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07:55:40 来源:高考在线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面对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学生出现盲目认同和跟随现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据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的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构成、特点、影响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为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而增加对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和热爱。

  本课重点是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难点是提高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以实际行动。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的辅助,在教学中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的收集归纳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引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今年在我国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请问同学们知道上海世博会是哪年申办成功的?之所以申办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归纳: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文化魅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我们一同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欣赏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展示海宝和中国馆图片)这里包含着很多中华文化元素。请同学们寻找。

  如果你是世博会的志愿者,在展会中你会向外来游客们介绍哪些中华文化的元素或特有形式?

  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有形式(故宫、汉字、瓷器、京剧、编钟等)

  提问:⑴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生共同总结: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播放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用世博会这个社会热点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同学们寻找其中代表中华文化的形式或内容。丰富的图片使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

  二、细说中华文化

  这一环节设置了活动“文化之旅问答”。学生分组根据选项答题比赛。

  文化之旅第一站科技馆:通过这一站中的问题回答,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中的科技工艺方面内容

  第二站藏书阁:这一站体现中华文化中文化典籍方面内容。

  第三站艺术厅:这一站体现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方面内容。

  通过活动活跃气氛,又让同学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构成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精深。

  三、品析中华文化

  品析中华文化之力量

  此处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引起问题:中华文明文化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的原因在哪?

  结合中华文字变化、制度变革创新,节日回家场景等三个事例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到感悟,品析中华文化之力量。

  品析中华文化之影响

  展示在城市建筑、生活思想、家庭关系方面中国人的“和”文化,让学生归纳这些图片和材料所体现的共同点,即“和”。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体验情感能力。“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些无不包含着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影响;播放《孔子》电影插曲,至圣先师孔子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导师,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孔子庙宇和孔子学府。孔子思想不断地影响世界,同样中华文化也更深入地影响着世界。用材料震撼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

  4、践行中华文化之传统美德

  播放《游子吟》,和同学们共同吟唱。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如何传承这一美德?

  情景饰演:家庭贫困的小明看到别的同学都有MP3,也想和妈妈要钱买,当他从妈妈手中拿到钱正要出门,看到妈妈多年未换的旧鞋……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做?

  在这一环节中引领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关爱父母。饰演小明的同学没有买MP3,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双鞋,感动了母亲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和同学们。在情感的烘托下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情境中,我进一步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不孝”和“不道德”的做法,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并能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三、课堂小结:几千年来,中华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大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2

  一、 复习目标:(同下)

  二、 自学活动:

  1、 学会理解他人;(1)人们之间需要理解(2)尊重、善意和沟通

  2、 宽容的重要性;(1)宽容的内涵(2)宽容的意义(3)宽容要坚持原则

  3、 学会如何宽容他人;

  4、 欣赏和赞美的艺术(1)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2)欣赏他人的含义(3)欣赏的地位(4)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5)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6)赞美的艺术

  5、 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面对竞争;(1)竞争是前进的动力(2)竞争压力的作用(3)如何正确应对竞争的压力(4)中学生应对竞争压力的正确做法

  6、 培养合作精神。(1)社会生活离不开团结合作(2)合作是一种能力(3)如何处理好竞争 与合作

  三、 练习验收:

  1、 王老师因工作病倒了,小李、小张和小丁商量带些水果去看望老师。可是有的同学认为他们这是“拍马屁”。对此,小李决定放弃看望老师的打算。小张非常不高兴,还和同学拌嘴。小丁却善意地向这些同学说明:王老师是为了我们而累病的,我们不是都很关心王老师吗?我想我们应该一起去。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上述三人的观点进行评析。

  2、 只有你有心,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每一个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每一个人也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请记录一次你赞美别人的经历及一次别人赞美你的经历。

  (1) 我赞美他(她):

  (2) 我赞美的话是:

  (3) 对方的反应是:

  (4) 我的感受:

  (5) 赞美我的是:

  (6) 他(她)赞美我的话:

  (7) 我的感受是:

  (8) 这两次赞美经历,给我的启示:

