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共工怒触不周山》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0 21:55:51 来源:高考在线

《共工怒触不周山》语文教案 1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

  五.主题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共工怒触不周山》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2两则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掘未知世界的秘密,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

  2.翻译,整体感悟

  (1)四人小组讨论、翻译,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

  (2)教师在多媒体出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

  (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教师可以侧重指导学生注意实词的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文言文中词语省略的现象,争取达到不看注释能正确解释和翻译。

  (4)学生反复读课文,当堂背诵课文。

  3.探究,加深理解

  思考: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

  (1)“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拓展延伸

  讨论: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发言。

  4.小结

  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5.作业: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