家作品,供学生学习参考。

  四、一起分享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让学生乐于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自由观赏。

  2、学生介绍自己画的奇思妙想,说一说自己作品的精彩奇妙之处;再说说同学作品中的精彩奇妙之处。

  3、同学提出建议,怎样来设想和表现效果会更好;教师适时评价、鼓励、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建议。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奇思妙想只能用画笔表现,但是不久的将来,或许你们的“发明”就真的在你们手中诞生。同学们,大胆想象、努力创新吧!

  设计意图:这个展示评价环节,主要是想将学生从“作业”概念提升到“作品”概念,让学生有“作品”的创作意识。同时,也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分享大家的创作灵感和经验。

  作业要求

  1、注意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来进行奇思妙想,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可以从造型变化、虚拟场景的设计、特殊功能等方面来想。

  3、可以先在自己的速写本中将想象画成若干小图,然后选择其中最奇妙的画成作品。

  基本要求:能用画笔描绘出趣味性的奇思妙想。

  高等要求:能用画笔描绘出功能上的奇思妙想。

  教与学的评价

  1、生活中有许多奇思妙想,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产生奇思妙想的机会,关键看你是不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双会创造的手。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能够发现其巧妙之处,创意的独特之处。

  2、教学过程中的欣赏和讨论,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可以获得更丰富适用的表现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是否能发现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3、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构想和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一起发现、一起创作、一起作业、一起分享。表现奇思妙想的作品能够展开想象力,大胆介绍作品的奇妙之处。

  反思和总结

  本课的重点在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启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欣赏、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想法,让学生了解、发现各种奇思妙想“奇在哪里”“妙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兴趣,能大胆地画出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一、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奇思妙想的启迪

  1、让学生在欣赏几米、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时获得奇思妙想的启迪。

  2、让学生在介绍读过的奇思妙想的作品时获得奇思妙想的启迪。

  3、让学生在教师介绍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的奇思妙想成为现实中获得启迪。

  4、让学生在了解生活中奇思妙想的趣味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中获得启发。

  二、从画家作品中的获得奇思妙想

  1、可以欣赏超现实主义绘画,如达利和马格利特的作品,激发创造的热情。

  2、在讨论、分析作品的夸张、变形、移位、虚拟的场景等表现手法的过程中获得灵感。

  三、从生活中的现象获得奇思妙想

  1、师生一起介绍身边的奇思妙想。

  2、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趣味性的奇思妙想,感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以一件物品为例,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并大胆地跟大家说一说。

  4、欣赏生活中的各种有创意的奇思妙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5、以生活中的一件东西或事情为例,想一想,再讨论交流:对它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能怎样改善?还希望有什么样的神奇功能?

  6、欣赏学生的范画,讨论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你觉得他的想法怎样?奇在哪里?妙在哪里?你有更好的创意吗?

  四、快乐创作张扬个性

  将你的奇思妙想画下来或是借鉴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奇思妙想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

  1、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2、欣赏同学的作品,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课后延伸

  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动手尝试做一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创造。

  教学资源库

  百度:科幻之父凡尔纳,达?芬奇的发明创造,超现实主义绘画。

幼儿美术手的创想教案3

  教学内容:

  “纸柱造型”就是把纸做成基本的形体——圆柱、方柱或三角柱……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形,再用剪刀、小刀剪刻,接着翻转、卷曲某些部分,最后便可以创作出变化丰富的立体造型作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知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来表现纸柱造型,学会用自己的作品来美化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意识。

  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经常制作手工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制作纸柱造型需要运用的技能技巧,学生在之前的各个学段中已基本掌握了。剪、刻、卷、折、贴这些基础的手工技法能灵活运用,对于几种常见纸张的特性也很了解。高年级的学生,其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强,富有创造精神,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

  1、将基本的几何柱体与变化的纸柱造型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差异,感受纸柱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2、营造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看看、摸摸、想想、说说中主动探究纸柱造型的剪、刻、翻折、卷曲等基本技法。

  3、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示范,启发学生设计纸柱造型,了解其制作方法及步骤,激励学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纸柱造型作品。

  4、引导学生了解纸柱造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美术教学中学以致用的特色。

  教师准备:彩纸或卡纸、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纸柱造型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生准备:彩纸或卡纸、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直尺、铅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感受纸柱造型的变化之美,掌握纸柱造型的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并掌握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方法来设计和制作立体纸柱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空间思维,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关注纸柱造型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探究,感受纸柱造型变化之美,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来创作纸柱造型。

  教学难点:根据基本柱体设计,创作出富有新意的纸柱造型作品。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玩纸,感受纸性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卡纸,你能让它站起来吗?