  3、 材料一: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因此,现代社会喜欢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合作必不可少,学会合作非常重要。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国的863高科技计划,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无一不是数百名乃至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联合攻关、协同合作的结果。在经济领域,亚洲经合组织、世界经合组织、欧盟、东盟均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针对上述材料,有的同学认为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发展,有的同学认为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发展。我们班开辩论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辩论主题:(2)辩论程序:(3)拟定正方和反方的辩题:(4)请你任选一方,并提出辩论提纲:

  四、 中考要求:

  1、 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理解他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懂得尊重他人,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认识宽容的重要性,学会宽容他人,培养宽容的精神;

  2、 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征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3、 认识竞争,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面对竞争,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具备参与竞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锻炼能够面对竞争中的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认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锻炼合作能力和技巧,形成合作意识。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3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

  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伴一生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结合实际说说。然后讨

  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师生共同归纳: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要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14、参加“人在旅途”模拟活动。活动后请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当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认识人生离不开交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要求

  1、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内圈向外圈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学难点

  懂得内圈如何向外圈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2、看图4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范围有多大?

  归纳:从范围看:家庭→邻里→学校→社区→社会

  从亲近看:知心朋友→一般朋友→点头之交

  3、阅读材料,了解内外圈的区别。认识青少年时期朋友圈的范围、性质。主要属于“内圈”,应当广朋友。

  试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看组图,阅读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近期,专家们在对北京市一些初中、职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80%的学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学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来自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级甚至学校的范围。然后讨论: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们可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阅读小鹏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围?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学生回答,共同归纳:A、参加公益或社会活动,是最好的方式;B、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小结: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多交朋友,谨慎择友,而且要不断扩大范围,通过朋友的帮助让我们成长起来。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文明交往礼为先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三、阅读相关链接“文明礼仪常识”。

  四、小结:各小组发言,班长总结。

  五、作业: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规范自己的仪态举止。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4

  导入新课:

  【幻灯片1】 美丽的地球

  a.从空间看地球(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一一美丽的蓝色星球

  b.美丽的青藏高原

  师:我们的地球美吗?你热爱地球吗?

  生:……

  师:地球就像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地球,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无私馈赠。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可是作为大地之儿女的人类,长期以来一方面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却因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伤害着地球,使地球母亲饱受折磨,在病痛中不断呻吟,她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阵"救救我吧"的呼声!

  讲解新课: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幻灯片2】救救地球(图片)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白色污染

  活动一:我来诊断地球的病痛

  (1)从上面图片看地球患病的名称应为 (环境问题)

  (2)这种病还有哪些方面? (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

  (3)"请就某一个方面谈谈地球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如,大气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出现酸雨等)

  (4)如果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对地球和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人类键康,威胁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5)从整体上初步拟定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活动方式和步骤:a.个人独立诊断。b.小组集体会诊(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再经小组讨论)。c.组长公布会诊结果。d.专家点评(同学或老师)。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教师总结,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不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不仅国家经济将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而且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二、依法保护环境

  【幻灯片3】 关注环境

  a.世界环境日宣传图片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b.中国环境标志图

  c.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规图片 "

  d.《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二: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

  (1)世界环境目的设立和上面的宣传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国环境标志图有何含义?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标志,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难以恢复,这会使我们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并在国家建设中造就了许多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环保工程,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到了实处。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

  (1)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什么变化?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其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国策,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幻灯片4 】 废旧电池的污染资料(见教材第130页)

  活动四: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1)算一算自己一年中大约使用多少电池,如果把它们扔到田地或水里,会造成怎样的污

  (2)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3)写一份环保宣言或设计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创造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吧!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

  一、教材简析:

  《财产属于谁》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二、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6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艺术

  教学要求

  理解交往艺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交往艺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艺术 一、学会倾听

  看图,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情形吗?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什么?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看法。

  归纳:与他人谈话时要做到:要认真、仔细;要有耐心;要用心;要会心;

  2、板书:二、学会表达

  看图片,思考:下面这些表达方式你喜欢吗?1、喜欢吹嘘自己,表现自己。2、爱盘问别人,打听别人的隐私。3、好议论他人。4、用责备的语气谈话。5、说话时咄咄逼人。6、说话时逼视或者斜视对方。

  归纳谈话的技巧:双方感兴趣;讲究与人对话;注意分寸和角度;创设氛围;有感情,态度友善。

  阅读P50材料,想一想:上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有不妥之处吗?为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然后对照上面的同学,看看自己在态度、语气、手势、礼貌用语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正之处。

  3、板书:三、学会赞美他人

  阅读小故事,说一说: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感悟到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共同归纳:赞美是艺术,要有技巧。要自然、顺势,真诚;

  试学会用赞美的眼光看身边的同学:

  班上的男生: 班上的女生: 成绩比我好的:

  成绩不如我的: 班上的体育委员得了冠军: 班长获得荣誉:

  做一做:多一份赞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真的很精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试一试,请对自己的同学大声说一句赞美的话吧:

  三、小结:交往是一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除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 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

  四、作业。认识交往的艺术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进生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感悟学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探讨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创设的两难问题情境:A、小林为何处于如此境地?对小林有什么好的建议?B、他们为什么不欢而散?认真体会几位同学的言行,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并评述他们的表现。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帮助上面的几位同学,改变他们讨论的气氛,使问题得到愉快解决,并分别对他们提出善意的忠告,帮助他们快乐地相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

  2、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总本小组同学的意见,以竞赛或辩论的形式在班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国共产党同探讨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

  3、 通过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给学生以方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活动在线

  1、 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准备自己喜欢的“小名片”,鼓励学生将“小名片”送给最想与之交往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参与此次活动的心理感受,教师做好引导。

  2、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班级同学相存在的问题,将各组调查问题汇总,找出影响同学和谐相处的主要问题;然后让同学充分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班委会负责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筛选,草拟守约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将通过“班级和谐守约”设计成板报等形式,张贴于教室,作为同学人人遵守的公约,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为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空间尽心尽力。

  三、我的成长

  根据下面问题,对自己进行总结:

  1、交往伴随我们一生,想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交往状况会有什么变化?

  2、总结一下自己在交往中有哪些收获。

  3、懂得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交往,结合实际想想自己掌握了哪些交往的礼仪与技巧?

  4、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5、我还希望:

  6、倾听他有的心声:

  (可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四、作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积极调控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能力:

  了解情绪的特点,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

  1、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特点

  2、知道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

  3、知道乐观健康的心态从那里来。

  【重点难点】

  重点:

  对情绪的认识和调控。

  难点:

  如何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本,思考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合作释疑,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游戏]抢板凳:

  事先准备四个板凳,有5个同学参加游戏,鼓声响起,5个同学按逆时针方向转圈,当鼓声停止,5个同学迅速抢坐靠自己最近的板凳,抢不着板凳的同学被淘汰,然后,依次撤掉一个板凳,直到有一个同学获得最后胜利。

  游戏结束,老师分别采访参加游戏和观看游戏的同学,请他们谈感受。

  (在游戏中,有的同学兴奋,有的同学激动,有的同学紧张,有的同学失望。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情绪体验呢?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及时点拨。)

  教师点拨总结:

  生活中,我们因为受到老师夸奖而高兴,因为学习成绩退步而伤心,当我们面临危急时刻感到惊恐,当我们看到不道德的人和事感到气愤,总之,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不同的情绪,情绪是丰富多样的。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和变化的重要原因。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所以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

  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与情绪密切相关,有时候,调整一下自己的态度、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我们的情绪就能大大好转。由此可见,我们在消极情绪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和学习什么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等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情绪“万花筒”

  学生自主阅读P32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自己的情绪体验说一说什么是情绪?

  2、基本情绪种类有___、___、___、___四种。

  3、说一说情绪的特点。

  (二)我的情绪我做主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情绪_____调适,情绪____调适。

  2、调试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三)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情绪与人___的紧密相连,乐观的人看事物都是从好的方面去着想。

  2、怎样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情绪需要调节吗?怎样调节?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难免有挫折,会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方法很多,我们有很多同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冷静地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等。

  探究二:怎样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老师随时指导。

  教师总结。

  四、收获质疑

  教师让学生思考,学习本课后还有什么困惑或疑问?