  生:将纸卷起来,或者折叠一下。

  请学生上来演示,发现卡纸卷不柔顺,折叠的痕迹很粗糙。

  师:用什么方法让手中的卡纸听话呢?

  师生探究发现:

  (1)分别从两头各卷一次,纸便自然弯曲,柔顺许多。

  (2)将纸在桌边缘抽拉,这样纸便能自然卷曲。

  (3)用美工刀在需要折叠处轻轻划一下(不要划断,仅仅划破卡纸的表皮),然后轻轻一折,笔直的折痕自然呈现。

  2、玩纸,学做基本柱体

  师:刚才通过卷曲、粘贴的方式将纸变成圆柱体,谁能告诉大家如何做方柱、三角柱?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1)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方柱;也可将纸折成四份,变成方柱。(2)将纸折成三份(留粘贴边),就变成三角柱体。

  小练习:学生尝试制作基本柱体,比一比,谁做得又好又快。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不仅做了三种基本柱体,而且创造性地制作了爱心形、五角星形、六边形柱体……

  3、对比、感受纸柱造型变化之美

  出示PPT:三组纸柱造型(每一组有基本柱体和在其基础上变化的纸柱),学生欣赏。

  师:比一比,每组左边的纸柱与右边的纸柱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右边纸柱造型变化之美。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富有变化的纸柱造型。

  教师板书课题:纸柱造型。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玩纸,认识纸性,一系列小技巧让纸更柔顺、更听话,为下面的创作奠定基础;接着在学做三种基本柱体中,让学生创造性发挥,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做了三种基本柱体,而且别有新意地创作了爱心形、五角星形等纸柱。然后通过对比欣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变化纸柱造型之美,教师自然导入课题。

  二、欣赏体验探究方法

  (一)分组研究,探索方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四个纸柱造型实物,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你喜欢哪一个纸柱?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说好了这个漂亮的纸柱就送给你。

  学生踊跃发言,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个变化纸柱造型。

  师:将纸柱造型放在桌子中间,你们集体研究一下本组的漂亮纸柱是如何制作的?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讨论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生1:我们组是小鸟纸柱,先做基本柱体——三角柱,然后在柱体的三角边上画小鸟,接着用刀刻出小鸟的外形,最后翻折而成。

  生2:我们组的蝴蝶纸柱制作方法和他们一样,不同的是在圆柱上画蝴蝶、剪刻蝴蝶。

  生3:我们组的方形纸柱,是在四个面上画菱形,然后在边上画线条剪刻、翻折而成。

  ……

  教师总结:先确定纸柱的基本形体——圆柱、方柱或三角柱……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形,再用剪刀、小刀剪刻,然后用手翻转、卷曲某些部分,单调的纸柱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教师板书步骤:

  1、做基本柱体;

  2、设计;

  3、剪刻;

  4、翻折、卷曲;

  5、调整。

  (二)探究纸柱造型的图形设计元素

  师:我这里有一个基本纸柱,可以在上面设计什么图形呢?

  师:大家不要急于回答,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变化纸柱造型作品,看看别人是怎么设计的?

  出示三组纸柱造型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讨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元素来表现纸柱造型的。

  生:第一组是小鸟、蝴蝶图形。

  师生总结这属于:(1)自然图形。

  生:第二组是方形、菱形、半圆等图形。

  师生总结这属于:(2)几何图形。

  师生总结第三组属于:(3)点、线、面结合。

  (三)欣赏作品,开阔视野

  教师出示各种纸柱造型作品,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变化的纸柱是如何制作的。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节奏美、韵律美。

  设计意图: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观摩,主动探究,在观察、触摸、思考、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在纸柱上设计什么图形是本课要点之一,是制作好纸柱造型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剪刻。最后欣赏纸柱造型作品,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视野,为下面创作做好准备。