  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设疑:人一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情绪的基础知识,什么是情绪,能否控制,怎样控制等。

  六、作业布置

  收集成功控制不良情绪的实例,并总结他们的方法。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8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

  教学难点: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预习导学学生提前预习,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1)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环境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这一基本国策的事实。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2)我们要积极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不做和环境的事。要运用手段,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

  (3)青少年应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A、要保护环境,不做环境的事,

  B、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

  展示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对预习导学部分的问题展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合作探究

  1、小黑板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你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遇到以下情况会怎么办?

  有的同学乱丢废电池:

  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哗哗的流着:

  看到人们用过的食品包装袋或方便兜被风吹得到处都时:

  周末朋友聚会,有人要到露天烧烤店吃烧烤:

  反思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以致用:

  国家环保总局7年12月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环保总局付局长吴晓青发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推进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丧失和流失,保证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永续生存和潜在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使生物物种资源惠益子孙后代。

  问题:青少年是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应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材料分析

  小黑板出示漫画《逃生》,小鱼说:“妈妈,你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

  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面对这个问题,你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假如你是企业家应怎么办?假如你是政府官员应怎么办?

  教师组织学生分三组讨论,一组代表学生,一组代表企业家,一组代表政府官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归纳。

  作业布置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身边小事有哪些?

  教师寄语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那么,世外桃源将不再遥远,让我们共同努力,美梦成真!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9

  1诚实守信

  一、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什么是诚实?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不自欺斯人。

  诚实的重要性:

  ①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②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③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确人生业绩;④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二、拒谎言,重承诺

  不撒谎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撒谎 的根源有利益、面子等。

  撒谎的危害:撒谎会污染人格,造成心灵的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有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承诺的重要性,你的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一个小小的诺言的兑现,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厦的一块石子,一个人的信用是靠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建立起来的。

  三、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1、人应该诚实,但是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也应该懂得在适当的场合 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

  2、“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撒谎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四、坚守诚信的绿洲

  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中国社会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文明的进步是逐渐实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改善社会。

  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诚恳地待人,诚实地学习、生活。

  2平等待人

  一、尊重平等的人格

  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从人格平等的原则出发,我们应该以平等态度待人。

  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

  虽然人与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二、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平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不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平等是在社会进步中逐步实现的。

  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三、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现实中存在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

  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存在差别,社会生活中存在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还有种族民族的差异、文化语言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

  对待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是:承认差异,但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不能抹煞差别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也不能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

  四、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摒除陈腐观念;④要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各种歧视,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歧视的危害:损害他人平等的权利和尊严;损害了自己的尊严,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阻碍了人们的和谐交往,妨害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3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善意对待和帮助别人)。

  善良是无私的,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无论是对自己的亲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都要怀着真诚的善意。善良要见诸行动,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发挥。

  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是急人所难。将心比心是成人之美。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不要去伤害别人。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0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四、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2、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3、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4、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

  6、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1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案例导入)让学生看完案例后,老师提问: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2)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隐私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学生回答:“隐”是隐藏,不为人所知或不欲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与公无关,是个人之事。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③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2)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讨论式和情境式两种教学方式。

  ①通过“报社侵权案”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②通过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条件,说明隐私权首先是指个人生活的安宁权,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银行、邮局一米线的设定”有何作用?对你有何启发?引出隐私权还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

  ④通过对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检查下属信件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要求:学生对着板书自己梳理一遍,谈谈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4.板书

  板书要讲究直观、系统、简洁明了并突出重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5.课外作业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调查身边发生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板报。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该说课稿总体能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不仅注重知识目标,而且重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整合。课堂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法方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最后加入了说板书设计和作业,使说课更为完整。但在学法与教法的分析中,稍显单薄与不足。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说课的说理性,渗透更多的课程理念,加入更多的弹性设计,使说课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得到体现。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2

  教材分析

  陕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做自己的主人安排了“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学会主宰自己”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是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盲目从众和好奇现象,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从众和好奇心理。发展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他们辨别是非善恶、抵制诱惑、杜绝不良嗜好。为第二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故事引出从众识字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指出从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后设置多种情景,使学生通过思考懂得从众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生活中要避免盲目从众。“指点迷津”,明确指出从众的利与弊,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学情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加之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模仿性强,容易导致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就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善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个性,不盲从。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理解从众和好奇心等心理现象影响的辨证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考与交流中体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影响。

  难点:初步培养全面地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乐于交往的积极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目标:明确交往有内外圈之分,了解交往由“内圈”向“外圈”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扩大交往范围的方

  重点

  扩大交往范围的重要性及其方式,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鉴别力和判断力。

  难点

  扩大交往范围的重要性及其方式,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鉴别力和判断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语:

  随着同学们的不断成长,交往也会不断地发展;交往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我们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积极进行交往。

  2、板书标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二)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1、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1)交往圈的变化及由“内圈”向“外圈”扩展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6-37页)

  (活动设置目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在发生着变化,着重引导学生交流。)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范围有多大?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以划为几个圆圈。

  从交往的范围看:由家庭、邻里、学校、社区(村庄),再到整个社会;

  从亲近程度看:由知心朋友到一般朋友,再到“点头之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

  相关链接:(见教材P37页)

  (2)扩展交往范围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强调)

  教师赠言: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朋友那里可以得到许多帮助。在校园里,我们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着我们快乐的时光。

  做一做:(见教材P38页材料)

  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三)分组展示集体探讨

  2.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8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

  议一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1)广泛交往的积极作用

  教师赠言: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

  生活中,有些同学很想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但却不知怎样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范围有哪些好方式呢?

  (2)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9页)

  说一说:※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

  ※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板书: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

  中学生在外圈交往中应谨慎,避免盲从

  (3)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络生活(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讨论)

  议一议:我们通过互联交友应注意什么问题?(见教材P40页教材正文)

  (通过互联交友时,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从中吸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材料)

  互联星空:请看下面一段剪辑的聊天记录:

  4年4月6日:

  边城浪子:你好,可以交个朋友吗?

  晕倒的云:YES!你是谁?

  边城浪子:本是天涯缘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是你远隔天涯的知心朋友!愿意为你分享你的忧愁和快乐!

  ……

  一个月之后

  边城浪子:在干什么?阿云!

  晕倒的云:没事干,无聊!你呢?浪子大哥!

  边城浪子:能说给我听听吗?知道吗?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每次下线之后我就觉得生活一下子成了灰色,我的身体就好像掏空了一般……

  晕倒的云:我也是,我这一段时间好衰啊!成绩落下了,老师找我谈话,爸爸对我更是凶神恶煞一般,我有时真怀疑我是不是他亲生的……

  边城浪子:有没有想到走出去,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机会也很多,象你这样聪明的人只要走出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的,我在社会上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或许能帮助你!

  一周之后为晕倒的云的学生王华丽从他所在的ⅩⅩⅩ中学彻底消失了………

  (1)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为这个故事续写可能的结尾。

  (2)为晕倒的云的学生王华丽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我们通过互联交友应注意什么问题?

  (为晕倒的云的学生王华丽是通互联方式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通过互联交友时,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从中吸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归纳巩固深化

  学生展示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结束授课。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懂得*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但八年级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只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题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进行。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本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以下资料:材料一:课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课本P39小天鹅公司重信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师归纳并导入新课:任何人从事经济活动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买卖才能生财,赢得人们的信任与称赞,你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课--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认识:经济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首先我提问: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华等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害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依据那些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判断经济活动主要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投影:

  1、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则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投影:

  2、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鹅公司重信誉,引入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

  讨论活动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各种规则(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闻目睹,前后座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通过举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欺骗性交易行为的例子,即:“反面实例”。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例如:当前市场上的“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打折狂潮”、“降价风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投影: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附:板书设计

  一、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

  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