  三、师生合作设计创作

  师生创作变化纸柱造型

  1、教师示范

  教师做一圆形纸柱,先不要粘贴,将纸放平,用铅笔轻轻画上设计好图形,剪刻(简单的图形,可不画草图直接剪刻)、翻折、整理变成一个灯笼形纸柱造型。

  2、师生示范

  教师出示方柱,让学生说说制作什么样的变化纸柱。

  师生合作做卡通纸柱造型。

  在四个柱面上先画上眼睛,在四个棱上画出嘴巴,然后请学生上来剪刻(在剪刻时,指导学生用刀方法)、翻转、整理成形,最后变成一个可爱的卡通纸柱造型。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通过师生合作,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技法来创作纸柱造型。此环节教师要注重示范的生成性、递进性,按照学生的设计要求来创作变化的纸柱造型作品,避免单一性示范。

  四、尝试创作评价发展

  1、学生创作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方法,设计并创作1—2件富有创意变化的纸柱造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点:

  (1)制作基本纸柱时,先不要粘贴,便于制作环节时的剪刻;

  (2)注意用刀、剪工具的安全;

  (3)在剪、刻时,不要将整个图形全部切断,要有相连之处,这样便于翻折、卷曲。

  学生作业时,大屏幕展示纸柱造型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集中摆放在前面的展示台上。

  (1)互评、自评:说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它有哪些闪光点,还有哪些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作品。

  (2)教师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时既要鼓励学生创新,又要提出注意点,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关注细节,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评价作品取长补短,不仅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找到闪光点,而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不足,起到相互评价、共同成长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展示台上这么多精美的纸柱造型,我们用它们来做什么呢?对了,美化我们的生活。

  2、教师出示笔、鲜花等,放在适当的纸柱造型里。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变成了精致的笔筒、漂亮的花瓶。

  3、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纸柱造型作品:酒瓶的包装设计、灯笼、台灯的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我们可以将精美的纸柱造型放在书桌上、陈列柜里,当作艺术品欣赏,一样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也可以利用纸柱造型的元素来包装、设计、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作品装扮美化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艺术为生活服务,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作业要求

  本课有两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学生尝试做各种基本柱体。

  第二次作业:制作富有创意变化的纸柱造型。

  教与学的评价

  1、纸柱造型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在欣赏比较中,学生能总结出纸柱造型图形的基本元素,可以是自然形、几何形,也可以是点、线、面结合,这点难能可贵。评价时尽量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鼓励学生,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如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中主动探究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步骤,让学生觉得我能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美术创意的乐趣。

  2、本课设置两次作业。第一次作业尝试做基本柱体,通过激励性评价学生不仅做出三种基本柱体,还有爱心形、星形等富有创意的柱体。第二次作业创作变化的纸柱造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关注细节。在教师巡视指导时,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随时提出改进意见。

  反思和总结

  六年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本课主要让学生感知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法来表现纸柱造型,学会用自己的作品来美化生活,以此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

  1、积极引导,主动探究。学习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步骤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情境,分组探讨,引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中主动探究纸柱造型的设计、剪刻、翻转、卷曲等基本方法。这样既提升了学生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在纸柱上设计什么图形是本课要点之一,也是制作好纸柱造型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欣赏中总结出纸柱造型图形的基本元素:(1)自然图形;(2)几何图形;(3)点、线、面的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设计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剪刻。

  2、鼓励创新,张扬个性。课堂伊始的小练习,学生尝试制作基本柱体。有一些学生别有新意地创作出星形柱体、爱心形柱体等,让人惊奇不已。在创作中不仅让学生关注细节,而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不拘一格。在最后展示中,琳琅满目的学生作品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学生的创意和精巧的制作让人折服:有精美的多边形纸柱、有组合型变化纸柱、有蝙蝠侠式的卡通纸柱等。

  3、师生合作,生成性示范。示范创作给学生提供学习范例,此环节教师要注重示范的生成性、递进性,避免单一性示范。本课第一层次示范创作简单的圆形灯笼纸柱,第二层次示范创作富有新意的卡通纸柱。在师生合作示范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关注细节。

  4、积极评价,共同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纸柱造型方法时得到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注重作业评价,在自评、互评、点评中取长补短,不仅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找到闪光点,而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起到相互评价,共同成长的作用。

  5、拓展延伸,回归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纸柱造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美术教学中学以致用的特点。你瞧,各种纸柱造型变成了精美的灯笼,别致的花瓶、高大的建筑、时尚的服装。用艺术作品装扮美化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可以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